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您的第一個版面描述。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書畫欣賞
1.jpg
1.jpg (637.72 KiB) 已瀏覽 570 次
2.jpg
2.jpg (1.13 MiB) 已瀏覽 570 次
3.jpg
3.jpg (1.23 MiB) 已瀏覽 570 次
4.jpg
4.jpg (579.33 KiB) 已瀏覽 570 次
5.jpg
5.jpg (481.4 KiB) 已瀏覽 570 次
6.jpg
6.jpg (1.34 MiB) 已瀏覽 570 次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著名收藏家 香港僑福集團主席黃建華逝世
2017年12月03日 08:30
1.jpg
1.jpg (69.01 KiB) 已瀏覽 570 次
2017年12月2日上午,香港僑福集團主席、著名收藏家、僑福芳草地之父黃建華先生突然離世。

  一頭銀白飄逸的長髮是黃建華典型的標誌,即便在人群中,面色紅潤、身材魁梧的他也很容易被人找出來。作為地產大亨的黃建華的另一個身份是藝術收藏家,收藏數不清的當代藝術作品以及45件達利作品、14萬瓶紅酒、70多件石窟佛像、40多件青銅器等等…
  一直以來,這位藏家給人的印象是:不羈的“頑童”,在收藏上也是涉獵廣泛。從2013年3月24日舉辦王魯炎“圖·寓言”個展以來,僑福芳草地展覽館舉辦了多場展覽,其中包括多場以黃建華個人收藏為主題的展覽。近兩年來,其展覽館舉辦了多場義大利當代藝術收藏展,而這些作品也有許多為黃建華所收藏。

  黃建華對藝術的熱愛不止於收藏,還包括對藝術的推廣,尤其近些年來對年輕藝術家的支持。其所引領的芳草地藝術版圖不止於北京,還開設了包括:香港、臺灣、上海等地的空間,並舉辦多場展覽,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位藝術頑童曾表明了自己與別人不同的收藏理念:“我只買我自己喜歡的,而喜歡的不一定是最貴的。當然我也希望花幾個億買一張畢加索的,但是我覺得這幾個億可能我能買更多的別的藝術家的作品,我關注的角度和別的人不太一樣。”

  不僅收的多,黃建華更願意將自己的收藏拿出來分享。在北京的僑福芳草地中心商場裏,到處都陳列著黃建華收藏的作品,將藝術品與商場的結合在國內做成了一個值得許多同行借鑒的案例。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1億元的王蒙和2億元的傅抱石 誰更有想像力
2017年12月04日 16:39

  文/華剛兄
  今年秋拍,億元天價的拍賣記錄閃現、紮堆。最近就出了個1億元王蒙和2億元傅抱石,另還有一個2億元的趙無極。這些億元拍賣事件,都發生在香港,真無愧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高端地位。

  趙無極的油畫作品賣的很火,相信他的市場運作已經成熟,1個億不在話下,而就王蒙和傅抱石而言,它們的市場也同樣有很成熟的機制。如今的億元價格,其實不算什麼太驚豔的話題。不過就這兩幅拍品,我還是想聊一聊。

  王蒙是中國元代畫家中的超級“文二代”。他外祖父為趙孟頫,外祖母為管道升,舅父趙雍、趙奕,父親王國器都是文化大家,詩書畫皆聞名當時。王蒙有了父輩們的“背書”,自然很輕鬆成為文壇鉅子,他的聲名來源跟他的先輩趙孟頫一樣,都有家族的影子。王蒙和其餘三位道友倪瓚、黃公望、吳鎮一起,組成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元四家”。

  “元四家”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標誌性流派,四位畫家在中國畫壇上的聲名遐邇自不必多言說,他們的作品開闢了一個“文人畫”的時代風氣。譬如我們說起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就知道他們流傳至今的畫作有多顯赫。他們的作品存世非常少,大多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內,能在市場上見到一件“元四家”的畫作,那肯定是引發天價的存在。王蒙的畫作,據說在全世界不過10多件,罕見到你無法想像,能在市場上流通的王蒙,絕對是引人遐想的存在,2013年前成交價為4億的《稚川移居圖》,正是絕無僅有的一件。
1.jpg
1.jpg (161.73 KiB) 已瀏覽 570 次
王蒙扛鼎之作《稚川移居圖》(成交價4億元)立軸 設色紙本 成交價4.025億元
  這次拍賣成交價為1.5億的王蒙《泉聲松韻圖》流傳實在太有序了,有序到讓大家認為是真跡。羅振玉手題軸首:“石渠藏黃鶴山樵作泉聲松韻圖真跡”。王蒙本人自題:“黃鶴山中人王蒙為子文廣文寫”,旁邊還有王蒙同時代好友沈度、張羽、張緯和周翥等詩文題記,及乾隆皇帝的御筆題詩。該畫原清宮乾隆舊藏,後為王時敏、嶽雪樓(孔繼勳、孔廣陶父子)繼藏;近代流傳至日本,藏家山本悌二郎、長尾欽彌遞藏。可謂文記詳實、傳承有序。觀畫作,全畫施以墨繪,畫中的山石林木刻畫工細,山石勾勒用披麻皴、折帶皴夾少量點苔,遠山用淡墨暈染,樹石水紋皆幹筆焦墨,皴然處多現乾枯狀,反顯疏曠松圓,無王蒙獨有的“緊密感”和“壓迫感”。即便為畫家變筆之作,在大體畫法上不至於偏軌,且其中題款“黃鶴山中人”,跟王蒙慣用的“黃鶴山人”不同,這一變稱讓人不解。該畫作尺幅很小,約為兩平尺,畫法簡略,估計為與友人聚會的唱和應酬之作。這張成交價1.51億的應酬之作,真是天價中的極品。

王蒙《泉聲松韻圖》
  傅抱石的《琵琶行》拍出2.04億港元不足為奇。這幅《琵琶行》為傅抱石在重慶抗戰時期的轉型作品,體現傅抱石成熟的人物畫水準,畫家用豪放灑脫的筆法、工謹的構圖將唐代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天涯淪落人的落魄和感慨表現淋漓盡致,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傅抱石用一種鋪天蓋地的密實手法貫穿全畫,中間一棵枝葉縱橫的大樹成斜角線,如舞臺佈景般把人物籠罩其中,形成一種戲劇化的場景,上下兩組人物分飾各自的角色形態,呼應襯托形成一種低沉落寂的情緒,如同那“比興”的文學手法。左上方的主人公——白居易低頭聆聽琵琶女的演奏,心緒並不安寧,內心可能充滿對前程的忐忑,顯出生命的疲態。琵琶女身後伴一輪明月,遮掩在婆娑枝葉中,造出朦朧恍惚的舞臺化特效。
2.jpg
2.jpg (111.35 KiB) 已瀏覽 570 次
孔祥熙家族舊藏傅抱石《琵琶行》2.04億港元成交
  畫家女兒傅益瑤曾動情評說:“父親傾入的同情心不是陪人流淚的兒戲,而是最撫慰人心的人的精神的美。父親已經不是在敘述一個故事,而是在創造一個感情的化身。”這幅作品由孔祥熙家族收藏,一直到千禧年後才釋出市場,2010年由佳士得拍賣並一舉創出拍賣紀錄,直逼7千萬港元天價。同時另一件傅抱石主題作品《琵琶行詩意》於2011年11月13日中國嘉德秋拍中以8280萬元成交。傅抱石的市場運作在資本的推進下層層深入,趨至成熟。

  如果說1億元的王蒙是個大坑,那2億元的傅抱石就必定是大漏,然而,在無漏可撿的今天,億元天價基本就一錘子買賣,落下這一槌,等上10年吧,你才能邂逅下一槌。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題字皇帝”乾隆如何鑒賞書法
2017年12月04日 17:33

《快雪時晴帖》上的乾隆題識與摹繪
1.jpg
1.jpg (54.54 KiB) 已瀏覽 570 次
原標題:乾隆如何鑒賞書法

  中國歷代帝王中,最熱衷於題字作跋的莫過於乾隆。禦覽之下,必有跋語,駐蹕之處,自有題字,但凡書法、繪畫、陶瓷、玉器、石刻乃至文玩、傢俱、建築,都留下了乾隆的題記,尤其是清宮舊藏的書畫,更是“重災區”。

  如此沉迷於題字作跋,那麼乾隆的書法水準究竟如何,乾隆又是怎樣鑒賞古代書法作品的呢?
  用宋代箋紙練字的“業餘書法家”

  從順治朝開始,清代的帝王無不重視書法。康熙有一座右銘:“無一日不寫字,無一日不讀書”。康熙自幼好學工書,尤好董其昌書法,風格清麗灑脫,頗有帖學的風範。雍正取法趙孟頫和董其昌,行筆疾馳有序,暢朗嫺熟,文雅遒勁。乾隆自幼生活在宮廷品書論畫的環境中,可謂是耳濡目染。即便登基之後,閒暇之時,仍“弄翰抒毫”,以翰墨自娛,通過臨習古帖、書法創作與書法賞鑒,頤養性情,正如其常用的閒章“陶冶性靈”“觀書為樂”“幾暇怡情”“耽書是宿緣”等所刻。

  雖是“業餘書法家”,卻是勤於練習。梁詩正等人在《快雪時晴帖》跋語中談到:“我皇上好古敏求,萬幾之暇,精研八法,是帖心摹手追,不下數十百本。”在臣子的眼中,乾隆是個勤奮的皇帝。為了達到更好的摹寫效果,乾隆使用了珍稀的宋代箋紙。他不止一次在詩文、題跋中談到了宋箋,認為宋箋適宜書寫。但宋箋珍稀難得,乾隆在書寫前,先在普通紙張上試寫,而後書寫在宋箋上。乾隆不只一次命工匠洗去舊字,將宋箋盡可能地重新利用。

  此外,在題字作書之前,乾隆還命懋勤殿的侍從按照紙幅的大小,安排字的順序及行款的位置,並起好草稿。乾隆對照著草稿,仔細摹寫。根據《石渠寶笈》初、續及三編的著錄,從乾隆二年到五十七年,乾隆的臨書和題識總計約有700餘件,每年都有作品留下。可以看出乾隆的書法從清秀流利逐漸轉變為圓勁渾厚,但以行、草為主的書體並未改變,清峻飄逸、含蓄蘊藉的風格,一如他推崇的王羲之。

  對書法藝術的熟識與掌握,是乾隆鑒賞古代書法作品的必要基礎。

  “業餘書法家”的專業鑒賞
  乾隆和同時代的收藏家一樣,對晉唐名跡十分推崇。不僅繼承了晚明以來的鑒賞方法,更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鑒賞視角。本文概括為“考釋流傳”“風格賞析”和“鈐印題跋”3個方面。

  首先,是考釋流傳。晉唐書畫,流傳千年,保存下來的寥若晨星,即便有幸存留,也出現了作者不詳、年代模糊、真偽難辨的情況。乾隆當然也面臨著這些問題。對於乾隆而言,最直接的鑒定方法是考釋流傳經過,從書畫材質、文獻著錄、收藏印記、前人題跋等方面考釋書法的年代、作者與真偽。清宮舊藏《出師頌》,有兩個傳本,一個是紹興內府本,一個是宣和內府本。紹興本有米友仁跋語,後歸王世貞爾雅樓,並收錄在《弇州續稿》中。宣和本則是文彭、文嘉舊藏,著錄在《鈐山堂書畫記》中。乾隆得到了兩卷《出師頌》。一卷有米友仁跋語,乾隆參照王世貞《弇州續稿》及米友仁跋語,斷定其為王世貞舊藏,是紹興內府本。另一卷,則根據筆意,認為其“墨氣筆意,似出雙鉤”。但沒有明確判定後者是偽作,只是定為次等。

  其次,風格賞析。乾隆雖是“業餘書法家”,但勤於臨帖,飽覽皇家珍藏,周圍還有為數眾多的精於書畫的臣工,其對晉唐書法風格也別有一番認識。清宮舊藏《臨鐘繇古千文》傳為王羲之真跡,1748年乾隆將其定為“內府鑒藏神品”,並作題識。其中有一段談到此帖的風格:“觀其筆意精到,而結構特為謹嚴,王肯堂曾收之鬱岡齋帖,謂米元章定為右軍書。”1752年,又作題識曰:“其用筆結體,綽有內史矩矱,向以為的系真跡,諦觀之,實雙鉤本也。然鑒藏印識歷歷可數,卷首有瘦金題簽,即雙鉤亦當出唐宋高手”。或許是乾隆對王羲之書法的癡迷,自然而然地把《臨鐘繇古千文》視為真跡,稱讚其筆意精到,結構嚴謹。但隨著乾隆鑒賞水準的提高,又逐步認識到當初判定的錯誤,並再作題識,提出“雙鉤本”的看法,且是出自唐宋人之手的作品。

  再者,鈐印題跋。乾隆青睞的書畫,都會鈐蓋本人印章或題跋,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如果只是一般閱覽,則只有鈐印或書寫題簽,如王羲之《曹娥碑》。《快雪時晴帖》最能代表乾隆對題跋的沉迷。王羲之墨蹟只有四行,大約占半開,原藏者唐太宗、宋徽宗、宋高宗、金章宗、元仁宗等,只鈐印璽若干,另有趙孟頫等寥寥幾人的題跋。而前副頁四開、後副頁九開及本幅的對幅,都佈滿了乾隆的題識、禦題詩與摹古繪畫,常常要在左右綾裱處挖出空白,用以題字。空白題滿後,另行挖白,綾裱之處,幾無縫隙,成為乾隆本人的書畫冊。根據書畫家何傳馨的統計,乾隆在《快雪時晴帖》上留下了多達63則的題識,年代從1746年到1795年之後,橫跨半個世紀。乾隆的題跋多在冬日,以詩歌吟詠瑞雪豐年。

  如何看待乾隆的書法鑒賞
  乾隆倚靠廣袤的大清江山,以內府豐厚的皇家收藏為基礎,以臨碑摹帖為前提,把書法鑒賞作為個人生活的一部分,既“藏”又“賞”,既以“弄翰抒毫”為樂,又通過“翰墨自娛”將自身融入中國傳統的士大夫生活。乾隆常常在繪畫中,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漢族士大夫。當乾隆下江南,召見南明遺士的時候,不僅是以皇帝的身份,也是以文化繼承人的面孔,與那些捍衛“漢官威儀”的遺老遺少,品書論畫。駐蹕之處,總是留下墨寶,或是石碑,或是匾額,或是楹聯,不僅是性好題字,也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淡化自己的“異族”身份,並以此感化士人學者,宣導文治。

  乾隆在保護古代藝術品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乾隆時代,大量珍稀的古代書畫作品入藏內府,重加裝池,配以囊盒,題簽考釋,著錄成冊,奠定了今日故宮博物院的重要基礎。當然,就古代書法作品而言,乾隆所認為的晉唐真跡,很多並非真跡,只是摹本,其考釋、鑒定的方法,也頗有爭議。乾隆在古代書畫上的題識,雖有毀壞古代藝術品的嫌疑,如《快雪時晴帖》上的題識,不惜在綾裱上挖出空白。卻不得不說是中國書畫鑒賞的一個傳統,乾隆只是把這種傳統發展到了極致。或者說,這種題跋本身,也已經成為中國書畫鑒賞史的一部分。

  現在的“乾隆收藏熱”,大多只是熱衷於乾隆時代的藝術品,如陶瓷、玉器、琺瑯器等,尤其是乾隆時代的宮廷用品。乾隆御筆也備受推崇。有評論家認為乾隆對藝術的品位偏俗氣,甚至是低俗。也有人提出“乾隆收藏熱”應該降溫。在讚歎乾隆藝術品的偉大、美麗之時,請不要忘記乾隆的書法修養,尤其是乾隆鑒賞古代書法作品時的方法與態度。

(作者溫玉鵬供職於杭州博物館)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800年來帝王的收藏品味誰更高雅?從宋徽宗到慈禧
2017年12月04日 12:14
1.jpg
1.jpg (12.33 KiB) 已瀏覽 570 次
這些橫跨八個世紀、四個朝代的宮廷收藏,欣賞繪書、畫法、織品、陶瓷器、漆器、琺瑯器、青銅器、玉器和圖書文獻之美,同時藉由九位統治者——包括北宋徽宗、南宋高宗、元朝忽必烈、明朝永樂、宣德二帝、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以及清末慈禧太后——的藝術品味,感受十二至二十世紀初期文化藝術的精緻華美和多元發展。

  “這絕對是‘帝王藝術品’裏極品中的極品。”
  宋
  大觀紹興
  北宋文人雖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而皇室在宋太宗對二王書風的宣導之下,出現了宋徽宗的瘦金書。
  眾所周知,宋徽宗是一位藝術造詣極高的皇帝,他能書善畫,成立宮廷畫院,編撰《宣和畫譜》等,後世的宮廷收藏始於徽宗。書法《怪石詩》,為徽宗得石時所作:
2.jpg
2.jpg (24.56 KiB) 已瀏覽 570 次
北宋 宋徽宗瘦金體書作《怪石詩》冊
  “殊狀難名各蔽虧。高低崒屼鬪巍巍。直疑伏獸身將動。常恐長蛟勢欲飛。 □裂幾層蒼檜(氵齒)。凝嵐四接老松圍。名封三品非無美。飲羽曾令壯奮威”。

  此詩以帶有獨特個性的瘦金書寫就,雖在本質上屬於北宋尚意書風,但在書寫法度上存在明顯的個人特色,與唐代將法度隱藏於筆劃線條背後的做法不同,宋徽宗將書寫法度直接展示給觀者。一溝一壑之間表現出徽宗筆法系統和他極其想要傳遞與統正的思想。

  與“瘦金書”的外化不同,產燒於十二世紀初的北宋汝窯以其“雨過天青雲破處” 溫潤典雅的色彩聞名於世,卻隨著宋金戰火不復存在,難以複製。汝窯全世界典藏不足七十件,紙槌瓶創意來自伊朗、埃及玻璃工藝的紙槌瓶,在十一世紀初左右傳入中國。為陶工加以仿製的汝窯紙槌瓶,主要作為擺設或賞玩之器。

3.jpg
3.jpg (15.03 KiB) 已瀏覽 570 次
北宋 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
  馬遠為寧宗朝畫院待詔,善山水人物,他學李唐,但更加簡率;樹石多從巨然;人物衣褶,基於吳道子成蘭葉描。以馬夏為代表的南宋晚期山水畫,在空間上的“虛空”表現,成為了統一整個畫面的視覺載體,是對稍縱即逝的美景有所徹悟後反思的視覺表達。

  元 忽必烈的漢化
  忽必烈征服南宋以後,把宋朝皇家繪畫收藏品運到大都,由幾個漢人鑒定家進行編目。忽必烈也曾經雇傭了一批宮廷畫家,並給他的繼承者留下了一大批元朝和以往朝代的國畫收藏品。南宋的繪畫成了忽必烈個人收藏,後來轉入他的曾孫女祥哥剌吉公主(約1283—1331年)名下,得到妥善保存。胡人雖代宋而有天下,但其文化藝術依舊承接宋風。

  與南宋遺民畫家用藝術來悲悼宋朝的滅亡不同,趙孟頫宋宗室後裔,入元後仕至翰林學士承旨。工書善畫,冠絕一時。其行書直追二王,深得晉人風範神韻,為元代書壇領袖。

趙孟頫鮮於樞墨蹟合冊
4.jpg
4.jpg (39.16 KiB) 已瀏覽 570 次
本冊內收趙孟頫書共三開,其一為告知鮮於樞張冶中藏有唐虞世南《枕臥帖》;其二是抄錄《新唐書。裴行儉傳》有關裴氏書法成就的文字。體勢清新俊逸,行筆圓韻流暢,乃趙書中精好之作。其三語氣似是初至京師時作,與臺北故宮所藏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頃的禊帖源流卷為同時先後之作。第四開書家鮮於樞(1264-1302),至元間以材選為江浙行省都事。後官太常寺典簿。意氣豪邁。善詞賦。工行書及畫。趙孟頫對其推服之甚矣。

  鮮於樞於草書最為擅長,此帖論張旭、懷素、高閑草書,雖僅五十三字,而使轉縱橫,遒勁之甚,正不覺其少也。
  此外,元代的陶瓷工藝比宋代有了較大發展,主要是因為元代陶瓷不像宋代那樣受官方特別是宮廷的嚴格限定,擁有較大自由發揮的空間,可以在形式和裝飾上進行創新試驗。作為蒙古帝國的大汗,忽必烈鼓勵各地藝術的交流,從而使得外國藝術形式和思想觀念融合進了中國藝術之中。青花瓷、白瓷以及新式的青瓷陸續出現。

元 江西景德鎮鑲銀扣籃釉描金把杯盤
5.jpg
5.jpg (11.51 KiB) 已瀏覽 570 次
 明 永樂宣德
  明代的工藝美術享有盛譽,瓷器、景泰藍、漆器等都超越了前代。明代景德鎮創造的祭紅,永樂時的甜白脫胎、黃釉鬥彩等都達到了令人歎為觀止的程度。

明 永樂 青花人物扁壺
6.jpg
6.jpg (19.43 KiB) 已瀏覽 570 次
扁壺又稱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東,但裝飾紋卻為中國式樣,山水風景畫的繪法為傳統水墨形式,只是人物為外邦異族。明代永樂開始,青花瓷器裝飾擺脫了元代繁複細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視覺效果,白地青花更顯其清麗風格,世稱明代官窯“永樂人少”,此為永樂官窯中無論釉色、繪畫都極為精妙的一幅山水人物圖畫。

明 永樂 剔紅長頸瓶
7.jpg
7.jpg (30.79 KiB) 已瀏覽 570 次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擅長書畫,所作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得造化之妙,而且常以書畫作品賞賜近臣。宮中畫師每呈作品,宣宗均一一觀覽加以評論,使得明代宮廷繪畫於宣宗在位期間臻至鼎盛,其畫院堪於宋代抗衡。

明 宣宗 花下貍奴圖
8.jpg
8.jpg (62.52 KiB) 已瀏覽 570 次
此圖描繪兩只在文石、野菊下麵舔爪歇息的貓兒。畫家先填染底色,再鉤染斑紋並畫出貓毛。太湖石先以筆勾勒輪廓,再以幹筆皴擦石面,畫菊則以細筆勾勒敷彩。此幅畫貓頗有追仿宣和畫院畫家李迪的風貌,具有清新優雅的氣息。

明 宣德 寶石紅釉僧帽壺
9.jpg
9.jpg (24.43 KiB) 已瀏覽 570 次
壺口沿呈三階漸高邊,形似僧伽帽,故名。此器胎骨勻細,圈足露胎,細膩潔白,間帶鐵質斑點。器無款,底刻乾隆禦制詩,座上亦刻有“雍邸清玩”款識,可見其受雍正、乾隆兩位皇帝的賞愛。宣德寶石紅為世所稱,口、足或轉折棱邊常見留一道“燈草邊”白邊,為紅釉普見現象。


  寶石紅僧帽壺,深受清宮帝後喜愛,清佚名畫“胤禛妃行樂圖”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櫃格上即置有寶石紅僧帽壺,與其他青銅器、汝官窯等器陳列一起,其珍貴可想而知。

明 成化窯 鬥彩雞缸杯
10.jpg
10.jpg (11.36 KiB) 已瀏覽 570 次
此杯為成化御用酒杯,外壁彩繪湖石花卉間散佈二組雞犀,各為雌雄二雞分帶三雛雞,花卉湖石均以釉下青花圖繪勾勒,再填紅、黃、綠、褐諸色。成雞以實筆或虛線勾勒,並多重上彩染繪。雛雞線條則清描淡繪,僅填嫩黃一色。口沿及底邊分畫青線三道。內面素白無紋。底書青花“大明成化年制”雙方框六字楷款。

  2014年4月,劉益謙以2.8124億港元創下拍賣紀錄買下的亦是此款。

  清
  盛世的沒落
  “康雍乾盛世”被視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狂歡,中西方的交流更為尋常,尤其到了乾隆時期,王朝的財富、學術的技藝和武功之盛超越前古。康熙時期,法國耶穌會士殷弘緒將中國陶瓷製造技術帶至歐洲,內廷焦秉貞取西洋畫法,中西方藝術文化的交流通過藝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11.jpg
11.jpg (36.51 KiB) Viewed 157 times

清 康熙朝 冷枚 耕織圖
12.jpg
12.jpg (34.03 KiB) Viewed 157 times

  1696年 絹本
清雍正朝 杜赫德(法國,1674-1743年) 北京天文臺 1736年 蝕刻和在紙上雕刻
13.jpg
13.jpg (12.67 KiB) Viewed 157 times

清雍正朝 瑪瑙葵花式碗
14.jpg
14.jpg (49.32 KiB) Viewed 157 times

清乾隆朝 黃釉粉彩八卦如意轉心套瓶

  此件作品在器型上,同時彙集套瓶、轉心和交泰的技法,在紋飾上,則融合雕鏤與錦地紋於一器。
  整支瓶子的結構相當複雜,外瓶能拆解成頸和身兩個部分,而內瓶上部與頸相連,下底則運用卡榫組合的方式和外瓶的內底套接,如此才能形成轉動瓶頸即能轉動內瓶的功能。特別是瓶身中央上下交錯並且實際切開的如意雲紋,其看似分離卻又彼此相連的關係,正是交泰瓶的精神所在,具有上下交通、國泰民安的含義。

清高宗御筆開泰說並仿明宣宗開泰圖(軸)
15.jpg
15.jpg (34.54 KiB) Viewed 157 times

  現存乾隆皇帝書畫作品為數不少,主要是臨摹古畫,多以山水、花鳥為題材,墨筆以寫意為主,構圖清新簡要,不做纖細描寫。
  聚效

  本幅為摹仿明宣宗與郎世寧(1688-1766)同名之作。“三陽”取其諧音寫生綿羊三只,母羊與小羊表情動人;配景的花石,用筆自由寫意,出自於乾隆朝翰林詞臣畫家鄒一桂(1686-1772)之手。
16.jpg
16.jpg (70.5 KiB) Viewed 157 times

清 郎世寧 白鷹
  與乾隆《開泰圖》相較,乾隆的作品中看出其不同於中國傳統“三遠法”呈現出西方透視法的雛形。
  然而,物極則變,乾隆後期國事漸多難,到了慈禧,雖國運衰落至極,但其藏品帶著顯著的女性特色。
  慈禧太后的藏品以她自立的廠牌“大雅齋”瓷器和珠寶金銀飾物為主。“大雅齋”款瓷器,大多是在藍色、淺青色、藕荷色、淺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繪,畫風細柔,圖案精巧。
17.jpg
17.jpg (21.16 KiB) Viewed 157 times

清光緒景德鎮制瓷

18.jpg
18.jpg (28.93 KiB) Viewed 157 times

清 肉形石

  似玉美石中,石英類的瑪瑙、碧石等,亦因為具有特殊且多樣的紋理與色彩,而經常施以巧雕。“ 肉形石”為碧石類礦物,其紋理層層堆疊,藝匠據此天然特徵再予以加工。首先於表面細密鑽點,除營造毛孔的效果外,還使質地較為酥松,易於染色。其次便是將上層染成褐紅色,像是肉皮浸過醬油一般。讓冷硬的石頭,聯想成為“東坡肉”一般鮮嫩多汁、入口即化的好滋味,是天人間默契的巧作。
11.jpg
11.jpg (36.51 KiB) 已瀏覽 570 次
清 康熙朝 冷枚 耕織圖
12.jpg
12.jpg (34.03 KiB) 已瀏覽 570 次
 1696年 絹本
清雍正朝 杜赫德(法國,1674-1743年) 北京天文臺 1736年 蝕刻和在紙上雕刻
13.jpg
13.jpg (12.67 KiB) 已瀏覽 570 次
清雍正朝 瑪瑙葵花式碗
14.jpg
14.jpg (49.32 KiB) 已瀏覽 570 次
清乾隆朝 黃釉粉彩八卦如意轉心套瓶

  此件作品在器型上,同時彙集套瓶、轉心和交泰的技法,在紋飾上,則融合雕鏤與錦地紋於一器。
  整支瓶子的結構相當複雜,外瓶能拆解成頸和身兩個部分,而內瓶上部與頸相連,下底則運用卡榫組合的方式和外瓶的內底套接,如此才能形成轉動瓶頸即能轉動內瓶的功能。特別是瓶身中央上下交錯並且實際切開的如意雲紋,其看似分離卻又彼此相連的關係,正是交泰瓶的精神所在,具有上下交通、國泰民安的含義。

清高宗御筆開泰說並仿明宣宗開泰圖(軸)
15.jpg
15.jpg (34.54 KiB) 已瀏覽 570 次
現存乾隆皇帝書畫作品為數不少,主要是臨摹古畫,多以山水、花鳥為題材,墨筆以寫意為主,構圖清新簡要,不做纖細描寫。
  聚效

  本幅為摹仿明宣宗與郎世寧(1688-1766)同名之作。“三陽”取其諧音寫生綿羊三只,母羊與小羊表情動人;配景的花石,用筆自由寫意,出自於乾隆朝翰林詞臣畫家鄒一桂(1686-1772)之手。
16.jpg
16.jpg (70.5 KiB) 已瀏覽 570 次
清 郎世寧 白鷹
  與乾隆《開泰圖》相較,乾隆的作品中看出其不同於中國傳統“三遠法”呈現出西方透視法的雛形。
  然而,物極則變,乾隆後期國事漸多難,到了慈禧,雖國運衰落至極,但其藏品帶著顯著的女性特色。
  慈禧太后的藏品以她自立的廠牌“大雅齋”瓷器和珠寶金銀飾物為主。“大雅齋”款瓷器,大多是在藍色、淺青色、藕荷色、淺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繪,畫風細柔,圖案精巧。
17.jpg
17.jpg (21.16 KiB) 已瀏覽 570 次
清光緒景德鎮制瓷
18.jpg
18.jpg (28.93 KiB) 已瀏覽 570 次
清 肉形石

  似玉美石中,石英類的瑪瑙、碧石等,亦因為具有特殊且多樣的紋理與色彩,而經常施以巧雕。“ 肉形石”為碧石類礦物,其紋理層層堆疊,藝匠據此天然特徵再予以加工。首先於表面細密鑽點,除營造毛孔的效果外,還使質地較為酥松,易於染色。其次便是將上層染成褐紅色,像是肉皮浸過醬油一般。讓冷硬的石頭,聯想成為“東坡肉”一般鮮嫩多汁、入口即化的好滋味,是天人間默契的巧作。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展重磅來襲 王羲之書畫亮相
2017年12月10日 11:06
1.jpg
1.jpg (35.57 KiB) 已瀏覽 570 次
《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晉)

2.jpg
2.jpg (69.51 KiB) 已瀏覽 570 次
《墨竹圖軸》 文同(宋)
  葉芳芳
  近日,備受矚目、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更換二期展品。晉王羲之《遠宦帖》卷、五代人《秋林群鹿》軸、宋徽宗《文會圖》軸、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軸、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等一批珍貴重要展品再次刷爆觀者眼球,令觀者直呼“過癮”。

  據悉,此次特展共計選展45件,其中,國寶級書畫34件,重要古物11件。展期自10月4日至12月25日,分前後期展出,其中20件屬於限展作品。10月4日至11月14日為此次展覽的前期,晉代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唐人《宮樂圖》、宋徽宗《詩帖》卷、宋代文同《墨竹》軸、宋人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元代吳鎮《雙松圖》軸等重要展品僅在該期展出。11月15日至12月25日為後期,晉王羲之《遠宦帖》卷、五代人《秋林群鹿》軸、宋徽宗《文會圖》軸、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軸、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等重要展品僅在該期展出。

  此外,兩期均展出的作品包括:唐韓幹《牧馬圖》、宋燕文貴《奇峰萬木》、宋四家法書卷、元衛九鼎《洛神圖》軸、元王蒙《具區林屋》軸、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軸、清畫院畫《十二月月令圖》軸等。
  東晉永嘉年間,“書聖”王羲之由山東逃往浙江避難,途中,他給朋友寫了一封信《快雪時晴帖》。信中王羲之跟朋友分享他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並對其親朋表示問候。
  《快雪時晴帖》全篇以行書寫成,只有28個字,但字字珠璣,被譽為“二十八驪珠”。不少人認為此帖是僅次於王羲之所書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又一件行書代表,歷朝歷代的文人、收藏家如趙孟頫、劉賡、護都遝兒、劉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吳廷、梁詩正等人都在跋語中表示了對這件作品的驚羨和讚歎。乾隆皇帝也對此作鍾愛非常,曾三十餘次拿出來觀賞,而每次賞完都會寫觀後感,累計達兩萬多字。他還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八個小字和“神乎其技”四個大字,並將其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一同安置於養心殿西暖閣內,並書匾額“三希堂”,《快雪時晴帖》被乾隆視為“三希”之首。可以說,《快雪時晴帖》在乾隆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從歷朝歷代的諸多題跋款識、收藏印章以及有關書籍記載中,我們可以梳理出《快雪時晴帖》的收藏脈絡,宋時曾入宣和內府,後入米芾“寶晉齋”;元代又入禦府,上有趙孟頫題跋;明時為朱成國、王稚登,清馮銓、馮源濟父子所有;清康熙十六年(西元1677年)被馮源濟進獻康熙皇帝,入內府。現入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快雪時晴帖》也是唯一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三希”帖。

  《墨竹圖軸》是“墨竹畫”宗祖文同的存世代表作,文同(1018~1079)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世稱石室先生。本幅畫一竿懸崖倒垂竹,墨竹作彎曲狀,由左上斜向右下方,竹葉以濃墨為面,淡墨為背,陰陽向背層次分明,開後世墨竹之先河。

  這種畫法所學者甚多,尤其元代吳鎮,搜集了學文同畫竹法的宋元畫家25人小傳,編成《文湖州竹派》一書,而鼎鼎大名的蘇東坡,既是文同的表親,也是他畫竹的學生,在蘇東坡的多方彰揚下,“文與可”成為了墨竹畫的宗祖。

  由於文同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細微的觀察和研究,竹子在四季的形狀有什麼變化;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顏色、姿勢又有什麼兩樣;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淨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有個名叫晁補之的人,稱讚他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成語“胸有成竹”的典故便源於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絹本設色作品,通幅運用細緻、靈動的中鋒筆法,逐一描繪觀音的千手千眼、各種手印、法器、天衣的瓔珞和蓮臺的珠寶,賦色妍而不俗,令人歎為觀止。雖無作者名款,實為十二世紀末期的佛畫精品。

  有意思的是,千手持物之中,已有“十二星座”的存在。在佛像最週邊的一圈,有12個白點,每個點代表一個星座,共曰十二星座。細細觀察,還真是對應上了水瓶、雙魚、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處女、天秤、天蠍、射手、魔羯十二星座。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彌勒佛像

慈眉善目 臉頰圓潤 笑臉祥和,讓人一看便心境安寧舒暢 靈氣透出 見佛像如見佛
1.jpg
1.jpg (33.82 KiB) 已瀏覽 570 次
彌勒真經


佛說彌勒救苦經 彌勒下世不非輕 領寶齊魯靈山地 拈花印證考三乘

落在中原三星地 大證四川王桃心 天真收圓掛聖號 等待時至點神兵

雲雷震開戊己土 天下神鬼不安寧 親在仁天中華母 九蓮聖教歸上乘

天花老母垂玉線 收圓顯化在古東 南北兩極連宗緒 混元古冊在中央

老母降下通天竅 無影山前對合同 嬰兒要想歸家去 持念當來彌勒經

用心持念佛來救 朵朵金蓮去超生 認識西來白陽子 鄉兒點鐵化成金

每日志心常持念 三災八難不來侵 要想成佛勤禮拜 常持聰明智慧心

休聽邪人胡說話 牢拴意馬念無生 老母降下真天咒 用心持念有神通

滿天星斗都下世 五方列仙下天宮 各方城隍來對號 報事靈童察的清

三官大帝慈悲註 赦罪三曹救眾生 救苦天尊來救世 親點文部揭諦神

八大金剛來護法 四位菩薩救眾生 緊領三十六員將 五百靈官緊隨跟

扶助彌勒成大道 保佑鄉兒得安寧 北方真武為將帥 青臉紅髮顯神通

扯起皂旗遮日月 頭頂森羅七寶星 威鎮北方為帥首 肅清諸惡掛甲兵

搭救原人鄉兒女 火光落地化為塵 四海龍王來助道 各駕祥雲去騰空

十方天兵護佛駕 保佑彌勒去成功 紅陽了道歸家去 轉到三陽彌勒尊

無皇敕令寄下生 收伏南閻歸正宗 來往造下真言咒 傳下當來大藏經

嬰兒奼女常持念 邪神不敢來近身 持念一遍神通大 持念兩遍得超生

持念三遍神鬼怕 魍魎邪魔化為塵 修持劫內尋路徑 念起真言歸佛令

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從1600到235000歐元 這個破碎的罐子火了
2017年12月15日 09:16
1.jpg
1.jpg (32.65 KiB) 已瀏覽 570 次
古物砍了頭,照樣值千價,瓷器碎了邊,仍然值萬錢,而藝術雕塑品並不會因為殘缺而價低。12月12日,有一件破的四分八裂的青花釉裏紅開光鏤空牡丹紋蓋罐拍出了新成績!從1600歐元到235000歐元的奇跡就發生在比利時的Carlo Bonte拍賣公司。

  A Chinese cobalt blue and copper red glazed vase, the roundels floral relief decorated, Ming, H 30 cm
  估價:2,000-3,000歐元
2.jpg
2.jpg (47.83 KiB) 已瀏覽 570 次
3.jpg
3.jpg (51.63 KiB) 已瀏覽 570 次
4.jpg
4.jpg (46.67 KiB) 已瀏覽 570 次
落槌價:235000歐元(約合人民幣180萬元)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這些畫作見證著托爾斯泰與列賓交往時俄羅斯的憂傷

列賓為友人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所繪的肖像,蘇裏科夫筆下在冰雪中被拖往克里姆林宮拷打的女貴族莫洛佐娃,以及克拉姆斯柯依筆下的神秘女子《無名女郎》——有人認為她是列夫 · 托爾斯泰小說《安娜 · 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這些俄羅斯美術史上的煌煌巨作明天起將在上海博物館二樓展廳正式對外展出。

  12月14日,中俄聯合主辦的“巡迴展覽畫派: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並於12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此次展覽將通過風俗畫、肖像畫、風景畫和歷史畫等四類68件油畫代表作的呈現,包括列賓、列維坦、希施金、克拉姆斯柯依、蘇裏科夫、彼羅夫等多名傑出油畫家的作品,全面反映19-20世紀初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對“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表示,這些展出的大多畫作都是從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基本陳列中選出的,“很多名作現在到俄羅斯反而是看不到的,只有到上海博物館才可以看到。”

  “19世紀的巡迴展覽畫派,和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所代表的文學一樣,完全是俄國的一個高峰。”知名美術史學者奚靜之說。

  “如果說俄羅斯有一個什麼畫派,中國人最熟知,那一定是巡迴展覽畫派,對中國油畫家影響非常之大。”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今天下午的開幕式上對“澎湃新聞”表示,“這次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選擇了68件精品。”

  據悉,此次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覽為六個部分,分別是:“學院與傳統”、“巡迴與先驅”、“自然與情懷”、“人物與個性”、“歷史與現實”和“求新與探索”,集中向公眾呈現“巡迴展覽畫派”的時代價值與藝術成就。借助他們的作品,觀眾得以透過畫家們所表現的歡樂與哀傷、遊戲與傳說,深入瞭解俄羅斯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時,人們也將從中發現普通民眾的風俗、民族服飾的特色和歷史事件的面貌等諸多有趣的內容。

  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館長澤裏菲拉·特列古洛娃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採訪時說,本次展覽最大的看點為所有作品都是“巡迴展覽畫派”的經典,都是傑作。本次展品是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的常設作品,可見其重要性。尤其是在第三部分“自然與情懷”、第四部分“人物與個性”、第五部分“歷史與現實”。“自然與情懷”中展出了畫家費奧多爾·亞曆山德羅維奇·瓦西裏耶夫的《融雪》(1871年),描繪了冬天的融雪之日,一位身背行囊的老人和一個女孩正沿路而行,蕭瑟的景物中蘊含著一種內在的傷感,瓦西裏耶夫在此充分展現出他對時代的關切和對普通民眾艱苦生活的同情。“人物與個性”中,值得推薦的是克拉姆斯柯依所作的《無名女郎》(1883年),這幅畫帶著她傳奇而神秘的氣質來到觀眾的面前。與其他眾多保守風格的人物形象不同,克拉姆斯柯依筆下的這位年輕女郎動人美麗的臉龐和人物的每一處細節,都誘使觀眾去探求人物背後的秘密。對於此次展出的克拉姆斯柯依的《無名女郎》,澤裏菲拉·特列古洛娃表示,在克拉姆斯柯依眾多嚴謹的肖像畫中,這幅《無名女郎》可能是畫家唯一體現感官美之力量的作品。
1.jpg
1.jpg (25 KiB) 已瀏覽 570 次
克拉姆斯柯依 《無名女郎》 1883年
  肖像畫是體現“巡迴展覽畫派”藝術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他們開創的“心理肖像”具有洞察對象個性、揭示人物心理的特點。每位大師都能以各自的獨特方式與他們筆下的人物展開“對話”,直擊人物的內心深處。“巡迴展覽畫派”的肖像畫涵蓋了俄國知識份子的各個階層,如作家、音樂家、科學家、思想家等。本次來展的肖像畫中,觀眾將有幸欣賞到列夫·托爾斯泰、柴可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等人物的肖像。繪畫大師列賓在1887年夏天創作的《列夫·托爾斯泰肖像》(1887年),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他生動地捕捉到了托爾斯泰臉部的特徵和內在豐富的個性,展現了畫家驚人的洞察力。

  據有關介紹,畫家列賓(1844-1930)與俄羅斯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的親密交往,從1880年起到1910年列夫·托爾斯泰逝世,大約持續了30年之久,列賓為托爾斯泰畫過七十多件寫生作品,包括油畫、水彩、素描及雕塑。他們彼此相訪,互通書信,交流思想,同時也進行藝術創作方面的積極探討。列賓筆下的托爾斯泰非常生動,既有托爾斯泰犁田耕地的素描和油畫,也有寫作中的托爾斯泰,還有長椅上、病榻上的托爾斯泰。列夫·托爾斯泰像一株橡樹,紮在大地上,列賓的畫筆,忠實地記錄了文學大師,沒一點虛飾,這一刻是兩個大師心靈的接近,在大自然中清除了一切浮躁和雜念。作於1887年,此次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托爾斯泰肖像》是列賓所繪托爾斯泰所有肖像畫中最出色的一幅。畫上的托爾斯泰目光避過觀眾,直視遠方,表現了集中思維的神態。這是一個強壯而高尚的男子漢,一個帶著貴族風度的伯爵,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
2.jpg
2.jpg (60.5 KiB) 已瀏覽 570 次
列賓《列夫·托爾斯泰肖像》1887年
3.jpg
3.jpg (36.78 KiB) 已瀏覽 570 次
列賓《屠格涅夫肖像》
4.jpg
4.jpg (29.61 KiB) 已瀏覽 570 次
列賓 《縴夫涉水》1872年
  第五部分“歷史與現實”中,展出了列賓名作《伏爾加河上的縴夫》(1870-1873)的另一版本——《縴夫涉水》(1872年)。在遼闊的伏爾加河上,有一艘貨船,因為是逆風行使,所以帆沒有張起來。河面上映著倒影。一群穿著破爛的縴夫,邁著沉重的步子,踏著黃沙,沿著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們大多身子向前傾,可見都在使勁,可見船上載著很重的貨物。當時,畫家列賓憑藉此作聲名鵲起並馳譽全俄與歐洲。作品聚焦於縴夫們艱辛勞作的場景,表現了人物的內在力量、個性氣質和人格自尊。薩維茨基的《修鐵路》(1874年)也極具代表性。
5.jpg
5.jpg (41.75 KiB) 已瀏覽 570 次
薩維茨基《修鐵路》1874年
  瓦西裏 · 伊萬諾維奇 · 蘇裏科夫最著名的畫作是《女貴族莫洛佐娃》(1883-1887 年),作品的主題是 17 世紀俄國歷史上的悲劇事件,有著巨大的悲情感。當時,俄國經歷了一場全面的宗教改革,東正教教會出現了分裂。莫洛佐娃是此類改革的堅決反對者。畫家聚焦於女貴族莫洛佐娃被帶往克里姆林宮接受質問和拷打,以逼迫其屈從的瞬間場面。在《女貴族莫洛佐娃》一作完成之前,畫家曾創作了大量的草稿和數百張習作。由於《女貴族莫洛佐娃》尺幅太大不便運輸,此次展出的是《雪橇上的女貴族莫洛佐娃》。蘇裏科夫創作了無數版的習作,以完善雪橇上莫洛佐娃的人物形象和手部姿勢,尤其是她高舉的右手。本次展覽展出的是其中最富於表現力的一版,也是人物動作的最終定格版。莫洛佐娃的臉部表情和深色外衣,垂落雪橇的衣緣和乾草等,所有這一切都傳遞出了雪橇在行進中的動感。
6.jpg
6.jpg (35.85 KiB) 已瀏覽 570 次
蘇裏科夫《雪橇上的女貴族莫洛佐娃》
  巡迴藝術展覽協會,是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俄國最具革新精神的民族藝術團體之一。這個創作團體集結了一批年輕大膽、才華橫溢且具有獨立思想的藝術家,構成了俄國傑出的藝術家群體——“巡迴展覽畫派”,其成員包括彼羅夫、薩夫拉索夫、列賓、列維坦、蘇裏科夫、瓦斯涅佐夫和科羅溫等眾多馳名歐洲的傑出畫家。自1870年成立至1923年解散,巡迴藝術展覽協會共計舉辦過48次巡展,足跡遍佈聖彼得堡、莫斯科、基輔、哈爾科夫、敖德薩、喀山、沃羅涅什、裏加等地,“巡迴展覽畫派”也因此得名。巡迴展覽畫派從1871年第一屆展覽開始,至1923年共舉行了48次展覽。巡迴展覽畫派一登上俄國畫壇,就受到一切進步藝術家們的重視和關注,熱情支持他們的有烏斯賓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契柯夫和斯塔索夫等,他們為巡迴展覽畫派鳴鑼開道,大造輿論。
7.jpg
7.jpg (24.44 KiB) 已瀏覽 570 次
“巡迴展覽畫派”成員留影
  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的歷史可追溯至1856年。當時,24歲的商人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恰科夫首次購藏了兩件俄國畫家的作品。從此,特列恰科夫便終其一生、孜孜不倦地收集俄羅斯畫家的作品,他不僅慷慨斥資,還堅持以在莫斯科建立一座俄羅斯藝術博物館為其畢生的重要使命。1892年,特列恰科夫將他的全部藏品,連同亡弟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遺留下來的少部分歐洲經典藏畫一起捐給了莫斯科市。當時,這批藏品總計約為2000 件。直至1898年去世前,特列恰科夫一直擔任著美術館董事,並積極致力於擴充藏品。1918年,特列恰科夫美術館從市立博物館躍身為一座國立博物館,並以創建者特列恰科夫的名字永久命名。如今,美術館的藏品數量已近20萬件。

  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對“澎湃新聞”說,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的藏品幾年前曾在中國進行過展覽,但這一次與此前不同的是,很多展品都是從基本陳列中選出的精品,一些作品從未到過中國展示,“當時我們想就要與之前的展覽有所區別”。
8.jpg
8.jpg (61.21 KiB) 已瀏覽 570 次
彼羅夫《釣魚者》1871年
  為了讓觀眾更深入瞭解百年前的巡迴展覽畫派與當下中國的關係,此次特展的一大看點是以視聽結合的觀展方式展現給觀者。上海博物館策劃組織了《巡迴展覽畫派與中國》系列訪談欄目,邀請靳尚誼、詹建俊、邵大箴、全山石等12位不同歷史時期接受過俄羅斯美術訓練的藝術家、美術史家,與觀眾分享了他們的藝術經歷和感悟,並對本次展覽的重要展品進行賞析。
9.jpg
9.jpg (69.21 KiB) 已瀏覽 570 次
格羅維奇·馬科夫斯基《奔離風暴的孩童》1872年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如果說俄羅斯油畫對中國油畫有著巨大的影響,那麼“巡迴展覽畫派”則是對中國油畫影響最首要的。另外,在展框技術層面上,楊志剛說,本次展覽所有的油畫作品上都配上了一種低反光、低反射的玻璃,因而既有效的保護了作品,又滿足了觀者。
10.jpg
10.jpg (30.38 KiB) 已瀏覽 570 次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是上海博物館繼“北方之星: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俄羅斯帝國的黃金時代”、“寶光璀璨:法貝熱珠寶藝術展”和“盛世威儀:俄羅斯皇家軍械珍藏展”之後,再一次與俄羅斯重量級博物館攜手合作的成果。本次展覽的舉辦將進一步推動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增進我國人民對俄羅斯藝術的瞭解,並以此促進中俄兩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11.jpg
11.jpg (64.42 KiB) 已瀏覽 570 次
展覽現場的瓦斯涅佐夫《阿廖努什卡》有著一種俄羅斯特有的憂傷(局部)
  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館長澤裏菲拉·特列古洛娃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採訪時表示,俄羅斯也曾於2015年在中國舉辦俄羅斯油畫大展,但在上海的這次展覽將讓中國觀眾更加瞭解俄羅斯的社會文化、生活品味及風土人情,不僅僅停留在藝術領域。另外,特列古洛娃館長非常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她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把中國傳統文化介紹到俄羅斯。
12.jpg
12.jpg (26.77 KiB) 已瀏覽 570 次
希施金的《夜》1871年
  展期:2017年12月15日—2018年3月4日(週一閉館)
  延伸閱讀:中國名家眼中的巡迴展覽畫派
  上海博物館結合這次展覽策劃組織了《巡迴展覽畫派與中國》系列訪談欄目,邀請靳尚誼、詹建俊、邵大箴、全山石等12位不同歷史時期接受過俄羅斯美術訓練的藝術家、美術史家,與觀眾分享了他們的藝術經歷和感悟,並對本次展覽的重要展品進行賞析。以下為訪談摘要:

奚靜之
  “19世紀的巡迴展覽畫派,和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所代表的文學一樣,完全是俄國的一個高峰。”

  全山石
  “巡迴展覽畫派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怎麼樣對待生活。”

  邵大箴
  “巡迴展覽畫派的理論,就是車爾尼雪夫斯基、別林斯基等人的理論。其核心是,藝術應該紮根於生活,藝術是生活的真實反映。”

  於潤生
  “用現實主義的線索可以把俄羅斯和蘇聯藝術串聯起來。”

  靳尚誼
  “俄羅斯的現實主義繪畫有深刻的社會內容。”

  邵大箴
  “現實主義在思想上是人文主義的,是尊重人的,是描繪人的現實生活的,是描繪人的喜悅和痛苦的。這種精神是藝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精神。”

  奚靜之
  “巡迴展覽畫派作為一個很大的學派,存在了52年,開過48次展覽,而且每一次的展覽都是高朋滿座、非常轟動。巡迴展覽畫派贏得了群眾的歡迎,贏得了歷史對它的認可。”

  王鐵牛
  “巡迴展覽畫派包括整個文化思潮和藝術思潮,對十月革命的到來和成功是一種思想文化上的準備。”

  詹建俊
  “在蘇聯專家訓練班學習是我們這個班的學員,包括我自己,對油畫藝術的認識、實踐,最下功夫、也最系統的一次學習。”

  王劍鋒
  “當時我們都以進梅爾尼科夫工作室為榮。我覺得梅爾尼科夫先生很嚴格,但是同時他的態度是開放的。”

  葉南
  “這種嚴格的教學能誕生一些非常好的創作。這種創作在想法好的基礎上,有技術美感和材料美感。”

  肖峰
  “他們是教書又教人,他們是畫畫又畫心,他們是教你在進行創作的時候能夠不斷地創新,整體地來聯繫。”

  張自申
  “馬克西莫夫來了以後,中國油畫確實起了一個里程碑的轉折。

  靳尚誼
  “中國的油畫特別是多人物的情節性繪畫,是在向蘇聯學習以後,才有而且發展起來的。”

  詹建俊
  “我們中國藝術家未來的發展應該是本著開放的精神,也本著我們一直以來勇於吸收、善於吸收的特色,在吸收當中善於創造,努力地去融合我國文化。”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男子名畫被警方扣押28年未索回 警方:是贗品已丟[/b]
2017年12月16日 09:21
1.jpg
1.jpg (24.03 KiB) 已瀏覽 570 次
吳昌碩畫作(圖文無關) 視頻截圖

  原標題:男子家藏“名畫”被警方扣押28年 法院調解有望獲賠

  1989年到廣東出差,北京人孫建龍隨身攜帶的兩幅“名畫”,被珠海市公安局拱北口岸分局(以下簡稱“拱北公安局”)以涉嫌走私文物扣押。查無犯罪事實後孫建龍被釋放,而兩幅被拱北公安局扣押的“名畫”卻未被歸還。當地警方以畫作是贗品、已丟失為由不予歸還,但並無能證明是贗品的鑒定材料。28年過去,孫建龍未能向當地警方要回兩幅畫作。

  12月4日,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珠海中院”)就該案進行第二次調解,賠償義務機關和復議機關表明了賠償態度。

  稱是贗品已丟 卻無鑒定材料
  1989年7月,孫建龍因公務到珠海出差,剛入住賓館,就被拱北公安控制,隨身物品均被扣押。
  孫建龍提供的拱北公安局扣押物品清單顯示,1989年7月16日孫建龍被扣押的物品中包含兩幅水墨畫,分別為李苦禪的掛式畫作《鷹》、吳昌碩的掛式畫作《梅花》。

  被關押3天後,7月19日,工作單位派人到拱北公安局說明情況,孫建龍才被放回。而隨身攜帶的兩幅畫作卻並未歸還。在拱北公安局發還物品清單中,也缺少了前述兩幅畫作。

  孫建龍所在單位1990年5月為其開具的證明信稱,兩幅畫作均系本家收藏物品,希望珠海公安局儘快歸還。
  此後,孫建龍每年都數次前往珠海索要畫作,卻始終未能討回,“光路費就花了50多萬元”。
  7年後,2006年2月9日,拱北公安局在給孫建龍的答復意見中稱,“此兩幅畫為贗品,查找工作仍在進行。”
  孫建龍代理律師張鐵雁表示,不管是否是贗品,這兩幅畫作都是孫建龍的合法財產,被違法扣押這麼多年,應該原物歸還。況且,“警方稱是贗品,卻一直沒有提供證明是贗品的鑒定材料”。

  2006年5月18日,珠海市公安局在給孫建龍的答復意見書中稱:“此兩幅畫已丟失,現仍在查找中。”並承諾,“相關賠償事宜我局將責成拱北口岸分局與你協商解決。”但之後卻始終未予賠償。2007年到2010年,孫建龍6次向當地法院起訴,均被不予受理或駁回。
  2015年3月23日,孫建龍向拱北公安局提出國家賠償申請,但拱北公安局逾期未作答複。

  同年4月27日,珠海市公安局書面通報稱,事發當日,拱北公安局接拱北海關線索,將涉嫌走私文物的孫建龍查獲並收容審查,依法扣押“兩幅畫”等物品,該畫作經警方送廣州鑒定後為贗品,因此警方認定孫不構成犯罪,3天後解除收容審查。

  2015年4月,珠海市公安局工作人員向《新京報》回應稱,證明兩幅畫為贗品的鑒定材料已經缺失。
  珠海公安局的通報稱,由於人員變動、辦公場所搬遷、當時涉案物品保管、交接不規範等歷史原因,“兩幅畫”未找到。拱北公安局多次與當事人電話溝通、面談協商,希望協調賠償事宜。因雙方意見分歧較大,一直未達成一致,分局亦告知當事人可循法律途徑解決。通報還稱在2015年2月,孫建龍曾向警方提出數千萬元的賠償要求。

  孫建龍向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否認曾提出這一要求。
  28年後有望得到賠償
  同年6月,孫建龍向珠海市公安局提出復議申請。
  2015年8月,珠海公安局駁回了賠償申請。理由是,孫建龍的財物是1989年被扣押,其申請國家賠償的時間已超過法律規定的兩年時限。
  2015年9月,孫建龍向珠海中院賠償委員會申請國家賠償,要求歸還畫作。

  2016年4月12日,珠海中院賠償委員會作出《國家賠償決定書》,維持對孫建龍不予賠償的決定:拱北公安局扣押兩幅畫作、限制孫建龍人身自由的行為發生在1989年,《國家賠償法》1995年起施行,不溯及既往。根據1994年12月31日以前的有關規定,拱北公安局扣押畫作、限制人身自由的行為均不能提起國家賠償。

  張鐵雁律師表示,關鍵爭議在於扣押行為是否處於持續狀態。在已經查清孫建龍並未有任何違法犯罪行為的前提下,拱北公安局卻既沒有歸還畫作,也沒有解除扣押行為或作出確認行為違法的決定,就應當認定扣押行為至今處於持續狀態。“兩幅畫作丟失的原因是警方所稱的對被扣押的涉案財物管理不善,但丟失行為並沒有改變扣押的狀態”。

  不服珠海中院賠償委員會的不予賠償決定,孫建龍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國家賠償。

  去年年底,該委員會推翻了此前的不予賠償決定,出具《決定書》稱,珠海市公安局於2006年5月18日答復孫建龍此兩幅畫已丟失,並承諾相關賠償事宜該局將責成拱北公安局與其協商解決。因此珠海中院賠償委員會認定孫建龍要求返還涉案兩幅畫作的申請不適用《國家賠償法》,屬認定事實不清,指令珠海中院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

  據瞭解,在此前珠海中院組織的聽證會上,珠海警方仍堅稱兩幅畫作已丟失,是贗品,但並無書面鑒定材料,只是由鑒定方電話告知是贗品,並無電話錄音。

  但情況在最新一次珠海中院組織的調解中有了變化。參與12月4日調解的有孫建龍及兩位代理律師、賠償義務機關拱北公安局代理人和復議機關珠海市公安局代理人。孫建龍代理律師告訴記者,此次調解中沒有爭議,賠償義務機關和復議機關表示會予以賠償,但賠償數額需要商定。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