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您的第一個版面描述。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藝術品網上交易市場 趨向成熟
2017年05月15日 08:09 21
22 (5).jpg
22 (5).jpg (81.62 KiB) 已瀏覽 366 次
孔達達

  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

  最新發佈的《Hiscox2017藝術品網上交易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藝術品網上交易總額達37.5億美元(由於缺乏公開資料,該統計未包括中國市場),比2015年增長15%,由此,藝術品線上交易額在全球藝術品總交易額中占比達8.4%,比2015年增長了1%。

  儘管2016年的藝術品網上交易仍然保持增長的態勢,但是卻比之前所預估的24%的增幅縮水了不少,這一方面是由於拍賣市場不景氣的影響,2016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萎縮19%(資料來源《TEFAF2017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部分拍賣交易轉向經銷商市場或私洽交易;另一方面,也預示著網上交易的發展模式正趨向成熟。

  Hiscox報告將2011年至2014年藝術品網上交易的增長,歸因為純粹的協力廠商銷售平臺的發展。在資本的刺激和鼓勵下,新興的藝術品網上交易平臺,嘗試在藝術品領域開闢新的商業模式。但是,近兩年來的藝術品網上銷售的發展則主要來自傳統拍賣行的數位化轉型和升級。

  從統計資料來看,2016年傳統的拍賣行加強了線上拍賣的發展力度,蘇富比(微博)、佳士得和美國遺產拍賣三家公司的線上拍賣業務佔據了網上拍賣市場19%的份額。蘇富比2016年的網上拍賣交易增長了19%,達1.55億美元;佳士得這一板塊的年增長率高達34%,全年網上交易額增至2.17億美元。2016年,美國遺產拍賣41%的交易額來自網上銷售,同比增長了1.3%。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傳統拍賣行線上業務將繼續發揮其增長潛力。

  據問卷調查顯示,超過80%藝術品網上銷售的從業者們對2017年的市場發展持樂觀態度,但同時也認識到了幾個主要的制約因素,41%的回復認為培育消費者對網上銷售平臺的信任感是未來業務擴張的主要挑戰,31%的回復表示網上銷售無法提供實物展示的限制是發展的主要障礙,而另外有19%的答卷對物流服務表示擔憂。

  網上藝術品買方的主要擔憂是實際作品與圖片顯示有顯著差距,有80%的答卷表示了此類憂慮;另有77%的買家認為在購買時無法對實物的品質和品相進行檢查,降低了他們進行網上消費的欲望;還有58%的藝術品買家對在售物品的真偽和名不符實表示擔憂。但是儘管有種種顧慮,仍然有50%的買家表示在2017年將增加網上藝術品消費的投入量。

  儘管經過多年努力,網上藝術品交易仍然未能突破低價銷售的局限,大約79%的買家在網上購買的藝術品的單價在5000美元以下。在新買家中有92%的表示購買藝術品的單價不會超過5000美元,其中71%的表示其對於單品的出價甚至不會超過1000美元。因此網上銷售被認為是培育年輕新買家的入門管道。

  版畫和限量版藝術品是目前最適合於網上銷售的藝術或收藏品門類,有85%的新買家表示通過網路購買了這一類藝術品。大約60%的回復者表示在網上購買了繪畫作品,另有59%購買了攝影作品。

  傳統畫廊也增加了對網上銷售的投入,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畫廊開闢了網上銷售的管道。儘管59%的畫廊表示網上銷售額僅占其總銷售額的5%以下,但同時也有近六成畫廊表示同一買家曾多次通過線上平臺向其購買藝術品。這意味著一旦建立了信任感,這些買家能夠保持其忠誠度。而線上銷售平臺也為跨境貿易帶來了便利條件,在尋找新客戶方面,網上交易也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百歲富豪洛克菲勒:房間裡到處是藝術品


  2017年3月20日,大衛•洛克菲勒在睡眠中安然逝世,享年101歲。代表著這位“世界最老的億萬富翁”的傳奇一生就此落下帷幕。很多人都只看到了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敵國”的表像,而忽略了他們對於藝術事業的堅持。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已經是第6代了,除了贊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外,也一直保持著對藝術收藏的興趣。傳奇生涯終會落幕,但藝術事業卻從未有盡頭。

  不久前剛剛去世的美國富翁大衛•洛克菲勒曾在自述中提到:“房間裡面到處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

  2017年3月20日,大衛•洛克菲勒在睡眠中安然逝世,享年101歲。代表著這位“世界最老的億萬富翁”的傳奇一生,就此落下帷幕。而洛克菲勒家族的百年收藏事業,是否也會因這位家族掌門人的逝世而走向消亡?
1 (9).jpg
1 (9).jpg (31.41 KiB) 已瀏覽 366 次
大衛•洛克菲勒大衛•洛克菲勒
  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許要從大衛的父親一輩說起。

  洛克菲勒家族家財萬貫,靠著石油發家,但家族對於兒孫輩的要求卻極為嚴格。孩子們每週只有不到一美元的零用錢,且必須準備小帳本,記錄零用錢的去向。如果不夠怎麼辦?方法只有一個:自己去掙。捉老鼠、劈柴、拔雜草等都可以憑時間來計算工錢,或許也就是因為這樣,養成了孩子們節儉的本性。
2 (8).jpg
2 (8).jpg (10.02 KiB) 已瀏覽 366 次
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大衛的爺爺)。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大衛的爺爺)。
3 (8).jpg
3 (8).jpg (27.77 KiB) 已瀏覽 366 次
洛克菲勒家族合影洛克菲勒家族合影
  大衛•洛克菲勒的父親被稱為小洛克菲勒,他不愛奢侈品,卻與妻子阿比•洛克菲勒一樣,是一位忠實的收藏愛好者。

  小洛克菲勒偏愛中國的明清瓷器,在大衛的記憶中,經常浮現一幅畫面:父親拿著放大鏡,仔細查看那些打算買入的瓷器,確保它們沒有破裂或經過修復。
4 (7).jpg
4 (7).jpg (10.94 KiB) 已瀏覽 366 次
小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大衛的父親)小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大衛的父親)
  。

  1911年,小洛克菲勒與妻子搬進了當時紐約市最大的私人住所,那是一棟九層樓的住宅區,在裝修新家時,為了尋找傢俱和裝飾物,小洛克菲勒光顧了很多陶瓷店鋪,在杜威恩兄弟的店鋪裡,他買了一堆高大的中國“黑山楂釉”花瓶。

  那次交易成了星星之火,在此後的半個世紀裡,小洛克菲勒買了超過400件中國瓷器,總計花費超過1000萬美元。
5 (5).jpg
5 (5).jpg (47.18 KiB) 已瀏覽 366 次
位於紐約第五大道與56街處的杜威恩兄弟畫廊(拍攝於1953年)。 位於紐約第五大道與56街處的杜威恩兄弟畫廊(拍攝於1953年)。
  1915年,也就是大衛•洛克菲勒出生的那一年,杜威恩兄弟宣佈出售一批摩根氏的遺產中國瓷器。小洛克菲勒立刻向父親借錢,準備買下,對於父親的擔心,他在信中寫道:

  “我從未在馬匹、遊艇、汽車或其他愚蠢的奢侈品上浪費過錢財,我的唯一嗜好就是那些瓷器——那是我唯一不在乎花錢的地方。”

  父親被他的執著感動,拿出了相當於200萬美元的證券。
6 (8).jpg
6 (8).jpg (29.61 KiB) 已瀏覽 366 次
清康熙五彩海礁瑞獸紋大長頸瓶(摩根氏舊藏,後轉洛克菲勒二世珍藏)。清康熙五彩海礁瑞獸紋大長頸瓶(摩根氏舊藏,後轉洛克菲勒二世珍藏)。
  大衛的母親也喜歡亞洲藝術,特別是佛教藝術。她甚至把家裡的12號房間稱為“佛堂”,那裡放滿了佛像和觀音像,彌漫著濃厚的燃香味。

  但比起父親,母親在收藏上的取向更為相容並蓄。她還喜歡中國、朝鮮的高古陶器和雕塑,以及歐美當代藝術作品。但父親卻認為當代藝術“不栩栩如生”,甚至要求母親別在他經常出入的地方懸掛當代藝術品。
7 (4).jpg
7 (4).jpg (43.47 KiB) 已瀏覽 366 次
北魏鎏金銅佛像(洛克菲勒家族舊藏)北魏鎏金銅佛像(洛克菲勒家族舊藏)
  為了讓丈夫看到現代主義藝術家的價值,阿比做了無數嘗試。

  1931年,法國現代畫家亨利•馬蒂斯訪問美國,在晚宴上,他對小洛克菲勒說:“創造那些瓷器的人,其實與我的審美目標完全一致。”簡言之,古代藝術與現代藝術並沒有一個鮮明的分割線。

  小洛克菲勒拒絕承認自己被說服,但他依舊鼓勵馬蒂斯別絕望,因為阿比特別擅長苦口婆心,她或許會把他變成一塊“軟軟的果凍”。
8 (3).jpg
8 (3).jpg (46.93 KiB) 已瀏覽 366 次
亨利•馬蒂斯亨利•馬蒂斯
  而雖然品味不同,小洛克菲勒也從未反對妻子的選擇,在妻子被殘缺卻昂貴的唐代大理石觀音像深深吸引時,雖然小洛克菲勒有些躊躇不決,但為了“表示對妻子感情的尊重”,他依舊花重金將兩尊“很難令人滿意”的觀音像買下了。

  1921年,兩人去了亞洲的許多地方旅行,在中國時,還資助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落成以及明十三陵神道的修復。
9 (1).jpg
9 (1).jpg (15.87 KiB) 已瀏覽 366 次
唐代漢白玉菩薩立姿像唐代漢白玉菩薩立姿像
  在夫婦倆的努力下,九層房屋寬敞的空間裡,藏品越來越多。大衛曾回憶說:“房間裡面到處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

  在當時的市儈社會中,小洛克菲勒夫婦對於收藏的執著是難得的。究其原因,大概就如小洛克菲勒所說:“這些美物會永遠給我自己、我的朋友和我的妻子帶來歡樂,隨著孩子們長大成人,他們也會欣賞那些美物,而這一切,都是以如此樸實、如此不張揚的方式實現。”
10 (1).jpg
10 (1).jpg (27.47 KiB) 已瀏覽 366 次
小洛克菲勒與妻子阿比•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與妻子阿比•洛克菲勒
  1928年,他們的九層住宅樓被拆除,在那片土地上,建成了一座博物館的室外花園,而母親阿比,成了這座博物館的主要贊助人。

  因此,洛克菲勒家族內部稱其為“母親的博物館”,它,便是現在位於曼哈頓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12 (1).jpg
12 (1).jpg (34.97 KiB) 已瀏覽 366 次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之後的十年裡,現代藝術博物館遷移了三次,直到1939年5月10日才正式在目前的館址安居。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大衛•洛克菲勒替代母親,成為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董事會的成員,並最終出任董事會主席。博物館也逐漸蓬勃發展,從最開始的只有9件藏品,發展到20多萬件。
11 (5).jpg
11 (5).jpg (36.27 KiB) 已瀏覽 366 次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並展示的最著名的藝術品包括:
13 (1).jpg
13 (1).jpg (49.72 KiB) 已瀏覽 366 次
梵古《星空》(1889年)梵古《星空》(1889年)
  《星空》體現了一種內在,主觀地表達了梵古對大自然的反應和深刻的想像和記憶。在厚塗、掃的筆觸下,在爆炸的星星下面,村莊是一個安靜的地方。連接大地和天空是熱情的柏樹,一棵傳統意義上與墓地和哀悼相關的樹。這幅畫,像它的白天的夥伴,橄欖樹,植根於想像力和記憶。留下印象派主義對真理和大自然的不安感和強烈的色彩傾向,在這種高度緊張的畫面,梵古為所有之後的表現主義繪畫做了試金石。
14 (1).jpg
14 (1).jpg (48.84 KiB) 已瀏覽 366 次
畢卡索《亞威農的少女》(1907年)畢卡索《亞威農的少女》(1907年)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是現代藝術起源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這幅畫描繪的是五個裸體妓女在妓院,兩人推開周圍的窗簾,留出空間,展現出另外幾個好像罷工又或是擺出誘人姿勢的女性——他們的眼睛是不協調的或者是凝視的或者是不對稱的,並且右邊的兩個女人帶著具有威脅性的面具。
15 (2).jpg
15 (2).jpg (19.96 KiB) 已瀏覽 366 次
達利《記憶的永恆》(1931年)達利《記憶的永恆》(1931年)
  

  《記憶的永恆》是名副其實的,永遠難忘的場景。堅硬的物體變得莫名其妙地癱軟在這片無限的幻景,而金屬吸引螞蟻像腐爛的肉。那些柔軟的鐘錶軟如熟乳酪,這裡的時間失去了所有的意義。這是達利在表達衰變時常見的主題,以螞蟻代表永久性,特別是當他們攻擊一隻金表,並且變得異樣的有生機。

達利《記憶的永恆》(1931年)達利《記憶的永恆》(1931年)
  

  《記憶的永恆》是名副其實的,永遠難忘的場景。堅硬的物體變得莫名其妙地癱軟在這片無限的幻景,而金屬吸引螞蟻像腐爛的肉。那些柔軟的鐘錶軟如熟乳酪,這裡的時間失去了所有的意義。這是達利在表達衰變時常見的主題,以螞蟻代表永久性,特別是當他們攻擊一隻金表,並且變得異樣的有生機。
16.jpg
16.jpg (59.41 KiB) 已瀏覽 366 次
莫内《睡蓮》系列(1914年-1926年)莫内《睡蓮》系列(1914年-1926年)
  

  《睡蓮》系列中,莫内說,“在這無邊無際的水面上,有著無窮盡的幻想”。吉維尼的花園,他的睡蓮池和上方的天空,是畫的主體,他表示從中可以看到邊緣化的抽象感。在試圖捕捉自然光線和色彩的不斷變化的特性,空間與線條互相溶解,上面和下面,近與遠,水和天空也融為一體。在他的大型油畫氛圍的籠罩下,莫内試圖創造“一個在開花的水中央,可以寧靜地冥想的避難所。”

莫内《睡蓮》系列(1914年-1926年)莫内《睡蓮》系列(1914年-1926年)
  
17 (1).jpg
17 (1).jpg (46.89 KiB) 已瀏覽 366 次
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1942年)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1942年)
  

  蒙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從歐洲逃到了紐約,被城市的建築所激發。他還迷上了美國爵士樂,尤其是布基伍基樂曲,找到它的節奏,跟著旋律,一種即興的美。在這幅作品中,蒙德里安取代黑色的網格,用顯眼的黃色線條,橫穿在藍色和紅色正方形間。這些斷斷續續有顏色的顆粒狀的塊面又被淺灰色給中斷。創造出畫布上的路徑就像城市的格局、交通道路和閃爍的燈光,同樣也是爵士樂的節奏。

  同時,MoMA也將攝影藝術、電影、電影劇照等納入收藏,迄今已有2萬多部電影以及4百萬幅電影劇照,使其成為了美國電影與影片收藏的重鎮。

  2015年6月,MoMA宣佈收藏全球第一面彩虹旗,在這一個特殊的月份發聲。
18 (1).jpg
18 (1).jpg (11.44 KiB) 已瀏覽 366 次
全球第一面彩虹旗由手工染色製成,共有八種顏色:粉紅是性別、紅是生命、橙是治癒、黃是陽光、綠是自然、藍綠是藝術與魔術、靛藍是和諧與寧靜、紫則代表精神。

  提及近現代和當代美國史,洛克菲勒家族是一個難以避開的詞彙。但很多人,都被其“富可敵國”的表像所迷惑,而忽略了他們對於藝術事業的堅持。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已經是第6代了,除了贊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外,也一直保持著對藝術收藏的興趣。

  傳奇生涯終會落幕,但藝術事業,卻從未有盡頭。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畢卡索畫作4500萬美元拍賣 曾險些被納粹搶走
lAa8-fyfeutq2229456.jpg
lAa8-fyfeutq2229456.jpg (27.53 KiB) 已瀏覽 366 次
據外媒報導,佳士得拍賣行16日公佈消息稱,畢卡索的肖像作品《坐著的藍衣女人》在紐約以4500萬美元的價格拍賣成交。

  油畫《坐著的藍衣女人》創作於1939年,是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之一。畫面上坐在椅子上的女性是法國攝影家、畫家朵拉•瑪爾(Dora Maar),她也是畢卡索當年在巴黎的女友與知音。

  1940年,納粹從藝術商人手中沒收了這幅作品,但納粹在將這幅畫運往德國的途中,法國抵抗人士攔截了火車,同時也救出了這幅油畫。

  16日,另一家拍賣行蘇富比(微博)也宣佈拍賣畢卡索的多幅作品。同時拍賣的還包括席勒、莫內、馬勒維奇等畫家的作品。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藝術品的估值應該有雙重標準
2017年05月22日 13:33

  對藝術品進行評估,首先需要明確估值中的價值的概念。藝術品和古董存在兩種不同的價值標準:一種是以被評估物件的經濟價值(即等值的貨幣量的多少,或稱價格)為標準的估值;二是以藝術品的審美、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等為標準的估值。


  經濟價值是相對直觀、具體、可衡量的,而審美、歷史、文化、社會等價值則是一種個人或群體的主觀意見的表達,難以被完全準確地量化。

  在實際操作層面的藝術品評估,主要採用第一種估值標準,側重於對藝術品的市場價值進行分析,這種評估實際上是對經濟現象的一種分析。但是,在藝術品首次進入市場時,因為缺乏相應的市場價格參照標準,第二種價值評估會發揮作用。在藝術品投資專案的價值評估中,也需要參考第二種價值評估標準。


  第二種價值是市場現象背後的成因,是對藝術品價值本質的一種更深入的探討,是對藝術品在歷史、文化、審美和社會價值上的一種共識,這種共識實際上是知識權力鬥爭的結果。在這個層面上的價值並非一種絕對價值,而是不同群體的各種觀念博弈的結果,這種觀念的博弈雖然會在某一段時間內達到一種穩定狀態,但是,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長期來看它是處於一種動態發展的過程。

  文人品味

  中國歷史上,藝術品的審美標準和品位主要由兩個社會群體所決定,一個是皇家影響下的宮廷品位,還有一個就是文人士大夫所代表的文人品位。大致上皇家品位傾向於精巧、細緻、富麗堂皇,而文人士大夫為凸顯其文化品位的特殊性,則更傾向於雅致、性情和品格。隨著社會流動的發生,不同群體的品位和習性,互相影響。

  市場品味

  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一種品位,即市場品位。市場品位是在藝術品的商品化過程中形成的,代表了收藏家和消費者的品位。在當代社會,市場品位是一種主流的品位。這種品位受到當時流行的藝術品的分級標準的影響。市場對於藝術品的分級標準與博物館等文博機構的分級標準不同,在市場上取得最高價格的藝術品往往出於市場分類等級的頂端。而藝術品市場中價格的分層,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當時的市場品位,是一種現實社會的寫照。

  通常情況下,拍賣圖錄中的最高和最低估價,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作品在當時的市場價值區間。

  在某一時段內,國內外宏觀經濟背景、貨幣發行量,以及替代市場的景氣程度等都會對價格產生影響。儘管市場價格會在一段時間內產生一定程度的波動,但長期來看它比人們一般所認為的要穩定。市場價格暫時的巨幅波動,很可能是因為兩個客戶拍場上激烈競價的結果。

  因此,一家專業的藝術品評估機構,不僅需要瞭解價格變化的經濟現象,也需要深入理解價格背後的藝術品的價值本質。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慶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展在港舉行
2017年05月27日 08:39



  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前夕,日前,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會等機構聯合舉辦“中國名家書畫作品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隆重展出。
1 (10).jpg
1 (10).jpg (43.39 KiB) 已瀏覽 366 次
圖片1
  展覽彙聚了中國近代和當代著名畫家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黃永玉、饒宗頤、金庸、范曾、劉大為、何家英、史國良等二百餘幅作品。著名畫家、陝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西京作品特邀為本次畫展的展中展並同時展出,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會長柳斌傑,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楊健,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先生等領導及眾多書畫藝術家、藝術愛好者近千人參加了開幕式。
2 (9).jpg
2 (9).jpg (22.65 KiB) 已瀏覽 366 次
圖片2
3 (9).jpg
3 (9).jpg (21.42 KiB) 已瀏覽 366 次
圖片3
  梁振英代表香港政府致開幕詞,王西京代表參展藝術家講話。這是一次回歸同慶重要的文化獻禮,展覽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增進香港和內地的文化交流取得了積極的作用。香港各大媒體給予了高度評價,普遍認為這是一次多年來難得的高品味、高規格的展覽,受到了社會各界好評。
4 (8).jpg
4 (8).jpg (29.73 KiB) 已瀏覽 366 次
圖片4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5月29日。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雍正粉青釉雙龍尊以1.4億港元在香港成交
2017年06月01日 08:37
fff.jpg
fff.jpg (14.98 KiB) 已瀏覽 366 次
清雍正 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 六字篆書款清雍正 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 六字篆書款

  5月31日,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連舉行四場主題拍賣。其中在單品專場‘雍正粉青釉雙龍尊’專拍中,“清雍正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以1.24億港幣落槌,加傭金1.405億港元成交。此雙龍尊堪稱佳士得歷來經手最珍罕的單色釉瓷器之一,曾於2004年在佳士得拍賣上創下當時的清代單色釉瓷器世界紀錄(17,423,750港元)。

  此雙龍尊仿唐朝傳瓶式樣,氣勢懾人的雙龍柄配合竹節狀頸及圓鼓腹,青翠瑩潤的釉汁則仿照宋代龍泉青瓷。“此珍罕非凡的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是清代禦制瓷中的巔峰之作之一。”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國際總監安蓓蕾(Pola Antebi)如此說明。“反映雍正朝禦窯廠所展現的創意與超凡工藝。”

  雍正景德鎮窯廠燒制的雙龍尊分兩種尺寸,第一種較小,約32公分左右;第二種較大,約52公分左右,本尊屬較大的一類。要燒制如此龐大且器形複雜的瓶子難度極高,故只有少數同類傳世品,彌足珍貴,大部分均被納入為世界各地的重要博物館珍藏。傳世的雍正粉青釉雙龍尊只有四件,本拍品是其中之一,亦是屬私人收藏裡唯一品相完美的一件。另外三件分別藏瀋陽故宮博物院、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及加州陳氏典藏博物館。

  另據佳士得官網資料顯示,此尊的來源顯赫,曾為美國加州名流、女商人及慈善家 Maruja Baldwin(1920-1997)收藏。Maruja 的第二任丈夫 Baldwin M。 Baldwin 是加州地產大亨E。 J。 (Lucky) Baldwin (1828-1909)的孫兒,其家族是最早在加州發展的地產商及財團之一,南加州多個地標均是以此家族定名,如 Baldwin Hills 山脈及 Baldwin Park 城等。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倫勃朗、維米爾攜荷蘭黃金時代藝術來華展出
2017年06月07日 08:32
 
  
  編者按:繼法國盧浮宮後,“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將於6月17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9月23日在上海龍美術館,以及盧浮宮阿布達比分館相繼展出。此次展覽為美國商業巨頭的私人收藏,展出的30幅繪畫作品幾乎涵蓋了荷蘭黃金時期的藝術風格。
1 (11).jpg
1 (11).jpg (19.04 KiB) 已瀏覽 366 次
法國盧浮宮展覽現場

  即將登陸中國的“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從美國商業巨頭湯瑪斯•卡普蘭(Thomas Kaplan)及其妻子達芙妮•雷卡納蒂•卡普蘭(Daphne Recanati Kaplan)所積累的萊頓收藏(Leiden Collection)精選而出,參觀者可以一次飽覽荷蘭萊頓地區的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的30幅繪畫作品,其中包括倫勃朗(11幅,包括1幅最新歸到倫勃朗名下的作品),維米爾(1幅,這也是維米爾作品首次在國內展出),以及荷蘭風俗畫家揚•斯特恩(Jan Steen)、弗蘭斯•哈爾斯(Frans Hals)等重量級藝術家,幾乎涵蓋了荷蘭黃金時期的各種藝術風格。他們的這批收藏也被認為是17世紀荷蘭繪畫最大的私人收藏。
2 (10).jpg
2 (10).jpg (20.53 KiB) 已瀏覽 366 次
湯瑪斯•卡普蘭在盧浮宮
  萊頓的倫勃朗和荷蘭的黃金時代
  1606年,倫勃朗出生于荷蘭萊頓,他留給世界的圖像除了那張為自己惹來官司的“夜巡”外,還有一系列驚人的自畫像,這些自畫像像是倫勃朗的自傳,展示了他從一個年輕、英俊、時髦的成功畫家,到孤獨的老年。此次“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一張倫勃朗28歲的自畫像,此時的藝術家生活在阿姆斯特丹,英姿勃發的他躋身主要肖像畫家的行列,這一年他與一名富有的姑娘結婚置業,並且開始了自己的藝術收藏。
ww.jpg
ww.jpg (25.23 KiB) 已瀏覽 366 次
倫勃朗,自畫像(28歲),1634
  倫勃朗從1621年投身繪畫,並在1624年獲得了在荷蘭當時最著名的畫家彼得•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1583 -1633)在阿姆斯特丹的畫室中當學徒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他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與同門好友揚•列文斯(Jan Lievens)在家鄉萊頓開畫室招徒作畫。
4 (9).jpg
4 (9).jpg (29.83 KiB) 已瀏覽 366 次
揚•列文斯,玩紙牌的人,1625
  與很多其他荷蘭黃金時代的藝術家不同,倫勃朗的很多作品給人一種深暗的棕色,卻在亮部以閃光的顏色形成生動的對比,這種被譽為“地窖之光”的光線令人炫目,
5 (6).jpg
5 (6).jpg (36.63 KiB) 已瀏覽 366 次
倫勃朗,閱讀的智慧女神,1635
  與荷蘭黃金時代第一位傑出藝術家哈爾斯的肖像呈現給人一種真實的快感不同,倫勃朗的畫卻能表現更多,觀者似乎能夠從他的繪畫中感覺出物件的熱情、孤獨和苦難,甚至通過畫面中物件的眼睛洞察其內心。
6 (9).jpg
6 (9).jpg (37.69 KiB) 已瀏覽 366 次
倫勃朗,女子頭部,1645
  1642年,倫勃朗的第一任妻子去世,而日後被認為是其代表作的“夜巡”因為未按要求排列志願民兵的群像而招致不滿,被告上法庭。這使他在公眾中的聲望下降,並開始負債。14年後,他宣佈破產,他的房屋和藏品均被拿去拍賣。1669年,倫勃朗去世之時,除了一些舊衣物和繪畫用具外,幾乎沒有任何財產。
7 (5).jpg
7 (5).jpg (66.54 KiB) 已瀏覽 366 次
倫勃朗,老年男子肖像,1645
  與倫勃朗繪畫中隱含的恢弘的悲劇性不同,另一位出生于萊頓的畫家揚•斯特恩的作品則反應了生活中幽默的場景。揚•斯特恩以經營客棧為業,繪畫是他的副業,這也就給了他足夠的機會去欣賞宴飲作樂的愉悅人群,其鮮明溫暖的色彩讓人難以忘懷。
8 (4).jpg
8 (4).jpg (33.67 KiB) 已瀏覽 366 次
揚•斯特恩,飯後娛樂,1660
  除此之外,從萊頓走出的畫家倫勃朗的學生格裡特•德奧(Gerrit Dou)、斐迪南•波爾(Ferdinand Bol)等,他們的作品與倫勃朗的情調並不相同,更擅長表現日常生活的場景,但精神卻與倫勃朗接近。
9 (2).jpg
9 (2).jpg (23.39 KiB) 已瀏覽 366 次
格裡特•德奧,藝術家窗口的貓,1657
  在倫勃朗之後,荷蘭黃金時代另一名最偉大的藝術家非維米爾莫屬,他的作品並沒有宏大的場面,樸素而平實的柔和畫面中卻可以表達物體的質感。維米爾也是觀察日常生活最敏銳的畫家之一,他對室內場景的迷戀也是獨一無二的,他拒絕了傳統繪畫中對戰鬥、神話、殉道等大場面和嘈雜色彩的描繪,而描繪普通人生活空間的靜謐之美。通過這些作品,也正反應出荷蘭黃金時代富庶、優渥的生活。

10 (3).jpg
10 (3).jpg (38.25 KiB) 已瀏覽 366 次
維米爾,靜坐的女子,約1670-1672

  卡普蘭收藏的荷蘭黃金時代
  在這批荷蘭黃金時代的收藏中,最令卡普蘭引以為豪的是11幅倫勃朗的作品,當他6歲時第一次看到倫勃朗的畫便被深深吸引,除了荷蘭萊頓地區的藝術家之外,卡普蘭還收藏有維米爾、哈爾斯等荷蘭黃金時代藝術家的作品。
  卡普蘭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2003到2008年間,“我們平均每週收藏一幅畫”,並且有時候一次收藏三至四幅作品。
11 (6).jpg
11 (6).jpg (25.38 KiB) 已瀏覽 366 次
Jacob van Loo,閱讀的男子, 1650
  蘇富比(微博)(北美和南美區)董事長喬治 沃赫特(George Wachter)談及卡普蘭,認為他有一種“收藏的前瞻力量”,並且補充到,“如果其他人想買荷蘭萊頓的畫,我只能祝他好運了。” 佳士得副主席本•霍爾(Ben Hall)認為,卡普蘭並不是一個短期的藝術投資者,他的收藏行為足見他的“決心和勇氣”。
12 (2).jpg
12 (2).jpg (31.83 KiB) 已瀏覽 366 次
Godefridus Schalcken,青年男女在維納斯邊閱讀,1688-92
  在超過14年的收藏經驗中,卡普蘭偶爾現身拍賣行,或通過電話委託的形式收購藝術品。但他也探索了一套非常具體的收藏作品方式,在更多的時候,他會從倫敦或紐約的私人經銷商直接購買。不過一旦拍賣會上出現頂級的作品,卡普蘭會敏感地發現它們,並且堅定地將其買下。2007年,卡普蘭就曾為哈爾斯一件罕見的Samuel Ampzing肖像與其他買家展開角逐,並最終以高於估價2倍的價格獲得了這件作品。
13 (2).jpg
13 (2).jpg (29.85 KiB) 已瀏覽 366 次
哈爾斯,Samuel Ampzing肖像,1630
  但卡普蘭也透露了自己僅花費了500萬美元獲得了倫勃朗1624年的作品“無意識病人—氣味預言”(Unconscious patient-Allegory of Smell)。這件作品由新澤西一家名叫Nye&Company的小型拍賣行在郊區地下室發現,且當時賣家對這件作品一無所知,沒有任何頭銜和藝術家歸屬,估價僅僅500美元。兩位有經驗的法國經銷商認定其為倫勃朗的作品,並以100萬美元收購了該作品,隔天就賣給了卡普蘭。這件作品是倫勃朗描繪感官世界的五張作品之一,這五張作品現存三張,而卡普蘭擁有其中的兩張。
14 (2).jpg
14 (2).jpg (44.56 KiB) 已瀏覽 366 次
倫勃朗,無意識病人—氣味預言,1624
  如今,卡普蘭首次將這些購於拍賣行或是私人收藏的繪畫在公共領域展出,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分享自己看到這些畫的快樂。
  而在盧浮宮展出之際,卡普蘭將倫勃朗學生斐迪南•波爾(Ferdinand Bol)的畫作“瑞貝卡和伊莉莎在井邊”(Rebecca and Eliezer at the Well,1645-1646)捐贈給盧浮宮。據悉,這件作品是卡普蘭於2009年用130萬歐元收購的。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當時的競爭對手之一,就是盧浮宮。卡普蘭表示:“我們的策略是,如果我們知道有博物館也籌措到足夠資金來競爭某幅作品,我們不會奪人所愛。”
15 (3).jpg
15 (3).jpg (33.04 KiB) 已瀏覽 366 次
斐迪南•波爾,瑞貝卡和伊莉莎在井邊,1645-1646
  後來,當他得知自己的競爭對手是盧浮宮,卡普蘭提出將這幅作品長期租借給對方。盧浮宮通常也不會在自己的展廳中展示租借的畫作,但這幅作品是一個例外,2010年起,它就展示于盧浮宮的荷蘭繪畫展廳。而今,它將成為其永久的居所。“這是個意外,”卡普蘭表示,“它本來就該在那裡的。”

  “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將於2017年6月17日至9月3日在北京國家博物館、2017年9月23日至2018年2月25日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


卡普蘭荷蘭黃金時代收藏:
16 (1).jpg
16 (1).jpg (26.58 KiB) 已瀏覽 366 次
Isaac Jouderville,倫勃朗肖像,1631
17 (2).jpg
17 (2).jpg (28.97 KiB) 已瀏覽 366 次
格裡特•德奧,寫作的學者,1635
18 (2).jpg
18 (2).jpg (23.86 KiB) 已瀏覽 366 次
揚•列文斯,戴斗篷和頭巾的男孩,1631
19 (1).jpg
19 (1).jpg (31.4 KiB) 已瀏覽 366 次
揚•斯特恩,彈琴的自畫像 ,1664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2017年06月21日 08:36
漏需要的絕不不僅僅是運氣

 近期,中國藝術品2017年春拍市場再度開啟,伴隨著槌聲的敲響,數以萬計的藝術品價格被賦予了新的定位。不少藝術精品價格“一飛沖天”,直達千萬元甚至億元級價位。不過,筆者注意到,相比於自帶轟動性的億元拍品,今春拍賣所呈現的兩則拍場“撿漏”事例,則更為刺激了藏友們的神經,引發廣泛熱議。

  第一則說的是,一位買家在去年的西泠秋拍中以1.8萬元低價購入的清代閒章,在今年不久前落槌的北京保利春拍中,被人以380萬元競得。半年時間淨賺200餘倍。據稱,該印章的印面只有指甲蓋大小。不要小看了它的身材,據考證這可是乾隆皇帝鍾愛的印章之一,全名叫“清乾隆纏絲南紅瑪瑙朱雀鈕寶璽‘叢雲’”。有專家在本次拍賣前整理出了它的身影:臺北故宮所藏,沈周筆下《肥貓》,乾隆禦題的下方便能找到這方“叢雲”;北京故宮藏馮承素摹王羲之蘭亭序的乾隆禦題旁,能找到“叢雲”;此外,在《欽定石渠寶笈》著錄中有81件書畫作品上出現過此枚印章。而據《乾隆寶藪》和現藏的實物統計,乾隆共有璽印1800多方。這或許也是半年前的西泠印社上賣家“賤賣”珍寶的原因之一了。

  另一件則是發生在國際市場。一件原本在朋友圈裡銷售8萬元無人問津的4釐米高的古玉,在香港邦瀚斯拍賣出了290萬元的天價。究竟是什麼令買家們如此“瘋狂”?原來,這並非普通的小玉人,他叫方相氏。據專家解釋,方相氏是舊時民間普遍信仰的神祇,為驅疫避邪的神,是周禮規定的司馬的下屬,最高官階為下大夫。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為國家驅疫。葬禮時,方相氏則驅方良。宮廷裡,方相氏驅疫的儀式叫大儺,唐朝成為軍禮之一,隸屬太蔔屬。大儺每年有三次,分別于季春畢春氣、仲秋禦秋氣、季冬送寒氣。正是因為背後的文化因素才讓古玉令人如此著迷。所以說文化就是財富,有了文化作為底蘊,那麼從8萬到290萬元也就成了可能。

  這兩則堪稱經典的撿漏事例,給出了兩點啟示:首先,對於一些藝術品而言,其所蘊藏的文化價值已然遠遠超越了其本身的材質價值。其次,當今藝術品市場仍然有大漏存在,尤其在眾多專家、行家彙集的拍賣市場撿漏,需要的絕不僅僅是運氣,還需要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濃厚的探知欲望。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齊白石十二幅畫被估價5億 貧窮也能放飛想像力

文/華剛兄

  我們中國人多地廣,窮富分佈不均勻。普遍人均純收入在2016年是5.4萬元,而在2017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為1.29萬元,這在大城市僅夠租房日常開支,在中小城市能供套小房子。貧窮是說我們的收入低,沒辦法滿足起碼的生活需求。但貧窮不影響我們對文娛藝術的愛好,也不影響我們未來的“中國夢”。這夢可能只是一場白日夢,不會有其他。

  君不見,在我們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正有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將於12月中旬登陸北京保利拍場,目前估價人民幣5億元,之前曾出現過估值15億的齊白石十二條屏(2015年保利春拍,不知何種原因撤拍了),應該就是今年上拍這十二條屏了。從15億掉到了5億,這套“天價”拍品的含水量還真是高。
1.jpg
1.jpg (29.17 KiB) 已瀏覽 365 次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創作於1925年,每一屏高180釐米,寬47釐米,形制劃齊規一,是白石老人風格轉型期裏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那一年齊白石62歲,正是他“衰年變法”、到老年改變繪畫風格的第四個年頭。
  由該套作品第十二屏《板塘荷香》上題寫“子林仁兄”可知,該作品最初由齊白石繪贈民國年間北京名醫陳子林。新中國成立後,此套《山水十二條屏》由黃琪翔、郭秀儀夫婦購藏,在其家中珍藏半個世紀。

  齊白石研究專家郎紹君先生曾言:“這十二條屏,把遠遊印象、寫生畫稿、前人模式(如金農畫遠景荷花)和居北京後的創作經驗熔於一爐,構圖簡潔,境界新奇,有濃郁的現實生活氣息;畫法則集勾勒與潑墨為一,間有鮮豔的著色。可以說,這套條屏具有總結性,很大程度上標誌了齊白石山水畫的成熟。”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雖然估值5個億,這筆鉅款和我們的年收入隔了一條銀河的落差,但同樣不會影響我們開發腦洞、發揮想像力啊,我們不妨奇思妙想吐槽下。這《山水十二條屏》好像標準化的送禮贈品,每幅都體現齊白石的最秀潤山水風、最雅致齊家範、最成熟藝術路。一套12屏,怎麼看都像春節的送禮佳品,12卷軸畫整得滿滿當當,送誰都倍有面子,擺哪都炫目耀眼。

  但是,如果不是畫作上的標籤打著“齊白石”的烙印,若是他弟子或者他人創作,能開價5個億嗎?能估個50萬,就已經是天大的面子了。當年(1930年),齊白石的畫在北京參加聯展,主辦方連主要位置都不敢給他,只擺在角落裏,還是徐悲鴻慧眼識英雄,把齊畫與自己的畫擺在一起,以自己業界名聲做“背書”,才讓京城藝術界認識白石這位“工匠”畫家。
2.jpg
2.jpg (58.06 KiB) 已瀏覽 365 次
齊白石 1946年作 松柏蒼鷹圖,4億天價成交

  有時候,藝術品是否值錢,主要看藝術家的精心創作,看藝術思路的獨到創意,更看藝術市場是否發力去推動,非爾心動,實乃幡動,若無空穴來風,又何來無風浪起。成交價近30億人民幣的達芬奇《救世主》,都能被心地淳厚的歪果仁推波助瀾、卷起巨浪,中國藝術市場又何懼推出5億齊白石呢?

  中國需要齊白石這樣的“救世主”,來拯救金錢饑渴下的資本難民,來拉扯起那歪心思、難自棄的中國拍賣市場!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銅胎畫琺瑯為清三代宮廷傾力打造 市場逐漸走高
1.jpg
1.jpg (29.19 KiB) 已瀏覽 365 次
康熙 畫琺瑯蓮花蓋碗 故宮藏
2.jpg
2.jpg (24.34 KiB) 已瀏覽 365 次
乾隆 金胎畫琺瑯人物花卉執壺 故宮藏

  作為被“千古一帝”康熙選為宣揚國力的頂級藝術品,畫琺瑯器自其誕生到其退出生產領域,都一直為宮廷所專用,銅胎畫琺瑯始終是難得一見的頂級藏品。康熙朝畫琺瑯工藝,在整個清代工藝品發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它成熟的工藝技法移植到瓷、紫砂和玻璃的胎體之上,同樣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在康熙朝晚期,受琺瑯彩製作的影響,還出現了獨樹一幟的粉彩瓷器。


  琺瑯器主要有掐絲、內填和畫琺瑯

  琺瑯是覆蓋於金屬製品表面的一種玻璃質材料。它最早出現在東羅馬的佛菻地區,這也是它的工藝名稱的由來。琺瑯器在12世紀由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琺瑯工藝技法的傳入則是在元代後期。

  按我國的傳統,附著在陶瓷胎上的玻璃質叫做釉,在瓦片建材上的叫做琉璃,在金屬器物表面的則叫琺瑯釉,它們的成分主要都屬於矽酸鹽類。
  琺瑯器,是將經過粉碎研磨的琺瑯釉料,塗施在金屬製品表面,經過乾燥、燒成等製作過程後得到的複合型工藝品。琺瑯器的胎體一般是銅或銅合金,少數也有金胎等。琺瑯器根據製作的技法分類,主要有掐絲、內填(鏨胎)和畫琺瑯三種。

  畫琺瑯的製作方法是,先在紅銅胎上塗施白色琺瑯釉,入窯燒結後,使其表面平滑,然後以各色顏色的琺瑯釉料繪飾圖案,再經焙燒而成。畫琺瑯富有繪畫趣味,又叫做琺瑯畫。

  康熙二十三年,西洋琺瑯由廣州等港口進入中國後就地設廠研製,稱為洋瓷,宮中稱其為廣琺瑯。康熙三十年左右,造辦處設立琺瑯作。從有關資料來看,畫琺瑯進入技術成熟的精製階段,應該在康熙五十七年左右。康熙五十八年,法蘭西畫琺瑯藝人陳忠信受聘來京,在內廷琺瑯作指導燒造畫琺瑯器。

  宮廷畫師 直接參與畫琺瑯的創作

  康熙執政三十多年後,帝國強盛,自視為千古一帝的他也要在藝術領域創造領先於世界的代表作品,他選中了畫琺瑯,並首先在銅胎上開始了他的“文治功業”的創作。超越前人,就是要超越明代的掐絲琺瑯,超越西方,就是要超越西方的畫琺瑯。因此,康熙調集了造辦處的尖端力量,同時讓宮廷畫師直接參與畫琺瑯的創作。

  康熙朝的畫琺瑯創作大獲成功,色彩濃麗,工藝絕倫,康熙認為這就是他所期望達到的輝煌盛世之重器。它的器物品種造型豐富,有文具、陳設品和生活用具,每一種器物又形制多變,比如盒子就有圓的、方的、五瓣的、八瓣的和菊瓣的等等。康熙朝畫琺瑯的成熟物件,釉質薄而均勻,色彩純正,有白、黃、藍、紅、紫、綠、褐、灰、藕荷等十餘種,每種顏色又有不同色階,所以在描繪圖案時就可以隨形賦彩。

  由於畫琺瑯的裝飾一般都出自宮廷如意館畫家之手,所以構圖準確優美,同時又能嫺熟運用中國畫皴、擦、點、染等技法,使圖案具有國畫的藝術效果和表現力。

  康熙朝畫琺瑯工藝,在整個清代工藝品發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它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經探索而獲得了成熟和成功並至臻完善,還將其工藝技法移植到瓷、紫砂和玻璃的胎體之上,也同樣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在康熙朝晚期,由於制瓷工藝受琺瑯彩製作的影響,還出現了獨樹一幟的粉彩瓷器。
  代表了清代宮廷藝術的最高成就

  雍正繼承了康熙對畫琺瑯的崇高地位的認知,繼位數年即在畫琺瑯上投入了最大的熱情,從歐洲、從景德鎮、從造辦處網羅人才,下旨宮廷畫家戴臨、戴恒、湯振基等人轉行投入到畫琺瑯之中,在圓明園裏設窯燒造。雍正帝對銅胎、瓷胎的畫琺瑯有著不同的認知,這種認知讓銅胎畫琺瑯更加具有文人品味和文化韻味。

  清三代之盛在乾隆帝達到頂峰,同樣,畫琺瑯也達到頂峰。乾隆朝的畫琺瑯,極盡繁複華麗之能事,色地、百花、開光等裝飾大行其道,為了表達“萬國來朝”的中土大國的氣象,歐洲風格的內容也進入到乾隆朝的畫琺瑯之中。當然,三代之盛也就綿延到乾隆末年,畫琺瑯是盛世輝煌的龐大國力下極盡人力、物力才能實現的頂級宮廷藝術形式,失去了這種無與倫比的國力支撐,畫琺瑯也就衰退下來。

  畫琺瑯是專屬於清三代宮廷的,儘管在宮廷之外也有畫琺瑯的存在,但它也是宮廷畫琺瑯的延伸,從屬於宮廷畫琺瑯的體系,囊括在宮廷畫琺瑯的制度之中。無論是景德鎮的“磁胎洋彩”還是粵海關的“廣琺瑯”,都是三代盛世裏皇帝直接主導、造辦處直接參與的宮廷藝術的延伸,涵蓋在宮廷畫琺瑯的制度之中,廣東名匠潘淳、楊士章,景德鎮名匠宋潔,都在造辦處的體系之內,最後也都進入了造辦處琺瑯作。畫琺瑯是三代盛世的國力支撐下由皇帝親自主導打造出來的一個巔峰藝術形式,曇花一現,絕無僅有,代表了清代宮廷藝術的最高成就。

  銅胎畫琺瑯是難得一見的頂級藏品

  過去的幾年乃至十幾年裏,收藏界更注重瓷胎畫琺瑯。在明清官窯瓷器的火熱行情中,瓷胎畫琺瑯上升到了瓷中帝王的高度,被認為是明清彩瓷之冠。相較而言,文博界和收藏界對銅胎畫琺瑯的深入研究和正確認知要晚上幾年。“畫琺瑯”是一個總的概念,銅胎畫琺瑯出現得最早,在銅胎畫琺瑯的基礎上又發明了瓷胎畫琺瑯、玻璃胎畫琺瑯、紫砂胎畫琺瑯、金胎畫琺瑯和銀胎畫琺瑯。銅胎畫琺瑯是其他五種畫琺瑯的基礎。

  銅胎畫琺瑯在收藏市場、拍賣市場上的表現,與其崇高的歷史地位、非凡的藝術價值不太匹配。這種局面的出現,也許與學術界對銅胎畫琺瑯的認知、研究有關。學術界對銅胎畫琺瑯的研究稍晚於瓷胎畫琺瑯,學術問題基本厘清也是在2010年之後。但是2000年以來,海外收藏市場已經逐漸意識到銅胎畫琺瑯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

  近現代以來,銅胎畫琺瑯以各種形式進入歐洲,海外比較重視,把它視為收藏實力的象徵,但由於銅胎畫琺瑯基本上都收藏在故宮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能夠流通的藏品屈指可數,銅胎畫琺瑯始終是難得一見的頂級藏品。2005年5月2日,香港蘇富比(微博)以1972萬港幣(約合人民幣2090.32萬元)成交一件清康熙禦制銅胎畫琺瑯牡丹雉雞圖蓋盒,海外市場的銅胎畫琺瑯由此達到千萬元層級,且價格上漲較快。

  2007年6月13日,巴黎佳士得以652.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618.74萬元)拍出一對清乾隆禦制銅胎掐絲琺瑯胡人像,更使銅胎畫琺瑯價格進入新階段。而國內收藏市場和拍賣市場中,銅胎畫琺瑯更難得一見。近年,在學術的推動下,在海外收藏市場的帶動下,國內的銅胎畫琺瑯收藏市場開始興起並逐漸走高。同時,在銅胎畫琺瑯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他畫琺瑯品種,也受到了收藏界的關注。2007年11月27日,一件玻璃胎的乾隆禦制西洋母子圖筆筒在香港佳士得就以6752.75萬港幣(約合人民幣6752.75萬元)成交,吸引了收藏界對玻璃胎畫琺瑯和對清代宮廷玻璃器的關注。

  (本文文字和圖片資料來自張榮《清三代銅胎畫琺瑯的價值與地位》、張麗《淺說康熙畫琺瑯》、黃建軍《清代畫琺瑯工藝》)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