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您的第一個版面描述。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現當代藝術再成吸睛焦點
2017年04月07日 15:17

  作為香港地區開春一大藝術盛事,巴塞爾藝術展近日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242間畫廊參展,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收藏家、藝術愛好者及媒體人摩肩接踵,使總面積達3.48萬平方米、分佈在兩個樓層的展廳人氣十足。

  記者在三層展廳中看到,人們駐足在大型裝置藝術《左耳進右耳出》前欣賞、拍照,還有專業人士為組團而來的外國遊客講解這個用工業管道彎頭組成的複雜空間遊戲。展廳內,收藏家和買家停留在心儀的藝術品前與展商攀談交流。每年的巴塞爾展,都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思考藝術商業性的絕佳平臺。

  全球藝術展 年銷133億美元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今年已邁入第五個年頭,本屆展會的規模比以往更為盛大。據主辦方介紹,展會的參觀人數也是逐年增加,已由2013年第一屆的6萬名觀眾增至去年的超過7萬名。

  日前由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發表的首份環球藝術市場報告披露,2016年全球藝術市場銷售額總計約566億美元,相比2015年下降了11%。而藝術展作為全球藝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銷售額卻一路上升,2016年達133億美元,同比上升5%,較2010年更是增長了57%。同時,藝術展占藝術商銷售的41%。
  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說:“每年的參展畫廊都會愈加強大並且呈現遞增的趨勢,可見參展的競爭也是愈見激烈。作品水準也是逐年提升,作品的深度和品質也說明了藝術市場更為成熟,中國和亞洲的藏家也更為認真和投入,證明藝術不再是短暫的時尚風氣。”

  藝廊薈萃 現當代作品受青睞

  展會的主要展區“藝廊薈萃”雲集了全球190間著名藝廊,展出20世紀及21世紀的現當代藝術作品,涵蓋畫作、雕塑、繪畫、裝置藝術、攝影、錄影及限量印刷作品。

  “亞洲視野”則呈現了27間來自亞太地區的藝廊的作品,展出專案包括個展、獨有的歷史資料及精彩主題式群展,讓觀者深入瞭解亞洲藝術的歷史。
  今年巴塞爾藝術展比往屆新增了29間畫廊,香港季豐軒畫廊即是其中之一。畫廊創辦人季玉年女士興奮地表示,第一次作為參展畫廊參加巴塞爾藝術展,在策展上非常用心。他們將此番帶來的三幅美籍華裔畫家李華弌的“宋式高古山水畫”佈置在黑色的牆面上,專業的燈光設計讓展廳於柔光中更突顯作品的古雅氣質,在展廳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這三幅作品已於VIP預展中全部售出。

  來自法國巴黎的華裔畫家王衍成,此番是第二次參展,與上屆不同的是,他的作品此次同時在紐約阿奎維拉畫廊和巴黎的勒龍畫廊展出。2013年被法國政府授予“法蘭西藝術與文學軍官級勳章”的他,這次的參展作品是三幅抽象油畫作品,其畫風被認為繼承了著名法籍華裔畫家朱德群、趙無極融合中西的表現手法,受到中外藏家青睞。他的兩幅作品也已在VIP預展時售出。

  虛擬實境 拉近藝術與公眾的距離

  巴塞爾藝術展在沿襲往屆高端路線的同時,今年還積極將藝術活動推廣到公眾層面,拉近藝術與公眾間的距離。主辦方與穀歌 Arts & Culture(藝術和文化)合作,推出首個虛擬實境藝術專案,利用3D立體繪畫應用程式進行藝術創作。記者瞭解到,這個消息在被放到官網的第一天,當晚觀眾預約就已爆滿。

  在展區另一邊,還設有多場具有啟發性、教育性的活動。“光映現場”作為去年展區的擴展專案,廣獲好評。今年再度由駐蘇黎世及北京策展人、多媒體藝術家兼製作人李振華擔任策展工作,呈現一系列以藝術家為主題的精彩短片及特別放映節目。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還為觀眾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策展展區“策展角落”,畫廊們將各自的展覽分佈在展場的不同角落,在獨立的空間內展出個人展覽、專題群展或是藝術歷史專案,方式較為自由靈活,頗得藝術家們喜愛。

  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開幕之際,還有許多展覽在香港“紮堆兒”展出,包括中環藝術展和先期開幕的亞洲當代藝術展,以及接踵而來的蘇富比(微博)等拍賣預展,整座城市散發出濃郁的藝術氣息。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張大千為買畫 放棄北京王府住成都小院
2017年04月11日 15:56

  張大千一生,有名的住處很多,巴西辟建“八德園”,美國購置“可以居”、“環蓽庵”,中國臺北建造“摩耶精舍”,俱是奇花異卉、精巧絕倫。在成都市金牛賓館內,有一處普通的青磚黑瓦民居建築,外表並不起眼,卻因是張大千第一處自己的房產而顯得特別。1947年到1950年,他在這裏度過了在成都、在故鄉的最後一段時光。

  藝術界公認,上世紀40年代中後期是張大千藝術生涯的高峰期。對於他個人來說,那時同樣是他人生中值得銘記的一段時日。這段時光裏,他與伴隨自己走完餘下人生的四夫人徐雯波完婚,最後一次日夜教習後來藝術成就頗高的弟子何海霞、劉力上等人。成都金牛壩,這座名為“稅牛庵”的小院,見證了張大千的這段人生經歷。
11 (4).jpg
11 (4).jpg (25.41 KiB) 已瀏覽 262 次
張大千故居掩映在一片綠樹之中
  張大千故居“稅牛庵”,位於金牛區金泉路2號金牛賓館內。2013年10月,列入成都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故居為一層樓的磚木結構建築,由兩個偏廳和一個大廳組合而成。門前有寬寬的走廊,青磚大立柱將屋頂穩穩托起,顯得格外大氣。院落右邊有一凸出的花園式建築,拾級而上是一個寬敞的半圓形露臺,地面石塊拼綴的花朵與濃密的青苔交錯。露臺盡頭是一個小土坡,隔斷了背後的世界,讓這裏有幾分“依山而居”的意味。

  據成都檔案資料記載,抗戰期間,張大千故居所處的金牛壩,曾是國民政府的行營疏散區,便於居住於城內的顯貴躲避日機轟炸。當年金牛壩還保留著田園風光,長滿青松、銀杏、古楠。由於水豐土沃,地湧甘泉,是居家上風寶地,備受達官貴人青睞。張大千當年在買下該處時原本是一木制建築結構的房屋,後經過其自建成了現在保存下來的中西合璧的民居。

  在金牛賓館工作了30多年的胡開俊回憶:“提到這處居所的資料很少,但我很早以前就知道,這裏是張大千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事實上,生性自在愛遠遊的張大千一生輾轉居住過的地方數不勝數。僅在四川,除了內江老家與金牛賓館故居之外,他還居住過昭覺寺、團結鎮等多地。這麼多居所之中,唯有金牛賓館的故居最特別,因為這裏是第一處完完全全屬於張大千自己的房子。
11 (4).jpg
11 (4).jpg (25.41 KiB) 已瀏覽 262 次
張大千《策杖尋幽》
  1940年代的張大千已屆不惑之年,在國內畫壇頗負盛名。儘管多年來收入不菲,但家裏人口眾多以及對古書畫收藏的愛好,讓張大千“出的比進項多”,甚至還被朋友們稱為“富可敵國,窮無立錐之地”,直到1945年,張大千才終於湊足五百兩黃金,準備為自己安置一處房產。

  到過金牛賓館張大千故居的人們可能會疑惑,不過是一處普通民房,何以需要花費500兩黃金之巨?其實金牛壩的故居並不是張大千最初看中的地方。張大千研究專家、四川張大千紀念館終身高級顧問李永翹說,張大千最初看中的是位於北京的一座七進式王府,價格都已經談妥並預交了訂金。
  “抗戰勝利後,北京的古玩市場流入了一批‘東北貨’,‘東北貨’是文物界對溥儀在長春偽滿洲國流散文物的通稱。”李永翹說,國寶級文物五代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也在其中。張大千聽聞這一消息後,立即前去看畫,一眼看中,賣家的一口價恰好就是500兩黃金。

  一幅畫與一座王府,如何抉擇?“房子以後還有,此圖一縱即失,永不再返。”張大千果斷退掉了王府,選擇了《韓熙載夜宴圖》。張大千對此畫愛不釋手,直到1952年海外僑居時,才以極低的價格將包括《韓熙載夜宴圖》、《瀟湘圖》等在內的一眾古畫以及敦煌卷子,半賣半送給了祖國。張大千的女兒張心慶回憶道,當時美國人出高價要買,但父親沒有答應,“爸爸說,古畫是中國的珍寶,不能流入外國人手中,我不能做遺臭萬年的事。”

  《韓熙載夜宴圖》到手了,張大千的住所卻再次成了難題。眼見張大千一家老小又要繼續過著賃居的生活,張大千的好友張群伸出了援手。“在張群的幫助下,張大千獲得了一筆建設貸款,終於在1947年5月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住宅,這就是今天的金牛賓館張大千故居。”李永翹說。

  張大千到晚年越發思戀故鄉和故人,曾寫下“片帆處處憶猿啼,有田誰道不思歸”的詩句。斯人已去,一生操著四川口音的張大千,再也沒能回到這座他親手置辦的第一個“家”。
  如今,張大千故居已是文物保護單位。“最近下雨屋頂有些漏水,我們重新撿了瓦。”胡開俊指著屋頂說。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香港春拍熱釋放了什麼信號
2017年04月14日 08:15

  近日,香港蘇富比(微博)、保利香港、匡時香港領銜的2017春拍落下帷幕。從取得的戰績來看,似乎可以嗅到市場回暖的氣息。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周大福粉紅之星以5.53億港元成交,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盌以2.29億港元成交。保利香港五周年春拍中,曾梵志《面具系列1996 No.6》 以1.0502億港元成交。據不完全統計,在香港首輪秋拍中約有40億元資金入場,市場的熱度可見一斑。那麼,這種熱情能否提振內地市場行情?今年的內地春拍又將如何開局?

  香港市場表現不俗

  多件拍品破紀錄

  2017香港首輪春拍已經塵埃落定,據統計,有超過數萬件拍品易手,多件拍品打破成交紀錄,成交總額在40億港元左右,令業界振奮。

  此輪春拍中,香港蘇富比無疑成為關注的焦點,總成交額達31.7億港元,相較2016年秋拍的22.05億港元增加了近10億港元,幾乎與2016年春拍的最佳戰績31.39億港元持平。在專場方面,香港蘇富比延續了在瓷器雜項上的一貫優勢,一件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盌以2.29億港元成交,高出預估價一倍之多,最終由亞洲藏家奪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香港蘇富比在珠寶首飾板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多件拍品打破世界拍賣紀錄,備受矚目的“粉紅之星”——重達59.6克拉橢圓形內部無瑕豔彩粉紅鑽以5.53億港元成交,刷新全球鑽石拍賣紀錄。此外,一枚3.13克拉的濃彩藍色鑽石配戒指以3720萬港元成交,打破濃彩藍鑽每克拉價格的世界拍賣紀錄,而一瓶鑒賞珍藏版的麥卡倫則以770萬港元成交,刷新“單項威士卡拍品”的紀錄。

  對於香港蘇富比春拍不俗的表現,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表示,“一直以來,瓷器都是香港蘇富比的強項,而珠寶板塊相對較弱,此次春拍拍出如此高的價格自然十分難得,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香港蘇富比在珠寶板塊的短板”。

香港春拍熱香港春拍熱
  除此之外,保利香港五周年春拍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成交額達12.45億港元,幾乎與五年來最高值的12.95億港元持平。而匡時香港2017年春拍的總成交額為1.82億港元,僅推出了“集瑞系列”兩個專場126件拍品,相對於2016年首拍的2.06億港元有所下降,其中中國書畫專場的成交率達到92.06%,以總成交額1.38億港元收槌,古董珍玩專場獲得4330.6萬港元。

  香港首輪春拍表現不俗,有觀點認為,這預示著內地市場的春天即將到來。對此,季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拍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拍賣公司會因為拍賣地點、社會環境的不同而徵集不同的拍品,一些在內地不被重視的拍品在香港卻能拍出較高的價格。

  此外,香港在稅率方面的優惠政策,更能吸引眾多買家的購買熱情,香港春拍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參照性,但不能完全反映內地市場的走勢。從目前幾家公司的成交額和拍品情況來看,今年的亮點拍品遠不如去年,保利香港以及香港蘇富比都與去年基本持平,“粉紅之星”的高價成交占了很大比重,因此不能得出今年比去年市場要好得多的結論。

  市場亮點頻出

  板塊輪動明顯

  細數本屆香港春拍的拍賣結果不難發現,當代藝術成為了拍場上的一大亮點,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No.6》再次現身拍場,並且以過億港元的高價成交,成為本季香港春拍目前最熱的拍品之一。據瞭解,該作品曾於2008年拍出7000余萬港元的“天價”,成為當時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然而,在此之前,曾梵志的作品已有《最後的晚餐》、《協和醫院系列之三》兩件過億拍品,值得注意的是,曾梵志拍出億元“天價”的作品均在香港拍出,而內地曾梵志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是於2011年6月在北京保利拍出的作品《婚禮》,該作品以4025萬元成交。

  然而,當代藝術板塊在內地市場中一直處於調整態勢。對此,季濤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些藝術家會把好的作品委託給海外的拍賣公司,而海外拍賣公司在內地市場的運作尚未成熟。這些拍賣公司往往能在相對成熟的香港市場尋求優質的客戶群體。

  那麼,“天價拍品”的成交能否提升當代藝術板塊的上揚呢?季濤表示,“當代藝術板塊目前仍處於調整之中,一些青年藝術家逐步進入市場的視野。隨著藏家群體的成熟,他們的關注點不再只是聚焦某幾個藝術家,而是將關注點分流,藝術家之間的價格會向中間靠攏,這是市場逐漸成熟的表現”。

  令人奇怪的是,在香港佳士得和香港蘇富比的成交歷史中,珠寶首飾板塊一直佔據著重要位置。然而經過近20年的追趕,內地珠寶首飾板塊卻依然難有起色。

  在季濤看來,內地市場是投資主導型市場,而香港已是消費主導型市場,香港買家所購買珠寶的目的不是為投資升值,更多是用於佩戴或鎮店、鎮宅等。因為珠寶具有的易磨損和文化屬性缺失的因素,國內真正懂行的投資者不會購買珠寶而更青睞於瓷器。但香港受其消費習慣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往往會購買高檔珠寶用於社交時佩戴。

  迎春拍業績上漲

  市場前景可期

  相比起香港春拍,近日在北京舉行的“迎春拍賣”似乎更具有參考價值,“迎春拍”也被業內稱為市場動向的風向標。

  從率先開槌的幾家拍賣行的戰績來看,今年春拍值得期待。以嘉德“四季拍賣”為例,總成交額達1.94億元,同比2016年春第45期“四季拍賣”1.253億元的成交額增加了54.82%,按單件拍品平均值來看,2017年單品成交額為3.35萬元,同比2016年的2.71萬元增加了23.6%。匡時迎春拍也不甘示弱,2017年總成交額為1.699億元,同比去年6705萬元的成交額增加了153.4%,單品平均值為11.4萬元,同比上漲了64.74%。除此之外,北京榮寶第81期“迎春拍”成交額達1.13億元,同比去年也有了大幅上漲。

  對此,季濤表示,“從今年迎春拍的情況來看,今年春拍應該會有個不錯的預期,藏家對拍場有著十足的信心和熱情。儘管有觀點認為今年國民經濟的不景氣會對拍場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拍場上的資金對整個國民經濟來講畢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主要的仍是買家的熱情和信心”。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馬英九親筆書法並獲贈簽名書
2017年04月14日 15:12
55 (1).jpg
55 (1).jpg (86.8 KiB) 已瀏覽 262 次
66.jpg
66.jpg (20.23 KiB) 已瀏覽 262 次
馬英九書法功底深厚。

  中國臺灣網4月14日訊 臺北新藝術博覽會今天(14日)上午11時起正式開放公眾參觀,同時推出“藝出慈悲、百大名人”慈善義賣活動,讓民眾有機會收藏島內外名人精彩創作,其中包括兩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書畫作品。當然,所謂的“名人作品”中,也包含李登輝的。

  據台媒報導,此次參與活動的百大名人,涵蓋臺灣政商、演藝、時尚生活及文藝宗教界人士,包括馬英九、李登輝、美國職棒選手王建民等。報導指出,馬英九儘管行程滿檔,仍撥冗完成作品,以功底深厚的書法揮亳,並將加碼贈送一套親筆簽名的書,給有緣認購其墨寶的藏家。

  用“功底深厚”形容馬英九的書法技藝可謂毫不誇張。農曆新年前夕,馬英九在網上秀出自己的手寫春聯,隨即引發兩岸網友齊聲叫好。不僅在島內掀起民眾爭搶,甚至有大陸網友希望出價買。島內網友將蔡英文的“自自冉冉”以及過往“墨寶”扒出,與馬英九作品合成比較,笑歎“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據報導,今日義賣活動自11點開始,作品每幅新臺幣1000元(合不到227元人民幣),每人限購兩幅。應邀參加活動的名人均以彩繪、拼貼、攝影或複合媒材,創作在17.5x14㎝大小的畫布上。義賣作品以匿名方式展出,民眾在購買收藏後方能得知創作者是誰。此活動歷年均深受民眾支援,數百幅作品秒殺完售。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歐美藏家集中出售 香港春拍古董市場釋放回暖信號
2017年04月14日 14:48

  古董歷來是香港藝術品市場的強項,但近幾年藝術品市場調整中,古董市場也出現了下滑波動。今年春拍中,香港蘇富比(微博)乘機一舉推出8個古董專場,最終收穫了5.6億港元,占春拍總成交額近一半,基本反映了當下市場重回穩健狀態。   

  秘藏50年天價瓷器現身

  回顧以往的古董拍賣市場,成交過億元拍品多數出現在歐美和中國香港地區拍賣會上,比如2005年在倫敦佳士得以2.3億多元人民幣成交的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2014年劉益謙在香港蘇富比以2.8億多港元買走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作為香港地區藝術品市場的優勢板塊,古董拍賣一直很受中國和歐美收藏家關注。

  在今年3月的紐約亞洲藝術周、歐洲藝術古董博覽會等一系列重要藝術品交易活動中,中國的瓷器、青銅器等古董藝術品大受歡迎,包括歐美和中國的買家,尤其是中國買家十分活躍,實際上,為迎合中國買家,歐洲拍賣行近年來已經開始著力開發中國古董市場。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發佈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拍賣市場總成交額雖然同比下滑了,但是在全球市場份額卻上升至全球第一位。其中,瓷雜專項在過去六年裡,由原來的20%上升至40%。

  今年春季的香港藝術品拍賣市場隨之作出反應,香港蘇富比春拍一出手便是8個專場,共252件拍品,並且收穫了近5.6億港元,占到其春拍總成交額近一半。這一成績相比2016年秋拍基本持平,當時共上拍291件拍品,總成交額超6億港元。

  最引人注目的是,香港蘇富比古董部分本季最重要的拍品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盌以2.29億港元成交。此前,這件來自日本收藏家的天價青花大盌已經有50年沒有在市場露面,最近一次出現是1966年在京都國立博物館公開展出。

  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仇國仕在接受採訪時說,一年前他在日本第一次見到這件藏品。當時他在貨主的茶室,當他慢慢打開盒子的時候,激動得心臟都快要停止了。他從沒有過如此機會當面見證這樣一件來自宣德年間的珍貴藏品。

  龍美術館創始人、收藏家劉益謙在拍賣後發微信朋友圈稱,已經商談成功將這件宣德青花魚藻紋大盌借來展覽,以參加龍美術館4月28日舉辦的明永宣大展。業內猜測神秘買家應該來自中國。

  去年年底,香港永寶齋主人、知名古董收藏家翟健民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市場低谷和高潮差不多七八年一個迴圈,他預估2017年會有一定“爆炸力”的藏品出來。

  歐美大藏家釋出藏品體系

  保利香港在這次5周年春拍中新設了“玫茵堂”瓷器板塊,結果反響也十分熱烈,27件玫茵堂珍藏的元、明、清禦窯瓷器,成交率達100%。27件拍品雖是小品居多,但品質水準上佳,其中一件青花花紋綬帶耳葫蘆瓶以1003萬港元成交。

  玫茵堂是由瑞士藏家裕利(Zuellig)兄弟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和艾斯肯納奇的協助下歷經50餘年而成就,以精煉的私人禦制瓷器收藏著稱,可與西方的艾弗瑞•克拉克及大維德兩位中國古董大收藏家齊名。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劉益謙用2.81億港元競得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就是玫茵堂的珍藏。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玫茵堂的2000件浩瀚收藏都是秘不示人不為人知,一直到1994年,德國學者康蕊君(Regina Krahl)女士編纂的《玫茵堂藏中國瓷器》圖錄首兩冊出版,這批精美的中國瓷器第一次震撼世界。同時,大英博物館等地開始陸續展覽部分玫茵堂藏瓷。

  在裕利兄弟中的弟弟去世後,2011年開始,香港蘇富比連續推出了玫茵堂專拍系列。藝術市場評論人士周峰認為,儘管玫茵堂的瓷器已經在香港蘇富比多次拍出過億天價,但如果仔細欣賞研究已經在市場上露面的這兩百多件藏品,我們不得不感歎,一個全球頂級的收藏體系,不僅僅有最精美昂貴的藝術品,還要有廣博的藝術史厚度,玫茵堂的每一件收藏幾乎都可圈可點,而又帶有收藏者自己的審美趣味。

  他認為,中國內地的古董收藏和市場如今既面臨著機遇,又陷入了尷尬,古董也是中國收藏者的傳統大專案,但受到精品逐年減少,贗品仿品氾濫的制約,古董市場長期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市場各方都在期盼真正的精品出現。

  無奈之下,反觀內地的幾場春拍預熱的古董專場,幾乎沒有特別精美或者十分特殊的藏品出現,所以也沒有高價成交的拍品,拍賣公司將重點放在新老藏家對於藝術品“趣味性,文化性”的引導上,比如提高了專場對文房佈置的要求,加入更多的陳設用器及載體,或者通過瓷器、傢俱、文玩等一系列一定主題的藏品,來體現藏品擁有者個性化、獨特化的藝術審美趣味。

  翟健民看到,20年前,宋瓷還處於市場的價值窪地,但那時香港收藏家也一直在收藏,直到十年前,內地的藏家開始關注宋瓷, 2008年,一件汝窯花盆在香港蘇富比拍了3000多萬港元;2012年,一個汝窯的盤在香港蘇富比拍出了2億多港元,2016年9月15日,一件建窯油滴天目盞在紐約佳士得拍賣中以7807萬元創建盞世界紀錄,買家就是中國藏家,這是瓷器市場的一個變化。

  收藏理念決定不同道路

  古董拍賣以瓷器為主,包括明清瓷、高古瓷等,囊括了傢俱、玉器、文房等雜項,本季香港春拍中每個門類的代表性拍品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古董是延續了紐約亞洲藝術周的好氛圍,尤其是以2.29億港元成交的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大盌,無疑給市場注入了信心。

  翟健民表示,2005年時就有一個2億多的鬼穀子下山,現在市場要是還有能到這個級別的藏品,買家也能追捧到兩三個億;不是市場不好,有錢人仍然有錢,但沒有足夠高端的藏品吸引他們,所以市場呈現平穩狀態。

  在歐美和中國香港地區的古董市場上,幾大海外收藏家的藏品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比如,2015年紐約佳士得那場為期五天的安思遠私人珍藏拍賣,堪稱拍賣史上最為隆重且最具號召力的拍賣盛會,六大專場總成交額高達1.3億多美元(約合人民幣8.16億元),同時刷新四項世界拍賣紀錄。

  安思遠出身於紐約曼哈頓的顯赫家族,他生前是西方藝術界公認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被譽為“中國古董教父”, “我或許不是最偉大的,亞洲藝術品商,但一定是最富有的。”安思遠這樣評價自己,除了富可敵國的藏品,更多的可能是在強調,他內心的富足。

  “中西方古董收藏家的理念有一定的差距,內地的一些傳統收藏家非常看重對藏品的長久持有,並且希望能夠在家族中傳世,常常強調自己只收不賣,對待藏品流通帶有一些偏見。”周峰表示,一些內地收藏家喜歡自己能有幾件鎮宅之寶,似乎這也能象徵他的鑒賞品位和收藏實力,實際上有的人的古董收藏就止步於此了,再也沒有更廣泛的收藏和研究,這怎麼能算是真正的收藏家?而一些歐美的收藏家更是兼具了古董商的身份,但這不影響他們收藏的體系和高度,他們為了一件更需要、更適合收藏體系的藝術品,而賣出最精美的藏品也在所不惜,他們也非常注重藏品的傳承,有的家族收藏歷史達到上百年,但這並不局限在某一件藏品,家族收藏經常出現在海外拍賣會上,固然有後人在遺產稅方面的考量,但是最根本在於收藏理念上。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英國夫婦1000英鎊買的乾隆花瓶 現估價200萬英鎊
2017年05月04日 15:56   作者:羊蔔
345.jpg
345.jpg (40.15 KiB) 已瀏覽 262 次
一對原來估價為1000英鎊的花瓶,實為價值超過200萬英鎊的乾隆王朝珍品。

  佳士得拍賣行專門研究中國藝術品的專家傑裏米?摩根(Jeremy Morgan)訪問客戶時,在客戶家中發現了這對花瓶。摩根稱之為這是他從事拍賣行業以來最偉大的靈感瞬間,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發現了兩只18世紀乾隆年間的花瓶,如此稀有的花瓶從未成對的出現在藝術品市場中。

  當摩根發現花瓶的那一刻,他已經無法抑制住心內激動的情緒,隨即和花瓶的主人坐下商談這對罕見物件的來源。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花瓶主人稱,這兩只花瓶最初只是一個被擺放在壁爐上的裝飾品,是19世紀30年代時她的親戚收購得來的。

  作為佳士得負責中國藝術品的董事和專家,摩根與客戶長期保持聯繫,以評估他們的藏品價值。他提到去年那次客戶家訪,“這位客戶家中有家族收藏的傳統,當她向我展示了幾件藏品後,提到了客廳中還有更多的藝術品。之後我在客廳中發現了這對花瓶,它們過去的估價在1000英鎊以下,但不是由佳士得評估的。令我吃驚的是,花瓶的主人之前並沒有在意它的價值,這家人對中國藝術非常熱愛,他們只是喜歡這些藝術品。”當花瓶主人知道花瓶的真正價值後,他們吃驚的表示完全不可置信。

  這兩只外形不規則的花瓶高約9英寸,底部印有乾隆王朝的款識。瓶身上裝飾著大小顏色不一的蝴蝶、牡丹、菊花、牽牛花、玫瑰和紫菀花。它們在設計上是互補的,但裝飾上有細微的差別。美中不足的是,一只花瓶上有一個細小的裂紋,可能是距今100年前造成的。

  但是,由於此類藝術品的稀缺性,這對花瓶將於5月9日,以超過200萬英鎊的價格在倫敦的中國精品陶瓷賣場出售。之前只有四件類似的瓷瓶出現在藝術品市場上,且全是以單件形式售出的。

  摩根先生表示,“這對花瓶的成交價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瓷器在英國出售的最高價。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如此稀有的一對花瓶,是十分幸運的事情,因為我不認為你會看到另一對這樣的珍品。”
回頂端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王健林、劉益謙、楊子等頂級收藏家肺腑之言
2017年05月05日 16:05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收藏家榜單和富豪榜單總有重合,頂級收藏家也是富豪榜上的常客。中國的頂級收藏家大都是跨界的大咖,他們已經不滿足於投資商業、金融、股市、樓市、影視等領域,不少富豪更熱愛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化消費形式——藝術收藏。

  中國的頂級收藏家都有什麼收藏經呢?今天收藏君就為大家集納了中國六大頂級收藏家的肺腑之言!什麼叫勵志?這就是!
1.png
1.png (331.91 KiB) 已瀏覽 262 次
藏家:王健林 所屬行業:地產、影視 收藏類型:現代及當代藝術
  在2016年10月發佈的胡潤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都是中國首富。王健林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其實,王健林還有很多頗有見地的收藏經。
  也正是因為王健林的這些收藏心得,才讓他達成了這個心願:“萬達在近現代中國畫收藏上的地位,跟萬達在商業地產中的地位是一樣的。”
2.png
2.png (666.44 KiB) 已瀏覽 262 次
(王健林以1.72億人民幣拍下畢加索名畫《兩個小孩》)
  王健林的收藏經:
  “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喜好而收藏,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而多年前那份對文化的敬仰和熱愛,至今未變。”
  “其實鑒賞說穿了就是多看。看得多了,慢慢就明白了。20多年前,我什麼也不懂。”
  “好藏家不僅要有‘口袋’,更要有‘腦袋’。我們不是瞎選的,肯定是要長期發現,覺得它有走高的可能性,才會全力去推。”
3.png
3.png (351.78 KiB) 已瀏覽 262 次
藏家:劉鑾雄 所屬行業:地產 收藏類型:現代及當代藝術
  劉鑾雄早年靠賣吊扇起家,後來叱吒於香港的股市和樓市。2015年,劉鑾雄以109億美元身價排在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六位。
  2006年,劉鑾雄以1737萬美元拍下安迪·沃霍爾的《毛澤東肖像》,第二年又以3924萬美元拍下高更的名作《早晨》,成為出手最闊綽的華人收藏家之一。前幾年,曾有美國媒體將劉鑾雄評為全球頂級收藏家第六名,但他認為自己被低估了,至少能排進前三。
4.png
4.png (448.17 KiB) 已瀏覽 262 次
(高更名作《早晨》)
  劉鑾雄的收藏經:
  “有一個星期,當我買了5輛法拉利之後,我的髮型師對我說:‘劉先生,你買車還要買保險,還要折舊、維修,不斷地要貼錢,我教你買樣東西(藝術品),不但好看還可以保值升值。’”
  “初買的時候,都覺著無所謂,只要東西好,漂亮,買得開心就好。現在發現這些東西(藝術品)升值得好嚇人!30年前,100萬元至200萬元買入的一件瓷器,現在要4000萬元至5000萬元一件,買寫字樓也漲不了這麼多啊!”
5.png
5.png (184.42 KiB) 已瀏覽 262 次
藏家:王中軍 所屬行業:影視文化 收藏類型:現代及當代藝術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軍與藝術的緣分始於1981年。當時,21歲的王中軍考上了業餘美術夜校,師從知名藝術家錢紹武和楊飛雲。即使後來王中軍白手起家經商,他也始終沒有改變對藝術的熱愛。

  在王中軍的藏品中,既有國內著名藝術家林風眠、羅中立、艾軒、陳逸飛、劉小東、曾梵志的作品,也有國外著名大師的作品——比如他花費3.77億元人民幣買下的梵高畫作《雛菊與罌粟花》,還有耗資1.85億元買下的畢加索作品《盤髮髻女子坐像》。
6.png
6.png (424.3 KiB) 已瀏覽 262 次
(王中軍買下梵高畫作《雛菊與罌粟花》)
  王中軍的收藏經:
  “當時我一定不是想錢的問題,我就是覺得東西有意思,我有興趣,和自己的審美一致。就像我買楊飛雲的作品,幾萬元的時候就在買,現在價格上升到了幾百萬元,依然在買。”
  “如果你有了大HOUSE,擺放無數的傢俱,不如掛幅名畫。一個大HOUSE,掛了幅陳逸飛的畫,馬上感覺就不一樣了。想一想,你如果掛的是仿製品,那又是種什麼感覺?”
7.png
7.png (158.31 KiB) 已瀏覽 262 次
藏家:劉益謙 所屬行業:投資 收藏類型: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當代繪畫
  2016年胡潤百富榜,劉益謙家族以345億財富排名第44位。劉益謙有兩個最重要的身份,一個是新理益集團董事長,另一個是龍美術館創辦人。
  從劉益謙所創立的第一間美術館——龍美術館(浦東館)開始,2.8億港元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3.48億港元的“永樂禦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3.08億元的王羲之《平安帖》以及10.84億元莫迪利亞尼的《側臥的裸女》等一系列重量級藏品相繼入藏龍美術館,成為鎮館之寶。2016年4月,劉益謙以2.25億人民幣競拍成功張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圖》。
8.png
8.png (225.46 KiB) 已瀏覽 262 次
(莫迪利亞尼作品《側臥的裸女》)
  劉益謙的收藏經:
  “有人說他們對一些藝術品看不太懂,其實這種看不太懂的苦惱我現在還有,很多藝術品的真偽我看不懂,這個問題我糾結了20年,但是這個問題也是可以簡單化解決的。在藝術品市場,我的優勢是有資金,弱勢是沒有專業眼光,所以我只要把我的優勢發揮出來,買貴的藏品,就成功了一半。”
9.png
9.png (462.27 KiB) 已瀏覽 262 次
藏家:楊子 所屬行業:索具、影視文化 收藏類型:藏傳佛教藝術珍品
  中國巨力集團執行總裁、中國巨力影視傳媒董事長楊子一直致力於傳承藏傳佛教文化。在與藏傳佛教文化結緣的20多年時間裏,楊子通過堅持不懈的潛心研究,收藏了海量藏傳佛教藝術珍品,包括佛像、唐卡、天珠、法器、天鐵、藏印、擦模、佛珠等眾多類別。

  在收藏界,楊子被譽為“天珠王”,從一眼天珠到二十八眼天珠、蓮花天珠、寶瓶天珠、大鵬金翅鳥圖騰天珠等,幾乎所有種類的珍品系列都有收藏。20多年的時間,他收藏了3300多顆極品天珠。

  2015年10月,被業內譽為神品級別的“上師造像之王”一世噶瑪巴像,被神秘買家以逾4億元的價格成交,轟動收藏界,從而掀起了藏傳佛教造像題材的高潮。從業內知情人士處獲悉,此神秘買家就是楊子。
10.png
10.png (317.74 KiB) 已瀏覽 262 次
(價值4億元的一世噶瑪巴像由楊子收藏)
  除了收藏藏傳佛教藝術珍品,楊子多年來還傾心於藏傳佛教藝術的研究,並且多次赴西藏考察寺廟文物,積極參與藏傳佛教文化的保護與弘揚活動,並與國內外學者多有交流。同時,楊子不忘公益、慈善,多次徒步入藏,對藏區的寺廟、學校中需要幫助的群體進行捐助。

  2015年,楊子更是斥資捐建玉樹當卡寺,並捐贈價值3300餘萬元的千年至純九眼天珠敬奉於拉薩大昭寺釋迦摩尼佛祖十二歲等身像。
  鑒於他對藏傳佛教藝術文化領域的研究、傳播、發展、保護等方面做出的特殊貢獻,2015年12月,楊子被聘為故宮研究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2016年9月,由楊子主編的《藏傳佛教文化與藝術叢書》出版發行,叢書的開篇之作便是由首都博物館研究員黃春和著作的《西藏丹薩替寺歷史研究》。

  此外,楊子還是收藏紫砂壺的專家。2015年11月19日,楊子以9200萬元拍得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創造了中國紫砂壺的拍賣新紀錄。
11.png
11.png (337.39 KiB) 已瀏覽 262 次
(價值9200萬元的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

  楊子的收藏經:
  “有價值的古董,絕不是舊貨,不然,哪件古董有隨便一塊石頭老?有價值的古董:一定是在最鼎盛的時代,最頂級的大師用最好的材料,給當時最頂級的人所造,而且至今無法複製、不能超越!錯把舊貨當古董,不僅買了就代表賠了,而且就是再傳承千年,都不會增值!把普通舊貨當古董是收藏的大誤區!”
12.png
12.png (233.85 KiB) 已瀏覽 262 次
藏家:陳泰銘 所屬行業:電器 收藏類型:現代及當代藝術
  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是臺灣十大富商之一。在國際拍賣會現場,總能發現陳泰銘的蹤影,從培根、裏希特到中國現當代藝術,無不涉獵。
  陳泰銘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就主要收藏西方和中國的現當代藝術以及中國官窯瓷器。而今,這位電腦工程師廣泛收集“藍籌”藝術家的畫作及雕塑作品,目前他是西方當代藝術品的狂熱愛好者。陳泰銘表示,自己將在最近逐漸出手部分中國現當代油畫,而將更多精力轉移到歐美當代藝術收藏。
13.png
13.png (194.43 KiB) 已瀏覽 262 次
(陳泰銘以8080萬美元買下弗朗西斯·培根創作的三聯畫《約翰·愛德華茲肖像習作》)

  陳泰銘的收藏經:
  “有一件事很重要:我必須喜歡它。我不在乎創作者是誰,或者它來自哪個國家。”
  “研究藝術或者欣賞音樂可以讓我的心靜下來。(買到心儀的作品)這種激動意味著我可以感受畫家想表達的東西。你可以冷靜下來,這樣你的思想也會跟著平靜下來。”

  “這種熱情是發自內心的,很難表達出來,更好的方式是邀請朋友到我家,讓他們親眼看看(藝術品),因為我相信一件藝術品在空間裏的呈現是很重要的。”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藝術性無關畫幅尺寸
2017年05月07日 10:34

  有人說,作品尺寸“小”了,難與大畫幅在同一展廳一決高下,甚至有被“吞掉”之虞,這多少看出畫家對由作品尺寸引起的視覺反差的顧慮和擔心。
  究其因,是否與社會普遍存在一種視“小”為不入時流情結有關?或對“小”的不屑一顧?從孔夫子起,就有“惟小人與女人難養”“小不忍則亂大謀”等意識。一般,會把那些出身卑微或愚鈍之人皆作“小”看,把一時不得志的弱勢者也作“小”瞧,就詩聖杜甫“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狀景佳句,也道出在觀物或登高者的眼裏,再壯闊巍峨的自然也是渺小的,作者心雄氣傲,要以心理上的“大”壓過面前一座座山峰。一些描寫江湖社會爭強好鬥的影視片,為坐上“老大之席”,彼此間非搞得你死我活不可,實不甘為“小”的心態所故。

  一個由特定主題設置的畫展,從視覺效果上,小尺寸確實難與大篇幅作品抗衡,而退之入展週邊,實屬無奈。當然,社會是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的群體,必然也有看好“小”的。“由小觀大”或“四兩撥千斤”之理由。

  20世紀30年代,身為國立藝專校長的林風眠先生,曾用大尺寸畫幅表現時局風雲,不料遭來當局者冷嘲熱諷,遂淡化巨幅創作激情直至辭世。中年晚年,皆以四尺大小作小品狀,倘若其一生續以大尺寸畫幅,你我就看不到那四尺鬥方大小,卻勾勒出將藝術個性和心靈融為一體,一展時代氣息的水墨小品。在《秋水飛鶩》《漁舟唱晚》等別致空靈、令人耳目一新的畫面背後,可窺見一位終身徜徉於水墨天地的智者——林風眠先生。

  或許在一些人眼裏,會質疑這盈尺間怎承載一個民族的脊樑,文化的高度?怎樹立一個民族歷經艱辛磨難後,崛起的精神風骨?於是,在考慮大型主題創作的時候,不免從整體上把它們排除在外。

  還是將時光倒回到800年前。一個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大廈——南宋朝廷,面對金人的鐵蹄,柔弱的社會卻擁有一大批藝術家選擇另一種視覺表現形式,將中國畫發揮得如此極致完好,藉以發出對外族踐踏我大好河山的不平之氣。不同於北宋巨作《秋山問道圖》《早春圖》的崇高壯美,這些小扇面卻以另一種觀賞性,即別致雅趣雜以穿插變化的折枝,包括由水墨氤氳構成的“馬一邊、夏半角”,一同展示南宋時期的繪畫風骨,不少作品如《落花》《寒禽圖》《風蝶圖》《枇杷小鳥》以及山水畫《風雨歸舟》《斜風細雨》等,都能夠與之前無數的巨型畫幅,一同呈現大宋260多年的風風雨雨。那畫面中既飽含世事滄桑,也浸透人世溫情,讓人為之動容。

  它們的“小”,僅是畫幅尺寸與那些大畫一比之下的“小”,僅是在你一走進展廳時,不能同那些百步外,就能被強大磁場吸引住感官的像六尺或八尺畫面,或許還有更大篇幅的等著你放開雙腳,向前奔去觀賞,相反,你得輕輕移動腳步,靠得稍近一點才能一睹畫裏芳容,更生怕驚動了畫裏意境——那小鳥正躲在花叢密林竊竊私語,它的藝術魅力更像是一池平靜的湖面,或如同你我輕唱淺吟漢樂府的一首首雋永別致的小詩,《關睢》、《蒹葭》,或中唐王維《相思》,北宋王安石《梅》那般感覺,而這一首首短詩,與反映社會現實內容的長篇史詩如杜甫《石壕吏》和白居易《琵琶行》一樣,各具神采。雖反映社會角度不同,審美懸殊有異,境象各執一端,但藝術價值卻無天壤之別,或高低之分。

  而在當下,總有那麼一些人好大喜功,巨幅畫面愈演愈烈,以勢奪人。這普遍與畫者的一種不甘示弱或屈於人下的心理有關,就像買車好外型大的,置房也要面積大的——不這樣不過癮,否則求大圖滿的心理難以平息下來。

  於是,美展中難得一見的是小品畫,更被視為商品畫一類——再如何以小趣味小情調展示,要不就隨便應付之,所謂戲墨也,唯有大到六尺以上乃至十米幾十米的巨幅長卷,才下點心思創作,其實靠的是製作。而全不考慮無論畫幅大小,一旦印入畫冊,多年以後,當時曾在哪塊展牆出現過,都無人記憶。但我們卻能輕輕鬆松在《中國美術全集》上,欣賞到產生於不同歷史時期的小幅佳作,如宋人小品。

  應當說,只有讓人過眼不忘的佳作,才是藝術欣賞的希望所在,至於尺寸大小皆無關緊要。

  作者:潘豐泉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清代收藏家梁清標藏品富可敵國 為何卻三代散盡
2017年05月10日 08:49
1 (8).jpg
1 (8).jpg (27.63 KiB) 已瀏覽 262 次
蘇軾《洞庭春色賦》
  
  把博物館裏的那些鎮館之寶都藏在自己的書屋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梁清標最有資格告訴你。作為清朝最重要的鑒藏家之一,“蕉林書屋”主人梁清標歷時47年,收藏了超過600件稀世書畫珍品!

  梁清標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生於河北正定一個鐘鼎世家。在明末清初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他“很不幸”成為了“貳臣”,歷任清朝四部尚書長達四十餘年。但正是這種特殊時空,造就了一位鑒藏“大咖中的大咖”。

  大咖到什麼程度?比如,晉代陸機《平復帖》,王羲之《蘭亭序》(張金界奴本),唐代杜牧《張好好詩》,顏真卿《自書告身》和《竹山堂聯句》,宋代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歸去來辭》,黃庭堅《陰長生詩》,米芾七言詩,蔡襄《自書詩》,元代趙孟頫《洛神賦》《常清靜經》《黃庭經》等,這裏每一件放在今天都是震爍古今的珍品,而這些,全部都是梁清標的藏品!而且,朋友和門生滿天下的“梁相國”,為了“益街坊”,讓同好看到自己的秘藏,還請金陵名工把上述寶貝精心摹刻成《秋碧堂法書》八卷。

  除了歷代名家法帖,梁清標收藏的繪畫作品也有極多重量級的稀世珍寶:晉代顧愷之三種版本的《洛神賦圖》、隋代展子虔《遊春圖》、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周昉《簪花仕女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後樑荊浩《匡廬圖》、宋代範寬《溪山行旅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元代趙孟頫《鵲華秋色圖》,還有明代仇英《赤壁圖》、清代王時敏《仿古山水冊》等。

  來一組大數據——“據迄今研究,梁清標收藏法書約107件,其中晉唐名家名跡28件、宋元名家名跡74件、明代4件、清代1件;收藏繪畫約510件,其中晉代至五代的繪畫藏品有63件,宋元藏品349件,明清繪畫藏品87件。由他所鑒藏過的晉唐、宋元書畫既是清朝內府的主要藏品來源,又是今天各大博物館中國書畫藏品中的上等藏品。”可以說,他一個人的收藏,成就了好幾個博物館。

  他是怎麼做到把這麼多稀世珍寶都納入囊中的?
  首先,動盪時期一向都是“撿漏”的吉時,很多藏品飄零聚散。明末時,不管是宮廷由上至下的賞賜(內府的大量書畫收藏被作為“折奉”分散到官宦手中)或者平級和民間的流動,都使得藏品易主。貳臣們在明代就開始書畫收藏。

  第二,清朝的新皇帝們喜歡發點“年終獎”“績效獎”。順治、康熙等皇帝動輒拿宮中收藏過的書畫來賞賜臣子。“明內府和清初宮中的書畫收藏遠遠不及主要收藏書畫的大臣們,如孫承澤、梁清標、宋犖等。”

  第三,當時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以及朋友之間,也常有藏品的流動。研究資料顯示,“曾在康熙身邊當禦前侍衛的納蘭性德,他的一部分藏品在去世後即轉到梁清標的手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閻立本《步輦圖》卷就是其中之一。再如故宮藏宋代李嵩《貨郎圖》卷、李公麟《臨韋偃放牧圖卷》,原為孫承澤所藏,後來也陸續轉到了梁氏手裏。曹溶的部分藏品,如宋代米芾《多景樓詩冊》等也與梁清標有著遞藏關係。”

  第四,就是梁清標自己也很有背景,很有錢。他生於鐘鼎世家,是明代萬歷年間薊遼總督梁夢龍的重孫。梁夢龍是誰?是戚繼光的上司,嘉靖皇帝還曾特賜麒麟武官一品官服,並曾經做過太子少保——“麒麟才子”即視感有沒有?其叔祖梁志也是“收藏甲富”之人,梁清標在收藏書畫、古董方面曾受他的親炙。家族藏品是梁清標收藏的重要來源之一。到了梁清標這一代,他承繼祖業,並繼續擔任清廷要職。據研究表明,他在河北正定擁有大量土地,梁清標自己寫過《秋憶趙郡風物成雜詠三十首》說明正定家產之大,其中第七首說,“城東別墅輞川圖,手種垂楊一萬株。大麓經秋霜乾冷,綠煙猶似昔時無。”能種下一萬棵楊樹,土地之大可想而知。身家豐厚自然更容易成為大藏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作為“南畫北渡”的核心人物,這個時期的書畫作品是梁氏收藏的主要來源。
  根據中央美術學院(微博)劉金庫的研究資料,明末清初的“南畫北渡”,指的是書畫藏品從南向北的轉移、鑒藏標準的變化、北方收藏中心的興起等這段歷史。藏品的遷移並不像朝代更替那樣迅即和直接,清兵南下之後,並沒有把書畫帶到北京,這個過程是通過鑒藏家們來實現的。“第二個過程是南方鑒藏中心對書畫鑒定觀念的北渡,既有一個整體上的書畫鑒定概念的延續,又有新的突破,對中國書畫收藏的完整性進一步加強。第三個過渡是以南方收藏中心所確立的中國書畫譜系同時也北渡過來,到乾隆時期最後確立。”

  明代中期,有幾個大收藏家,如嚴嵩、項元汴、王世貞、李日華、汪繼美等,藏品當時主要集中在這些人手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徽商、晉商、滬商崛起後,書畫成為他們爭相獵逐的對象,於是藏品逐漸分散開來。後來,以孫承澤、梁清標、高士奇等人為核心的北方藏家“朋友圈”,影響力逐漸取代了南方鑒藏圈,商人聞風而動,在結交北方官僚時,就自覺不自覺地將書畫通過帶到了北方。

  “南畫北渡”的過程依賴於大量的商人、裝裱師。“直接為梁清標收購藏品的是在梁身邊的書畫裝裱高手張黃美,張黃美是南北書畫雙向互相買賣的,向北為梁清標收購書畫,向南則為王廷賓買畫。張則之也是一個關鍵人物,他為梁清標提供過多少書畫,我們不清楚,但從今天流傳書畫藏品上有張則之收藏印的、又有梁清標收藏印的,肯定就是經由張則之的手轉到梁清標手上的。如收藏在上海博物館的北宋郭熙《幽谷圖軸》原來是張則之在定居揚州時買到的一件藏品,後來又到了梁清標手上,後又轉到安岐手中而入清內府。”

  經由以上幾種途徑,梁清標收藏到了“富可敵國”的曆朝珍品,而且具備極高的鑒賞能力。他曾收藏過的晉唐書畫,是當今所見絕大部分晉唐藏品的來源。根據李虹霖的研究表明,“梁氏在鑒定晉唐書畫時,經他題簽、題跋者很少,沿用前人者居多。從當前流傳下的作品來看,經梁清標題簽、鈐印和考證者最多的是兩宋時期的書畫,且大都精審得當”。

  有聚就有散,藏品也是這個道理。如此驚人的收藏品,也是不出三代,就消散殆盡。據《正定縣誌》記載,梁清標之孫梁彬,在1760年“引疾歸田”“資用屢空”,家道中衰,所餘藏品必然難得保全。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其實自梁清標死後,其藏品就開始大量流出。他的藏品後來大部分進入清內府,收入乾隆時期編纂的《石渠寶笈》,很多法書還刻入《三希堂法帖》。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齊白石徐悲鴻這些書畫大師的成功離不開貴人
2017年05月13日 06:30



  任滄雲

  李苦禪年輕時投師於齊白石,生活無著,靠拉洋車求溫飽。某日拉車到王府井大街,路過一家書畫店,恰遇齊白石從店裡出來,李苦禪拉車想躲開,卻被齊白石喊住:“苦禪,還不過來,送我回家。”李苦禪慌忙說:“我給老師丟臉了……”齊白石正色道:“丟誰的臉?誰不知我是魯班門下出身?靠勞動吃飯不丟臉。”他叫李苦禪把租來的洋車退掉,讓他搬到自己家,騰一間廂房給他住,並挑出他的幾幅畫,親筆題款,送去畫店。畫上有了大師的墨寶,熠熠生輝,被爭搶一空。李苦禪脫離困境,從此一心一意學畫,盡得老師的藝術精髓。

  齊白石初來北京時,也困頓不堪。租不起房子,住在法源寺,畫價低得可憐。《白石老人自述》中,他敘述:“我的潤格,一個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平時一般畫家的價碼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問津。生涯落寞得很。”受美術大家陳師曾鼓舞,他“衰年變法”,歷經十載,自成一格,畫風全新,但他卻仍被孤立於北京畫壇之外。守舊的畫家譏誚他的畫為“野狐之禪”“俗氣熏人”,雖然佳作迭出,卻很難出手。

  傑出的藝術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1929年來到北京,就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他一眼就看出了齊畫的藝術價值:格調清新,妙法自然。在畫展上,率先把“徐悲鴻定”的字條掛在齊白石畫下。此後,他為齊白石編畫集、寫序,送到上海出版,又聘請他為教授,並每日派馬車去接。車輪碾過胡同的石板路,蹄聲,驚醒了京城的清夢。

  徐悲鴻對學生說:“齊白石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一位丹青妙手媲美,他不僅可以做你們的老師,也可以做我的老師。”他高調地將齊白石推上了藝術的高臺。齊白石在給徐悲鴻的一首詩中,感言:“我法何辭萬口罵,江南獨傾瞻徐君。”在給他的一封信裡更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感念之深,發自肺腑。

  不獨齊白石,傅抱石也深深得益於徐悲鴻。當青年傅抱石彷徨于生計和藝術的十字街頭時,徐悲鴻決然把他拉向藝術之途,極力肯定他的畫作,堅定他的藝術人生,並資助他東渡日本留學。傅抱石學成歸國,與齊白石齊名,“南北二石”在中國畫界交相輝映。

  那麼,誰又是徐悲鴻背後的大師呢?徐悲鴻早年客居上海,地產大王哈同徵集倉頡的畫像,為了生計,徐悲鴻精心畫了一幅應徵。哈同請康有為鑒定,康看過後,為之激賞。康有為學養深厚,維新失敗後,專心治學,後遊歷歐洲,學貫中西,為一代國學宗師。他不唯文理經史,書畫亦是大家,學子仰慕。很快,徐悲鴻與康有為建立了師生關係,成了康有為的“入室弟子”,住在辛家花園康宅,康有為拿出自己珍藏的古今善本圖書、繪畫、金石、碑帖、雕刻,供徐觀覽,並一一講解。在老師的指點下,徐悲鴻造詣日深。

  康有為常在花蔭下喝茶,手捋鬍鬚,觀看愛徒屋內用功。納徐悲鴻為弟子,是他晚年最為得意之事。此後他又動用京師人脈,輾轉促成徐悲鴻公費留學法國。

  康有為是最早提出“美術革命”的人,他改革中國畫的思想對徐悲鴻影響甚深。徐悲鴻美術觀念的形成,並最終成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人,康有為的作用絕不可低估。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除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外,站在背後鼎力支持他們的“伯樂”功不可沒。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