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您的第一個版面描述。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張郎郎:李苦禪先生的飯碗
2018年08月14日 09:39
1 (1).jpg
1 (1).jpg (27.18 KiB) 已瀏覽 1784 次
李苦禪與齊白石
  中央美院剛成立那會兒,李苦禪先生對藝術是一腔熱忱。他是畫花鳥的,齊白石真正的入門弟子。他又是有名的票友,專攻銅錘。他認為藝術是相通的:他在耍鋼叉的身段中,找到了筆法的韻律;他在舉筆點染的時候,揮灑出唱腔委婉迤邐的痕跡。

  李苦禪先生當年是齊白石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齊老先生這樣盛讚過他:“餘門下弟子數百人,人也學我手,英也奪吾心,英也過吾,英也無敵,來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間是無鬼神矣!”

  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的讚揚,無過於此。應該補充一句:李苦禪先生那會兒還叫李英呢。
  據說,李苦禪先生還曾經一度失去了教職。他曾經上書給毛澤東本人,年輕時候的李伯伯曾經在北大附設留法勤工儉學會讀書,和毛澤東有過數月同窗之緣。當時李苦禪先生借著酒勁,揮筆上書給當年的毛潤之:“現在我的事情,蔣介石不管了,我只好找你了……”

  剛建國的時候,人情還是很濃的,都還比較像普通的人,還沒修煉成為特殊材料製成的那種人。經過昔日同窗的過問,李苦禪先生才勉強保住了這個中央美術學院(微博)的飯碗。

  面人湯
  有一天,在大羊宜賓胡同口上,看見一群小孩兒包圍著一個小擔子,我趕緊過去看看,原來是一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兒,戴著老花鏡在捏面人。我一看他插在那裏當廣告的面人,有孫悟空、有金錢豹,簡直就是李燕他爸爸(李苦禪先生,編輯注)的劇照再現,而且比那劇照還好看。因為,第一是立體的,第二是彩色的,第三是那個孫悟空動作矯健生動。

  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面人。我們住在草垛胡同的時候,我爸爸(張仃先生,編輯注)就帶來一個老頭兒,請他和他的幾個徒弟做了一套地道戰的沙盤,泥捏的小人,有八路軍,有民兵,還有日本鬼子。當時我都看暈了,爸爸告訴我那個老頭可不得了,他叫張景祜,是祖傳多少輩兒的天津有名的泥人張。我爸爸告訴我,這就是民間藝術家。

  我看這個老頭兒做得更好,他的手上滿是皺紋,但是幹活兒非常俐落。他用的面據說是江米面,所謂江米就是南方的糯米。他的面紅黃藍綠黑白,排了一溜。他把不同顏色的面像畫畫一樣,先調好顏色,做出來胖小兒的臉,他用竹簽飛快地又按又點,胖小兒的五官就出來了,他用竹簽挑了一星黑面,一星白麵,一抹一劃那胖小兒的眼睛就左顧右盼了。我看到這兒,整個就快傻了,這人不得了!和皮諾曹的爸爸一樣,簡直是個魔術家,大變活人啊!泥人張就那麼不得了,這個老頭兒更了不得啊!

  我那時候歲數小,不明白泥人兒、面人兒各有千秋。我當時就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民間藝術家的瑰寶。我就問他:那孫悟空多少錢?他從老花鏡上面看了我一眼,說:五毛。啊?那時候五毛對我說來就是天文數字。我說我只有五分,還是我媽給我買冰棍的。他老人家說:五分也行,我也給你做個胖小兒。

  我說:大爺,我們家離這兒不遠。您到我們家門口,我和我爸說說,讓他給我買這個孫猴子,好不好?老頭兒這會兒正好沒有生意,就挑起擔子和我一起到了我們家門口兒。我又說:大爺,我拿這個回家給我爸看一眼,要不他不給我這個錢。

  老頭兒還有些猶豫,這時候趙大爺正好在門口,就笑眯眯地對他說:放心吧,這孩子就住這個院兒裏,他不會蒙你。最多他爸不給他買唄。

  老頭兒抬頭看看這個院子門口的牌子:哦,中央美術學院宿舍,好,你快去快回。就真的把那個孫悟空遞給了我。我小心翼翼地舉著這個孫猴子,趕緊回家。我進了屋,爸爸正好在休息,如果他正在畫畫我去打擾,那是找揍。我看他在那裏看書,就過去說:爸爸,你看這個面人兒做得怎麼樣?我爸漫不經心地掃了那個面人兒一眼,他眼睛立刻亮了,一把就搶了過去。我趕緊說:你慢點兒這是借來的!

  他把書放下,舉起面做的孫悟空左看右看,說:這個歸我了。我說,不行,這個面人兒還沒給錢呢。做面人兒的就在門口兒。我爸一聽,就說:走,去看看。我爸三步並兩步走在前面,我一溜小跑跟在後面。我爸看見老頭兒正坐在門口和老趙聊天呢,很高興,就問道:老先生您好,您貴姓啊?

  那老頭兒連忙站起來說:免貴,姓湯,湯子博。
  我爸爸高興得像一個孩子,說:原來是您啊,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面人湯啊。
  那老頭兒趕緊說:別這麼說,別這麼說,雕蟲小技,雕蟲小技。
  我爸就說:您這會兒有空兒,來我家坐坐。見到您我真高興,我上學的時候就看見過您的作品,沒想到今天這麼巧就見到您哪。

  於是,湯大爺就挑起擔子進了我們院兒,爸爸把他讓進客廳,叫我趕緊去找娘娘給客人上茶。從此湯子博先生就成了我爸的好朋友,我們家的玻璃櫃子裏從此就擺上了湯先生做的孫悟空力鬥金錢豹。還有一個白眉毛的老和尚在靜靜地打坐,他的眉毛一直垂到他的蒲團上。這只有面人湯才有的手藝,就那根眉毛就夠你練多少年。

  真是無巧不成書,湯子博的兒子湯夙國就在北京男五中念書,正好是我媽媽的學生。我爸請湯老先生捏了不少一流的精品,除了孫悟空鬥金錢豹、高僧打坐以外還有在核桃裏的面人——《二十四仙朝王母》。我爸拿了去給其他藝術家看,這是給湯老先生打場子啊!記得我媽媽也沒少點撥湯夙國,他明白了自己爸爸就是個偉大的藝術家,於是他就開始為爸爸的藝術事業而奔走,直接寫信給當時的文化部長茅盾先生。沒承想很快就得到了回音,經過當時文化部藝術局過問,湯子博老先生就來中央美術學院上班了。以後,我爸爸調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那時學院裏已經設立了湯子博先生的工作室、張景祜先生的工作室,還有劉金濤先生的裱畫室。哈,我爸最喜歡的民間手藝都已經登堂入室了。他心裏真高興,幾個老先生也都很高興。

  後來湯夙國一心想學雕塑,就上了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我爸一直認為他應該當好他爸爸的徒弟,勸他一定要留在他父親身邊,把他們家的絕技繼承下來,發揚光大。我爸就是喜歡這些民間的民俗的東西,可是年輕人就不一定願意這麼想了。也有另一個年輕人聽了我爸爸的話,這就是小寶的表哥——鄭於鶴,也就是李可染先生二姐的兒子。我們都跟著小寶叫她二姑,她和我娘娘是好朋友,老姐們兒。那會兒她的兒子鄭於鶴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在選擇將來的前程。

  在李可染伯伯和我爸爸的勸導之下,鄭於鶴斷然走上了這條當時看來非常奇怪的道路。以後的故事證明鄭於鶴沒有走錯路,他學透了泥人張的絕活,和他舅舅一樣沒有拘泥於師傅的窠臼。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齊白石拍賣價或直逼畢加索 中國藝術投資市場透析
2018年08月16日 09:35 21
1 (2).jpg
1 (2).jpg (184.6 KiB) 已瀏覽 1784 次
2 (1).jpg
2 (1).jpg (76.31 KiB) 已瀏覽 1784 次
 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社會創富能力引世界矚目,隨著高淨值人群的壯大,文物藝術品收藏領域的投融資管道,逐漸被這個群體所倚重。

  8月9日,“2018上海對話——藝術開啟未來”高峰論壇上,線上藝術品交易和研究平臺Artnet和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聯合發佈了兩份報告,分別以拍賣行視角,詮釋了這個領域的財富保值升值邏輯。

  兩份報告分別是《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2017》、《2017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統計年報》。

  《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2017》顯示,2017年,中國文物藝術品在全球範圍內拍賣總成交額為71.9億美元(約合505.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7%,但並未達到先前較為樂觀的市場預期。

  在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書畫板塊佔據主體且仍有提升,2017年其市場份額占比65.96%,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頗受歡迎;此外,齊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條屏》過億美元成交創紀錄,登上與畢加索、莫迪裏阿尼、培根、蒙克等西方大師同一個價格高度。

  齊白石作品創拍賣紀錄
  《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2017》顯示,對於品相上乘、流傳有序的拍品,市場需求比以往更勝。2017年,不論在中國大陸或海外,高價區間都有顯著增長。

  具體來說,全年共有38件作品成交額過億,相比2016年增長了一倍有餘,較2013年更是增長了近10倍。是歷年來為數最多的一次。

  紐約佳士得一場備受矚目的“藤田美術館之稀世珍藏”專場,在短短一晚創造了2.6億美元(約合18.4億元人民幣)的成交額,超過了2016年整個北美地區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成交總額。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底,中國藝術家的作品首次以過億美元的價格成交,與畢加索、莫迪裏阿尼、培根、蒙克等西方大師達到了同一個價格高度。此即齊白石的作品《山水十二條屏》,成交額(人民幣,含傭金)9.315億元,折合約1.325億美元。

  對此,Artnet大中華區總監及Artnet新聞中文網出版人張然認為:“中國藝術家齊白石的一幅作品首次拍出了超過一億美元的價格。齊白石的作品受到如此熱捧,主要原因在於不斷湧現的私人美術館選擇購買大牌藝術家的作品來填補自己的收藏。”

  張然還稱,雖然拍賣市場在高端文物和藝術品表現十分強勁,但結算有誤或者拖欠付款問題仍然困擾中國大陸市場。

  《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2017》顯示,截至2018年5月15日,所有2017年成交的拍品中完成結算的拍品總額僅為總成交額的49%,降至歷年來最低。

  而在1000萬元及以上成交的拍品中,完成結算的比例則降至了28%(顯著低於2016年的48%)。在2017年成交價過億的18件拍品中,僅有兩件在2018年5月15日前完成了結算。不過,如果不考慮高價區間,中低價格區間的結算比例事實上已經有所改善(從2016年的53%上升至2017年的60%)。

  “藝術品拍賣行業比較‘曖昧’。拍賣行為了保護買主隱私,一般不透露買主資訊,至於賣家資訊,則要看賣家意願。成交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要催款,有時候會遇到比較麻煩的買家。這些“麻煩”的因素包括買家資金鏈突然斷裂等變數。拍賣行也很頭疼。”一位文物藝術品拍賣行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書畫市場份額占比超六成
  在高峰論壇上,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秘書長李衛東發佈《2017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統計年報》,詳解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行業的鮮明特徵。

  李衛東表示,2017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行業整體規模保持平穩,略有增長,但從業人員整體縮減8.01%。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具有文物拍賣經營資質的企業共計525家,總量較2016年增加74家,北京最多,為217家,全國從業人員共計5980人。

  2017年,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成交規模穩步回升,成交310.52億元,並於2018年5月15日完成結算153.22億元,尚有157.3億元仍未完成結款,結算進度同比上年下降1.99個百分點,為49.34%。
  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品包括中國書畫、瓷玉雜項、油畫及當代藝術、古籍碑帖、郵品錢幣、其他門類(包括當代珠寶、翡翠、玉石、工藝品、名表、名酒、名茶等)。
  其中,成交額分別是204.81億元、64.39億元、15.69億元、5.86億元、5.49億元、14.28億元,市場份額占比分別是65.96%、20.74%、5.05%、1.89%、1.77%、4.6%。
  “第一個特徵,從現在藝術品幾個板塊來說,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在2017年的時候是有明顯的增長,相對來說,其他各個板塊則保持一個平穩的規模。”李衛東分析稱。
  具體來說,2017年,近現代書畫成交額131.07億元,較上年增長10.18%;當代書畫成交額25.16億元,較上年增長113.04%,增長幅度是所有門類之首。

  李衛東繼續介紹,第二個特徵,2017年是億元成交的拍品最多的一年。億元拍品方面,2011年曾經達到11件,此後逐漸下降,2013年、2014年只有一件,2017年成交億元以上達到16件。
  第三個特徵,就是中檔拍品(100萬-500萬元)在2017年度表現突出,成交4853件(套),較上年增長22.58%。
  第四個特徵就是拍品的均價基本上保持一個態勢,有穩定的增長,這體現了我們近幾年來一個減量提質的趨勢。2017年拍品均價達12.89萬元/件(套)。
  從區域來看,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仍是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的主要集中地,並且呈增長態勢。其中,北京地區成交額210.79億元,占全國市場總成交額的67.88%,約占七成。

  “北京是文物藝術品拍賣的聚集地,占到70%左右的份額,香港另當別論,是自由港,國內外的拍賣行都在這裏紮堆。春拍和秋拍,我們就去香港。”上述文物藝術品拍賣行業人士稱。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文徵明《漪蘭竹石圖卷》首次展出全貌
2018年08月16日 18:39
11.jpg
11.jpg (2.75 KiB) 已瀏覽 1782 次
文徵明《漪蘭竹石圖》(部分)
22.jpg
22.jpg (10.81 KiB) 已瀏覽 1782 次
文徵明《漪蘭竹石圖》鑒藏印
  “滿庭芳華——館藏明清花卉畫展”正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其中,明代文徵明的《漪蘭竹石圖卷》首次展出全貌。

  文徵明《漪蘭竹石圖》是花卉類題材的長幅巨作,全圖縱30.5、橫1361.6釐米。全圖以蘭竹、山石為題材,並以蘭花為主體層層展開。每叢蘭花隨意點簇,穿插有致,疏散俏麗,各叢蘭花有粗有細,有挺有轉,有斷有續,有收有放,變化多端,各呈姿態,毫無雷同之感,更無敗筆多餘之處。文徵明更是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畫的意境,將怪石、古松、勁草、洲渚陂陀穿插其間,因宜配景,錯落有致,合情合理。

  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題《明文徵明漪蘭竹石圖卷》跋:“嘉靖三十九年秋八月望,裝池於天籟閣中。‘仁’字型大小,其值拾貳金”。他對所藏之書畫總要鈐滿大大小小的鑒藏印,編上號,同時不忘題上何時何地購於何家,最有意思的是每次都將購買此畫卷時所花銀兩寫得清清楚楚。

  文徵明精於山水,擅長花卉,成就極高。他24歲時,就畫成了《敗荷鹡鸰圖》。以後又畫了《墨竹圖》《盆蘭圖》《存菊圖》《墨菊圖》《花遊圖》《花卉八幅》《三友圖》《蘭石圖》《愛竹圖》等精品力作。儘管畫得很多,但篇幅大的花卉圖很少見到。況且,這幅《漪蘭竹石圖》成於文徵明的晚年,這起碼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文徵明到了晚年,他駕馭花卉圖的能力與本領越發老到、成熟,並不斷想創新精進。雖然我們所見到他的巨作花卉僅此一幅,但他實際所創作的花卉巨作恐怕不可能僅此一幅,肯定會有多幅;二是說明文徵明的晚年身體狀況良好,否則,他無法勝任繪製巨幅大作的體能消耗與創作要求。

在這幅畫中,文徵明更是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畫的意境,將怪石、古松、勁草、洲渚陂陀穿插其間,因宜配景,錯落有致,合情合理。使整幅圖畫法度謹嚴,意態瀟灑,其偃臥、疏密、濃淡均合矩矱,使《漪蘭竹石圖》儼然成了“人格化了的自然”。在長卷中,畫面下端是坡石連綿,坡石和平地之間有松樹、竹與蘭等,松樹枝幹曲折,枝葉橫披,用筆凝重蒼辣,以焦墨為苔,根紮於山石青山間。岩石的勾勒濃淡隨意皴擦,自然而壯美。在山石和平地上畫數竿秀竹,清勁有力,工整而又添瀟灑,使之生髮了疏影橫斜、濃淡相宜的效果。又由於竹和坡石的組合匠心獨具、陰陽向背的境界,產生了疏密濃淡、層次井然、絲毫不亂的特色。而畫面中飄逸的蘭草作為主體,或由石間伸出,或由平地展示,柔和舒展,欲斷還連,引人入勝。

  《漪蘭竹石圖》的創作手法也頗具特色。文徵明的花卉圖畫法出自沈周,致力於趙孟頫、王蒙與吳鎮,融會貫通,自成一格。他的花卉圖筆墨常常蘊藉含蓄,具有文雅恬靜的格調。畫法以細秀為主,瀟灑勁逸。

  文徵明以行書的筆法作為主基調來創作《漪蘭竹石圖》。全圖以精細中帶工拙,勾、擦、皴、染多用中鋒參以側鋒。蘭草以中、淡墨為主,線條轉折輕鬆自如,流利秀勁,熟練中又見生澀。山石以淡墨、幹筆的勾勒為多,不加渲染,皴法較少,以此來烘托蘭花。整體筆墨濕潤中見乾枯。構圖疏密、繁簡得當,佈局合理。整幅長卷墨色淡雅,畫面清新自然,抒情意味強烈,工細中蘊含著質樸、沉穩和靈動,得自然之神韻,體現了文人畫清逸、蒼勁的風格特點,有強烈的文人書卷氣,也呈現出文徵明晚年花卉圖的風格樣式。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雍正粉彩瓶彰顯古人生活意趣
2018年08月16日 18:33
33.jpg
33.jpg (6.63 KiB) 已瀏覽 1781 次
雍正上品粉彩瓷器,佚麗清新,開一代之奇。所繪花鳥人物山水,工藝殊絕,意態不減,無一不備。如圖所示這件清雍正粉彩人物故事瓶,高25釐米,瓶體畫面就生動地演繹了古人生活意趣。畫面上,只見樹下各有書生、仕女一人。書生巾帽長袍,盤膝而坐,膝下擱置一斧頭,身後有兩捆木柴,應是打柴歸來途中,休歇於合歡樹下。旁立一絕色佳人,兩頰桃紅,衣著妍麗。兩人似在對語,書生側首回避,左手揚起,以表拒意,仕女執指自問,神情驚訝。樹下蒼石,更是工細絕倫,極雅雋佳妙。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齊白石藝術何以被尋常百姓熱愛
2018年08月17日 10:12

 鐘美平

  在近現代美術史上,齊白石是為數不多的既為藝術家群體尊崇,也被尋常百姓熱愛的藝術家。這種局面和齊白石在藝術上的自覺追求是有必然聯繫的。

  “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我們不妨把《棉花圖》題詞視為齊白石人民情懷的一種象徵性表述。立志情暖人民的藝術家,生前身後也得到了人民的深沉之愛。

  生於1864年的齊白石,從一個木匠的底層生活,從中國士大夫普遍存在的民本意識出發,發展出濃厚的人間情懷。或寫實,或寫意,或清新質樸,或情趣盎然,齊白石用自己的畫筆,描繪了一幅包羅萬象的近現代中國鄉村生活的風情畫卷。衡嶽山下、月照星塘,粽子、月餅、蒲扇、鞭炮等年節慶典的符號被他反復回憶,牧牛、砍柴、鋤頭、油燈等尋常生活場景被不斷咀嚼。齊白石對鄉土生活的深情回望,既有對冷漠、萎靡的都市生活的天然拒斥,更有一種對鄉村社會質樸品質的詩化眷戀。齊白石一生都存在揮之不去的農民情結。“不是獨誇根有味,須知此老是農夫”。農夫的姿態在他那裏成為一種藝術視角的價值理念和審美尺規。

  齊白石正是在這樣的基底之上,“用我家之筆墨寫我家之山水”,營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鄉土神殿。尤其是受陳師曾啟發,“衰年變法”之後,他更加在似與不似的辯證理解中,進行大膽的視野擴張和精神統合,玉米、雞籠、酒壺、老鼠、瓜果、 菜蔬、魚蝦、螃蟹……他熾熱的情感和毫髮無隔的鄉土親緣意識,將他帶向更廣大和細膩的觀察和想像中,一個大地場景更加豐富而真切地被召喚和湧現出來。在時代劇變中,本來正在被擱置、被拋棄的晦暗和破敗的鄉村,在他的筆下卻澄明、鮮活和雋永了起來。毋庸置疑,在那樣一個時代,中國的一大批優秀的文學家和藝術家都將悲憫的目光轉向了被蠶食和擠壓的鄉村,但是正像沈從文在小說中堅韌地呵護和重張鄉土世界的無限情韻一樣,齊白石在圖畫中不斷燭照和釋放鄉土世界的自然光暈,且至少提前二三十年充當這樣敏感的開拓者。

  齊白石以畫家的直覺,捕捉到了這種代表性色彩,並把這種色彩意識融匯於藝術的創新和變革之中,最終開啟了“紅花墨葉派”的蔚然氣象。在中國,廟堂和民間本來都存在黑紅相侔相生的設色傳統,《周禮·考工記》雲:“畫繢之事,雜五色……青與白相次,赤與黑相次,玄與黃相次。”宋元以後,文人畫競標恬淡,揚墨抑色,流脈至於清末民初而始有大變。吳昌碩以紅、黃、綠諸色大膽入墨, 敢在超卓對比中,把握光線和輕重的均衡,其中根源就在對民俗色調的萃取和融匯。

  齊白石的人民情懷絕不僅僅馳騁在藝術的想像中。面對民族危難、生靈塗炭,他雖然不能持槍上陣,卻以手中之筆,發出尖銳的抗議和無聲的怒吼!作為一個生肖為鼠的人,齊白石常常是以鼠表達親昵可愛的鄉間生氣的。面對日本侵略者及其爪牙的胡作非為,1944年他憤而創作《群鼠圖》,來影射嘲諷侵略者和漢奸,並寓意深長地寫道:“群鼠群鼠,何多如許?何鬧如許?既齧我果,又剝我黍。燭火也燈殘天欲曙,嚴冬已換五更鼓。”更讓人肅然起敬的是,他敢於在大門上直接貼出:“畫不賣予官家,竊恐不祥”的告白,並因此類事情身陷牢獄之災。面對柔懦者的暗中提醒,他義正辭嚴地說道:“殘年遭亂,死何足惜,拼著一條老命,還有什麼可怕的呢?”歷史一次次地證實,正是對同胞的繞指之柔,可以頃刻間催化為錚錚鐵骨,正是對鄉土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可以轉而成為拍案而起的橫眉冷對。

  齊白石對弟子許麟廬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今天我們學習齊白石,首先要學習他那種和民族生活、億萬同胞生死相依的真情實感和凜然節氣。杜勃羅留波夫認為,人民性不僅是“把人瞭解為一種描寫當地自然的美麗,運用從民眾那裏聽到的鞭辟入裏的語彙,忠實地表現其儀式、風習等等的本領”,還需要“滲透著人民的精神,體驗他們的生活,跟他們站在同一的水準……去感受人民所擁有的一切質樸的感情”。無論在藝術中還是在生活中,齊白石的身上都集中表現出那個時代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氣質,他不愧為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乾隆洋彩透龍夾層玲瓏尊將亮相香港蘇富
2018年08月17日 18:13
1.jpg
1.jpg (24.5 KiB) 已瀏覽 1777 次
 乾隆洋彩透龍夾層玲瓏尊
  估價 5,000 – 7,000 萬港元
  料逾估價多倍拍出
  與 2010 年以 4,300 萬英鎊落槌的著名乾隆洋彩玲瓏尊成對
  著錄於 1905 年紐約山中商會圖錄
  1924 年納入日本私人收藏近一世紀
  禦窯督陶官唐英所制最巧奪天工瓷器之一

  香港蘇富比隆重宣佈,乾隆洋彩黃地粉青透龍夾層吉慶有餘玲瓏尊將為 2018年中國藝術品秋拍揭開序幕。此玲瓏尊曾著錄於 1905 年紐約山中商會圖錄,自 1924 年納入日本私人收藏近一世紀。頸上黃地錦上添花,溢洛可哥洋風,四面浮雕開光,各綴雙魚栩栩如生,從外瓶鏤空夔龍紋,可窺內瓶青花纏枝花卉,妙然生趣。此品製作殊艱,為禦窯督陶官唐英所制最巧奪天工瓷器之一,與 2010 年以4,300 萬英鎊落槌的著名乾隆洋彩玲瓏尊成對,誠乾隆重器。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及主席仇國仕(Nicolas Chow)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於本季中國藝術品秋拍呈獻此珍罕乾隆禦藏。此玲瓏尊設計巧妙華美,造工精湛無匹,更難得的是其保存完好,曆近一世紀,依然完好無缺,實屬難得一見之珍品。”

  乾隆洋彩透龍夾層玲瓏尊
  乾隆年間,宮中崇尚新穎之品,為得君心,瓷匠費煞思量,務求制得佳器,以悅龍顏。此尊透雕玲瓏,神工鬼斧,正為當中稀例。中外紋飾,兼而有之,更證當時東西文化交融之空前盛況。

  鏤雕夔龍,上溯周朝青銅禮器,器腹夾層,則借鑒南宋官窯瓷瓶。夾層瓷器,杭州老虎洞官窯出土早有殘例,及至蒙元,浙江龍泉窯也有燒制。清宮造辨處檔案記錄,玲瓏瓶上冬青釉,也以‘龍泉’稱之,可知兩者淵源,其中乾隆八年(1743 年)更記有‘洋彩黃地蓮環龍泉夾花玲瓏罇一對……傳旨著供各配架座’。遙想乾隆當時,從鏤空外尊,窺見內藏瓷瓶,滿飾纏枝花卉,妍姿各異,巧擬永樂青花,讓人不禁憶念景德鎮明初雋永典範,雍雅大方,妙趣盎然。
2.jpg
2.jpg (41.8 KiB) 已瀏覽 1777 次
細節圖:頸上黃地錦上添花
3.jpg
3.jpg (43.86 KiB) 已瀏覽 1777 次
4.jpg
4.jpg (45.6 KiB) 已瀏覽 1777 次
5.jpg
5.jpg (47.33 KiB) 已瀏覽 1777 次
6.jpg
6.jpg (45.81 KiB) 已瀏覽 1777 次
細節圖:開光雙魚浮雕
  此洋彩夾層玲瓏尊,當屬景德鎮督陶官唐英(1682-1756 年)晚年為乾隆皇帝創燒之新瓷。1740 年代初,紫禁城禦作坊內,以畫入瓷,生動趣真,珍品輩出,惟空間受限,器小而罕。景德鎮禦窯廠規模卻無此礙,在唐英的領導下,吐故納新,研製洋彩瓷器,強調紋飾獨特、精益求精,或單或雙,每每須經繁複程式數十回,方可成器,而如此玲瓏尊一類,製作殊艱,耗料費工,故唐英曾只試燒上呈,未敢多造。
7.jpg
7.jpg (44.5 KiB) 已瀏覽 1777 次
細節圖:底款
  此玲瓏尊的黃地錦上添花紋,顯然受路易十五(1715-1774 年在位)時期西方流行之洛可哥風影響,卻未循歐洲常見之不對稱設計。肩上環飾洋花卷葉,配綴串珠,以及雙魚、吉慶、如意雲頭等中國傳統圖案,規整對稱。圓珠巧添光點,加上如意雲頭的漸層渲染,讓玲瓏尊更形立體。

  乾隆皇帝為宣盛世天威、名留青史,古今藝文,相容並蓄,造就當朝絕藝精品。又效法祖父康熙帝,廣納歐洲新知巧思,如以洋紋入瓷,以昭進取之心。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齊白石:畫自己的畫讓別人說去吧
作者:羅元欣
1 (2).jpg
1 (2).jpg (48.53 KiB) 已瀏覽 1776 次
蒿嶺臥雲圖 齊白石 紙本設色 軸 73.8×40cm 無年款 故宮博物院藏
  齊白石畫蝦,畫牡丹,畫桃子,這些都是讓人喜聞樂見的題材。
  但齊白石的山水畫似乎就沒有那麼多人瞭解和喜歡了,齊白石活著的時候,有人評價他的山水是“庖人抹灶”。
  齊白石胸脯一拍說:“胸中山水奇天下,刪去臨摹手一雙。”
  齊白石去世60年後的2017年,他畫於1925年的《山水十二條屏》拍出了9.315億元的天價,成為中國最貴的藝術品。
  齊白石如果活到現在,估計睡著都要笑出聲來:“哈哈,老夫山水不但奇天下,而且還甲天下也!”
  可是,天價之數未必能說服所有人,依然有人會說:“齊白石畫的是什麼山水畫!”
  對於齊白石山水的爭議,從來就沒停止過。
  齊白石的山水到底如何?藝術從來沒有唯一標準,不妨梳理一番齊白石山水的發展脈絡。
  武功秘笈《芥子園畫譜》
  齊白石的山水畫沒有老師教導,啟蒙於《芥子園畫譜》。
2.jpg
2.jpg (26.78 KiB) 已瀏覽 1776 次
白石草堂圖 齊白石 紙本設色 軸 99.3×33cm 無年款 故宮博物院藏
  彼時,雕花小木匠齊白石行走於十裏八鄉,為人民群眾做雕花活計。沒有老師,就在閒暇時間隨便畫上兩筆,自娛自樂。偶有一天,在一位主顧家中,看到一套殘缺不全的乾隆年間的《芥子園畫譜》。齊白石視如珍寶借回家中,用了半年時間臨摹了一遍,從這之後繪畫技藝大增。《芥子園畫譜》對他的影響至深,他後來將《芥子園畫譜》中的山水元素,活學活用,再融入自己骨子裏的那份野性天真,畫出了不同於時人的山水畫。
  這段經歷頗似金庸武俠小說裏的橋段——武學後輩,在山洞中找到一部殘缺不全的武功秘笈,誤打誤撞,勤習不休,終於成為一代宗師,打遍天下無敵手。
  這幅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齊白石早年的山水畫《蒿嶺臥雲圖》和康熙版的《芥子園畫譜》相對比看,就不難發現二者從構圖、山石畫法都有相通之處,但齊白石巧妙地加進了可以讓畫面鮮活的煙雲,又將自己擅長的色彩感賦予作品,整個畫作便生動起來了。
  《芥子園畫譜》這部“武功秘笈”齊白石利用的非常好,也非常巧妙。
  那時誰沒畫過“四王”山水?
  就算齊白石日後的山水畫再個性,但他在清朝末年,一樣要順應時代,無法免俗地學習“四王”的山水。因為“四王”的山水在那時可以說是山水畫的典範,學習山水怎麼能不臨習“四王”的作品呢?
3.jpg
3.jpg (49.23 KiB) 已瀏覽 1776 次
龍山七子圖
  27歲的齊白石拜當地鄉紳胡沁園為師學習繪畫後,胡沁園又將譚溥介紹給齊白石學習山水,據說譚溥學的便是“四王”山水的路子。如今觀看齊白石的早年山水,有一幅《龍山七子圖》,其中便能清晰地看到“四王”山水的影子,和王翚的《小中見大冊》中的一幅對比觀看,《龍山七子圖》仿佛是《小中見大冊》的局部放大款。
  畫過“四王”山水,齊白石才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
  旅行達人的《借山圖》
  齊白石本是個宅男,40歲前沒出過遠門,只在湘潭附近轉悠。
  萬竹山居 齊白石 無年款 軸 102.5×49.5cm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1902年,齊白石的一位好友夏午詒邀他去西安,教自己的如夫人學習畫畫。齊白石從收到信的那刻起,就開始糾結,打心眼裏不想去,人生地不熟的沒什麼安全感。還是另一位好友郭葆生勸他:“作畫尤應多遊歷,實地觀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諦。……作畫但知臨摹前人名作、或畫冊畫譜之類,已落下乘。”老郭的這幾句話很有見地,也戳中了齊白石的心思,他終於決定來一次“詩和遠方”的旅行。
  人出門之後,才知道世界的廣闊。齊白石一路看得眼花繚亂,先過洞庭湖,被瀟湘之景所打動。到了西安遊大雁塔,又去了華山觀景,又從西安到北京路過華陰縣看到十裏桃花。
  齊白石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從1902年到1909年,他五次遠遊,五次歸來,自稱為“五出五歸”。他去了西安,北京,天津,南昌,上海,廣州,香港,桂林,欽州,趕上出國的機會,又跑到越南的芒街玩了玩。作為一個對一切好奇的畫師,不管是舟行還是車途,他都將最感動的景色畫下,不覺間累積了不少寫生稿。
  1910年他回到家鄉,決心不再遠遊,便整理了途中的寫生稿加上心中的印象,畫下了《借山圖冊》。他記得畫了五十二幅,如今只剩二十二幅,均藏在北京畫院。在《借山圖冊》中,齊白石已經完全跳脫出了“四王”和《芥子園畫譜》的影響,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至簡的山水畫格調。《借山圖冊》也成為齊白石山水畫創變期重要的代表作。
  他用最簡單的,但是最動人的方式畫洞庭日出,畫華山三峰,畫十裏桃花,畫滕王閣,畫雁塔坡,這些作品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仍然非常有現代感。
4.jpg
4.jpg (13.57 KiB) 已瀏覽 1776 次
借山圖之十三華嶽三峰 齊白石 紙本設色 鏡芯 30×48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扶夢還鄉畫中游
  1919年定居北京之後,近60歲的齊白石客居他鄉,夢裏思憶的是故鄉。畫家的幸福在於可以通過繪畫表達感情,齊白石畫了一堆家鄉風物,比如,白菜茄子蘿蔔,小魚小蝦小雞之外,山水畫也成為他表達思鄉之苦的方式。他曾在山水畫的題款中寫道:“昨宵與客還家去,猶指吾廬好讀書。此詩真夢中語也。”在夢裏夢見回到了家鄉的書齋,夢的感覺很真切,可一睜眼卻是京城,家鄉難回,是齊白石晚年心中小小的痛楚。
  齊白石還畫印象中的借山館,池塘畔的幾間草屋,屋後是大片的竹林,竹林後又是一帶遠山。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畫,每畫一次,他思鄉的苦楚,可否減輕一點?借山館是他1900年在家鄉典租梅公祠的房屋後,添蓋的一座書房,他說:“山不是我所有,我借來娛目而已!”那是齊白石最為安逸的一段時光,當時家鄉時局尚穩,齊白石悠遊自在地賣畫為生,不再憂愁溫飽,又與友人結成詩社,吟詩作畫。梅公祠周圍二十裏地都是梅花,池塘中又種滿荷花,真是一片自在天地。若說齊白石是思鄉,也許他所懷念的是那樣一種安穩的平靜生活。此後,他遠遊,家鄉匪亂,又離鄉定居北京,後半生如浮萍漂泊。
  在畫中,回到故鄉是如此美好,就像夢一樣。
5.jpg
5.jpg (7.94 KiB) 已瀏覽 1776 次
借山圖之四洞庭君山 齊白石 紙本設色 鏡芯 30×48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畫自己的畫讓別人說去吧
  1864年出生、1957年去世的齊白石,一生都處在中國的變革之中,也許是時代使然,也許是性格如此,齊白石對藝術也總是充滿了變革的精神。他的山水畫著畫著,就離傳統的文人山水越來越遠,越來越遠。齊白石的另類山水誕生了,但卻並沒有獲得時人的認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這樣一種繪畫。比如有人說齊白石的山水是“庖人抹灶”,也就是廚子用抹布擦灶台,這樣的諷刺真的是挺紮心的。可以想像,在清末民初的中國,文人畫的都是“四王”一路的山水,在一派複雜的皴擦點染中,齊白石的山水以至簡的風格跳脫出來,確實一時難以被人接受。
  然而,自信如齊白石,在黯然無人識自己山水的時候,他還是大膽說出這樣的話:“逢人恥聽說荊關,宗派誇能卻汗顏,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慣桂林山。”我才不管你們什麼傳承,什麼宗派呢,我心裏的山水無人能比。別看這老爺子平時謹慎小心,但對自己藝術那是相當的自信。
  齊白石是一個有著藝術遠見的人,他的山水畫放到今天來看,依然具有現代感。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藝術館獲贈355件明清書畫 估值38億
92.jpg
92.jpg (222.95 KiB) 已瀏覽 1743 次
香港藝術館獲至樂樓藝術發揚(非牟利)有限公司捐贈一批共355件、估值38億元的私人珍藏中國書畫,將成為藝術館的永久收藏。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出席捐贈儀式,並致送感謝狀予至樂樓主席何世柱。

香港藝術館昨公布獲贈一批共355件、估值38億港元的私人珍藏中國書畫,將列作該館的永久收藏。藏品原屬已故慈善和鑑藏家何耀光成立的「至樂樓藝術發揚(非牟利)有限公司」(下稱至樂樓)所有,以明末清初作品為主,屬極罕有的完整民間珍藏,當中尤以講求氣節與清高抱負的明遺民書畫最負盛名。

何世柱父珍藏 明年底展出

香港藝術館將設永久展館展出這批珍品,市民最快可於明年底一睹文物真迹。

康文署昨日於禮賓府舉行該批355件珍貴書畫文物的捐贈儀式,已故收藏家何耀光的兒子、現任至樂樓主席何世柱表示,五六十年代時內地政局動盪,大量書畫及文物珍品傳至香港,引來外國書商、收藏家爭相搶購。何指出,其父不忍文物流散海外,在1952年起不斷購藏珍品,抱着「多購一件便一件」的心態保存國粹,希望藉是次捐贈,讓大眾認識中華文化及歷史。

特首林鄭月娥致辭時感謝何耀光生前默默守護中國文化瑰寶,讚揚至樂樓的慷慨捐贈是「為善至樂」的極高境界。她表示,待明年底香港藝術館重開時,這批書畫就會在4樓專設的展覽廳長期展出,讓本地和海外的觀眾有機會欣賞。

藏品準則:先人品而後藝事

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表示,這批藏品為藝術界極罕有的完整民間珍藏,當中以明遺民書畫最矚目。他特別指出,何耀光注重書畫家的情操及道德觀,會以「先人品而後藝事」的準則收藏文物,而其中能體現此準則的藏品為晚明著名文學家及書法家黃道周的《松石圖》。

黃道周於明亡後積極參與抗清,屢次堅拒勸降,最終在南京被斬首,臨終前所畫松石被後世視為高風亮節的象徵。司徒元傑指出,明遺民等忠孝義士的抗清風骨為何耀光所景仰,他相信透過觀賞先賢真迹,可追慕先賢的高尚品格,司徒元傑表示這收藏標準是「獨一無二」。

獲贈珍品衆多,除了明遺民書畫作,亦有明代「唐伯虎」唐寅的《桃花菴》、明末清初畫僧石濤的《寫黃研旅詩意冊》,以及「明四家」、「松江畫派」、清初「四王」、「揚州八怪」的作品。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一段情誼促成美事
吳冠中數十億名畫贈港

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誼,成就了香港的藝壇美事。已故著名畫家吳冠中一批估值數十億元、最具代表性的珍藏名畫,下月捐給香港藝術館,永留香江。港府第六度獲捐吳冠中的作品,源於現任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在23年前舉辦一場專題展覽,感動了這名當代藝術大師,作畫畢生,終在香港覓得知音。

繼早前何耀光家族捐出估值38億元的藏畫後,港府將迎接另一批價值連城的畫作。香港歷史博物館前館長丁新豹日前在書展一個講座中披露,吳冠中最具代表的作品再度捐予香港藝術館,下月於禮賓府舉行接收儀式。他說,促成這宗美事,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功不可沒,「家喺世界嚟講,佢應該係吳冠中權威」。


丁新豹:最精采嘅嘢喺晒香港
香港藝術館於1995年舉辦《叛逆的師承──吳冠中專題展》,首次引進吳冠中的畫作讓港人認識。該展覽由司徒元傑策劃和籌辦,丁新豹憶述,當時吳冠中參觀後,跟司徒元傑說了一句話,「你識我嘅畫」,因為對於一個畫家而言,知音難求,更能將自己的畫作風格特點呈現,滿足感難以言喻,「所以佢決定將佢嘅collection(珍藏)、最好嘅捐畀香港藝術館」。

自此二人結下情誼,司徒元傑曾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有幾次吳冠中要送畫給他,他都婉拒,寧願對方送給藝術館。吳先後4次捐出珍藏,即使臨終前,也簽下同意書捐出遺作。「佢個心願就係畀晒香港藝術館」,丁新豹說,有人曾逼吳冠中捐出作品,但吳拒絕,「捐畀香港好處係我(吳冠中)冇離開中國,我一樣喺中國地方,但我係唔肯捐畀你哋,因為有啲人逼佢捐,佢係一個好有風骨嘅人」。

吳冠中於2010年6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歲;其兒子吳可雨於2014年12月,把25幅父親的畫作捐給香港藝術館,包括名作《冰雪殘荷》、《漁港》同《四合院》等,當時估值近10億元。
丁新豹直言,今次吳可雨再度捐出父親的畫品,價值是「N個億」,「佢個仔都唔理幾多個億,肯捐出嚟,我覺得係非常難得」。他指,司徒元傑得知獲捐作品的清單後,「佢都嚇咗一跳,因為裏面包括咗吳冠中先生嘅代表作品,最代表嘅作品全部捐畀香港,捐埋呢批作品,吳冠中最精采嘅嘢,就喺晒香港」。

最快明年首季展出
資深傳媒人鄭明仁昨也在報章撰文披露事件。他認為,香港藝術館再度獲捐吳冠中具代表性作品,難能可貴,港府應多加推廣,讓年輕一代認識這名頂尖華人藝術家。他指,兩年前吳的油畫《周莊》以2.36億元成交,估計今次捐出一批作品,價值數十億元。

據了解,特首林鄭月娥知悉捐贈後,迅速拍板,將於下月在禮賓府舉行交接儀式。現時香港藝術館藏有約77幅吳冠中畫作,該館現關閉擴建,料新一批獲捐的吳冠中畫作,最快明年首季供市民欣賞。康文署表示,按一貫做法,藝術館與捐贈者在商討藝術品捐贈建議期間,不會對外披露細節。當雙方議定捐贈安排,會正式公佈。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劉鑾雄:視收藏為投資
2018年07月27日 10:11
1 (1).jpg
1 (1).jpg (13.8 KiB) 已瀏覽 1743 次
2007年劉鸞雄以3920萬美元買入高更在塔希提島畫作《清晨》
2 (1).jpg
2 (1).jpg (14.82 KiB) 已瀏覽 1743 次
2012年劉鑾雄以1.2946億元拍得掐絲琺瑯雙鶴香爐
3 (1).jpg
3 (1).jpg (4.44 KiB) 已瀏覽 1743 次
2012年劉鑾雄以2.786億港元拍得汝窯洗
4 (1).jpg
4 (1).jpg (11.29 KiB) 已瀏覽 1743 次
劉鑾雄舊藏唐三彩陶馬

  香港華人置業集團主席劉鑾雄,位列香港富豪榜前五,他既是被譽為“股壇狙擊手”“銅鑼灣鋪王”的投資成功人士,又是常常佔據香港娛樂新聞頭條的熱點人物。這倒不是他具有多麼高超的演技,而是與多位女星緋聞不斷,是名符其實的“女星殺手”,地產、豪車、名鑽“泡妞”,令懷揣各種泡妞寶典的青年才俊望塵莫及。他從不掩飾自己豪奢的生活,豪擲12億港元,訂購了一架最新款的波音787“空中夢幻”專機;他又是一位世界級的大收藏家,被美國《藝術新聞》雜誌列入2010年度“全球十大藝術收藏家”和“全球200位頂尖收藏家”名單中,排名全球第六。

  吊扇掘得第一桶金
  劉鑾雄大學畢業後加入家族吊扇製造業。他決定在北美市場大力推銷家族的吊扇,但他的父親不同意他的意見,認為北美空調已普及。劉鑾雄決定放手一搏,拿出自己全部資產1.7萬港元和朋友合資創立愛美高吊扇。財富要來,門板都擋不住人,當時正值上世紀70年代末,兩伊戰爭爆發,石油危機席捲全球,北美喊響節約能源口號,加之懷舊風盛行,他生產的電扇一時間成了暢銷品。在短短兩年時間內,他的企業便發展至萬名雇員。

  劉鑾雄隨後又組建愛美高公司,登陸香港股市,成為香港第一只受到股民熱捧的新興工業股。他在愛美高股價升到4元時賣出,在股價跌到0.7元時又重新買入,獲得豐厚利潤。隨後他又多次狙擊一些老牌上市公司股票,馳騁資本市場,奠定在香港商場上的大鱷地位。

  高人指點挺進藝術品收藏領域
  滾滾而來的財富,讓劉鑾雄無所適從,“有一個星期,當我買了5輛法拉利之後,我的髮型師對我說:‘劉先生,你買車還要買保險,還要折舊、維修,不斷地要貼錢,我教你買樣東西,不但好看還可以保值升值。’”原來這個髮型師是一位中國藝術家,於是在這位髮型師的指導下,劉鑾雄開始步入藝術品收藏領域。

  28歲時,劉鑾雄開始買入中國瓷器,隨後開始買中國畫,後來開始大筆買入西洋畫。“那個髮型師慢慢告訴我如何看畫,如何買。一幅明朝的畫,他會告訴我很多歷史,剛開始時候是沒興趣的,但慢慢地就有了很大的興趣。”

  拍下《毛澤東》肖像畫
  真正使劉鑾雄在藏界名聲大噪的,是2006年以1700多萬美元(約1.3億港元),在紐約拍得美國波普藝術大師沃霍爾一幅名為《毛》的毛澤東肖像畫,其成交價遠高於較早前市場預期的1200萬美元,創下沃霍爾作品最高成交價世界紀錄。

  安迪·沃霍爾是二戰後美國波普藝術潮流的創始人之一。沃霍爾認為毛澤東是東方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西方收藏家眼中“既陌生又常見”的面孔,有一種無可抗拒的魅力。於是看准當年“毛澤東熱”的市場,於1972年起創作10幅巨型“毛像”,這些畫作目前均成為美國當代藝術代表作品。有西方評論家認為,如果你擁有20世紀的收藏品,那麼你就不能沒有沃霍爾的作品。

  收藏保羅·高更的《清晨》

  保羅·高更(1848—1903)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陶藝家、雕塑家及版畫家。高更同塞尚、梵高並稱為法國後印象主義的三大畫家。高更在對原始和土著民族的藝術作了一番研究之後,開始將對象的輪廓形體加以簡化,使用強烈鮮明的大色塊,採用單線平塗的手法,形成了一種平面的具有原始意味的藝術風格。他還在作品中寄予了對人生及藝術的深刻思索,賦予作品以象徵意義。高更的作品,歷來是西方富豪收藏家的搶手貨。

  2007年,劉鸞雄以3920萬美元買入高更在塔希提島畫作《清晨》。這幅名畫是高更於1892年在大溪地所繪,描繪一名大溪地婦女在芒果樹下沐浴,是他生平中較獨特的作品之一。劉以上億港元天價購買名畫,使他成為國際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之一。

  拍場搶香爐為母親祝壽
  2010年香港佳士得“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秋拍會上,一對“清雍正禦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引起劉鑾雄的興趣。拍賣方稱,該對雙鶴香爐世上僅此一對,應為孤品。香爐紋飾鑲嵌精細,以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相結合的工藝,充分體現雍正時期的藝術特色。當香爐點起,煙會從鶴口緩緩飄出,觀者恍如置身仙境一般。有學者認為,該對香爐是乾隆送給父親雍正的壽禮。大鶴所銜桃枝乃長壽之征,祝壽之意呼之欲出。另外,逼真寫實的翠竹代表剛直不阿,也是雍正最為推許的美德。

劉鑾雄侍母至孝,便欲買下此品作為母親的壽禮。他通過電話競逐,經過多口承價,10分鐘後以1.2946億元奪得,創下掐絲琺瑯世界拍賣紀錄。劉鑾雄稱,即使拍賣價較現時成交價更高,依然會追價競逐:“我心目中,就算是超過2億,都會照買。”因為他終於完成了以此珍貴孤品向母親祝壽的心願。
  汝窯精品 見證魄力
  2012年,香港蘇富比(微博)拍賣會上,一只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2.08億港元的價格落槌,創出了汝窯拍賣的世界拍賣紀錄。這件拍品也是被劉鑾雄所拍得。

  汝窯葵花洗距今已有千年曆史,是現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盆洗。筆洗配有日式雙重梧桐木盒,它歷經名家遞藏,流傳有序。上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是英國知名中國古陶瓷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藏品,1976年以前為東京繭山龍泉堂所藏,隨後轉入日本私人藏家之手。

  汝窯葵花洗估價6000萬到8000萬港元。當時拍場共有八名買家競拍。拍賣由第一口價4000萬港元開始,歷時15分鐘,34口叫價後,最終由劉鸞雄通過電話參與競投,以高出估價三倍的2.786億港元拍得。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瓷器及工藝部國際主管仇國仕認為,“這種東西見一回少一回,真正的大藏家知道,這次不買,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再出來。”這又一次證明,劉鑾雄不僅有財力,有眼力,更有魄力。

  把收藏作為投資手段
  與多數在拍賣場上競拍的富豪不同,劉鑾雄從不掩飾自己將收藏作為投資手段。“初買的時候,都覺著無所謂,只要東西好、漂亮,買得開心就好。現在發現這些東西升值得好嚇人,30年前,100萬至200萬元買入的一件瓷器,現在要4000萬至5000萬元一件,買寫字樓也漲不了這麼多啊。”他為自己各類藝術品投資估的回報是:中國瓷器最少100倍,中國畫10—20倍,西洋畫5倍,隨著投資年限長短而遞減。

  “大部分升值20至100倍真是意料不到,所以現在我會視收藏藝術品為一種投資工具。”劉鑾雄投資油畫和投資股票一樣,“選畫要選擇市場”。他認為收藏要緊貼行情,遇到合心的就要大手進軍,“投資畫,工夫可真多,除了像股票一樣,畫家本身、作畫的年份和背景、背後的故事、畫的主題和含意、畫家那時候的行情、受歡迎的程度、畫家的前景、畫壇當時流行什麼,等等,都要仔細考慮,也要十分清醒。” 劉鑾雄的買畫心得是“不可盲目追捧一個畫家,因為每個畫家在創作方面都會有高低潮,不是每個畫家都像畢加索一樣,在不同時期都能創作出令人神往的作品”。劉鑾雄尤其看好畢加索後現代作品,“我早年買下畢加索後現代作品,最少升值5倍。”

  劉鑾雄把收藏藝術品作投資手段,從他曾收藏的唐三彩陶馬上可見一斑。2003年3月,劉鑾雄將這件作品送到紐約蘇富比拍場,結果被一位猶太商人以157.6萬美元高價購得。2013年,紐約蘇富比推出的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中,這一對品相精美的唐三彩陶馬受多位買家追棒,經過激烈競投,最終以419.7萬美元(約合2568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十年時間升值不到3倍,但價格漲了200多萬美元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