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您的第一個版面描述。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會員資格: 本論壇全球各地註冊會員。

國畫藏友會必須是國畫收藏者。如果你收藏有一幅下列畫家作品,
例如:齊白石 徐悲鴻 張大千 李可染 傅抱石。。。。等等,本會歡迎您加入成為會員。

服務: 定期透過電郵向會員發放中國國畫市場信息、最新動態等。

國畫鑑定。由專家提供專業鑑定服務。

活動: 由藏友會員提供舉辦上述畫家真跡畫展。

會員聚會。會員可自攜藏品相片現場投影共同分享,亦可現場解談或評論等。每次聚會本會亦會邀請專家現場演講,每次選擇不同題材。 會員亦可發表演説,相互交流收藏經驗和心得。

舉辦地點: 主要在香港或內地城市或外地城市。

申請辦法: 請申請人發電郵到Service@hongkongmart.com 向秘書 Miss Yoyo Yiu 索取申請表格。

會長: 鄧寧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31-07-2013

email : collectorclub@hongkongmart.com

夢露與甘迺迪兄弟性愛錄影帶將被拍賣
夢露與甘迺迪兄弟性愛錄影帶拍賣被取消

2014年03月05日 09:33

據臺灣媒體報導,好萊塢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被曝出曾與美國已故總統甘迺迪及其親弟弟有染,三人偷情的過程曾被拍攝下來。前好萊塢保鏢威廉-凱索貝瑞(William Castleberry)說道,由於債務問題,他不得不在以20萬美元(約122.9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賣出影片,但如今拍賣會緊急叫停,因已有人幫他還清債務,影片將不會被賣掉。

  前好萊塢保鏢的威廉卡斯特伯爾說道,他因販賣假雕像,籌不出錢還清債務,被警方沒收一批收藏品當做抵押,收藏品當中包括夢露的影片,這個影片確實是在他家裡發現的,之前沒有曝光,是因為不想讓夢露的前夫喬-迪馬吉奧難堪。

有報導指出,該影片將於4日的拍賣會上被賣出,但現在拍賣會緊急宣告取消,原因是因為已經有人將債務還清,根據美國娛樂網站“TMZ”報導,威廉卡斯特伯爾的律師表示,他們完全不知道是誰將這筆債務給還清,唯一知道的就是影片已歸還。

夢露與甘迺迪兄弟性愛錄影帶將被拍賣

2014年03月04日 07:34

據美國TMZ娛樂網站2月28日報導,好萊塢一代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被指曾與美國已故總統甘迺迪及其親弟有染,三人曾經偷情,恰巧偷情的過程被拍錄了下來。 曾在好萊塢任保鏢的威廉卡斯特伯爾說道,這份錄影帶是在他家裡發現的,之前沒有曝光是因為不想讓好朋友喬·迪馬吉奧(夢露的前夫)難堪。而現在,由於債務的逼迫,他不得不在週二的拍賣會上以20萬美元的價格將帶子賣出去。大家都認為卡斯特伯爾是偽君子,但他強調錄影裡面的確是夢露本人
國內銀行將深度涉足藝術品市場
當代水墨將由千百萬普通藏家托起

  


2013年藝術市場,當代水墨一路走紅,當代水墨從多年前美術館與畫廊的展覽,走到了拍賣場上,內地各大拍賣公司紛紛開設了相關的專場。

  就在過去的這一年中,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李可染的《井岡山》成交價高達8412萬港元、張大千的潑彩巨制《闊浦晴嵐》以4156萬港元成交;在北京匡時秋拍中,黃胄的《巡邏圖》和《幸福一代》分別以4542.5萬元和4025萬元的高價成交;尤其是在2013年12月2日北京保利秋拍中,黃胄的《歡騰的草原》以1.288億元的天價成交,刷新了黃胄作品個人最高紀錄,位元列2013年全球中國書畫拍賣價格榜首,這也是內地秋拍唯一一件過億元拍品,黃胄成為繼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之後又一位進入億元俱樂部的中國畫大家。

  無獨有偶,在過去的一年中,蘇富比、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與北京匡時五大拍賣公司都舉辦了與當代水墨相關的活動:中國嘉德在香港春拍中推出了“香港水墨”專場,推出劉國松、呂壽琨、王無邪、陳福善、朱興華、梁巨廷、靳埭強、丁衍庸等20位香港本地的藝術家共25件作品,全場總成交額逾590萬港元。蘇富比在香港秋拍中的“早期現代水墨大師”專場,也推出21位藝術家的41件拍品,結果成交率為92.68%,拍得總成交額逾2540萬港元。朱偉作品《水墨研究課徒系列》估價160萬港元,最終以約750萬港元的高價成交,劉國松的《子夜太陽》也以630萬港元成交。

  2013年,可謂是“當代水墨年”。

  黃胄《歡騰的草原》,是一件帶有著特殊時代意義的“國禮”繪畫作品。

  《歡騰的草原》創作於1981年,表現了新疆柯爾克孜族人民正在進行傳統體育項目“馬上角力”的活動場面,畫面描繪了七位元女性人物、九條牧羊犬、七十多匹駿馬,如此眾多的表現物件,畫幅尺寸達到驚人的46平尺。黃胄在1981年以《歡騰的草原》為題材僅創作了兩件作品,一件現珍藏於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接待國賓的18號樓,而拍賣的這件作為國禮由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贈予美國實業家哈默博士。哈默博士除了能源巨賈的身份之外,也是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他對沙俄羅曼諾夫王朝藝術品的收藏舉世皆知。為國人所熟知的是,他曾把陳逸飛《故鄉的回憶——雙橋》贈予鄧小平同志。在哈默的辦公室中,只懸掛了兩位元藝術家的作品,一件是17世紀魯本斯的作品,另一件就是黃胄的這件《歡騰的草原》。《歡騰的草原》集中了黃胄在人物畫、動物畫兩方面高深的藝術造詣,是可交易的黃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件,獲得這樣的拍賣成績可謂實至名歸。

  “當代水墨”又稱“新水墨”,指不同過去的當代社會、經濟、科技與文化的發展狀態下的水墨之表現元素,是以傳統中國畫中最基本的水墨材質與形式來表達當下的時代背景,其中既有傳統傳承之要素,又有當下時代的文化風尚與取向,所以說當代中國水墨是介於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之間的相互關聯而又獨自存在的藝術表現形態。

  “當代水墨”究竟前景如何呢?

  作品拍得750萬港元高價的朱偉說:“一個和諧正常不扭曲的市場是以千百萬普通收藏家為核心的市場,這些在西方早已做到,所以他們的文化藝術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不斷探索的動力,我們能叫得出名來的優秀藝術家大師都不是靠國家或炒家養活而生存的。即使是資本推動最後也是要千百萬普通藏家埋單,一個優秀的藝術家身後一定會有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欣賞者供養者,這樣藝術家才能騰出空兒來專心投入創作,回報給熱愛藝術的衣食父母們。”

  那麼,作為一名“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普通藏家應該關注哪些當代水墨作品呢?

首先,要練就一雙慧眼,再去進行收藏投資。也就是說,要找對的藝術家,再收藏他們的作品。要關注那些常年在自己的藝術領域探索和實踐,對於自己的創作和藝術理念都有獨特的理解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體系,繪畫脈絡清晰,有著非常鮮明的個性化繪畫語言和符號的畫家。他們的作品一般價位低,沒有被市場過度開發,安全係數非常高,升值潛力大,同時收藏者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投入,很適合剛進入收藏領域或者資金量少的收藏者。



國內銀行將深度涉足藝術品市場
2014年02月09日 08:50

1月25日,全國首個由銀行金融機構投資建設的藝術品倉儲庫在山東省濰坊銀行正式啟動使用。而日前,上海權威銀行人士也提出銀行參股或直接投資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提案。市場人士指出,此前銀行只是作為藝術品市場的參與者而出現,隨著藝術品金融化呈現多樣化的形勢,銀行或將深度涉足藝術品市場。銀行的參與從理論上來說有益於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但也有業內人士擔憂藝術品市場的傳統收藏性將“變味”。 

文、圖/記者郭曉昊

國內外銀行以不同形式參與藝術品市場

據報導,濰坊銀行此次投資200多萬元,修建150多平方米的藝術品倉儲庫,共有庫房、鑒定、辦公三個功能區,結合銀行金庫的安全標準和博物館庫房的專業標準設計建造。市場人士認為,150多平方米並不大,儲存不了多少藝術品,但這一舉動的意義大於實際作用:“起碼證明銀行意識到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參與藝術品市場並作出嘗試。”

除了利用自己的專業參與分工合作,銀行對藝術品市場的興趣似乎高於預期。近日,上海市政協委員、交通銀行(601328,股吧)總行博物館館長楊德鈞在兩會上提出建議,對本市信譽好、有發展前景的藝術品拍賣公司,金融機構(銀行)首先應給予金融支援和服務,比如信貸、結算服務以及客戶共用,而銀行可以進行參股或直接投資藝術品拍賣公司。他說:“在外資拍賣巨頭獲准進入上海拍賣業而又未准許經營文物拍賣的今日,上海銀行業參與拍賣業,無疑是一個重要契機。”

他提議,銀行業本身也完全可以通過拍賣等管道買入有價值的藝術品,這不僅可以提高銀行的文化品位,提升銀行的社會影響,且對資產的多元化增值有裨益,並可對一些優質私人銀行客戶試行藝術品融資業務。“藝術品作為銀行質押物對於銀行也十分有利。除了業務品種可給銀行帶來利潤,更能獲得一批新的高端客戶。”

事實上,楊德鈞的提案是多年來外資銀行一直在做的事情,無論是本國藝術品還是外國藝術品,外資銀行都有不同程度的涉足,其中最著名的是瑞士銀行,其對藝術品市場的收購直接影響到國際藝術品的價值。2010年9月,法國興業銀行(601166,股吧)宣佈“中國藝術獎2010”正式啟動。而國內銀行也同樣意識到其中的機會:2007年民生銀行(600016,股吧)高調推出“藝術品投資計畫”;2009年,建設銀行(601939,股吧)曾推出“國投信託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畫”。另外,在不同的收藏品產區,這幾大銀行都推出了本土化的藝術品金融服務,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到當地的藝術品市場中。

銀行涉足藝術品市場只為挖掘更多客戶?

然而,銀行在藝術品市場中的形象被固定為“出資者”、“外行人”。有市場人士認為,藝術品本來就是一個缺乏標準、“以人為本”的行業,需要更多的是收藏基礎、傳統的收藏理念,不是銀行能輕易介入的。“金融機構顯然並不具有專業的鑒定、評估人才,他們網羅的人才更多的是"理論家"而不是"收藏家"。”

“另一方面,現階段的藝術品抵押融資的有效需求並未全面形成,藝術收藏圈內的投機心理過盛,金融機構也儘量避免承擔投機風險;保險(放心保)公司也未有相配套的財產險業務,來分擔抵押物可能出現的意外風險。現階段在中國大規模地開展藝術品抵押融資業務條件尚未成熟。”一個收藏者不以為然地評價道。

此外,也有市場人士對於銀行的“用心”進行了分析:“在我們收藏者看來,銀行涉足藝術品市場可能並不是為了推廣藝術品,倒像是在其主業之餘挖掘新的業務,而業務的開展目的也許不過是為了挖掘更多的客戶,以服務於他們的主業。”


中國國家美術館將開建 將成世界最大國家美術館
2014年02月10日 09:19:28


坐落于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的地標式建築中國國家美術館將於今年開建。日前,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這一總建築面積約12.9萬平方米的專案計畫於一季度開工,2017年底完工。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美術館。


據瞭解,該館將重在實現藝術博物館的功能,重點突出兩大主題:一是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的長期固定陳列,以歷史發展為主線,同時設立重要美術現象、重要藝術家專室,大規模陳列館藏作品。二是前瞻美術的未來發展,為多種形態的視覺藝術提供充分展示條件。在此基礎上,設立三大收藏展示區,即書法篆刻、民間美術和國際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專案最終設計方案競標的設計師均來自國外,其中有多位榮獲過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普里茲克建築獎。


從規劃上看,這一專案比鄰鳥巢和水立方,地處奧林匹克公園文化綜合區。這一區域總體範圍約25公頃,由西至東依次排列為文化建築群、步行廣場以及文化商務區,地上建設規模約65萬平方米。有三個重點單體專案,即中國國家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和中國國學中心。2014藝術市場:一個全新的資本時代


2014藝術市場:一個全新的資本時代


2014年02月08日 08:17


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以各大拍賣行秋拍多項拍品成交額過億完美收官,大有一舉洗脫全球經濟萎靡所帶來的市場頹勢的趨勢。該年度所呈現的藝術品“億元時代”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09和2010年,有觀察者認為這是市場全面回暖的一個信號。


在這期間我們看到,很多力量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和速度進入藝術品交易、收藏、流通和展示等各個環節,在五年輪回的壓力下,2014年的藝術品市場能否再展現出一個全新的“資本時代”,著實值得藝術市場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去好好品味一番。


《投資有道》


新晉投資者與新階段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國際化


2013年對於中國藝術品市場特別是中國拍賣行業來說,是一個在國際化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年份,我們看到在這一年,很多大陸優秀的拍賣企業,包括保利、嘉德順利登陸香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看到國際著名拍賣企業紛紛來到中國大陸。如果說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全球化已經是一個毋庸置疑的狀況,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以及中國拍賣行業的國際化還僅僅只是一個開端,也許2014年這一狀態將得到更為廣泛的延續。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總監趙力表示,在資訊化高速發展中,原有的藝術品市場的資源和資訊不透明狀態將被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新錢與老錢的競爭,以及原有的藝術品市場和新興的藝術品市場之間的競爭。新晉投資者的這份新錢講投資重回報,老錢講積累重長效。新興藝術品市場和傳統藝術品市場最大的不同則是新興的藝術品市場缺乏經驗,缺少考驗,傳統藝術品市場相對而言經驗成熟、心態平穩。


從上述角度來看,新晉投資者與新興市場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市場表現尤其值得我們在一個廣泛的層面上和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寬的歷史時期去看待,再結合近幾年的發展規律,不難發現中國將告別快速增長的歷史階段,逐步走向穩定增長的新週期。有資料顯示,2013年的藝術市場實際增長率是77%,這樣的增長率已經突破了歐洲藝術基金會2010~2015年實際增長率的總和性的預測。當然也不排除在2014年、2015年出現負增長的可能性,但是這樣的可能性不會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趙力說:“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也要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就需要我們放穩心態、面對困難,在藝術市場的創新尤其是機制的創新上多下工夫。”


拍賣行的戰場


中國書畫將持續保持旺盛勢頭


中國藝術品市場吸取了2008~2012年第一個輪回的經驗,開始冷靜下來並跨入了調整期,尤其在藝術拍賣市場,隨著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參與者不斷增多,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由於市場內需求的層次和種類差異化比較大,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個情況:在市場越來越走向集中的同時,有很多有專業特色、專業優勢的小型拍賣行,由於其專業能力而做到小而精、小而強,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間,甚至可以依託自己的核心能力不斷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相反,那些與大公司進行同質化競爭的小企業,一定會在惡性競爭中被市場消解,在競爭的過程中慢慢地走向自生自滅。


而作為國內大拍賣行的代表,保利則開始構築一個非常大的綜合體,不斷拓展到了35個部門來抵禦惡劣的經濟形勢,且在其傳統業務油畫、國畫和古董外,刻意開拓“非主流”業務,這一比重目前達到了40%。


據保利分析,現在購買藝術品的人有很多是先從購買一塊表,後來買了一件珠寶、一顆鑽石或者一串項鍊等,將愛美的、愛藝術的、愛時尚的人慢慢吸引到購買當代水墨、當代油畫、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古董。在保利拍賣會上,很多人轉了半天最後看得懂且會出手的,往往是手錶、現代設計傢俱或者雕塑,而不是黃花梨。中國收藏大軍是人們無法想像的。


“無論是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中國傳統幾千年的文化使得中國傳統的書畫或者當代書畫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要保持一個很旺的勢頭,從資深藏家到入門藏家,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和審美文化背景影響很深,這是一個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南京先鋒當代藝術中心館長朱彤認為:“從當代藝術來看,學院經典繪畫未來一定會有一個可觀的市場份額。關於國際性的收藏,我們也不可否認看到一個趨勢,主要是民營企業、富二代或者是新興創業者開始關注所謂西方的藝術,所以說中國人開始收藏全世界的藝術這一現象也是一個事實,在未來我相信這個份額也會擴大,所以我的觀點是中國未來藝術的格局一定是以中國傳統的書畫為主導,可能占了50%或者40%。另外中國當代藝術和中國當代油畫或者這個範疇可能占了20~30%,還會有10%~20%的市場份額屬於其他類別。”


民營美術館破局


江蘇收藏家將成收藏生力軍


經濟的低增長不會導致藝術品市場的低增長,反之在這一過程中,不得不重視一個現象就是大量的資金開始關注藝術品市場。據瞭解,2013年秋季拍賣中至少有30%到50%是新買家入場,越來越多新的企業和藏家開始諮詢如何進入這個市場。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越來越多私立的藝術機構和美術館在全國各個城市開始湧現。試想,這些美術館蓋好一定要有藝術品,資金越來越多藝術品發展也越來越多,這是一個發展,也是一個趨勢。


民營美術館的不斷湧現,無疑是中國產業轉型帶來的巨大投資影響。民營美術館有很多靈活優勢,沒有很複雜的體制影響—特別當它背景是一個藏家的時候,本身的藏品就是其最主要的資源。這是其他美術館都不具備的。而且如果收藏家有開闊的眼界,美術館有很多新的思想投入,不僅是對新的產業整合的醞釀,也可能為相應的文化體制改革帶來破局。在這一波民營美術館蓬勃發展的節點上,許多美術館更趨向于私人藏家的個體意願。從這裡可以推斷,2014年在一級市場上會出現很多很好的展覽,這些展覽可能會給新進場的一些買家提供充分的想像力,給予藏家關注藝術家的時間,同時還能夠緩解拍賣行和畫廊尋找好的作品的壓力。


朱彤認為:“未來藝術品的發展可能不會出現之前的瘋狂和整體發展,會更加專業化、理性化,成為基石。因為現在基金、收藏、投資也好,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使得資訊變得公開、明朗、通徹,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使藝術品市場的資訊變得越來越通暢,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收藏家、機構聘請大量專家作為顧問。早一批的投資者在初期都是單槍匹馬,甚至隨波逐流,現在越來越多的大資金有理性地入市,這一點對中國藝術品市場健康發展是一個很好的作用。這其中,杭州、江蘇等東南地區的收藏家要關注,這些人處事低調,但數量龐大且購買力強悍,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收藏界生力軍。”


藝術市場電商年


用電商的方式看到更好的作品


在這一漫長的轉型過程中,很多機構把目光瞄向了線上—電子商務,“電商有可能會顛覆傳統藝術品的交易模式,我們成立了個網站,一年成交一個億,這是一個藝術市場的嶄新時代。”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旭表示:“電商可以顛覆傳統的銷售理念,可以把珠寶、手錶等等能夠跟藝術品有關係的東西,通過網路進行銷售,但是真正非常重要的藝術品,還是通過線下拍賣,因此是不會影響到拍賣和畫廊的。然而拍賣行、畫廊可以利用電商這種方式進行更好的推廣,所以不能忽視電商,應該用電商的方式看到更好的作品。”


也許2014年是藝術品市場的電商年,短期之內可能會看到很多藝術機構的電商網站上線,拍賣行、畫廊都在做藝術電商,有些經紀人也在規劃著如何去做藝術電商,甚至藝術基金也要進來分杯羹。但其實電商平臺的搭建和內容的規劃門檻很高,而且從來不是一個小機構或者是一個小的團隊可以去應付的。


上海泓盛拍賣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監胡湖告誡即將進入這一領域的人:“初涉電商領域且能成功的機構必須具備這樣的條件:一是能夠找到源源不斷的拍品,如拍賣行;二是擁有源源不斷的買家,如大的平臺級電商公司;三是本身具備了構建內容和線上交易管道的能力。很多機構沒有真正思考好自己在未來藝術電商趨勢裡邊扮演的角色到底是內容的提供者、徵集者、組織者還是平臺的搭建者。同時在參與藝術電商過程中以一個什麼樣的方式去介入,如何解決物流的問題、客服的問題、技術的問題、產品的問題,希望現有做電商的機構能在追求卡位的思路上快速調整過來,完善運營機制,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


爭搶藝術家


藝術品來源的激烈競爭


從各級市場的不斷創新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潛在市場的啟動,更看到了2014年藝術作品來源的激烈競爭場面。重要藝術家的重要作品的價格拍得很高,但是重要藝術家的一些品質不是很高的作品卻拍不出去,這是所有拍賣行所面臨的問題,也是一個規律。藝術家不是生產機器,其作品並非全都是精品,但面對未來快速增長的收藏需求,這個問題需要眾多機構做出快速回應。


直接扶持藝術家成了2014年的搶手大戲。例如,保利做了一個“學院之光”的專題專案,通過與各大院校進行合作,由院長或油畫系的負責人推薦一些年輕人,這些年輕人代表一種未來的可能性,保利在關注學術的同時還會去捐助、支持藝術家的專案,不僅限於架上,有可能是影像、有可能是裝置,鼓勵多元的可能性,也為未來挖掘市場埋下了一個小小的伏筆。


在針對藝術家的生活保障的問題上,金融機構也沒有閑著。早些時候,德國以及其他少數國家提供藝術家養老保障金,但是獲得其保障的條件十分苛刻。於是藝術家信託基金應運而生。作為一個基於特殊運營模型建立的專為藝術家提供財務保障和國際視野的機構,並非打的是藝術家養老保障的旗號,然而其性質在很大程度上確實為部分藝術家提供了“退休金”,而作為維持基金運營和投資人盈利的條件自然是藝術家手中的一部分作品。從2013年秋季開始,該基金開始陸續銷售約5000件藝術藏品,其中抽象藝術家傑克·布希(Jack Bush)的作品,總成交額為60.4萬美元,達到了估價的12倍。無獨有偶,此類基金在北京藝術圈已經悄然興起了一段時間,據知情人士透露,某基金名下已經簽約了近百位知名藝術家,可謂是風生水起。


連結


關鍵字:當代水墨


評論家們曾經把2012年稱為中國的當代水墨元年,到了2013年,“當代水墨”這個詞更是炙手可熱。學術梳理、展覽研討與作品積累已經相對成熟,於是這種既與中國文化傳統緊密相關,又將多元文化熔於一爐的當代水墨,就成了近年來最熱門的中國藝術。從2013年的展覽與拍賣狀況來看,這一現象都非常明顯。


“當代水墨”會繼續熱到2014年嗎?大家對此都保持樂觀態度。尤其是2013年12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水墨藝術:借古說今中國當代藝術”展的開幕,似乎為當代水墨在2014年的良好勢頭吹響了號角。這是大都會博物館首次推出大型中國當代藝術展,展出35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70件作品,分為書法、新山水、抽象和筆墨四部分。


大都會亞洲藝術部王辛說,大都會博物館10年前就考慮做這個展,而這兩三年確定以水墨為題進行策展後,更是啟發了中國藝術機構先下手做起了當代水墨。如今,當代水墨正在成為展覽、藝術家、收藏者的重要選擇,這一趨勢在未來數年中都將持續。


關鍵字:江蘇書畫


去年12月,《藝+週刊》曾對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匡時三大拍賣行2013年秋拍情況進行報導,特別跟進了江蘇當代藝術家的市場表現情況。資料指出,2013年,江蘇書畫指數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無論是藝術家的“個人品牌”還是江蘇的“整體品牌”,在業內都受到了更多關注,也得到了藏家們的進一步追捧。


藏家也告訴記者,以往,他們會選擇到北京等地拍江蘇藝術家的作品來“撿漏”,而現在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小,因為江蘇藝術家整體在全國藝術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在全國藝術市場上,江蘇書畫的價格也在逐漸走高,市場勢頭迅猛,“就總體來看,如果當代水墨的市場發展可以用穩健來形容的話,江蘇藝術家的市場表現就遠遠走在了前面。”

中國畫走向世界的三重困境
中國畫走向世界的三重困境


2014年02月08日 09:55


範美俊


中國畫曾經走向世界。自隋唐始,它對漢文化圈的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諸國影響巨大。鴉片戰爭前後,從廣東口岸外銷的表現中國風情的紙本畫、玻璃畫、彩色版畫、寫實的“洋畫”以及外銷瓷上的畫等對西方都有所影響。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被掠奪的書畫和其他藝術品在西方廣受歡迎,產生了一定的中國畫審美基礎。還一度產生了一些對漢學,特別是對敦煌學有興趣的外國探險家,如英國的斯坦因、俄國人奧登堡,以及中國繪畫的研究者,如法國的艾黎·福爾、美國的高居翰。


中國畫走向世界,就我的感覺,除了有利條件外,還至少面臨三重困境:


首先,物理困境。這主要指地域交通、資訊交流等現實阻隔。無須抽象,從我2013 年 11 月赴港出席一個論壇說起吧。蒙“第三屆國際書畫藝術發展論壇”抬愛,我論文獲獎並應邀與會。而去香港遠比去國內其他城市要麻煩,得兌換港幣、辦港澳通行證和手機漫遊,得一趟趟地跑不同的地方並填寫 N 個表。當我拿到通行證時傻眼了——是“團隊旅遊”的 L 簽,還得掏錢找旅行社通關。總之,這一趟頗費周折(這裡省略一千字)。


到了香港,當我拿到酒店的房卡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我足足弄了半個小時,也無法打開房門。看到有華人母女等電梯,我就上前求助。可她說的英語我無法聽懂。後來,樓道口來了一位小夥子,我結結巴巴地用英語說:“Can you help me? How to open the door?”(能幫我一下嗎?這個門怎樣打開?)結果他說:“我是酒店的服務生,您就說中文吧!我知道您打不開。”我暈!只見他熟練地在房門的卡槽插卡,等綠燈亮後隨即抽出並旋轉把手,“滴”的一聲,門就開了……在香港的幾天,我也算是大開眼界:銅鑼灣便宜的電子產品、太平山上的參天大樹、右置方向盤和靠左行的汽車,以及香港最大的美術展廳竟是“中央圖書館”底樓,還有為遊行的同性戀者維持秩序的員警……真是“十裡不同天,百里不同俗”!這僅僅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呢?


其次,審美困境。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畫要走出去可能會在審美接受方面遇到阻隔。除語言和文字障礙外,國外對筆墨、氣韻的理解過程將是長期的,而真正的心理認同更為困難。比如齊白石的畫:在外國人看來,一張白紙上畫幾尾小魚,題上幾個字並蓋上印章就能以平方尺賣了,他們很不解。如果這張畫賣 100 塊,他們或許只肯出含題款、印章在內的20%畫面的錢,絕不會為空白埋單。他們未必理解“不著一筆,滿紙江湖”那種“無畫處皆成妙境”的高妙,對中國畫特有的“得意忘形”、水墨淋漓的魅力更是難以理解。抗戰時期,張善孖的《飛虎圖》、張書旂的《百鴿圖》曾與羅斯福等盟國政要結緣並廣受國際好評。但這種好評可能是基於反法西斯大局,還有飛虎、鴿子的象徵意義,而非這種“異質”藝術被真正地接受。


某同學做外貿畫生意,客戶主要來自歐美和澳洲。作品走的是中低端路線,適合家庭、酒店等場合懸掛。讓人遺憾的是,無論是傳統型的中國畫,還是當下流行的“小清新”禮品畫,以及“展覽體”創作,他的國外代理都不喜歡,反而喜歡一些具有裝飾趣味的半抽象畫。同學指著牆上兩幅同為馬賽克色塊構成的半抽象女人體,問我喜歡哪一幅。我認為過渡自然、顏色協調的那幅要比另一張硬邊效果的畫好。但同學說,第一張代理看不上,而第二幅訂出去好多。而寫實性的油畫更是沒市場——這可是他們曾經的傳統啊!西方繪畫自印象派之後走出了尚形寫實。史論界前輩向達、豐子愷等曾經為它們拋棄“科學”,向中國畫的某些特點靠攏而歡呼。但實際上,無論材料、技法還是意境,它們至今也沒有向中國畫的某些審美因數靠攏。


再次,體制困境。此次去香港,有幸與香港部分畫家聚會。深有感觸的是,他們普遍沒大陸畫家“幸福”,無法靠賣畫發家致富。幾位與嶺南畫派大家有師友關係的“春潮社”畫家,大多以課徒為生,但與國內高學費且通常只與學生見幾次面的名家班導師有天壤之別。論壇上有嘉賓說:“港澳的人對房產、股票感興趣,送畫給朋友都不要,理由居然是家裡沒法兒掛!”或許,香港人並無國內那種收藏和增值的概念。也難怪,一個個在港誕生的天價拍品在大陸炒得沸沸揚揚,而彈丸之地的香港畫家大多對此不甚瞭解。一些國畫家移民歐美,謀一個教職算是較為體面的,有的畫家還得靠擺攤畫像辛苦謀生,甚至造假西方名畫。加拿大一個牌子很大的美術家協會會員僅幾人,而且全是華人。在國外,藝術家屬自由職業者,沒有國內那麼多“有編制”的國家機構、藝術家及各種頭銜,也無法如國內那樣用納稅人的錢打造“畫派”或“工程”什麼的,這就是體制不同。


藝術的傳播往往嫌貧愛富,西方曾經借助堅船利炮向中國成功地輸入一整套的音樂、美術、戲劇藝術甚至教育體系。中國畫走向世界,業界有很多建設性意見,如複製孔子學院模式、加大宣傳力度等。當然,還可以大膽想像:成立從全國到州、市、縣的各級美協,每年舉辦若干具備入會條件的美展;藝術院校增設中國畫專業,社會輔以中國畫考級和培訓,培養考常春藤大學可加分的藝術特長生;收藏方面則複製國內“外靠土匪,內靠貪官”體制……顯然,因為體制不同,這些中國畫走出國門之夢未必能成真。1842 年,英國商人對大清國的鋼琴市場充滿想像,遠渡重洋運來一批,孰料無人問津,除留給傳教士幾台外,只得原船運回,這就是傳說中的“水土不服”。說不定哪一天,國外的大街上到處是類似當下國內的洋品牌,出現諸如“張大千傢俱”“黃公望手錶”,或許中國畫就真的走向世界了。


當下基於網路平臺的新媒體文藝已佔據大部分人的娛樂生活,強調多感官享受的藝術門類如影視、遊戲方興未艾,而傳統的文學、繪畫等開始走下坡路。無論中外,畫家的知名度多局限在圈子內,無法與夢露、李小龍、麥當娜等明星相比。中國畫在國內的境遇也不妙。比如,高校的中國畫專業屬於冷門,喜歡它的年輕人不多;雖有眾多的國畫工作者,但藝術水準與生存狀態冰火兩重天。而中國畫走向世界的現狀也不太理想,如協會成員多來自華人圈,作品在世界藝術品拍賣的比重低到可忽略不計,外國人甚至把當代藝術語境下的水墨當成“中國畫”、把徐冰的“新英文書法”當成書法。而且,很多時候不是“走出去”而是“送出去”,雖“走出去”了但沒“走進去”,雖走近了政要但與民眾無關。有的則如喜歡到維也納金色大廳唱歌的國人,自編自導自演自賞,甚至賠錢也賺不了吆喝,其實質無非是一種“國際品質,回到中國”的“出口轉內銷”戰略。


中國畫如何走向世界?我很想知道,百餘年前的歐洲是否研討“油畫如何走向世界”。或許,夯實自己的文化傳統、實施好中國畫的普及教育、改變一些畸形的市場體制更為重要。


2013企業藝術收藏:一擲千金的豪購盛宴


2013企業藝術收藏:一擲千金的豪購盛宴


2013年12月28日 08:08


編者按:2013年,企業收藏無疑是藝術品市場的熱點,也是本報“收藏長廊”關注的焦點。如何看待日漸流行的企業收藏?企業收藏熱如何形成?面臨怎樣的問題?如何保證收藏的專業性和藏品質量?企業收藏的回報率如何?企業收藏的風險何在?企業收藏未來有怎樣的趨勢?本期年終盤點,我們將目光再次集中於備受關注的企業收藏,邀請業內專家及從業人士,全方位解讀企業收藏。  


成因與發展趨勢


沈其斌(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喜瑪拉雅美術館創始館長)


由沈其斌負責的新藝經藝術研究院在近日發佈的《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顯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國內企業收藏資金約為450億元,企業收藏成為熱潮。沈其斌分析,企業收藏熱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企業品牌的需要,藝術品收藏能起到提升企業文化品牌和文化競爭力的作用;其次,房地產、股票的投資黃金期已過,收益率大不如前,作為財富管理的配置手段之一,藝術品作為新興產業,也是避險的財富工具,價值增長空間比其他行業高,成為企業財富保值增值的選擇之一;再者,藝術品投資與收藏也是企業戰略轉型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傳統企業,進入發展瓶頸期,迫切需要轉型。


在沈其斌看來,隨著企業收藏熱的升溫,未來企業收藏的能量會越來越大,企業收藏的優勢在於制度化、戰略化,並且有企業資金作為保障,會成為很多企業戰略發展的一部分,也是未來收藏的大方向。企業收藏不僅會成為企業資產配置、財務安排的得力手段,還會對企業品牌、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性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他認為,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積累,企業收藏會從目前的無序逐漸走向制度化、系統化,這也是企業收藏未來的趨勢。此外,在未來的藝術普及、推廣和教育事業中,企業收藏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會成為私人美術館未來的主要力量。


不過,沈其斌也呼籲,企業收藏需要政策性的扶持。作為企業收藏,國家應該考慮從宏觀層面上給予一些政策性的支持力度,如制定稅收減免或者稅收抵扣政策,鼓勵企業收藏。從法律層面上,制定相應法規,解決企業收藏的顧慮。收藏之後,發揮收藏品的作用,建立私立美術館、成立非營利機構或者基金會,給予政策上的扶持。此外,在企業收藏技術上的指導、人才培養等方面都需要政策性的扶持,這些是企業收藏走向規範化和壯大的必要條件。


企業收藏:規模與現狀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投資收藏企業化、機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指出,企業藏家購買力占整個藝術品市場的60%以上,活躍在北京、上海各大拍賣場上的買家,70%以上都是企業家。


在截至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誕生的億元拍品中,大部分直接和企業收藏相關,在2013年10至12月拍賣季期間,企業豪購藝術品也成為各大媒體焦點:大連萬達集團以1.72億元拍下畢卡索作品《兩個小孩》;廣東中山企業家鄭華星以2.3644億港元拍得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等。


感歎企業收藏非凡實力的同時,很多人也表示,藝術品市場的高漲與這些機構介入者的購買行為密切相關。顯然,企業收藏和藝術品市場現實利益的驅動相關,尤其是深諳投資的企業,早已看到藝術品市場的投資機會和回報。企業介入收藏不僅將中國藝術品推向億元時代,收藏構成也從私藏向公藏轉變。藝術品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高端藝術品流向資金雄厚的企業和機構,傳統收藏家邊緣化,一般的老百姓進入低端消費市場,價格也相應出現兩極分化。


隨著中國企業階層的崛起,企業收藏將成為又一波收藏大潮。受此影響,富有的中國藏家也帶動了私人美術館的興建熱潮。據相關資料統計,2015年,中國博物館數量預計達到3500家,而這一目標已提前3年實現,2012年,中國備案博物館數量達到3866家。


儘管如此,中國企業收藏仍處於初級階段,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很多企業的收藏制度和機制無序化,缺乏長遠規劃和專業性,多以企業家個人喜好和理解進行收藏。其次,部分企業收藏屬於短期投資行為,而非長期戰略規劃,沒有納入企業戰略。再者,企業收藏和企業本身的關係不明朗。最後,企業收藏沒有發揮藏品的作用,疏於藝術品價值的發現和挖掘。


隨著富裕階層的增多,企業收藏逐漸成為時代潮流和收藏主力,企業收藏的實力和品位,也將決定中國收藏文化價值判斷的轉變與確立。


平臺與眼光


郭慶祥(大連萬達玥寶齋負責人)


11月5日,大連萬達集團(以下簡稱“萬達”)在紐約佳士得以1.72億元購得畢卡索作品《兩個小孩》,引起激烈爭議。負責購買藝術品的郭慶祥表示:“藝術收藏視野要放寬,簡單地說,藝術是世界的,收藏無國界,只要是好的藝術品,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能分享。”他表示,好的中國藝術品西方也有收藏,比如,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都有中國藝術品。“我們收藏畢卡索的作品,就是出於這樣一種思路,市場上出現畢卡索的精品,又趕上歐洲經濟回檔,我們覺得這是購買西方藝術品的最佳時機。”


在郭慶祥看來,萬達現在已跳出只在中國或者只在華人收藏圈內購買藝術品的思維,站在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平臺上,與全球各地大藏家競買一流藝術品。“收藏是一種無國界的行為,萬達面對的是國際範圍的拍賣市場和全球藝術品,視野與眼光必定有所不同。”郭慶祥表示,未來萬達還會繼續購買已在藝術史上地位穩固、得到認可的藝術家作品,比如“印象派”代表畫家莫内、梵古等的原創作品。當然,他也強調,萬達購買這些作品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在價格最合理的時機介入。


“除了購買更多西方藝術品外,萬達收藏還將挖掘具有原創性的國內藝術家作品。”郭慶祥介紹,截至目前,萬達已有3條收藏思路:一是收藏學貫中西的藝術家作品,尤其是吳大羽教學體系培養出的藝術家,如吳冠中、趙無極等;二是近現代西方代表藝術家的代表作,如畢卡索、莫内等世界美術史公認的現代繪畫大師;此外,在水墨畫方面,主要收藏潘天壽、李可染、石魯等對水墨畫有貢獻的現當代藝術家精品。


郭慶祥介紹,萬達在購買藝術作品時,並沒有固定的預算,而是根據市場情況,只要出現在萬達收藏範圍內的精品,在保真和價格合理的情況下,萬達就會購入。他表示:“萬達不收藏古書畫,因為古書畫的真偽很難鑒別,尤其是現在假鑒定家和偽專家很多,萬達絕不會冒這種風險。”而看重藝術作品的原創性和開拓性,則是其判斷作品價值的重要標準,在他看來,藝術價值是立收藏之根本。


類型及策略


馬學東(藝術市場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馬學東介紹,從歷史來看,內地企業收藏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中後期。


每個企業收藏的目的不同,策略有所不同,資金投入也不同。比如,新疆廣彙集團的收藏是將藏品公共化作為收藏的最終目的,其收藏始於20世紀90年代,每年在藝術品收藏方面的支出在1億元左右,收藏方向以中國近現代書畫十大畫家的作品為主,迄今為止收藏品已有500多件,集團計畫在藏品的基礎上,成立新疆廣匯美術館,並準備選擇合適時機,將藏品捐贈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另一類企業收藏是使收藏和企業業務發生關係,最典型的當屬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2年,該集團以2.16億元在北京匡時拍得“過雲樓秘藏古籍善本”,之後宣佈將對“過雲樓藏書”深度開發,比如“過雲樓藏書”再出版工程,將與世界知名出版公司合作推進海外出版,開展“過雲樓藏書”數位化保護存儲工程等。


此外,馬學東還特別介紹了企業收藏的運作嘗試,2012年,僑福集團在北京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內,將集團的收藏品直接放在公共空間中進行展示,將收藏品與購物、休閒等融於一體。


“總體而言,國內企業收藏整體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各個機構收藏定位、方向和目的各異,也決定了他們不同的收藏策略。”馬學東介紹。比如,泰康人壽保險股份公司的收藏以美術史為主要線索。從1996年開始藝術品收藏,泰康人壽每年以利潤的2%至5%作為收藏資金,收藏方向主要以現當代藝術為主,希望通過他們的收藏,最終形成一條中國現當代美術的收藏線索。


忍耐性和立體性


鄭好(企業家、昊美術館創始人)


在近年來湧現的企業收藏家中,鄭好無疑是較具有藝術判斷力和實力的收藏家之一,2013年,昊美術館溫州館開館,但坐落于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昊美術館上海館還在進一步完善中,他希望建成之後的美術館和周圍的業態形成互補關係。


與此同時,從昊美術館“立足本土,關注亞洲,輻射世界”的定位出發,昊美術館策劃並啟動一系列展覽活動,其中包括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合辦的“博伊斯在中國”展和韓國當代藝術大展。鄭好強調,“亞洲性”會在昊美術館未來的發展中充分表現。美術館已確定在未來的館藏作品中,中國現當代藝術品所占比重為50%,亞洲其他國家藝術品所占比重為40%,而剩餘部分則為西方及其他地區的現當代藝術品。


鄭好表示,2013年是其收藏發生轉變的重要節點,“建立美術館是私人收藏階段的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美術館學術化、體系化公共收藏的開始,收藏從個人喜好轉變為機構策略,從個人樂趣變為對大眾負責。”


“任何作品都和學術、市場相關,很難從一個點說明問題,企業收藏是立體的,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從多角度進行考量。”鄭好強調,在做企業收藏之前,首先要明確收藏目的,是出於投資,還是建立美術館,還是作為長期方向性、文獻性的收藏,方向不同,策略也不同。“規劃方向後,有序、有節奏地做收藏,從專業角度入手,專人做專事,專業性不是單個藏家決定的,而是根據收藏的定位和體系,立體考慮,切不可個人性太強。”


鄭好認為,企業收藏是滴水成河的事,不能急功近利。“藝術收藏需要週期,也需要忍耐性,企業收藏不能用金錢衡量藝術品的價值,而是要看選擇的作品是否對文化藝術的交流有啟發作用,對公眾產生影響,能否經受時間的考驗。”


團隊力量與個人水準


顏明(收藏家)


古代書畫收藏家顏明一再表示,收藏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企業收藏要防範風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加強企業收藏的專業性。“現在進入收藏的企業,各行各業的都有,他們在自己的行業很專業,但在藝術品收藏領域可能是外行,藝術品收藏的專業性很強,不是有資金就能買得好、買得對。”


在顏明看來,企業收藏要專業,應該有專業的操作團隊,或者有專業人士指導,企業收藏是團隊力量和個人水準的綜合體現。當下,市場和研究機構的關係日漸密切,企業收藏應該綜合市場和研究等各方意見,堅持收藏寧缺毋濫的原則。而對於涉入收藏的企業家和相關負責人,也應該在收藏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鑒別能力。


顏明介紹,從20世紀90年代起,雅虎創始人、原首席執行官楊致遠就專注於收藏中國古代書法作品,購藏至今。在楊致遠的收藏中,較早的有元代的作品,但最為突出的是明清時期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吳門書法家和明末清初書法家的精品。


2014年,楊致遠的藏品將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在楊致遠長期的收藏過程中,他會經常與大都會博物館的研究員、各大拍賣公司的專家深入溝通,其每件藏品幾乎有專家團隊的把關。


收益和風險


呂立新(藝術品鑒賞與投資專家)


在呂立新看來,自2003年開始,他就察覺到了國內藝術品市場正發生著微妙變化,買藝術品的人開始由過去的外國人和港澳臺同胞變成了內地人,特別是內地一些先富裕起來的企業家,開始劍指藝術品,中國內地正在悄悄崛起一個有實力的收藏群體。


“如果買得對、買得准、買得好的話,回報率是非常高的,這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所獨有的,在西方藝術品市場上可能也沒有了。”呂立新介紹,在2009年,他的朋友以不到100萬元的價格向一位企業家轉讓了齊白石的《絲瓜蚱蜢》,在後來的匡時秋拍中,這件作品的成交價已高達1058萬元。“可以想像,4年時間的回報在10倍左右,這是其他任何行業不可能得到的回報率,也就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在這個階段能得到這樣的利潤。但是前提一定是買得好、買得准、買得精,否則就只有損兵折將,收藏專業性是很重要的。”他說。


同時,他介紹,國內企業收藏的盲目性較大,雖然很多企業有錢,但經常買不好,“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現象還是很明顯的。“藝術品市場陷阱很多,用大價錢未必能買好東西,有些企業博物館收藏的很多藏品都是贗品,這也是企業收藏存在的最大問題。”呂立新告誡,中國藝術品市場假貨充斥,拍賣會拍假、假拍現象比比皆是,風險很高,要想得到回報率,底線是不能買假。


管理與歸宿


吳鴻(批評家、青島正眸美術館藝術總監)


近年來,隨著投資方向的轉移,中國湧現出很多企業收藏,隨之也誕生了很多私人美術館,然而,在幾波私人美術館的興建熱潮中,很多也成為曇花一現,私人美術館的生存面臨巨大挑戰。


當前,由於社會捐助制度和免稅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人美術館的可持續發展。


吳鴻認為,企業收藏首先應根據企業的資金投入、戰略和目的,做相應的規劃和策略。現在,很多私人收藏轉為機構收藏。機構收藏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標準,和個人興趣性收藏的目的和定位完全不同,機構收藏是全新的規劃和開始。


對於企業而言,無論是做收藏還是做美術館,都要做好長期的規劃。單獨來說,如何管理和維持美術館的正常運營,展現美術館的社會效應等是計畫建立私人美術館的企業,在建設之前就要考慮周全的問題。


“私人美術館要實現長遠發展,首先需要考慮自身運營,千萬不能將館藏變成無底洞,變為企業負擔。反過來,也不能純粹為了商業目的,將美術館變為藝術品的倒賣場所,私人美術館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在商業性和藝術性之間找到平衡。

天價拍品蘇軾《功甫帖》被指為“偽作” 最終真假結論尚無眉目
保利書畫主管就《功甫帖》題跋發表新見解

2013年12月27日 09:51:31



  在劉益謙發佈的《我的聲明》中結尾寫道,“但是上海博物館的學術團隊對《功甫帖》的研究方式確實也讓我大開眼界的,僅憑與拓本的比較就得出毋庸置疑的結論,並且連翁方綱的題跋也認為是偽作。如果說宋代的作品存在爭議是較為正常的話,那麼把翁方綱這樣的晚近人物的題款判為偽作,應該是有極具說服力的鐵證的。”

自媒體上週末披露上海博物館專家對蘇富比紐約在9月高價拍出的蘇東坡《功甫帖》的真偽提出質疑後,圈內人士自然也對此議論紛紛,其中上海博物館專家認定翁方綱的題跋有偽,也成為《功甫帖》真偽之爭的重要旁證,而劉益謙在其《我的聲明》中也特別提到,上海博物館專家“連翁方綱的題跋也認為是偽作”。這一點自然引起圈內人士的關注。保利書畫主管李雪松在微信中披露,原上海崇源拍賣公司書畫主管諸文進日前對“翁跋”提出了質疑;但李雪松認為諸文進的質疑有待商榷。

  諸文進表示,據其查證翁方綱的《複初齋詩集》與《複初齋文集》,翁方綱為《功甫帖》所作的題跋都有著錄,不過卻有諸多疑點:題跋涉及翁方綱為《功甫帖》所作的詩,其中有一段注解通常“以小字夾註於詩句之間”,卻在題跋中另起一行成了第三段文字,“顯然有增益跋文數量以昂其值之嫌”;而那件《功甫帖》上的題跋,還與上述詩文集之間有多處文字上的出入(詳見後附原文)。

  李雪松在25日下午所發的微信中,則提出了與諸文進商榷的見解。他首先根據歷代著錄對《功甫帖》的傳承作了大致的梳理,直到清晚期鑒賞家李佐賢(1807-1876)將包含《功甫帖》在內的《蘇米翰劄合冊》著錄于同治辛未(1871)年印製的《書畫鑒影》,所記錄的文字內容與徐邦達先生《古書畫過眼要錄》完全一致。其次,他認為翁方綱題跋與其詩文集在文字上有出入是“所異有因”。他認為這是翁方綱受人之托撰寫長跋時另有草稿而非一揮而就所致。據他推想,《複初齋文集》、《詩集》很可能是根據翁氏家存的題跋底稿編輯的,而現在看到的翁氏在帖後的親筆題跋則是在最終書寫時的定稿。底稿在當年八月初具,題跋在九月十二日完成。翁方綱親筆題跋雖與文集、詩集有異,但文字內容並無不合理之處,甚至更為通順。有個別字句的差異,實不足為奇(詳見後附原文)。

  正如劉益謙《我的聲明》所表示的,媒體和公眾都在等待上海博物館專家與蘇富比的進一步解釋,不過兩位中國拍賣業專家對翁方綱題跋之真偽的探討,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瞭解事實的真相。為此,記者征得李雪松本人的同意,特地把他的微信轉發於此,給有心的讀者作為參考。

  諸文進對翁方綱題跋的質疑

  李雪松在25日上午的微信中轉發了“諸文進兄新的發現”,相關文字如下:

  有友問及,翁跋中提及系詩一首,何以不見著錄。按翁氏有《複初齋詩集》,《複初齋文集》各一部。今查得《複初齋詩集》卷第四十即著錄翁氏為《功甫帖》所作詩,此詩在今見帖上亦有之。

  意外發現:

  (1)先前奇怪,今見帖上有翁氏第三段跋,似有出處,原來是為詩句“七星岩口字待勒,謝家莊上圖未傳。槎枒怒墨吐竹石,江海起立雲雷旋”這四句詩所作注解。按古人習慣,當以小字夾註於詩句之間為妥,此為常見格式,如其《詩集》中即作此編排,而今見帖中則另起一段,將此文字與詩句割裂,顯然有增益跋文數量以昂其值之嫌,因為若不將注釋文字緊隨在當注詩句之後,豈非令讀者有不知所云之感。況且,今見帖的這段文字還與《詩集》有出入,今見帖比原文多出“查初白《蘇軾補注》”七字,又今見帖作“以為功甫請老歸後”,《詩集》作“或謂功甫請老歸後”。又,《詩集》注最末一句“蓋誤讀《東都事略》耳”,今作“未詳考也”。

  (2):翁詩最後一句“秋光八月蕩瑤海,雨余參透梅子禪”,與《集錄》所記“乾隆庚戌八月”一致,今見帖作“九月”則嫌牽強。

  李雪松在這條微信後加了一段注解:

  文進又雲:今見帖上翁的第三段跋“東坡畫竹石于郭功甫壁……”若指為翁偽書,則或由詩注抄錄增益而來,使帖上多了一段跋,即古董商誇耀之雙題三題之類。

  接著又加了一段注解:

  文進今晨再雲:今晨樂兄到訪,忽指《集錄》所收翁跋,稱此帖“蘇某謹奉別功甫奉議”九字,而非拍賣帖上“蘇軾謹奉……”,如非錯錄,則破綻大矣,昨竟未提及,真坡公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

  李雪松對諸文進的商榷意見

  李雪松在25日下午的微信中提出了他的商榷意見,全文經作者本人修改:

  文進兄清鑒:

  翁方綱題跋的真偽是鑒別《功甫帖》的要點,我也嘗試做點功課,與您商榷。

  首先:我們根據歷代著錄對《功甫帖》的傳承做個大致的瞭解,清代以前該帖未見記載,清初是安儀周(1683-1745?)的收藏,見於《墨緣匯觀》著錄,九字內容為“蘇軾謹奉別功甫奉議”。後入安慶太守江恂(1709-?)之手,原與《功甫帖》同裝于《蘇米翰劄合冊》的米芾《得書帖》、《惡劄帖》均有江恂鑒藏印為證。江恂傳藏其子江德量(1752-1793),江德量(字秋史)於乾隆五十五(1790)年秋請擅長考據及書法的翁方綱用另紙做了長篇題跋。後複歸於成親王永惺(1752-1823),並收入《詒晉齋摹古帖》中。再複歸於英和(號煦齋)(1771-1840),翁氏雙鉤本上有“煦齋新購”藏印,後應一直存于英和後輩,直至許漢卿于1953年於滬上得自英和後人。清晚期鑒賞家李佐賢(1807-1876)將包含《功甫帖》在內的《蘇米翰劄合冊》著錄于同治辛未(1871)年印製的《書畫鑒影》,彼著錄文字仍為“蘇軾謹奉別功甫奉議”,並詳載翁氏題跋所有文字,這些文字內容與徐邦達先生《古書畫過眼要錄》完全一致。需要注意的是李佐賢的《書畫鑒影》著錄的許多作品並非李氏自藏,僅是寓目而已。

  其次,我們再探討翁方綱的文字差異問題:文進兄查證的《複初齋文集》、《詩集》均與著錄本有異,毋庸置疑。但分析其內容當屬所異有因。江德量(秋史)對家藏的這本冊頁極為看重,並親自為第一幅蘇軾《劉錫帖》做了長篇跋文,第二幅《功甫帖》僅九字,實在難以措辭題跋,故請更擅考據及書法的翁方綱代而為之。翁氏受託而為,自當盡力。翁雖博學,終非天人,必要經過一番查證方可題跋,絕不能一揮而就,事實上翁方綱最終題跋確是在自己的書齋“寶蘇室”完成的。那麼可以推想,《複初齋文集》、《詩集》很可能是根據翁氏家存的題跋底稿編輯的,而現在看到的翁氏在帖後的親筆題跋則是在最終書寫時的定稿。底稿在當年八月初具,題跋在九月十二日完成。翁方綱親筆題跋雖與文集、詩集有異,但文字內容並無不合理之處,甚至更為通順。有個別字句的差異,實不足為奇。雖然至今我未見原件,但畢竟不少古畫鑒賞家都去紐約見過原件,相信他們也不至於看不懂翁方綱。


《功甫帖》真偽風波續:翁方綱題跋冒出新證

2013年12月26日 09:07:01

 蘇軾《功甫帖》真贗引各方爭議 截至今天中午,“翁方綱題跋”冒出新證

  12月21日,本報以整版報導了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三位研究員鐘銀蘭、單國霖、淩利中質疑蘇富比拍品《功甫帖》一事,這場持續至今的爭議席捲了整個書畫界,各路聲音沸沸揚揚,大大提高了普通讀者對中國古代書畫的研究興趣。收藏家劉益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社會各界對《功甫帖》的爭議和關注都有助於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

  各方專家在各路媒體上發表了觀點和看法,本報略做輯錄,供關心此事的讀者們參考。

  ■【蘇富比回應】新聞播發後,紐約蘇富比高級董事、資深專家、中國古代書畫部主管張榮德表示,由他經手的《功甫帖》是真品。他稱蘇富比將針對上博研究報告做出回應,解釋鑒定理由。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向媒體表示,蘇富比這件拍品,見之于張珩《張蔥玉日記·書稿》及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徐邦達讚揚其“神采飛揚”,為“上品”。

  ■【“崇源”季崇建表示】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崇建在微博上認為,有關《功甫帖》之爭,看來是要鬧一陣的。“本人以為:此帖確是存疑,但即便鉤摹亦一古字跡,總非新仿。上博三賢論帖有道,然書聖王羲之存世之作亦多鉤摹之本,不亦視其如真跡一般。鉤摹有優劣之分,時期之分,由此可見價值。民間收藏重在精神,藏家自雲錢多為上,爾等再作點評,或為多此一舉。”“一方斥鉅資,落得一個難受,即便可退,也不會是一朝一夕之便;一方下足功夫,也沒少得罪人。可謂都受傷,或外傷或內傷。”

  ■【“天問”季濤表示】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濤在《蘇東坡的真偽之爭將如何了結》裡評論道,“首先應該期待上海博物館的三位專家儘快拿出有說服力的研究報告;此外,既然這民間收藏品已經驚動了文博專家,那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各位古代書畫專家一起會診辨真偽;也期待蘇富比公司邀請國際上的鑒定專家發表見解;國內古代書畫收藏家、民間的鑒定家、拍賣企業的古代書畫專家們也應該充分發表意見。也許最終各自之間還會有分歧,而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從來就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但通過這樣全面的會診式鑒定和爭論,可以向國人、向全世界普及一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和藝術鑒賞知識,則大有裨益,其所得可能會遠遠超過辨明這幅作品真偽問題的本身!”

  《新華日報》記者@“王宏偉不唱歌”在微博上表示,“我倒覺得劉益謙應該謝謝上博,若偽,避免大錯;若真,平添一段傳奇。”季濤贊成這樣的看法。

  藏品人劉益謙動態

  前日,劉益謙在《我的聲明》表明了立場,“最後,關於《功甫帖》真偽的問題,還有待蘇富比方面組織的專家論證,並綜合各方面的研究意見得出結論。在結論得出之前,作為買家我個人願意保持中立。”

  季濤的文章裡還提到,他從上海朋友聽得傳聞,劉益謙太太王薇會赴京拜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熹年先生,希望他能給主持公道。

  “孤證”有了“旁證”

  除了《功甫帖》九字的存疑外,各方對題跋、印章的考據,也是鑒別這件拍品的重要論據。其中,研討此帖真偽,恐怕繞不過對翁方綱題跋真偽的判斷,而爭議雙方對翁方綱題跋的看法也是相反的。今天上午,就在本報截稿之前,藝術品經紀人諸文進向本報透露了他的新發現。

  他的依據是2002年4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翁方綱題跋手劄集錄》(清代翁方綱撰,沈津輯),內收翁跋《功甫帖》全文,該書非影印出版。諸文進以讎校之法將《集錄》所收跋文與目前問世之帖上翁跋兩相對照,發現兩篇跋文在文句,字數等多方面出入大矣。

  有幾處較大的差異(部分):比如,《集錄》中“近日厲鶚《宋詩紀事·小傳》雲”,蘇富比拍品中是“近日曆樊榭《宋詩紀事》小傳雲”;《集錄》中“乾隆庚戌秋八月”,蘇富比拍品中是“時乾隆五十五年(1790)秋九月十有二日”。(如圖對比)諸文進提出,《集錄》所收翁跋《功甫帖》來源毋庸置疑,乃錄自翁氏門人葉志詵所刻《複初齋文集》石印本第29卷第6頁,集錄者得自中國“臺灣中央圖書館”所藏《複初齋文集》手稿本。諸文進聲明,無意於貿然得出真偽結論,但翁跋出自今帖與《集錄》中,異同出入太大,值得討論。雖然文字錄自《集錄》,原始文字未見,誤處難免。

  新聞背景

  上海博物館書畫部的三位研究員在研究鑒定中,提到了一件依據,即清代書畫名家翁方綱的題跋,並認為翁方綱書法存世較多,與這張拍品上的翁氏書法差距甚遠。


  苏富比昨天发布的官方回应中提到:“苏富比的专家团队已阅读了单国霖、钟银兰及凌利中三位专家于2014年1月1日《中国文物报》发表有关《功甫帖》研究成果之文章。这三位来自世界级博物馆的专家,罕见地以个人名义对个别私人藏家购买艺术品的商业行为作出公开评论,对此苏富比表示惊讶。苏富比不同意各文章中的观点并坚决认定《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我方将于十天内对该等文章作出回应。苏富比保留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

專家:上博關於《功甫帖》研究報告或將難產
2013年12月28日 09:25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7日訊(記者 徐磊)今年9月,劉益謙斥資5037萬元從紐約蘇富比拍得蘇軾《功甫帖》。對於這件文物回流,業內歡欣鼓舞,“月圓之夜,東坡回歸”,一時間,傳為佳話。業內甚至熱議,海外回流文物的稅收政策或因此而轉向利好。然而,好夢不長,12月21日,上海博物館鐘銀蘭、單國霖、淩利中三位專家公開質疑《功甫帖》系偽作,拉開了本次“真偽之爭”的序幕。隨後,蘇富比回應堅稱作品為真跡。12月23日,劉益謙發佈聲明“三謝上博”,12月26日,劉益謙再度聲明拋出“三大困惑”,那麼,上海博物館的研究報告究竟會於何時公佈,這場“撲朔迷離”的爭議又會以怎樣的方式收場呢?

  一篇文章惹的禍?

  眾所周知,公立博物館一般不會涉足私人鑒定。上海博物館作為中國頂級博物館,為何對私人收藏如此感興趣,又為何如此大張旗鼓地公開鑒定真偽呢?“事件導火索可能是祝君波的一篇文章”,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季濤率先發文指出這一點。

  10月19日,朵雲軒創始人祝君波在新民晚報發表《博物館鑒定家為何越來越弱?》一文。文中指出,博物館人才斷層、缺失,面對徵集書畫的挑戰,已無權威敢拍板。現在博物館制度下培養的鑒定家,往往只會紙上談兵,花拳繡腿。在文章結尾處,他更是直截了當,“從這一二十年的趨勢看,民間的鑒定家會越來越強,博物館的鑒定家則越來越弱”。

  他對博物館鑒定家表示失望,對民間鑒定家卻是大加讚賞,尤其是對目前供職於佳士得和蘇富比的馬成名與張榮德讚不絕口,因為這兩人都是從朵雲軒培養出來的,這讓祝君波頗為自豪。在他看來,這是對朵雲軒培養制度的肯定。作為紐約蘇富比古書畫拍賣圖錄的封面作品,蘇軾《功甫帖》無疑備受關注,再加上老部下在蘇富比掌事,《功甫帖》又是上海藏家拔得頭籌,三喜臨門,祝君波顯然有些喜不自勝了。

  文章言辭犀利,估計博物館系統的人聽了都會有些不舒服,甚至會有“如芒在背”的感覺。季濤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只是我的一種猜測,這裡面一定有故事,公立博物館管私人的事,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除非是國家指定。這篇文章肯定是刺激到博物館了。另外,祝君波曾經做過上海新聞出版局的領導,說話應該是有分寸的,但出於什麼原因這麼做就不得而知了。

  劉益謙連發兩份聲明

  12月21日,對藝術界而言,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新民晚報刊登《蘇軾書法<功甫帖>被指偽本》一文,將這場爭議瞬間點燃。有報導稱《功甫帖》將亮相龍美術館新館開幕大展,所以,上博專家有了發聲的理由,“進入公共視野,在美術館裡起到美術教育普及的功能,作品是真是偽,關乎大事:欺世之作若登堂,惑人耳目,貽笑後人。因此,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利用專業優勢,恪守職業道德,在當下及時公開研究結論,以正視聽,非常非常必要”。雖然不是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寫的,但上博專家的觀點和立場很是鮮明,《功甫帖》是“雙鉤廓填”的偽本。

  一個有趣的現像是,上博專家在質疑《功甫帖》真偽時也同樣選擇了新民晚報,頗有些“針鋒相對”的味道。12月23日,劉益謙發佈的第一份聲明也是文思縝密,雖然是“三謝上博”,但仔細品味卻是“話裡有話”,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劉益謙肯定是一肚子的憋屈,本來是一擲千金力促文物回流的英雄,這一下有點“焦頭爛額”了。如果說這份聲明還算委婉的話,26日發佈的這一篇就沒那麼含蓄了。雖然是以“我的困惑和求教”為題,但是其中的求教,更像是“質問”,比如,為何在大眾媒體發佈而不是學術刊物,為何拍賣這麼久才提出是偽作,為何張蔥玉、徐邦達斷定為真等諸多疑問。聲明中的“請教”還提到了上海博物館的“歷史傷疤”,可以看出這一事件遠沒有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

  上博研究報告可能難產

  蘇富比方面表示,蘇軾《功甫帖》見之於張珩《張蔥玉日記·書稿》及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徐邦達讚揚其“神采飛揚”,為“上品”。我們深知,張蔥玉、徐邦達兩位老先生是中國文博界的泰斗,後者更有“徐半尺”之美譽。當然,這並非說權威就一定正確,但是要想推翻權威,需要拿出有力的證據。對此,很多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是上博所說的“雙鉤廓填”,難道張蔥玉、徐邦達會看不出?當然也有專家質疑,張蔥玉、徐邦達是否真的見過原作,解讀是否存在偏差等,這些都值得仔細推敲。

  季濤在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博物館專家關於《功甫帖》的研究報告可能會難產,因為若想推翻這些泰斗級的人物,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且,中國古代書畫的真偽鑒定沒有百分之百的,很多作品都存在爭議,只有一個百分比的問題,這很正常,並不是什麼新聞。他坦言對作品的鑒定結果並不看重,看重的是這個事件背後的原因。他提出一個大膽的推測,張蔥玉、徐邦達兩位老先生都是故宮博物院的鑒定大師,他們的學生也大都在北京地區,之所以出現這個事件,可能是故宮書畫鑒定權威與上海博物館的鑒定專家存在分歧所致。

  據瞭解,“上博三專家”之一單國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龍美術館的學術顧問團成員之一,為何事先沒有通氣,直接就公佈於眾了?季濤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單國霖是龍美術館的學術顧問,應該可以內部溝通解決。而且,涉及真假的作品多的是,上博專家也沒必要管這個事情。其實,也不一定是這三個專家想做的,可能是被迫無奈,不然肯定不會涉及到私人收藏。

  要正視這場“真偽之爭”

  換個角度來看,這場爭議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對藝術市場而言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正如祝君波文中所講,“博物館的鑒定家是文化人,民間的鑒定家是生意人,從來都是互不往來、互不交流,其結果是可以想見的”。其實,不管是博物館鑒定家,還是民間鑒定家,都不應該走到對立的層面。另一方面,與博物館相比,國內的一些民營美術館在學術建設和梳理上的確相差甚遠,甚至在運營發展上也是困難重重。劉益謙在聲明中也說到了這一點,“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民營美術館這種新生事物是一種十分脆弱的存在,除了國家政策的扶持,也離不開國營同行老大哥的幫助。”民營美術館在國內還處於初始階段,需要社會,包括公立博物館的支援,“劍拔弩張”實在是沒必要。

  同時,從這個事件也可以看到蘇富比優秀的危機公關。12月22日,蘇富比發佈聲明堅持《功甫帖》為宋代詩人蘇東坡的作品,稱至今沒有接到近日媒體上所提到聲稱此件作品為偽作的所謂報告,並保留對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權利。蘇富比發佈的這份聲明,是在上博專家發佈質疑的第二天,正值周日,還是耶誕節前夕,蘇富比能如此及時有效地做出回應,其專業態度是值得內地拍企學習的。劉益謙在媒體採訪時表示,“蘇富比將邀請全球博物館的專家對《功甫帖》真偽問題進行研究,如果專家們一致認為上博的觀點站得住腳,蘇富比一定會妥善處理此事;如果所有專家和學者們一致認為上博的觀點站不住腳,蘇富比也會維護自己的聲譽”。在社會和輿論的密切關注下,上海博物館方面面臨的壓力想必會很大,接下來將會如何回應,是否能夠出具一份讓人信服的研究報告,令人期待。



苏富比昨坚决认定《功甫帖》是苏轼作品


2014年01月04日 09:02


成都商报 我有话说(1人参与)  


《功甫帖》真伪争议 追踪

  苏轼《功甫帖》真伪争议事件近两天不断发酵,成都商报记者昨天上午再访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对《功甫帖》研究报告一事,“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媒体上的表态已经表明了态度,不再回应。”而昨天中午,苏富比方面也通过官方微博表示,苏富比不同意此前上博三位研究员各文章中的观点,并坚决认定《功甫帖》是苏轼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刘益谦前天对《功甫帖》真伪引争议一事的三度回应中,提到了不排除用法律手段解决争议的可能性,而昨天苏富比昨天的官方声明中也出现“保留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的说法,这无疑令事件进一步升级,并将事件推向舆论关注的最高点。

  苏富比昨天发布的官方回应中提到:“苏富比的专家团队已阅读了单国霖、钟银兰及凌利中三位专家于2014年1月1日《中国文物报》发表有关《功甫帖》研究成果之文章。这三位来自世界级博物馆的专家,罕见地以个人名义对个别私人藏家购买艺术品的商业行为作出公开评论,对此苏富比表示惊讶。苏富比不同意各文章中的观点并坚决认定《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我方将于十天内对该等文章作出回应。苏富比保留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齊白石原作 《谷穗》 觀後感
最近參加了一次藏會員聚會,收獲良多。是次聚會在港島某間酒店內舉行,其中最能吸引我的是能夠觀賞在聚會間同時舉辦的一個著名畫家的真蹟原作小型畫展。那些原作都是藏友會員的私人珍藏,據他們都説與其自己獨自欣賞,不如公諸同好。筆者認為機會難逢是因為有些畫作是藏家數十年來的收藏品,從末有公開亮相過。

在觀賞這些畫作之中,筆者有幸又觀賞到齊白石原作《谷穗》。筆者特別留意此幅畫是因為此幅畫圖片展示在本會網站上拍預展欄。之前在網上也曾看過此畫的木版水印本,已經很贊嘆齊白石能把這隻工筆螳螂畫得如此精細、栩栩如生。現在再看到此畫原作感覺更為精彩,因圖片與原作畢竟還有一大段距離。筆者用放大鏡仔細地看了原作一個多鐘頭。

原作的這隻螳螂比圖片精細太多了,質感也很強,例如螳螂的翅膀很有透明感,細緻的每一筆一劃、復雜的色彩變化等都是這麼自然流暢、有序。再看螳螂頭部,也劃得絕不簡單,皺起來的部份也劃得很有真實感,很分明。螳螂的幾只隻腳很有跳躍感、很有彈跳動力,似乎隨時會跳出去的感覺。

這幅畫確實是齊白石精品畫存世之作,非常罕有。

會員: Y.K. Luk

19-7-2014

漫談如果專家不夠專該怎辦?
07-10-2015
ttsrkkk
先說書畫鑒定專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官方部門會發出專家牌照或證件,現在的所謂專家都是自稱或自封或別人對某人客氣稱號,結果,專家幾乎都無處不在,都在充當權威專家。問題來了,誰是真專家,誰是不學無術的假專家,誰是不夠專的專家,各路專家水準不一,那只能靠權威性來維持專家銜頭。一眼假的書畫當然沒問題,這些專家如果碰到看不懂的書畫,他們絕對不會如實說看不懂,需要另請教高手。否則,太老實恐怕鑒定專家銜頭不保,如身在大機構任職,或許職位不保。最能自保的方法就是把看不懂的說成是贗品就好了,這較為保險。至幹假在那裡,如何假法都不需交代。有一笑話戲譃那些所謂專家。說市面上齊白石的畫95%是假的,故如遇到鑒定齊白石的畫可以連看也不用看就說是假畫好了,其命中率已經是95%,這是非常高的凖確度了,不是權威專家怎會有高逹95%的凖確度?

上述鑒定亂象現象在書畫界是極為普遍。就拿《功甫帖》真偽的爭議作例子。一方是上海博物館三位研究員,另一方是國際知名的大拍賣公司鑒定專家,都是市場所稱的“權威鑒定專家”,但對同一張《功甫帖》持相反結論。如果說學術水準,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所稱的“權威鑒定專家們”其學術知識差距差竟然是南轅北轍。一方說“開門假”,另一方卻堅稱是真跡。筆者看這其實是學術與商業利益的碰撞,雙方都沒有退路,也不能退。誰退了,“權威鑒定專家”銜頭不保、表示職位或許不保、不能再在書畫界立足、公司商譽嚴重受損等等,都輸不起。就連買家劉益謙也沒退路,如承認是贗品說明他眼光差勁,市場會貭疑他以前還買了多少件贗品。拍賣公司也不讓他退,如萬一劉益謙他真要退,一定會有第三者出現願意出同樣價格承接。

啟功是大家公認具真材實料和真正有權威的書畫鑒定家之一。他說過從事書畫鑒定工作的人必須能先看懂二萬幅畫。如按啟功的要求標準,試問當下有那位書畫鑒定家能逹到此標準?從事研究書畫的朋友都知道,雖然有恒心、肯花精力去進行研究,但客觀環境無法配合,實際上根本沒有這麼多畫作或有關資料供你去進行研究。我們所稱的一般書畫鑒定專家都是目鑒,而毎個專家亦只能慿有限度的資料去鑒定書畫,由於水準各異,書畫界混亂現象因此而產生。中國的書畫歷史悠久,畫家眾多,各有特色及其藝術風格,流傳下來作品數量龐大。單齊白石一個畫家便有三萬多幅畫作。所稱的專家只是對某畫家某段時期有較深入及專門研究而已,所以遇到看不懂的畫作機會必定會發生,世上沒有全能的專家,看不懂就看不懂,這是很正常,一點也不羞恥。問題是學術研究是要探求真理,不要不懂裝懂。

真當假時假當真
齊白石書畫研究學者杜鋒:由於齊白石的工筆劃成就被寫意畫所掩,因此齊白石藝術研究者大多注重研究他在寫意畫所取得的成就,對於他寫實的工筆草蟲所取得的成就研究相對較少。齊白石四十後喜畫花鳥魚蟲.”說明齊白石40歲以後畫工筆草蟲用功甚多。據說他當時畫的蝗蟲,擲在地上,可以引來群雞競趨撲啄,可見極為逼真傳神。


齊白石在京成名後,由於求畫者眾,在條件上已沒太多時間畫費時費力的工筆劃了,此外力作和精品也少,加上年齢漸高,基本上他的作品都屬寫意畫和應酬之作。一般從事齊白石藝術研究者在這局限環境下,能看到的都是齊白石的寫意畫和應酬之作,以為齊白石的畫就是這個風格,鑒定齊白石的畫也就以此作為標準。遇到了齊白石的力作或精品畫,因少見或未曾見過,除感覺陌生外更會斷定是假畫。正如楊琪教授說看多看慣了,把真蝦也當作是假蝦了。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楊琪教授:他看齊白石的蝦看多了,看到照片拍出來的真蝦還以為是假蝦。
上述兩位學者指出了那些專家不夠專的現象。按比例,齊白石一生畫工筆草蟲作品實屬極少數量,精品更罕見。北京畫院美術館集結了9家藝術機構收藏亦只有200多幅草蟲畫作。也難怪那些不夠專的專家,他們根本沒太多機會接觸到和看得到齊白石的工筆草蟲作品。


專家不及藏家藏家不及行家

下列是詩人艾青記録的一則真實故事,大家都看過。
艾青喜歡齊收藏齊白石的畫。有一年,他在上海朵雲軒買得齊白石的一幅畫,艾青將畫拿給畫家許麟廬看,許覺得是贗品。艾青不服,便拉了許麟廬給齊白石鑒定。白石老人看過畫,帶了幾許的自豪說:“這樣的畫,人家畫不出來的。”
這個事例說明了一個事實,許麟廬是齊白石入室弟子,跟隨齊白石左右習畫多年竟然也認不出師父的畫。當今有鑒畫專家看不懂和認不出齊白石的畫也就不足為奇,這是有些專家不夠專,學藝不精。但如果這類專家因種種原因自以為是,固執地堅持己見,就會造成亂象。這故事另一個啟示是如果當時齊白石不是健在,在無從判定真偽的僵持局面情況下,艾青是詩人,而許麟廬是齊的弟子兼畫家,理所當然大家都會相信許麟廬,肯定都由他說了算,認定該畫是贗品。
許麟廬應該是齊白石書畫的專家。事實上,艾青比許麟廬更懂齊白石的畫。艾青是詩人,但他是齊白石書畫藏家,朵雲軒是售畫行家。這就應驗了行內說法:專家不及藏家藏家不及行家。

有朋自遠方來
本月廿五日本會有一藏友由日本訪港,期望與在香港的藏友會面交流。此行除他夫人外另有三名同好朋友同行,

行,並帶來三幅他本人珍藏國畫供在香港的藏友欣賞,以畫會友。

屆時有興趣出席的會員朋友請與我聯絡,人數先定五位。

會長鄧寧

06-11-2014
藝術拍賣競價有訣竅


2014年12月13日08:43


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改善和藝術鑒賞水準的提高,涉足藝術品拍賣的人越來越多。對此,競拍者如何在拍場上買到自己心儀的拍品也是大有講究,特別是近期有關部門提高了徵收個人所得稅及買方傭金的比例,增加了競投者的購買成本。所以,買家調整策略至關重要。根據筆者經驗,買家在競投時務必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買賣要有取捨


世界著名文物藝術品經紀人、倫敦古董商埃斯肯納茲曾說過:「不用買多,但要買好」,這是他感悟出來的「古玩經」。在埃斯肯納茲先生看來,中國文物藝術品就像一座大花園,雖然精彩紛呈,風光無限,但真正的賞花人要懂得取捨。埃斯肯納茲先生說:「沒有必要買所有的鮮花,只需將最美的收入囊中。當然,有時也要問一下園丁。 」確實,藝術精品有著獨特魅力,是獨一無二、不可再生的,藏家擁有它,往往能體現自己的品位。從投資角度看,未來藝術市場只要有行情,精品漲10倍,一般作品只能漲1倍或不到,兩者的差距有著天壤之別。如果買家見什麼都想買,對買家資金無疑也是一個考驗。


競投設定金額


拍賣場上面林林總總的拍品「誘惑」很多,買家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競拍的價格往往會失控,這顯然要大大提高收藏投資的成本。另外,拍賣場上的緊張氣氛也容易引導買家做出不理智的競投行為,這方面的事例很多,有時一件拍品,行家估價最多能拍到5千元,但是到了拍賣場上,買家之間有時為了面子或是鬥富,互不相讓,也許最後會將此拍品價格抬到5萬元。因此,設定競投的最高價格,有利於控制藝術品投資風險。


競投講究方法


據筆者觀察,買家的競叫方法大有講究,一般有漸進法、跳躍法、混合法3種。漸進法是指拍賣行規定一口競叫的階梯價。買家採用漸進法可以步步為營,風險相對比較小。如2001年上海敬華拍賣會上,陶冷月的《富貴群芳》估價1.8—2萬元,從1.4萬元起拍,結果各路買家你爭我奪,互不相讓,最後在7.5萬元的價位上一槌定音,若是加上傭金合計8.25萬元。儘管成交價遠遠高於估價,但還是物有所值。畢竟拍場上競叫的買家較多,多數買家競價時不超過合理價決不放棄。需要指出的是:拍賣場上經常會出現一口叫至起拍價就一槌定音的現象,成交價一般會低於估價,這對買家來說,採用漸進叫法最為合算,可以節省購買的費用。如多年前某拍賣會上,一件張大千的《行書七言對聯》估價2—2.5萬元,起拍價為1.8萬元,有一買家叫至1.8萬元後就沒有人應叫。顯然成交價要低於估價。不過,漸進法也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場面上只有2人互相較勁爭奪時,買家很容易被這種特殊的氣氛所感染,同時也激起了對手的競爭欲望。有的買家為了自己的面子,不惜以重金壓倒對方,從而加劇了市場風險。


跳躍法是買家一口競叫,便高於拍賣行約定的一口競價階梯。比如北京翰海規定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從1600萬元起拍價至2500萬元之間,競叫的階梯為50萬元。也就是說,若買家採用跳躍方式,必須高於50萬元。記得在2001年上海敬華拍賣會上,有一件陳佩秋的《翠峰古寺》(70×65cm),從6萬元起拍,加價幅度2000元,拍賣師話音剛落,海外一買家一口叫至10萬元,在場的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出價給震住了,作品最後被該海外買家以10萬元買走。這種叫法可以顯示買家財大氣粗和志在必得的魄力,同時可以封殺諸多買家的競爭,從而乾淨俐落地競得自己喜愛的拍品。跳躍法的不足是:買家若把握不當,會有較大的風險,如一件拍品起拍價為1萬元,實際市場價為1.5萬元,如果你跳至1.5萬元以上競叫,顯然就會加劇市場風險。


混合法是指漸進和跳躍法交叉使用。如2004年上海崇源春拍賣會上,競投20片甲骨文的2位買家就是採用混合叫法,拍賣師從580萬元起拍,規則是1000萬元以下每50萬元為一個叫價階梯;1000萬元以上,100萬元為一個叫價階梯。當拍賣師話音剛落,286號買家跳叫至800萬元,隨後217號買家參與競爭,雙方一步一個臺階咬得很緊,當價格漲到2000萬元時,217號突然報出2500萬元,顯然該買家急於想擺脫對手,這時場內觀者鼓掌叫好,可是286號卻不願放棄,繼續緊逼。結果,當217號叫至4800萬元時,286號終於退出了競爭,若是加10%的傭金,實際成交價應為5280萬元。縱觀217號的競投,就是採用漸進法和跳躍法交叉使用,一旦漸進法不靈,就採用跳躍法;跳躍法不行,再用漸進法,從而逼著對手退出競爭。


總之,3種叫法各有利弊,但是不管哪種叫法,買家都要在競投之前設定好競叫的最高價,特別是眼下傭金提高後,買家務必要控制好購買的成本,切莫被拍賣場上緊張刺激的氛圍所左右,這樣才能在拍賣過程中做到遊刃有餘。


書畫市場升勢持續令藏家不願出貨


拍賣公司最頭痛的事情是市場貨源奇缺,特別是名家如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作品,精品畫更是一畫難求.在這情況下, 一向被低估的嶺南派著名晝家的作品便乘勢而起.


例如趙少昂的畫作最近受到市場熱烈追捧, 價格不斷被追高.在拍賣市埸價格亦屢創新高.


為了增加貨源,有些拍賣公司轉拍現代畫家的作品,但遠遠還未形成氣候.


最近有幾幅現代畫家的作品拍出天價,竟高達億多元,行內多認為是故意炒作,有人企圖打造現代畫市場,但因超乎常理,不可能比著名大師級的畫價格更高.市場根本不會接受,


很多買家都說與其買這些高價現代畫家作品風險極高,我們為什麼不買市場公認的畫作呢?


按這市場走勢, 大師級的作品便將會愈來愈貴了, 也難怪持有者不肯放手.


會員: 文迪


3-8-2014


趙少昂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師從高奇峰。1930年在廣州興辦“嶺南藝苑”,以繪畫設席授徒,海內外弟子很多,桃李滿天下。


趙少昂的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各種體裁的繪畫中,以花鳥畫為最精,尤其是後期的花鳥畫,他所尋求的活力靈動,逼肖逼真,現已在他筆下的天然景象中展露無遺。


趙少昂用一生精力苦心經營他的“花鳥蟲鳴”世界。與關山月、黎雄才比較,他的藝術更精密、更樸實,從他的著作中,咱們感觸不到時代風雲的印跡。那些花花草草、鳥雀鳴蟲,可以讓咱們娛目怡情、息矜去躁,卻難以使咱們熱血沸騰、激情洶湧。


向日葵是趙少昂頗為喜愛的體裁,他以“雨餘凋謝不由秋”為題創造過多幅著作,圖1是其間非常精彩的一幅。趙少昂的意筆花鳥,不像齊白石闊筆揮灑,形象簡略歸納。他用細筆,行筆較複雜,拾掇也細膩。他畫花朵,先點寫不一樣方向的花瓣,趁水分未幹時,又點上藤黃,讓顏色活動、融合,顯得豐厚、豐滿、濃烈。


他點葉子也很有特徵,每一處墨塊,都讓它暈開,水淋淋的,而收筆時常常順勢帶出尖利的小鉤,以添加動勢。他喜愛在枝葉間交叉一些細勁的線條,那線條像雜草,像枯枝,像葉子的頭緒,或許啥都不是,樸實是為裝飾、豐厚畫面的,多了這樣的線條,讓人感受老筆紛披,爽快淋漓。他畫鳥雀昆蟲,重視真實生動,造型精確、顏色逼真,而行筆爽快爽性,在簡與繁之間,把握得適可而止。大家感歎趙少昂是用“花鳥蟲鳴”敲開世界之門的,的確如此!


趙少昂的書法面目獨具、特性明顯、線條扁平方硬,如排筆刷出,而筆劃非常爽直峻峭。字形很誇大,橫向縮短,縱向拉長。規矩上,行距緊字距更緊,有時乃至字字粘連,讓人有些難以辨識。


趙少昂歷年拍賣成交價格記錄:


趙少昂 花鳥百開 冊頁 1500-2000 萬 1456萬 2010-12-02 北京保利


趙少昂 1948年作 白猿猴 450-750 萬 1180萬 2013-12-22 帝圖藝術


趙少昂 己卯(1939)年作 松花月影圖 200-300 萬 605萬 2005-08-14 廣州藝拍


趙少昂 雄心百獸驚 立軸 200-300 萬 602萬 2012-11-27 佳士得


趙少昂 1971年作 漁舟唱晚 200-300 萬 580萬 2013-10-07 香港蘇富比


趙少昂 1967年作 初雪 100-150 萬 554萬 2011-04-05 香港蘇富比


春拍過後的藝術品市場將往何處去

2014年08月13日 07:51

春拍過後的藝術品市場將往何處去

2014春拍已到尾聲,各家拍賣公司也都完成了今年的第一次集體亮相,無論是從成交金額來看還是從成交率來觀察,今年的春拍都可謂最近幾年來最平穩的一次。雖然從單個專場的情況來看產生了一些小高潮,但整體來看,整個市場行情依然是波瀾不驚。筆者諮詢幾大拍賣行市場負責人對於今年春拍市場表現的評價,聽到最多的幾個詞就是平穩、調整、符合預期。

如上所言,今年的市場表現在數字上確實激不起人們過多的興趣,但是拋開單純金融市場式的分析思路,換一個角度,嘗試從藝術市場的角度觀察藝術,又是另有一番景象,我們會感到關鍵字變成了分化、成熟、細化和發展。這其中的滋味是值得我們細細品鑒一番的。同時,深度通過對現階段的藝術市場的表現進行分析整理,力求展現未來藝術市場的發展方向。

分化:處於不同階梯,價格相差甚遠

由於市場的快速發展,許多名人大家的藝術作品已經被頂到天價,在今年春拍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名人大家的作品遭遇了流拍。細細觀察可以發現,流標大致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藝術品等級分化現象進一步明顯。從總體來看,名人大家的精品作品在市場上依然有不錯的行情,甚至還能一路走高,但藝術價值一般的作品表現就顯得並不那麼盡如人意。其次,許多名人大家的作品已經被炒得很高,曾經的火熱場面讓賣家對名人大家的作品產生了很高的心理預期。但這種心理預期未必符合今年的市場行情,而賣家卻不願意根據現在的市場行情調整預期,誰也不願意賠錢交易。此外,名人大家的作品也不都是精品,也會分三六九等,精品的價格和普通作品的價格會相差甚遠。

另外,北京國際匡時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曉東指出,現在市場上的主力買家大多已經擁有名人大家的作品了,他們不太會再去繼續購買一些類似的作品,所以這類藝術家的作品也會進行分化,未來的價格一定會和其他作品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

成熟:增質減量

中國拍賣行業雖然已經發展了20多年,但一直給人們留下的是粗獷式發展的印象,這個印象在2011年以後更是反復地被人們提起。根據謝曉東的分析,之所以給人們留下這樣的印象,主要是由於中國內地拍賣行運作路線沒有達到精中選優。中國內地各大拍賣行每年至少要推出2000到3000件拍品,這樣數量龐大的拍品中,其實精品的水準和數量是要超過國際上的大拍賣行的,但問題在於低水準的藝術品也混雜在其中,高水準和低水準參差不齊,買家如果不具備一定的鑒賞水準,在這樣的市場中很難適應。

從這個角度出發,內地拍賣企業提出了增質減量的路線。根據拍賣行從業人士反映,一些水準不高的藝術作品在前一輪市場突飛猛進的時候尚可以賣出一個不錯的價格,但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應有的表現。真正的成熟市場應該讓每件東西回歸到它原有的價值標準上去,讓真正的精品供不應求,而拍賣行要擔當起自己在市場中的職責,在選擇拍品的時候注重品質。如果做到精中選優,無論是從短期看還是從長期看,對於拍賣行都是有利的。

細化:精細化運作和多管道發展

所謂精細化運作,是指拍賣行在藝術品類上進行了更加細緻的劃分。之所以如此做,也是因為拍賣公司認識到之前的靠規模取勝的思路是沒法延續的,那麼就要精耕細作。另外,謝曉東認為,今後需要著重推出私人收藏、名家舊藏和策劃專場。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這種專場的拍品容易形成系統,會吸引對於專門品類有需求的買家。

另外,策劃專場在今年的藝術品市場上也是一個不錯的亮點。雖然運作起來需要強大的學術支援,但不失為拍賣行將來努力發展的方向。

除了精細化運作,多管道發展也是拍賣行繼續努力的方向。海外發展成型的大型拍賣行往往每年的拍賣都會涉及幾十個品類,而中國內地拍賣行大多專注於書畫、瓷器、當代幾個品類,對抗風險的能力自然就弱了。對於一些專門做特色拍賣的企業,專攻於一點,也是一條不錯的發展道路。

發展:藝術市場和藝術史都在一路向前

本輪調整期已經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先認識到本輪調整期究竟為藝術市場帶來了怎樣的變化。目前的藝術市場相比於上一次的瘋狂時期,投資和投機的買家雖然依然存在,但數量減少了,代之而來的是更多的收藏家的入場。

另外,現在處於藝術市場中的人們更注重藝術品的藝術屬性。藝術品市場中的人們必須認識到藝術品市場是基於興趣、愛好和文化認同而存在的。只有因為喜歡,為了藝術、文化和精神內涵去收藏藝術品,才能算得上是藝術市場的本源和初心。

藝術市場是隨著藝術史一路發展的,它需要隨著時間不停地向前發展,藝術市場也應該如此。從這個角度出發,未來的藝術市場中的人們就應該認識到把更多的新人引進場,把更多新鮮的藝術作品呈現在人們面前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基於今年春拍的市場表現,處於調整期的藝術品市場向藝術品持有者提出了一個問題:我是現在變現還是繼續持有?對於這個問題,謝曉東表示,藝術品市場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輪回式的發展模式,而是在曲折中前進的。現在的藝術品市場是一個沒有“漏”的市場,因為資訊公開透明程度很高,專業藏家的鑒賞水準都在發展。所以未來的藝術品市場一定是一個能夠讓每一件作品找到它合適位置的市場。對於精品藝術品,我們不需要為市場鑒賞能力而擔心,而一般的藝術品,也一定會回歸到一個合適的價格平臺上去。有些人期待下次藝術品市場牛市的到來可以讓所有的藝術品快速回歸到原來的價格高度上去是不現實的。在市場表現不好的環境中現金為王,所以把一些並不是特別重要的藏品以一個相對合適的價格出手獲得現金,然後把精力集中在精品藝術品上是一個不錯的思路。畢竟隨著市場鑒賞能力的提高和價值中樞的確立,精品是會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

《收藏投資導刊》

Artprice全球藝術市場大揭底:市場極度饑餓
2014年08月08日 07:25
Artprice是一家在全球範圍內統計和追蹤藝術品價格及銷售資料的法國公司。近日,其最新資料統計結果顯示,在過去六個月中,公開拍賣的藝術作品成交額達到71.5億美元(52.2億歐元),突破了70億大關!相比2013年同期的61.1億美元,全球藝術拍賣市場上半年同期增長了17%。

  “藝術市場極度饑餓。”Artprice總裁蒂埃裡•埃爾曼(Thierry Ehrmann)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我們的藏家從戰後的50萬人激增到現在的將近7000萬人,這些‘藝術消費者’中不僅有專業收藏家,也包括了全球的藝術愛好者。”

  埃爾曼還表示,全球各地的美術館和藝術中心——不論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的——都如雨後春筍般相繼成立。這一現象在亞太地區尤為突出,而南美和中東地區相比之下略輸一籌。

  不管對個人還是機構投資者及基金經理而言,儘管遭遇金融動盪,藝術品仍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市場在不斷的成熟和流暢,10萬歐元以上的作品的年收益率都在10%到15%之間。”

  在2014年上半年,美國藝術品銷售額以23.8億美元榮登榜首,比去年同期增長28%,並佔據全球總交易額的三分之一。

  在一度四年位居榜首之後,2014年上半年中國下滑至第二位,藝術品銷售額為19.7億美元,同比增長6.9%,占全球份額的27.7%。

  英國在藝術品交易中分得四分之一的份額,銷售量為18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25%。

  法國位元列第四,2.84億美元的交易占市場份額的3.9%。

  宏觀上看,國際藝術品市場日益聚焦美國、中國及英國,這三個國家的交易總額達到了國際藝術品銷售的86%。

總而言之,隨著“博物館行業”的壯大以及藝術品消費及投資的增加與推動,藝術市場目前的發展狀況還是“十分健康”的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國畫大師罕有傳世精品畫作欣賞
100_1899_-_副本.12762817_std.jpg
100_1899_-_副本.12762817_std.jpg (46.7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這幅畫是趙少昂極罕有的精品畫,清雅、幽靜、脫俗。他沒有畫出湖景,但觀者仿佛身處湖間。他只畫了一隻草蟲,但觀者卻聽到百蟲在嗚。他只畫了幾枝蘆葦枝葉,但觀者卻似乎看到佈滿整個湖邊的蘆葦。。。。。。。
趙少昂這幅畫很具有創意,在構圖和意境都是一絕。
當筆者細細欣賞此畫,仿彿不知不覺走入畫境內,勾起孩童時的回憶。。。。。一個寂靜月圓夜晚,只聽到蟲叫聲,一個人獨自坐在長滿蘆葦河邊,皎潔月亮,水天一色,景色醉人。正在胡思亂想之際,偶然舉頭望明月,看見一隻草蟲在蘆葦枝上,由於背着明月,在月色反映之下就顯得非常清晰,我還可以看到這隻草蟲的兩根觸鬚在上下左右在擺動,正在咀嚼着什麼似的。。。。。。
藝術品是永恒的,可貴處在於畫家的偶然靈感一到,創意湧現,立即揮毫,佳作或傳世精品就在此時此刻面世。人生有很多偶然,藏友就是在眾多草蟲畫中偶然發現這幅精品,便愛不釋手。
趙少昂精於畫花鳥草蟲畫,其中草蟲畫也畫得很好,與齊白石的草蟲畫比較,由於風格不同,則各有千秋,也各自各精彩。


有關趙少昂作品市場資訊:
「 長青不老松 」 成嶺南畫標杆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升溫,各大畫派的市場規模都大幅提升。京津畫派在拍賣場上如日中天、海上畫派備受藏家追捧,但別具特色的嶺南畫派在藝術市場卻一直默默無聞,鮮有出色表現,絕大多數嶺南派畫家作品都在數十萬至上百萬元徘徊。其行情根本無法與京津畫派、海上畫派相比擬,甚至相差甚遠,因此嶺南畫派也就有了「價值窪地」之稱。但最近幾年來,嶺南畫派作品逐漸出現了一些變化,隨著學術界對嶺南畫派的歷史地位、藝術價值的不斷深入研究,嶺南畫派潛在的價值逐漸被各地藏家所挖掘。以前嶺南名家的名頭大多局限于嶺南地區,他們的作品在廣東市場較為看好,在全國卻影響不大。近兩年來嶺南演出者的作品逐步突破地域局限性,頻頻亮相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西泠印社等大型拍賣行,嶺南三代名家上拍的藝術作品數量不斷增加,拍賣價也穩步攀升,不斷引起各地藏家及藝術機構的關注。


在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趙少昂的「花鳥百開冊頁」以1456萬元成交;在2011年8月廣州皇瑪藝術品拍賣會上,黎雄才1992年創作的《旭日蒼松》以747.5萬元拍出;在2012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趙少昂的《雄心百獸驚》又以602萬港元成交。尤其是2013年春季拍賣中,嶺南畫派表現十分強悍,在2013年3月31日北京榮寶齋迎春拍賣會上,黎雄才1984年創作的巨幅山水《長青不老松》經過眾多買家激烈角逐,最終竟以8960萬元的超高價成交,超過預估價10倍,使嶺南畫派價格上了一個新臺階。


黎雄才作為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長巨幅山水,精于花鳥草蟲,畫作氣勢渾厚,別具風貌,被評論界譽為「黎家山水」。長期以來,嶺南畫派在藝術市場上沒被太多的炒作,價值一直被低估。 2013年春拍黎雄才的畫作拍出天價可說是為嶺南畫派整體價值提升吹響了進軍號。《長青不老松》的天價成交在國內拍壇真是「春雷一聲響」,引起各界高度關注。黎雄才畫作大幅上揚,帶動了嶺南畫派藝術先驅高劍父及關山月、賴少其、黃君璧等名家精品也同步上漲。
100_1901.12762918_std.jpg
100_1901.12762918_std.jpg (44.66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徐悲鴻《水中牛》
2231.12762959_std.jpg
2231.12762959_std.jpg (36.11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徐悲鴻畫牛浸在河水這幅畫, 是徐悲鴻一生畫牛最好、最精彩的一幅, 堪稱空前絕後的稀世佳作。畫中牛身雄渾壯健, 骨格比例準確, 其炯炯有神眼睛,栩栩如生, 皮膚濕潤質感, 仿若看見有水沿牛身滴下。
國畫能有此質感效果, 難能可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畫家造藝具此深厚功力,是稀世珍品。
畫工技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堪稱大師級中之大師。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collectorclub@honkongmgart.com
徐悲鴻《水中牛》這幅畫傳承有序,原作在上世紀曾被榮寶齋挑選作為母本印製木版水印及轉載在徐悲鴻畫冊。
1953年榮寶齋新記原版大型木版水印畫冊《現代國畫》一冊(10幅全,活頁袋裝)。尺寸:45.7×33.9cm.是作宣紙精印,內收錄徐悲鴻、王雪濤、齊白石、陳半丁等名家繪畫代表作品十幅。 裝幀極為考究、每幅木板水印畫作上方均有棉宣附襯,保存較好。
po_.12763057_std.jpg
po_.12763057_std.jpg (40.24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徐悲鴻擅長畫馬大家都知道,作品也不少。他畫牛的作品數量遠比他畫馬少,這更凸顯出珍貴。
以下是他畫牛的作品。
5.12763138_std.jpg
5.12763138_std.jpg (34.92 KiB) 已瀏覽 2677 次
4.12763150_std.jpg
4.12763150_std.jpg (12.6 KiB) 已瀏覽 2677 次
3.12763200_std.jpg
3.12763200_std.jpg (64.52 KiB) 已瀏覽 2677 次
2.12763208_std.jpg
2.12763208_std.jpg (23.01 KiB) 已瀏覽 2677 次
1.12763239_std.jpg
1.12763239_std.jpg (46.87 KiB) 已瀏覽 2677 次
78.12763254_std.jpg
78.12763254_std.jpg (88.69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

該畫創作於1951年春,距離徐悲鴻辭世只有兩年,由於是贈送友人郭沫若先生的,不為外界所知。不料在2011保利秋拍中,拍得2.668億元,居當季中國藝術品秋拍單品成交價榜首。

款識為:九州無事樂耕耘。沫若先生為世界和平奔走,席不暇暖,茲屆出席第三次和平大會歸來,特寫歐陽永叔詩意贈之,和固所願,但農夫農婦皆英勇戰士也。1951春,悲鴻。

歐陽永叔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歐陽永叔詩意”指歐陽修詩《寄秦州田元珍》,全詩如下:近來邊將用儒臣,坐以威名撫漢軍。萬馬不嘶聽號令,諸蕃無事樂耕耘。夢回玉帳聞羌笛,詩就高樓對隴雲。莫忘鎮陽遺愛在,北潭桃李正氤氳。

齊白石 《梅 花》
gh.12763417_std.jpg
gh.12763417_std.jpg (143.26 KiB) 已瀏覽 2677 次
早在1880年前後,十六七歲之齊白石,就是一位優秀雕花木匠,並以賣畫養家,又拜湖南當地名士胡沁園為師,研習詩文,並在一首詠牡丹詩中,寫出了“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桔有餘甘。”之名句,被胡沁園評為少年詩才。其後,齊白石在其家鄉五龍山下成立了“龍山詩社”,其中有羅真吾、羅醒吾、王促言等七人,白石是“龍山詩社”之骨幹,為詩社中之“詩仙”。眾所周 知,白石老人有“借山詠館主人”雅號,並治印、題款在畫上,達半個世紀以上,可見老人對作詩詠詩之酷愛。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她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梅花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讚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淩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齊白石後來發 現 , 原 來 梅 花 比 梨 桔 更勝一籌。正是“不經一番寒徹骨 焉得梅花撲鼻香”
於是乎 ,齊白石把他的名句改為 “一 咲牡丹稱富貴 那知無福見梅花”


未來市場由精品主導

相信齊白石一定很滿意這 名 句,因此他在不同時期和場合三次書寫他這名句(圖二) ( 圖 三) 
2_1.12763606_std.jpg
2_1.12763606_std.jpg (150.32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圖二
3_1.12763624_std.jpg
3_1.12763624_std.jpg (113.4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圖三

上述這三張書畫同一題材,從筆跡和書寫字的習慣和筆法來看, 雖然分別在三個不同時期,確實均出自齊白石手筆。
有了對比,相信大家都很容易分辨得出(圖一)是精品之作,其運筆嚴謹,顯示出齊白石細膩的筆法。再看題跋,拆開毎一字單獨來欣賞,每字都是齊白石很用心書冩的精品書法。其餘兩幅畫顯示出的畫法和書法就太隨便了,屬隨意之作,特別是(圖二)更顯示出有點馬虎,這就是典型的所謂“應酬之作”心態下書寫,也就是市場所說的普品。不是所有大師級的毎一件作品都好,好的作品不多,精品更罕有。現在市場追捧精品,在價值方面來說,往往一件精品比普品價值高出幾拾倍或更高。

齊白石《牡丹》原作精品
danny_28329_看图王.12763724_std.jpg
danny_28329_看图王.12763724_std.jpg (46.67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同樣是大紅大綠,齊白石這幅《牡丹》精品不但不俗套,而且清新高雅。牡丹雖好,需要綠葉扶持,從毎片花瓣和綠葉細膩的筆法,顏色的變化都那麼自然流暢,確實表逹出齊白石大師風格。正是 牡丹綠葉 相得益彰。
我們看過牡丹花,紅白兩色花瓣精瑩剔透,白色部分感覺如白玉,末部逐漸變紅,天然變化過程,真的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觀賞齊白石這幅《牡丹》,恰恰好找到這感覺。齊白石畫牡丹,這幅《牡丹》精品是代表作,也就是說他所畫的其他牡丹畫,均不能與此幅媲美。
hg.12763734_std.jpg
hg.12763734_std.jpg (13.02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在上世紀50年代齊白石這幅《牡丹》非常有名氣,常被傳媒刊載,其中包括掛暦、名信卡等。另外此畫又印製很多作為贈送禮物。上圖是印刷品。

我們對比下列齊白石其它同是牡丹題材,大家很容易分辨出精品和普品,有助提高我們對齊白石作品藝術的欣賞水平。
erft.12763809_std.jpg
erft.12763809_std.jpg (124.79 KiB) 已瀏覽 2677 次
20130508161621_80307.12763820_std.jpg
20130508161621_80307.12763820_std.jpg (290.3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字畫收藏重在發現精品
CD.12763900_std.jpg
CD.12763900_std.jpg (66.28 KiB) 已瀏覽 2677 次
步入位於宋莊的元亨利文化藝術館,在琳琅滿目的古典傢俱藝術展廳中,掛滿了近現代名家的經典之作,無論是盈尺的小品還是巨幅的力作,無不清新典雅,更為可貴的是少有應酬之作。在字畫與傢俱的相互點綴映襯下,折射出楊波多年來所堅守的文化理念及收藏追求。

  跨界玩家 以藏會友  楊波喜好交友,身上有著北方的豪爽仗義,也有著南方的細膩溫潤。在與朋友的閒談中,他常常泡上壺清茶,伴隨著縷縷茶香,思緒層層鋪展開來。  
上世紀90年代初,楊波與范曾、韋江凡等名家相識,在與這些大家的交往過程中逐步與書畫結緣。時間久了,楊波發現在做古典傢俱的過程中配上幾張名家字畫,兩者本身就是非常完美的搭配,“買傢俱的藏家看到這些字畫,對你的認識也不一樣,對於傢俱也是格調的提升。”  在隨後的日子裡,楊波有幸得到了畫壇大隱許麟廬、山水大家白雪石諸先生的指點,這讓楊波從內心找到心靈的契合點。他感慨地表示,“這些老先生們在畫壇可謂德藝雙馨,有著崇高的藝術成就,憑藉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贏得了眾多追隨者。”前輩們的耳提面命讓楊波更加堅定了對藝術品收藏道路的選擇。

  作為在古典傢俱收藏領域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楊波在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有著開闊的心胸,這讓他可以容納不同朋友,涉足收藏後,他的朋友圈子從企業家擴展到藝術家、收藏家。幾年下來,楊波在藝術品收藏上已是大有成就,對於這一切,他也歸功於朋友的幫助,而與許麟廬先生八子許化夷的交往最為難忘,他將這段交往比喻成兄弟一般,“每次買畫,他都會幫著細心地把關,分析作品價格走勢,如何進行真偽辨別,怎樣發現潛力藝術家,沒有像這樣的朋友,就不可能收藏到這樣多的精品。”  在朋友的指點和幫助下,楊波已成為在這一領域字畫收藏最豐富的藏家。“收藏也是在做人,只有樹立良好的口碑,才能與人交心,如果做人做不到位,便會失去朋友,而人生道路的發展與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在與值得信任的朋友交往中,情商不斷提升,人生道路也會不斷改變。”楊波表示。

  廣博精取品味內涵  “對於富豪來講,沒有經典藝術藏品稱不上真正的富豪。”這是楊波時常提及的一句話,並親身實踐著這一追求。置身于楊波親手建造的三層徽派建築展館中,目之所及幾乎都是藝術家的精品力作。在他的眼中,一件精品畫作的價值不差于十件普通的藏品,有時為了得到一件珍品,楊波有時寧願花大價錢收入囊中,他說,“精品的收藏價值及升值空間更受業界追捧”。  2003年,楊波首次涉足藝術品拍賣市場,便將幾十張精品的作品收入囊中,由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從2010年開始,楊波開始了持續三年瘋狂的掃畫,而他瞄準的幾乎都是藝術傢俱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別是在2012年,在嘉德拍賣推出的老舍夫婦收藏專場中,楊波為了喜愛的一件齊白石畫作,不惜花費鉅資購得,回憶起那個不眠之夜,他至今難掩內心的激動,“這樣的作品有著強大的魅力,當身心煩躁的時候,拿出來把玩一下就會感受到內在的氣場,心情豁然爽朗起來”。

  收藏精品是楊波一直以來的理念。“作為收藏家也應切記,要想所藏能夠增值,關鍵不在尺幅,而在於作品的品質。”楊波表示,“畫家並不是每一張都是精品,但是精品都是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東西。好的繪畫作品很少能夠受到市場起伏的影響,做收藏視野要放長遠,不管哪個收藏種類,市場永遠在追逐精品。”

  在楊波的眼中,隨著書畫市場逐漸趨於理性,收藏的理念也開始出現了變化,現在不管是藏家、機構還是畫家,大家開始重新注重書畫的藝術性,重新去品味藏品的藝術價值,“一幅作品的品質應該包括技法是否能讓人賞心悅目,內容是否反映現實生活,格調是否傳達出一種當代的審美情趣。”楊波表示。  以藏養藏樂在其中  不少人說收藏是個無底洞,有多少錢都能夠投進去。但在楊波看來,玩收藏玩的是一個心態,不要太急功近利。“收藏是講究緣分的,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等待合適的時機,各個方面都要成熟了,自然就會擁有。”

  在藝術品價值越來越高的今天,作為藏家只進不出似乎很難在行業裡立足。對此,楊波表示,“真正的藏家都是以藏養藏,不斷在選擇,有時候為了一件精品甚至會忍痛割愛,把差一點的東西賣出去。收藏就是在把玩欣賞過程中享受其中的樂趣。”他反對不計後果的炒作、造假行為,擾亂市場秩序,必將傷害到藏家,對於市場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他說,“收藏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切忌盲目跟風,少一點功利性,多一些樂趣”。
  藝術之美,莫過於欣賞。楊波通過藝術品收藏,更加關注當代的生活狀態。他曾經跟隨畫家朋友到陝北,感受到了當地民風的淳樸。“藝術精神在於刻畫出人的內心靈魂,用繪畫瞭解生活的狀態,對於收藏來講,便是瞭解畫作背後所傳達出的思想。”

  身處宋莊,楊波周圍全是被藝術家,在這樣的氛圍中,展覽不少,但名氣不大,但只要有時間,楊波還是會去看一看,遇到自己喜歡的,也會購買一些。他說,“真正的收藏獲得的不是金錢的刺激,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是精神的享受,要研究作品背後的內涵”。

  從與藝術結緣至今,20餘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如今,楊波已成為圈裡的大玩家,心態越來也越平和,但對於收藏的情感日益加深。在他的眼中,收藏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的方式。未來,他將在找尋心靈與自然之美的收藏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一代草蟲畫大師齊白石最精彩的代表作
100_2219_看图王.12764003_std.jpg
100_2219_看图王.12764003_std.jpg (28.23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圖中兩幅齊白石草蟲精品畫,刊載在這本上世紀由北京榮寶齋出版的齊白石畫集內。這兩幅都是齊白石經典的草蟲畫,相信大家都在畫冊或傳媒介紹等看過了,或許還很熟識。經考究,榮寶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挑選了作為母本印製木版水印畫,故海外收藏這兩幅畫的印刷品的齊白石畫愛好者大有人在。由於原作收藏家極為低調,這兩幅畫的原作從沒有公開亮相過。
100_1813.12764035_std.jpg
100_1813.12764035_std.jpg (137.01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原作 (局部)

齊白石草蟲畫精品 《秋佳》
1617670w6K6i7_b__副本.12764112_std.jpg
1617670w6K6i7_b__副本.12764112_std.jpg (76.1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fghh.12764138_std.jpg
fghh.12764138_std.jpg (121.71 KiB) 已瀏覽 2677 次
《秋佳》原作 (局部)


大家都讚賞齊白石畫的草蟲形神兼備,但看遍齊白石草蟲系列畫,真正逹到此境界的不多。這幅《秋佳》的螳螂就能夠逹此境界,當之無愧。如果齊白石不是經過長期觀察,是不可能描畫得出螳螂體態和肢體擺放的本能性。再加上線條自然和寫實,形神便出來了,看上去就是一隻活生生的螳螂。另一亮點是螳螂的兩條長長的觸鬚,讓觀畫者感覺到非常靈活和具有很強的彈力。懂得畫畫的都知道,要畫這兩條這樣長而均勻的線條,拿筆的手要有力及有定力,非有數拾年功力不可。如果這兩條線條稍有不慎畫得不好,整幅畫或會被破壞,不夠完美。
要鑒賞藝術品,鑒賞者也要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大家從這螳螂兩條長觸鬚,可以看到齊白石工筆藝術細膩的筆法,每一筆毎一點一滴都是恰如其分。就拿螳螂兩條長觸鬚為例。稍近的一條較為深色,缐條由深到淺,由粗到尾端漸細。較逺的一條其粗與深比第一條稍遜,也由深到淺及由粗到尾端漸細。齊白石連畫這兩條缐條也計算到這麼凖確,其細膩筆法實在令人讚嘆。要注意的是這缐條的變化是一筆過,沒有補筆和沒有添筆。
77_ggg.12764208_std.jpg
77_ggg.12764208_std.jpg (160.51 KiB) 已瀏覽 2677 次
真當假時假當真

齊白石書畫研究學者杜鋒:由於齊白石的工筆劃成就被寫意畫所掩,因此齊白石藝術研究者大多注重研究他在寫意畫所取得的成就,對於他寫實的工筆草蟲所取得的成就研究相對較少。齊白石四十後喜畫花鳥魚蟲.”說明齊白石40歲以後畫工筆草蟲用功甚多。據說他當時畫的蝗蟲,擲在地上,可以引來群雞競趨撲啄,可見極為逼真傳神。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楊琪教授:他看齊白石的蝦看多了,看到照片拍出來的真蝦還以為是假蝦。
上述兩位學者說出了那些專家不夠專的現象。按比例,齊白石一生畫工筆草蟲作品實屬極少數量,精品更罕見。北京畫院美術館集結了9家藝術機構收藏亦只有200多幅草蟲畫作。也難怪那些不夠專的專家,他們根本沒太多機會接觸到和看得到齊白石的工筆草蟲作品。
齊白石在京成名後,由於求畫者眾,在條件上已沒太多時間畫費時費力的工筆畫了,此外力作和精品也少,加上年齢漸高,基本上他的作品都屬寫意畫和應酬之作。一般從事齊白石藝術研究者在這局限環境下,能看到的都是齊白石的寫意畫和應酬之作,以為齊白石的畫就是這個風格,鑒定齊白石的畫也就以此作為標凖。遇到了齊白石的力作或精品畫,因少見或未曾見過,除感覺陌生外更會斷定是假畫。正如楊琪教授說看多看慣了,把真蝦也當作是假蝦了。

ttsrkkk


專家不及藏家藏家不及行家

下列是詩人艾青記録的一則真實故事,大家都看過。

艾青喜歡收藏齊白石的畫。有一年,他在上海朵雲軒買得齊白石的一幅畫,艾青將畫拿給畫家許麟廬看,許覺得是贗品。艾青不服,便拉了許麟廬給齊白石鑒定。白石老人看過畫,帶了幾許的自豪說:“這樣的畫,人家畫不出來的。”

這個事例說明瞭一個事實,許麟廬是齊白石入室弟子,跟隨齊白石左右習畫多年竟然也認不出師父的畫。當今有鑒畫專家看不懂和認不出齊白石的畫也就不足為奇,這是有些專家不夠專,學藝不精。但如果這類專家因種種原因自以為是,固執地堅持己見,就會造成亂象。這故事另一個啟示是如果當時齊白石不是健在,在無從判定真偽的僵持局面情況下,艾青是詩人,而許麟廬是齊的弟子兼畫家,理所當然大家都會相信許麟廬,肯定都由他說了算,認定該畫是贗品。

許麟廬應該是齊白石書畫的專家。事實上,艾青比許麟廬更懂齊白石的畫。艾青是詩人,但他是齊白石書畫藏家,朵雲軒是售畫行家。這便就應驗了行內說法:專家不及藏家藏家不及行家。
此言其中很有哲理,也實在太有道理。


ttsrkkk


二十幅普品畫不及一幅精品畫

下面是艾青另一則真實記載,值得重溫。

1952年的一天,詩人艾青帶著一幅畫登門拜訪已經88歲高齡的齊白石,請他鑒別真偽。齊白石拿出放大鏡仔細看了看,對艾青說:“我用剛創作的兩幅畫跟你換這幅行嗎?”

  艾青道:“你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換。”齊白石見換畫無望,不禁歎了一口氣:“我年輕時畫畫多認真啊,現在退步了。”原來,艾青帶來的這幅畫正是齊白石數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後,齊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裡,齊白石對兒子說:“現在我的聲望高,很多人說我畫得好,覺得我隨便抹一筆都是好的,我也被這些讚譽弄得飄飄然了,無形中放鬆了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幾天,我看到自己年輕時畫的一幅畫,才猛然驚醒——我不能,我不能再被外界那些不實之詞蒙蔽了,所以還要認真練習,自己管住自己啊。”

上述的真實記載印證筆者前段所說齊白石晚期作品基本上都是冩意畫作和應酬之作。這也是人之常情,成名後隨便潑點墨都能賣錢,自然不用費心費力費時去畫精品畫作了。這也說明齊白石作品雖然多,但精品力作實屬少數,也就凸顯出齊白石的精品畫極為罕有也極為珍貴。

上述兩則故事巳經說明艾青確實很懂齊白石的畫,可稱得上是齊白石畫的真正收藏家。

他選中購買齊白石的畫很夠眼光也很自信,而且挑選的都是齊白石少有的精品畫。

例如,第一幅畫白石自豪說:“這樣的畫,人家畫不出來的。” 這一定是精品。第二幅齊白石他更概歎:“我年輕時畫畫多認真啊,現在退步了。並提議用剛創作的兩幅畫跟艾青換。艾青道:“你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換。也就是說艾青認為這幅精品畫頂得上齊白石時年88歲時所畫的20幅冩意畫或應酬畫。

二十幅普品畫不及一幅精品畫,這一幅畫肯定是工筆畫,更是精品中的精品,證明艾青果然是識畫之人。

ttsrkkk

2014榮寶齋舉辦了 紀念齊白石誕辰150周年 榮寶齋藏齊白石精品展
當時全國傳媒皆有報導, 並都用(如圖1.2.)此兩幅畫作為主軸報導和介紹並很詳細描述。例如 (如圖3) 是其中一家傳媒的報導。
1_1.12764521_std.jpg
1_1.12764521_std.jpg (21.53 KiB) 已瀏覽 2677 次
2_2.12764529_std.jpg
2_2.12764529_std.jpg (39.07 KiB) 已瀏覽 2677 次
而榮寶齋官方網介紹該榮寶齋藏齊白石作品展說, 在榮寶齋的藏品系列中,個人作品最多的就是齊白石,這些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直接得自他本人。其中展示齊白石作品亦有這兩幅畫。齊白石這兩幅畫不論在構圖,技巧,和意境等確實是公認的經典精品之作。
3_2.12764547_std.jpg
3_2.12764547_std.jpg (56.42 KiB) 已瀏覽 2677 次
附上述光明日報報導全文:


榮寶齋藏齊白石精品展舉行:畫到極細微自然真趣味2014-03-3106:2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工細草蟲冊(10開•局部)榮寶齋美術館供圖
  一隻蜻蜓飛起來,透明的翅膀上,紋織的網格狀脈絡無比清晰。旁邊的螳螂從樹枝上方垂首欲下,兩隻前鉗伸展有力,一筆勾勒的觸鬚飄逸,直把威武騰躍的體態畫到了家。
  “不只是真,還越看越有趣。”一位觀看者對著這幅《貝葉工蟲圖》說道。位於北京琉璃廠的榮寶齋美術館鬧中取靜,“紀念齊白石誕辰150周年——榮寶齋藏齊白石精品展”正在舉行。展覽擷取齊白石書畫作品近70件,給觀眾提供一個欣賞齊白石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題材作品的機會。
  小生靈有身段  齊白石畫的草蟲種類繁多,舉凡瓢蟲、蟋蟀、蜜蜂、蝌蚪、蟬、蛾、蝗蟲,甚至蜘蛛、蒼蠅、蚊子,都在他的筆下惟妙惟肖。
  暈蜂翅法是齊老先生的獨創,亦是他仔細觀察、巧妙處理的總成效。他在看到蜜蜂采蜜時,雙翼震動得暈輝一片,令人眼花,忽然靈機一動,先用清水在蜂翼部位濕上一片,然後用濃墨在身和翼的連接部位一接觸,墨在水中呈放射狀一漾,正如迷霧一片。這種蜂翼急速拍動的朦朧神品,在古的畫中都沒有出現過。
  齊白石畫蝦亦有特殊技法。他不僅對蝦的身體結構瞭若指掌,而且把蝦的身體彈性都表現得充滿力量。其長螯勁力和觸鬚的柔順處理得相映成趣;蝦眼和蝦腦上的重筆,幹濕運用恰到好處。這些紙上的蝦,當真如同在水中游了起來。
展出的《花鳥工蟲冊》其中一幅作品中,蛛網上爬著幾隻蒼蠅和蜂蟲,一隻蜘蛛虎視眈眈。平日常為人忽視的小“爬蟲”進入“高雅”之畫作,別出心裁。若不是平日觀察,誰會關注這陰暗牆隅裡的生態萬象。
  此次展覽展出了部分齊白石工寫結合手法的作品。寫意的大花卉與精細勾畫的草蟲相處一席,國畫的意境和鄉野的情趣相得益彰。畫家如同站在自家的瓜藤下,趴在菜園子的草叢裡,一筆筆勾勒出小小的、鮮活的生靈。
  白石老人與榮寶齋  早在1950年解放初期,作為書畫經營老字型大小的榮寶齋就和白石老人建立友誼。齊白石一生以書畫為本,榮寶齋既售賣白石老人的原作,又精選其作品用木版水印畫,既增加了數量,又降低了售價,對普及齊白石畫作起到了很大作用。因而,榮寶齋收藏不少齊白石畫作,與他也保持了深厚的友誼。
  榮寶齋原總經理侯愷曾回憶,白石老人一有閒暇,常到榮寶齋消閒。他每次來,榮寶齋總是熱情接待,並為其準備茶點水果等,由此還留下了一個笑柄:凡有朋友去看望他時,他即向去探望的朋友介紹說:“你們要吃橘子,到榮寶齋去買,他們那裡的橘子好吃;他們那裡的妹子多,都特別熱情。”但榮寶齋是從不賣橘子的,專為招待他在市場買來的,榮寶齋的女職工比較多,老人一來,都抽空跑到會客廳看看他,故使他感到特別熱情。
  在榮寶齋的藏品系列中,個人作品最多的就是齊白石,這些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直接得自他本人。展品中的《發揚民族文化》就是1954年(時年94歲)齊白石老人專門為榮寶齋書寫的,這是白石老人晚年極為少見的大字書法作品,也是他一生藝術追求的寫照。
  20世紀50年代,齊白石已是中國赫赫有名的畫家了。他到歐洲展覽時,一位歐洲詩人寫道:“有了你,到處都發出中國墨汁潺潺細流的水聲,水清得看得見魚,水上長滿了蘆葦。”
  熱情描寫自然和生活的齊白石,在誕辰150周年的今天,仍給後人帶來藝術的啟發。甚至只是一句“真有趣”,白石老人就該撫著銀髯微笑了。也許,這也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此次展覽將持續到6月26日。(光明日報記者 于園媛)

ttsrkkk




齊白石兩幅國寶級草蟲畫

具三百多年的老字號榮寶齋從精品中選出這兩幅畫作為代表齊白石精品展,也就是精品中的精品,其專業審定當然值得大家認同。後來筆者才知道,原來這兩幅原作畫的收藏者不是榮寶齋,而是另有其人。
2015年,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集結了9家藝術機構收藏共200多幅草蟲畫作的珍品展覽,這次專題展覽在國內外隨即掀起齊白石的草蟲畫熱。這是一場名符其實的齊白石的草蟲精品大薈集,確實是非常罕有的機會,筆者也絕不會錯過。
趁著熱潮,筆者後來透過藏友會會員朋友見過看過了這兩幅原作畫及該收藏家。該藏家一向低調,他說如遇適當場合他也願意向外界展示,公諸同好。筆者稍後可以在這裡率先展出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之前看過為數不少的齊白石的草蟲精品畫作,現在再加上上述9家藝術機構收藏共200多幅的草蟲畫作珍品,說齊白石以纖毫畢現著稱的工筆草蟲,栩栩如生、形神俱備、線條細緻、形態逼真、等等在各方面都比不上這兩幅畫作。也就是說,在環顧齊白石所有的草蟲畫系列,除非有更精品的齊白石草蟲畫作未曾亮相,到目前為止,筆者認為這兩幅是齊白石最精彩和經典的精品草蟲畫作。
相信大家看這兩幅圖片後或會認同。


ttsrkkk



藝術品果然有感染力

當看到該兩幅原作時, 很 有 驚 豔 感 覺 , 眼 界 大 開 。 藝 術 品 果 然 有 感 染 力 , 有 點 震 撼 也 有 點 激 動 。
這幅《穀穗螞蚱》好幾處藝術精華亮點是齊白石在其它草蟲畫作品看不到的 , 也是獨 一無 二的 。 當時使筆者有點激動就是因 為在看到齊白石這 《穀穗螞蚱》螞蚱及其翅膀細膩寫實時情不自禁的感覺。之前 ,筆者在學生時期也曾有好幾次機會目睹過活的螞蚱經驗 ,螞蚱剔透的翅膀和精巧和細如纤维的凹凸網紋在日間光學折射下呈現出紫金色 ,且閃閃生光, 使人讚嘆的是 齊白石在這 幅《穀穗螞蚱》所繪畫出來的螞蚱翅膀跟筆者現實所見到的幾乎完全一樣 。綜觀齊白石其它的精品草蟲畫 , 他畫螞蚱、 蜻蜓和蟬等的翅膀極盡透明之能事和網 紋 的 細 緻大家都欣賞過 , 但因光學折射變化而改變了翅膀色調描繪,在國畫史上和齊白石的草蟲畫系列作品來說,如此冩實的表逹,大家或許會同意, 這幅《穀穗螞蚱》是唯一的 。
從這幅畫可以看得到齊白石是用了很縝密心思和多麼用心去畫一幅畫,不是一般應酬之作可比。構圖方面,工筆螞蚱在畫中央加寫意穀穗襯托,齊白石這種表現藝術風格使觀畫者的眼球很自然吸引到主題的螞蚱上,其視覺效果就好像攝影鏡頭聚焦在這一點。齊白石這兩幅是經典草蟲畫。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齊白石很多草蟲畫,他把草蟲作為配角,只是作為點綴以使其畫看起來能具有生命力,特別是寫意的草蟲畫等都不應算是真正草蟲畫。


ttsrkkk

齊白石草蟲畫能人所不能
ps_copy.12764734_std.jpg
ps_copy.12764734_std.jpg (138.38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局部)相片跟原作還有一些距離。光線影響色調,而且隔著玻璃鏡框拍攝,有反光。圖片放大很多倍,宜縮回正常尺寸看更精彩。

原作《穀穗螞蚱》的螞蚱翅膀由頭端紫藍色逐漸變成到尾端全金黃色,其中演變過程就讓人歎為觀止。齊白石畫幼細如纖維的透明網紋,亦要同樣由紫藍色逐漸變成到尾端全金黃色,也這麼自然流暢,色澤濃而不重,清新而不俗,正如齊白石說:這是別人畫不出來的。從 這幅《穀穗螞蚱》反映出齊白石超乎常人的觀察能力。 齊白石這能量使他可以觀察到別人看不到的事與物,繼而才能夠畫出別人畫不出的深度草蟲藝術畫作 。

《穀穗螞蚱》另一個藝術精華亮點是,這只螞蚱可以用五彩斑斕來形容,其色彩濃淡變化自然,很寫實和很有素描立體感,螞蚱的身體肚子就表現出素描立體圓渾效果感,齊白石另用稍濃的彩筆繪劃螞蚱頭頂硬殼幾節層次,看起來有點凹凸感,這有點像油畫筆法的表現手法。螞蚱的幾條腿強而有彈跳力,加上寫實的自然色彩,栩栩如生的一隻神形俱備的螞蚱躍然畫中,俯伏穀穗枝葉上90度角衝刺姿態,似乎正在看准了捕獵目標。一切仿佛是大自然一瞬間的景像,你要強忍不眨眼才能夠捕捉螞蚱這千載難逢的剎那間姿態,否則錯過了,螞蚱躍跳後不知所蹤,也就悔之晚矣,剩下來的只能夠回味了。

《穀穗螞蚱》整幅畫構圖很完美,很耐看,幾條枝葉佈局恰到好處,有條理不紊亂地飽滿了整個畫面,一束成熟豐滿穀穗因沉重而下墜。金黃色的穀穗也一樣散發著閃閃金光。

啟功曾經說過看畫需要能夠看得懂畫。要看懂齊白石的藝術精華確實不容易。一旦看懂了,才會明白和真正感受到藝術原來真的可以帶給我們精神上至高享受,這意境是金錢買不到的。從這幅《穀穗螞蚱》可以窺看到齊白石的藝術內涵和修養,當時作畫時的內心世界。

ttsrkkk



鑒藏,藏鑒:藏鑒雙馨。

我們知道,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創造了海量的各種藝術品和器物,伴隨著這種驚人的數量創造及其仍然海量的遺存,同時也是海量般的資訊缺失,太多的東西史無記載,只能靠後人依靠實物和歷史知識去學習,揣摩、推理、解讀。由此便產生了對古器物的鑒賞或者鑒定。
顯而易見,藏是鑒的基礎。而這“鑒”,說白了,乃是一個“見”字了然。換言之,只有見得多了,方才能“鑒”,而進一步來說之,要“見”得多,其主要的條件是要藏得也多。也就是說,只有藏得多,方能見得多,進而才能鑒識准矣。

基於此,民間收藏界有句俗話,叫做“專家不如藏家”,雖然這話並不是絕對真理,但是其道出了一個相對真理,那就是,“藏”確實是“鑒”的重要基礎。

曾幾何時,綜觀史上的鑒賞家,乃至大家,幾乎同時也是大藏家。歸根結底不外乎其藏豐而至見識廣矣。事實有力說明,藏是鑒最為重要的基礎,是一個基本的必要條件。而這也是清末民國時期的普遍現象,若本藏不豐,則其鑒賞之言便不具公信力。

清朝末年,隨著清王朝土崩瓦解,清宮內收藏的歷代官窯及書畫精品大量流出宮外,一些是被末代皇帝悄悄帶出宮外的,大量的是太監們趁機偷帶出宮的,多到在皇城內的琉璃廠一帶形成了一條繁華的古玩街。直到軍閥混戰的民國時期,一些軍閥趁戰亂大肆盜挖帝王陵墓,最為轟動朝野的是孫殿英盜挖東陵案,眾所周知,東陵是慈禧陵墓,其墓中隨葬的寶物可車載斗量,據內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嗣長子李成武寫的《愛月軒筆記》詳細記載:“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複繡佛串珠之薄褥。頭前置翠落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致後,始將太后抬入。後之兩足登蓮花上,身著金絲串珠刺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後身繞之,並以蚌佛18尊置於後之臂上•••再將陀羅金被蓋後身。頭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後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棗等寶物共大小200件(所言瓜果非真瓜果也,乃全用翡翠玉石做成)”;至於地宮中寶物究竟藏有多少?早在盜墓前,孫殿英曾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名,向遵化縣徵調大車30輛,可想而知這30輛大車能裝多少寶物?徵調三十輛,其軍內原有大車也不在少數,從中可以推斷,盜挖寶物的數量之豐。除東陵大盜案之外,當時各地大小軍閥所盜陵園更是不計其數,多少寶物散落民間,又有多少寶物流落海外。在那漫長的五六十年間的這股浪潮中,產生了幾位慧眼獨具的收藏大家,張伯駒,孫瀛洲,仇焱之,大維德等等。

可以這樣說,史來,真正的古器物鑒賞家,同時必是藏家,這些人物,稱得上“藏鑒雙馨”。而因其是人而非神,鑒賞力雖然非絕對真理,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乃至誤識錯判,但是確實也具備相當水準和相當公信力。這種水準和公信力,其根源在於其藏,並因藏而研,因研而得,因得而可信矣。莊生曉夢迷蝴蝶,千古是非輸蝶夢。鑒藏,藏鑒。有藏才能鑒這應該是不變的理念。

然而,時代在進步,到了今日,那些清末民國時期的藏鑒雙馨前輩們走了以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職業鑒賞家們,大多與藏字分割開來,不少人只鑒不藏,而藏者反倒失去了“鑒”的話語權。這是當今中國文博鑒藏界最為獨特的一道景觀。這是不是也是一種中國的什麼特色呢?



齊白石另一幅國寶級草蟲畫《荷花蜻蜓》
齊白石畫蜻蜓作品不少,大多數是冩意,工筆蜻蜓不多,精品更是罕有。《荷花蜻蜓》這隻蜻蜓是精品中的精品,是齊白石畫蜻蜓的代表作,也屬國寶級。

在介紹這幅之前,我們先看看他畫蜻蜓的作品,以便作一比較。
a0.12765038_std.jpg
a0.12765038_std.jpg (38.7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56_b10a84ff325.12765026_std.jpg
56_b10a84ff325.12765026_std.jpg (41.78 KiB) 已瀏覽 2677 次
a8.12765009_std.jpg
a8.12765009_std.jpg (116.86 KiB) 已瀏覽 2677 次
a4.12764958_std.jpg
a4.12764958_std.jpg (40.01 KiB) 已瀏覽 2677 次
a1.12764950_std.jpg
a1.12764950_std.jpg (54.54 KiB) 已瀏覽 2677 次
《荷花蜻蜓》精品中的精品 經典中之經典


齊白石蜻蜓代表作。最神似在飛行中的動態蜻蜓。

齊白石的草蟲畫是前無古人,至今還沒有來者。齊白石畫工筆畫嬋、螞蚱等等的草蟲翅膀大家都看過,對該等薄薄透明翅膀的細膩畫法留下深刻印象。工筆草蟲并非只講求精致入微,一般功力稍遜的就會畫成死物般,看似標本,毫無生氣。畫正在飛行中的動態蜻蜓跟靜態翅膀的描寫在枝巧上難度要高很多。畫這類草蟲難就難在栩栩如生,難在形神俱備,難在趣味盎然。上述工筆蜻蜓精品都是飛翔中的動態,伹與這幅經典作品比較,則高下立見,堪稱齊白石精益求精之代表作。

大家看這翅膀上的網紋,用筆有輕重濃淡,其變化增加了展開翅膀飛翔中的動感。翅的主筋和經脈,分成幾個區域,是翅的鋼筋鐵骨。其餘網紋則隨著翅的筋青逐筆一一地勾畫出來,勻停、潤澤又透明。(看原作很清楚)這隻活生生蜻蜓,其頭部更為惟妙惟肖,仿佛就在你眼前,真有點衝動想用兩隻手指輕輕地夾著蜻蜓頭再小心翼翼放在掌心來呵護。
f11.12765132_std.jpg
f11.12765132_std.jpg (37.28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北京畫院講座:草間偷活——齊白石筆下的草蟲世界呂曉

  編者按:在中國的近代繪畫史上,齊白石深受大家喜愛。近日在中國畫院美術館展出了一批齊白石的蟲草畫,其中絕大部分作品是首次公開面世。展覽期間,北京畫院舉辦了講座“草間偷活——齊白石筆下的草蟲世界”,北京畫院研究員呂曉在講座上展示了畫院收藏的齊白石作品,並梳理了齊白石草蟲創作的來源。
  多年研究與齊白石草蟲作品結下不解之緣
  其實我在進入北京畫院之前對齊白石的草蟲瞭解也不是很多,在我模模糊糊印象中,我在中央美院做博士後之前曾經幫翰海寫過一些詞條,我給大家看到的這個作品是翰海拍賣公司在2009年11月拍的,曾經有一次他們就拿了好像是這件作品給我寫詞條。我當時就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的落款是1942年,我想齊白石那個時候都八十多歲了,他怎麼可能畫這麼工細的草蟲,肯定有問題,甚至於我當時都沒給他們寫這一條,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件作品在那一年拍了1680萬,創下齊白石單幅作品的最高成交價。 
  齊白石草蟲創作緣起何時  
  第一個問題,我們要面對社會上一些對齊白石草蟲的質疑,首先需要弄清楚齊白石他的草蟲他是怎麼來的,他的風格是怎麼形成的,而那些他的代筆的作品是什麼樣子,我們都可以要做一個分析。齊白石他家裡邊很窮,他小的時候是沒有什麼條件來學畫的。他在上私塾的時候就開始喜歡畫畫,拿著課本撕下來一頁就畫一些他生活中見到的一些東西,當然這裡邊可能也包括草蟲。而真正將他引入藝術之門的應該是在他20歲的時候見到的《芥子園畫傳》。
  胡文孝《齊白石傳》解說齊白石草蟲創作   
  很多齊白石周圍的朋友對他畫草蟲的來源也有過敘述。比如說他有一個好朋友叫黎錦熙,從小就跟齊白石有交往,後來又幫他收詩集等等,他的日記裡邊對齊白石有很多記載,他對胡適編的《齊白石年譜》進行校注,在旁邊加了一些暗語,他說齊白石在1901年之前的畫以工筆為主,這個時候他的草蟲就已經傳神了。因為他在家裡邊一直都養著草蟲,他不僅畫草蟲,而且養著草蟲,時時地注意他們的特點,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寫生。

  張次溪《齊白石一生》記載齊白石的草蟲創作   
  他的學生張次溪又給了另外一種有關齊白石草蟲畫來源的說法,張次溪說他的草蟲據別人說是從長沙的一個姓沈的老畫師處學來的。這個老畫師畫草蟲是他的特長,是生平的絕藝,但是只傳女兒不傳旁人。不過我覺得這個事好象有點兒說不過去,一般我們說傳男不傳女,為什麼傳女兒不傳旁人,傳給女兒不就傳給別人了嘛。齊白石結識了老畫師的女兒才得到老畫師畫草蟲的底本,然後他的草蟲就畫出了名。這個說法認為齊白石的草蟲不是從寫生來的,而是從粉本臨摹而來的。
  齊白石對物寫生以致傳神   
  齊白石感到工筆和寫意的一種矛盾,他說“大筆墨字畫難得形似”,我們畫大寫意的時候你可以寫意,但是你的形可能不准,而“纖細筆墨之畫又難得形似”。這兩個怎麼能結合,這是他苦惱和思索的一個問題。所以他後來經過反復地思考之後他得出一個結論,他說“善寫意者鑽研其神,攻寫生者只重其形。”就是說那些畫大寫意的時候,我就是寫神的,但是那些寫意的人就說太重視拘泥於形似,又沒有神似,他得出要怎麼做呢?
  齊白石草蟲藝術的特色與成就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他的藝術特色與成就。其實中國歷代都不乏畫草蟲的畫家,特別是在宋代,宋代工筆花鳥畫高度成熟,這個時期有很多畫家都有很工細的草蟲和花卉,比如說南宋的豆莢蜻蜓,明春的葡萄草蟲圖,這個時期基本上花卉和蟲子都是非常寫實的,蟲子基本上是一種畫面的點綴,除了這一件,因為這個巨蝶,畫得特別大,其他這些草蟲只是畫面的一個小小的點綴而已,這個是以蝴蝶為表現物件的,各種形態,都畫得很生動。
 齊白石的藝術創作是來源於生活的高度提煉   
  當然藝術是來源於生活,它也必須高於生活,應該是一種高度提煉和概括,齊白石的創作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把齊白石畫的草蟲跟實際草蟲實物照片的一個對比,你們可以看到他實際上是進行一個藝術再加工的過程,有一種提煉和概括。
  齊白石的寫實能力突破傳統超越西方   
  我們可以看出齊白石他有非常強的寫實的能力,他的這種能力是從什麼來的?我們知道齊白石是非常典型的一個傳統的中國畫家,他沒有學過西方的素描,二十世紀中國畫受到攻擊就是因為西方覺得中國畫寫實能力太弱,但是我們從他的草蟲裡邊看到他非常高超的寫實的能力,其實這得力於他早年學習擦碳像有了對體積的感受,他跟著一個民間畫師蕭薌陔學習。
  “草間偷活”的生命情懷   
  下面這個問題是相對比較抽象的,但是我想還是需要講,就是齊白石草蟲畫的意趣與生命情懷。正如我這個講座的標題叫“草間偷活”,齊白石經常在他的畫裡邊提“草間偷活”這個字,實際上是體現出他在紛繁時事中的一種人生的感悟。齊白石他非常漫長這一生,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活了97歲,按實際計算他差不多也活了94歲,跨越了兩個世紀,經歷了清代、清末。1864年出生,就是在太平軍被鎮壓的階段,後面經過戊戌變法、甲午海戰、庚子條約,八國聯軍入侵,到進入民國北洋軍閥的混戰,後來抗日戰爭日本人的入侵,包括解放戰爭,這些事情他都經歷過,對他的生活產生過非常深刻的影響。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草蟲畫作賞析   
  我們在編《齊白石全集》的時候除了手稿卷特別厚,最多的大概就是草蟲卷,因為我們畫院珍藏的齊白石草蟲是最多的。當時做了一個統計,一共有295件,大部分都是畫稿,只畫了一個蟲子,其他都是空白的,作品涉及的蟲的品種非常多,一共有22種,齊白石畫過的大多數草蟲品種在我們畫院都有,而且有的品種是唯一的,其他地方都沒有,只有畫院有,在這些畫稿裡邊畫得最多的是蜻蜓、螞蚱、蛾子、蠶、螳螂、蟈蟈兒、蜂,另外還有畫的蒼蠅、螻蛄、蝴蝶、蟋蟀、草輕靈、蜘蛛、土元、甲蟲、立春,還有一種是叫蝽。
  解惑齊白石工筆草蟲何時封筆   
  有兩百多件畫稿,沒有添花卉的這些蟲稿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對這個問題一直都有爭議。我曾經請教過齊白石的學生婁師白,老先生他已經去世了,他說他倒是沒有見過他老師畫蟲子,因為人老了之後說老眼昏花不好聽的,但也是一個事實,眼睛到老了之後你就看不清楚,而且手也容易抖,像剛才那麼工細的草蟲的確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們現在又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四十年代甚至於五十年代齊白石的工筆草蟲的作品,這些作品是哪兒來的呢?
  解惑畫院藏草蟲作品是否是齊白石親筆   
  有人質疑北京畫院收藏的一些齊白石草蟲作品是他的兒子齊子如的作品,我覺得有必要在這裡交代一下。齊子如是1902年出生的,在55年去世,他比齊白石去世還早。在他的所有的兒子中,齊子如是畫得最好的,也是最有天分的一個人。他自幼就隨他的父親學畫,專攻草蟲和花卉,在1920年的時候,隨他的父親到北京來求學,拜陳半丁為師。
  齊白石草蟲創作寄予濃濃鄉情   
  除了那些工筆草蟲之外,畫院還藏有很多齊白石成熟的完成的作品。他晚年作品比較多的就是全部都是寫意的,比如說蟈蟈兒也是寫意的,螳螂也是寫意的,蟋蟀、菊花、蟋蟀畫在扇面上的,都是寫意的。這是工筆的蜘蛛跟海棠花的一個形式,可以注意看一下他畫的蟲子對比齊子如和陳半丁畫的,為什麼齊白石的草蟲會突出,因為他總是把草蟲和配的花卉之間他留有一點距離,所以當你看這個畫的時候很容易會被這些蟲子吸引。




芥子騰挪化須彌——齊白石筆下的草蟲世界

劉曉林

20世紀的中國畫壇上有哪位藝術家的筆下既能力撼五嶽,又能和風細雨?既能摧枯拉朽,又能旖旎纏綿?既能點墨縱橫、又能循規入矩?既能汪洋恣肆,又能不失法度?他就是在藝術上力求並做到“工者如兒女之有情致,粗者如風雲變幻”的齊白石。
如果藝術家在某一藝術門類中做到遊刃有餘,已屬不易;而有人竟然在諸多的藝術門類中都可以比肩前賢,甚至睥睨群雄,如此之儔實在是令人驚歎不已!賞白石老人的作品時有令你我意想不到的澄澈與輝耀,例如他筆下的草蟲世界。蝴蝶、蜻蜒、蟈蟈、蚱蜢、螳螂、蟋蟀、蝗蟲、蟬、蜜蜂、紡織娘、飛蛾、蠶等昆蟲甚蟑螂、臭蟲、蒼蠅也進被老人丹青妙筆“扯”入了素紙中。若就所描繪的草蟲之多與傳寫的草蟲之妙來看,100年間甚至數千年來的藝術家中當推“天壤王郎”(王雪濤)和天地齊璜二人!因王雪濤先生專事一科而齊璜于諸般皆有大成,於是我認為後者這更為難得。老人一生對客觀事物與主觀情感有著超常的、極為敏銳的藝術觀察力、表現力、感悟力。對於草蟲這小之又小的“物體”而言,要想做到細緻入微的結構刻畫與神形兼備整體效果雙具,實在是難之又難。白石老人筆下的草蟲即使全部以“工”而成也透出十足的“寫”,一般的妙手能將草蟲的質感與趣味已是高超,但他遠遠不止如此。他能將草蟲的“玄覺”傳給你我:蝴蝶和蛾子的翅膀畫的通體蓬鬆通透,仿佛一觸即掉!尤其是草蟲的觸鬚與“四肢”,在先生的筆下能使你我感受到非標本、活脫脫的彈性與力度。
老人有留世的草蟲傑作《可惜無聲》,這是先生的自謙的悲憫抑或是先生的自信戲言?我的確從齊璜筆下的草蟲中聽出了天籟之響,感受到了自然界中人與其他物種的和諧共存。他筆下的草蟲,有工有寫,亦工亦寫。採取什麼藝術表現手法並不重要,關鍵是最終所達到的藝術品質與效果。在他69歲的一天,他頗為得意的寫道:“大筆墨之畫(寫意),難得形似,纖細筆墨之畫(工筆),難得神似。此二者與余常笑昔人,來者有笑餘者,恐餘不見。”在他的草蟲世界裡,我們會看到生機盎然的生命景色,會看到祥靜融洽的生活樂趣。草蟲的生命在哪裡?即使有也是無足輕重的?白石老人的筆下會給你我將生命的真諦詮釋:眾生平等不是虛幻!
我時常為白石老人的和諧共存時間調配所困惑,他是如何自如的將繁雜的藝術生活安排的一二分明又一二相融?在許多資料中都有類似的記錄:齊璜將中年甚至少年時未竟的草蟲作品保留著,年老時再拿出來“修修補補”。老人仿佛在很早的時候就懂得了人生規律與藝術規律,他給區區留下了“先知”的印象。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書畫巿場訊息

國內16位富豪拍得50件超千萬藏品
2014年12月09日08:10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鑫 謝家樂)隨著昨日保利秋拍收官、1.16億天價的乾隆御筆《白塔山記》引發熱議,今年的秋拍市場也落下帷幕。

《法制晚報》記者根據媒體公開報導統計發現,從2004年到2014年,共有16位中國富豪在國內外拍賣場上競得50件單價超千萬的藏品,僅新理益集團董事長劉益謙及其夫人王薇二人,就購得23件超千萬的藏品。

統計結果顯示,這50件藏品總價達48.7億元,其中單價過億的就有21件。此外,16位「有錢任性」的富豪半數涉足房地產,他們的「戰利品」有八成為比較保值的畫作。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富豪頻頻出手高價藝術品,除了不想被當成「土財主」外,主要還是為了賺錢。

相比之下,國外藏家樂於分享的精神更受收藏界推崇。業內人士表示,「土豪」們想真正變成世界頂級藏家,在分享方面還有待努力。

  解讀

有錢高調 地產界「土豪」多

一年前,多數國人都不知道劉益謙是誰。當他豪擲2億多元拍下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喝茶後,一躍成為人盡皆知的「有錢任性」代言人。

劉益謙靠炒發家,他的新理益集團涉足房產開發、化工醫藥、金融投資等多個行業。與劉益謙一樣,16位富豪藏家中至少有8人涉足房地產業。

從事拍賣行業10餘年的資深拍賣師劉先生告訴記者,喜歡投資藝術品的富豪一直以來就集中在房產、礦業、金融三大行業,「有些富豪本身文化起點不高,暴富後急於擺脫‘土財主’形象,而參加藝術品拍賣是最快途徑。”

  「其實有很多富豪拍下過更貴的藏品,但他們不想出風頭,都是匿名拍的。 」劉先生表示,由於礦業界富豪不太知名、金融界富豪比較低調,因此造成了房地產界富豪出手頻繁的印象。

  「近年來互聯網、科技界富豪也在崛起,未來他們有可能取代傳統行業的富豪,成為拍賣會主角。 」劉先生說。

 更加保值 富豪偏愛畫作

記者注意到,在這50件千萬級以上的藏品中,有40件為畫作。

  「書畫價格比較穩定,即使是市場不太理想的時候,依然能逆市拍出高價。 」對於這一現象,北京匡時副總經理謝曉冬表示,富豪們喜歡畫作,主要還是看重其保值性。

  「這點通過近兩年國內的春拍和秋拍就能看出來,在拍賣市場整體調整的情況下,字畫依然一枝獨秀。 」謝曉冬說。

拍賣師劉先生告訴記者,不僅國內拍賣行,就連蘇富比[微博]、佳士得等國際拍賣行,也喜歡帶著西方畫作來中國舉行洽購會。

  「上個月在國貿舉行了一場洽購會,我本想去‘撿漏’,到了才發現,那些畫起價至少都要五六百萬,基本不是普通人能夠染指的。 」劉先生說。

資料來源:媒體公開報導、胡潤全球富豪榜、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新財富500富人榜、中國富豪榜等


統計說明:統計區間為2004年至2014年;由於許多富豪為匿名購買,此處為不完全統計;成交時無人民幣折算價的,均按今日最新匯率折算

  縱深

頂級藏家 多數愛「奉獻」

著名藝術雜誌《藝術新聞》(ARTnews)資料顯示,世界頂級收藏家幾乎都會將藏品放在博物館、藝術館等處展出,供公眾欣賞。以全球首富、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為例,他建造了兩座私人博物館,用來展示其收藏的羅丹雕塑作品。另外,美國富豪萊昂·布萊克也不吝將價值1.2億美元的愛德華·蒙克傑作《呐喊》,借給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追訪

送禮被禁「雅賄」逐漸減少

據多名拍賣業內人士介紹,前幾年許多富豪參加拍賣會的目的都不單純,「很多人買藝術品都是用來送禮的,既能避免送現金的風險,也顯得更有品位,效果會更好。”

據拍賣師劉先生介紹,富豪們用於送禮的藏品雖然不便宜,但也不會貴到離譜,「那些過億的藝術品不論送誰,都太扎眼了。”

劉先生表示,隨著中央禁止收送禮品及反腐力度的加大,目前這種情況已經少了很多。

公開資料顯示,包括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重慶市司法局原局長文強、福建省工商局原局長周金夥、遼寧省原副省長慕綏新等大要案中,均存在「雅賄」。

  收藏為財 花1億能賺4億

  「現在富豪們出手千萬級甚至億級藏品,主要還是為自己買的,要麼是投資,要麼辦個人藝術館、博物館等。 」拍賣師劉先生表示,富豪購買藏品固然有個人愛好因素在裡面,但更多還是為了等待增值後出售。

記者查閱公開報導發現,多數富豪藏家都有出售藏品的記錄,或曾公開表示購買藏品是為了投資。以臺灣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為例,他花1500萬美元(約1億元人民幣)收藏的法蘭西斯·培根三聯畫《約翰·愛德華茲肖像習作》,在紐約佳士得以8080萬美元(約5億元人民幣)成交,淨賺了約4億元。

當然,也有一些富豪買藏品可能是為了「真愛」。比如臺灣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擁有超兩千件藝術品,其中超七成為張大千畫作,但記者並未找到任何他出售藏品的公開報導。

同樣,恒大老闆許家印也曾斥鉅資購入嶺南派畫家周彥生的作品。業界普遍認為,許家印與周彥生同樣生在河南、立業廣東的同鄉情誼,是他出手的主要原因。

 中國藏家 分享精神待增強

業內人士認為,在「分享」方面,中國藏家還有待增強。對於部分富豪藏家「藏私」的行為,業內人士分析稱,建立博物館和藝術館投資極大,運營成本也高,「目前國家在政策支援上並不涉及民營藝術館,完全靠富豪自己的財力來支撐,基本都是賠本買賣,因此很多富豪不願意涉足。”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少量國內藏家主動分享了藏品。比如香港富華國際集團主席陳麗華在北京高碑店建立了紫檀博物館,展示其收藏的各種紫檀珍品。

建立了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複博物館的收藏家馬未都表示:「收藏的東西多了,漸漸就會產生一個願望,想自己開個用來展覽的博物館

啟功曾經說過看畫需要能夠看得懂畫。筆者很同意,因為如不能夠看得懂一幅畫那就無從去欣賞這幅畫,只能像外行人般看皮毛和看熱鬧了。但要看得懂一幅畫和真正欣賞這幅畫是很難的,沒有一定藝術修養、經驗和功力是無法做得到。

就拿上述齊白石兩幅畫來説,筆者為了想看懂畫,就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研究和搜集了不少資料,包括多本上世紀50年代出版的畫集和畫冊都有刊載這兩幅畫,但遠遠還未能窺全貌。例如有朋友説這兩幅畫曾印製過郵票、月暦、明信片、瓷器等,筆者就沒有這方面資料。

如有其他朋友有這方面資料,希望能與大家分享。


嶺南畫派價值正在提升
2015年01月20日13:56


文/彭浦


嶺南畫派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2014年以來,嶺南畫派作品多次以過千萬元成交,說明越來越多的收藏家開始關注和認識到「嶺南畫派」潛在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嶺南畫派」發源于中國嶺南地區,創始人及其他主要成員又都是嶺南人,而今天這個畫派的「大本營」仍然在嶺南一帶(包括港、澳地區)。在20世紀中國畫壇上,嶺南畫派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精神與京津畫派、海上畫派三足鼎立,成為新派中國畫的代表之一。嶺南畫派作品生活氣息十分濃郁,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特色,對推動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它和粵劇、廣東音樂並稱為「嶺南三秀」。


嶺南畫派名家輩出


嶺南畫派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始于晚清時期,「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兄弟和陳樹人等為嶺南畫派早期著名創始人。嶺南畫的特點之一是主張創新,以嶺南特有的景物豐富題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地方色彩;之二是主張寫實,博取諸家之長,打破門戶之見,引入日本東洋畫派的技法,大膽吸收外來養料,畫面明暗交替、顏色鮮豔,有點類似于西畫;之三是繼承和發揚中國畫的優良傳統,用水墨的方式演繹出來,以形神兼備、雅俗共賞為理想,並突破傳統的水墨筆法,即在繪畫技法上,一反勾勒法,採用「沒骨法」和「撞水撞粉」法,可謂是傳統國畫上的重大創新。


「嶺南三傑」弟子眾多,名家輩出,逐漸成為海內外華人都喜歡的著名畫派。嶺南畫派之所以不斷發展壯大,離不開創新精神。創新,是嶺南畫派前進的動力,也嶺南畫派經久不衰的奧秘。中國香港的趙少昂、楊善深,廣州的黎雄才、關山月四位藝術大師,屬嶺南畫派第二代中最著名的傳人,也是當代嶺南畫的傑出代表。趙少昂、關山月被譽為高奇峰之後嶺南畫派成就最高者,這一切,皆源于繼承、發展和創新。關山月、黎雄才等名家,無論在審美意識上或藝術成就上都超越了他們的老師高劍父,並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海外友人大多以收藏趙少昂的花鳥、關山月的山水為貴。黎雄才、關山月都長期在美術學院任教,門下弟子頗多。第三代的楊之光、陳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玨等畫家都曾得到他們的嫡傳,現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楊之光是當代著名的人物畫家,就人物畫而言,楊之光比「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從嶺南畫派發展軌跡看,第三代畫家都有自己的創新和突破,形成比較成熟的個人風格,造就了嶺南畫派在廣東地區長盛不衰的局面。


「 長青不老松 」 成嶺南畫標杆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升溫,各大畫派的市場規模都大幅提升。京津畫派在拍賣場上如日中天、海上畫派備受藏家追捧,但別具特色的嶺南畫派在藝術市場卻一直默默無聞,鮮有出色表現,絕大多數嶺南派畫家作品都在數十萬至上百萬元徘徊。其行情根本無法與京津畫派、海上畫派相比擬,甚至相差甚遠,因此嶺南畫派也就有了「價值窪地」之稱。但最近幾年來,嶺南畫派作品逐漸出現了一些變化,隨著學術界對嶺南畫派的歷史地位、藝術價值的不斷深入研究,嶺南畫派潛在的價值逐漸被各地藏家所挖掘。以前嶺南名家的名頭大多局限于嶺南地區,他們的作品在廣東市場較為看好,在全國卻影響不大。近兩年來嶺南演出者的作品逐步突破地域局限性,頻頻亮相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西泠印社等大型拍賣行,嶺南三代名家上拍的藝術作品數量不斷增加,拍賣價也穩步攀升,不斷引起各地藏家及藝術機構的關注。


在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趙少昂的「花鳥百開冊頁」以1456萬元成交;在2011年8月廣州皇瑪藝術品拍賣會上,黎雄才1992年創作的《旭日蒼松》以747.5萬元拍出;在2012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趙少昂的《雄心百獸驚》又以602萬港元成交。尤其是2013年春季拍賣中,嶺南畫派表現十分強悍,在2013年3月31日北京榮寶齋迎春拍賣會上,黎雄才1984年創作的巨幅山水《長青不老松》經過眾多買家激烈角逐,最終竟以8960萬元的超高價成交,超過預估價10倍,使嶺南畫派價格上了一個新臺階。黎雄才作為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長巨幅山水,精于花鳥草蟲,畫作氣勢渾厚,別具風貌,被評論界譽為「黎家山水」。長期以來,嶺南畫派在藝術市場上沒被太多的炒作,價值一直被低估。 2013年春拍黎雄才的畫作拍出天價可說是為嶺南畫派整體價值提升吹響了進軍號。《長青不老松》的天價成交在國內拍壇真是「春雷一聲響」,引起各界高度關注。黎雄才畫作大幅上揚,帶動了嶺南畫派藝術先驅高劍父及關山月、賴少其、黃君璧等名家精品也同步上漲。


關山月賴少其作品穩步上揚


與火熱的2011年藝術市場相比,2014年以來,國內藝術品拍賣行情有所降溫,各類藝術品的成交率和成交價明顯回落。但出人意料的是,嶺南畫派作品在目前的下跌市道中卻表現更加出色。在2014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嶺南畫派先驅高奇峰代表作《怒獅》以1564萬港元成交,並刷新畫家作品拍賣新紀錄;在2014年11月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關山月的《晨練》以720萬元起拍,最終以2012.5萬元成交。《晨練》作于1975年前後,畫面充滿濃濃暖意,日出東方的南海岸邊,火紅的鳳凰花樹,充滿激情,極具收藏價值;著名嶺南派畫家賴少其1981年創作的鴻篇巨制《夢游黃山西海門》以2200萬元起拍,在數分鐘競價過後,最終以3910萬元的天價成交,真是可喜可賀。賴少其的山水畫向以筆力壯勢雄強、墨法渾厚精氣著稱,究其筆墨風格的師承,遠則淵源于明末清初「新安畫派」,尤得力于程邃,近則得益于國畫大師黃賓虹教導和啟發。該畫賴少其即取法程邃「乾裂秋風」之筆意,將其擅長的焦墨、重墨發揮的淋漓盡致。畫中大刀闊斧的線條,沉鬱濃重的筆墨,營造出群峰排山倒海之勢。此幅全畫作于丈二整紙之上,通高逾丈。如此大幅精品巨制,堪稱賴少其數十年藝術創作的結晶,該畫拍出近4000萬元的天價可謂物有所值。 2014年以來,嶺南畫派作品多次以過千萬元成交,說明越來越多的收藏家開始關注和認識到「嶺南畫派」潛在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相對而言,嶺南畫派中影響力更大的畫家如關山月,他的《晨練》雖然拍出了2012.5萬元的高價,但他還有不少優秀作品遠沒達到應有的價位,其他一些嶺南派著名畫家,如關良、楊之光、林墉、李勁堃、許欽松、方楚雄、方向等,他們作品的價值也被市場低估。而2013年春拍以來嶺南畫派作品上揚行情已初現端倪,這是一個極好的勢頭,相信不用多久,嶺南畫派畫家達到千萬元級別的作品定會與日增多。


趙少昂:藝術市場中的一匹黑馬


0條評論2014-07-08 10:34:27


來源:收藏投資導刊 作者:楊豔麗


20世紀初,嶺南畫派誕生,後來成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一個聲譽卓著、影響深遠的重要畫派。該畫派以廣州本地題材為主,主張“折衷中外,融匯古今”,宣導寫實並善於汲取外來技法,以獨特的表現手法、清新華麗的姿采,突破了固有的陳規舊習,為中國繪畫開拓了廣闊的領域。


同時,也湧現出眾多傑出的畫家,諸如關山月、趙少昂、黎雄才、楊善深等,他們承其師業,銳意變革,成為畫派第二代中的佼佼者,被譽為“嶺南四大家”。其中趙少昂在近年來書畫市場中後來居上,頻頻創造拍賣記錄,成為藝術市場中的一匹黑馬。


獨特的藝術才能


趙少昂作為“嶺南畫派”傑出代表,繼承了該畫派的藝術創新精神,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其花鳥畫充分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故其筆下無論是花花草草,還是飛禽走獸,都能揮灑自如,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趙氏又吸取了日本和西洋技法之精華,著意表現生活,作品富有詩意。其繪畫題材通常以嶺南風景與風俗人情為多,畫面工致秀氣,色彩豐富明麗,格調新穎而意境獨特。


同時趙少昂也非常注重寫生。他重視對物象的觀察及對大自然生命的把握,強調準確概括事物的形神,並勤于寫生以充實畫材,勇於嘗試以體現自我,其作品極具鮮明的個人風格。難怪徐悲鴻曾如此評價趙的花鳥畫藝術成就:“畫派天南有繼人,趙君花鳥實傳神。秋風塞上老騎客,爛漫春光豔羨深。”


此外,對於作畫的佈局,☆ 趙少昂《雙鷹圖》佳士得 2012春拍拍品他也是非常講究的。尤其對畫面空白的處理十分巧妙,其筆墨所到之處盡顯功力,並恰當地運用虛實對比關係,使得需要表現的物件更加集中突出。


從趙少昂一生的藝術歷程來看,早期畫風著重於寫生的真實感,勾線著色甚為工整細緻;晚年多用墨色,老筆紛披,勢愈磅礴,而能於奔放粗狂之中見精細,可謂意趣動人。尤其是趙少昂畫筆下的蟬,與徐悲鴻的駿馬、齊白石的蝦享有同等地位,並稱中國畫壇三絕。


趙氏還精於調色。他利用英國水彩造就了純淨妍麗、對比強烈而不俗的藝術效果。更重要的是,還創造出調色與運筆相結合的過人技巧:將預先準備的幾種顏色按照想好的次序部位舔上毛筆的尖、肚、根部,一筆寫就。將墨色調合之時的微妙變化,完成於霎那間的一筆之中,榮枯畢具、深淺天然,一筆劃而具備了“形、神、質”的獨到技巧。趙少昂所追求的生機靈動、逼肖傳神的藝術效果,已經在他筆下的自然景物中展露無遺。


走出地域限制 全面“北伐”


以上已提到,嶺南畫派具有強烈的廣州地域風格,以嶺南特有景物豐富題材,口味偏重於當地特色,因此其主要收藏群體還是集中在廣東一帶,存在嚴重的區域局限性。即便在2000年以後,北方市場雖有零星的嶺南畫派作品出現,如趙少昂的極少幾幅花鳥畫上拍,可是一直都像是在“坐冷板凳”。這也導致了趙氏早些年市場並沒有形成全國性的效應。加上以往嶺南與北方文化溝通本來不多,畫風相異,使得繪畫風貌差異性較大,因此外地藏家不容易接受與喜歡。如前幾年趙少昂一張作品在北京賣15萬元,在香港可能就會賣到30萬元。其主要原因是流通量少、市場空間小,才使得不同地區的價格相差如此之大。


但隨著近年來藝術市場的繁榮,趙少昂作品已慢慢走出了地區的限制。2010年,中國嘉德春拍首次推出了包括趙氏在內的“嶺南七傑”專題近五十件作品,嶺南名家開始受到北方的廣泛關注。同年,西泠印社在秋季藝術品拍賣中,也推出了類似的專場,引起了社會的極度關注。


通過這些拍賣的情況可以發現,有突出地域特點和強烈藝術感染力的趙少昂畫作,開始令人驚奇地被各個地區的藏家所青睞,如上海、北京各地的拍賣都有其作品。從買家上來看,也不是只有廣州人才買趙少昂的畫。如中國嘉德2009年拍賣一張其《大利鳴蟬》,現場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從22萬元起拍,最後以109萬元被一個上海客戶買走。所以只要是好的作品,哪裡都可以賣出好的價格,同時也說明了趙少昂已成為一個全國流通的畫家。


作為剛剛走出地域限制的畫家,其畫價往往具有較大的升值空間。況且在全國大炒書畫的時候,廣東依然我行我素,所以在其他地區看似高速發展的同時,廣東畫家作品及藝術品市場整體便顯得滯後。正因為嶺南畫派炒作成分較少,升幅比較慢,所以炒作的人就變得更加少,於是便導致現在的穩健上升。一名上海榮寶齋的行家透露:現在無論上海還是北京,市場裡最賣得動的就是嶺南畫派的書畫。尤其是趙少昂,近年來勢頭強勁,儘管市場行情較前些年有好轉,但目前價位相比海派、京津畫派來說仍然偏低。


內外兩重天 低價中爬坡


事實上,趙少昂作品市場價位長期走低也與另一個原因有關,就是之前多數作品長期在嶺南本地銷售,很少走出去,知名度不夠,缺少宣傳,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大市場。拍品主要集中在廣東、香港地區,只有少數拍品在北京幾家大型拍賣公司出現,並沒有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因此,趙少昂的作品價格在內地拍賣市場上並不理想,尤其是在2010年之前,其畫作在國內並未走紅,行情一直是外熱內冷。雖然其作品很早就進入市場,但高價均在境外創出,在國內並不被藏家看好。如2000年翰海拍賣會上,趙少昂的一幅《花鳥》只以1.98萬元成交;2002年他的《荷花》在廣州嘉德僅拍至2.86萬元;2003年,其《竹蟲》和《 柳枝鳴雀圖》在中國嘉德的成交價也分別只有1.54萬元和3.08萬元,當年每平方尺均價為1.2萬元。由此看來價格相當低。


可以說,這一時期,趙少昂作品在國內超過10萬元的寥寥無幾。我們從市場平均價格可見一斑。如在2001年春拍每平方尺16.047元,至2004年,均價不升反降,為14.701元每平方尺。當年趙氏的《春水池塘處處蛙》以1.98萬元成交,《白梅引蜂》也僅獲4.09萬元。直到2007年秋拍,每平方尺均價才猛翻至79.900元。到2008年又降到33.665元,《花蝶圖》和《殘葉落煙風》分別以6.49萬元和5.5萬元拍出。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趙少昂作品價格多在幾萬元間徘徊。只有一件大幅的精品力作《松花月影圖》在2005年廣州藝術品拍賣上以 605萬成交,創造了其拍賣的最高記錄。此件作品創作於1939年,正值趙少昂畫藝成熟和創作旺盛的時期。作品尺幅巨大,色彩鮮明,佈局巧妙。上畫蒼松一株,其枝幹強健,松花遍開,松花間月影如輪,小鳥幽鳴,形成了一幅意境獨特、情趣動人的感人畫面。該作可算是趙氏目前見於拍賣市場中最大、最精的作品。


相比內地市場上的落寞,趙少昂作品在香港市場上的表現卻是另一番景象。上個世紀8 0年代後,其作品頻頻出現在香港市場,單件作品很快突破10萬元。90年代後,市場走勢十分堅挺,且十萬元以上的作品大幅增加。如1990年趙少昂的《白虎》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以75萬港元成交;1991年,其力作《雙虎圖》在香港佳士得經海內外買家競拍,最後以99萬港元成交,創造了趙氏作品當年市場的最高價。實際上,造成趙少昂作品當時冷熱反差較大的原因,主要還是內地藏家對其藝術成就沒有充分認識。


除了精品,趙氏一般作品的價格並不高,特別是在普通人手上還有以數千元或萬把塊價格淘到貨的機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趙少昂存世的作品還較多,另一方面是懂行的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不過,拍賣市場就不允許買家低價得手了。比如在2010年中國嘉德小拍中,一件趙少昂《珍珠魚》的估價僅為6000-9000元。一位藏友手中有一件的趙少昂的花鳥,當時僅以3.5萬港元到手,折合人民幣還不到3萬元,因此這位藏家將心理價定在5.5萬元。沒想到競拍對手不斷追價,最後只好在5.9萬元價位上放棄了。


近幾年到底漲了多少倍


無論趙少昂畫作價格如何偏低,但畢竟比起十年前確實漲了許多倍。由於得到外省“掃畫團”的青睞,加之在齊白石、張大千等全國性大名家的引領下,嶺南行情得以整體上漲,趙少昂無疑將成為行情的“引爆者”。其作品屢屢成為拍賣場上的重頭戲,出現了一枝獨秀的局面,成為近幾年漲幅最突出的藝術家。


特別是2010年以後,趙氏的作品開始走出盤整期。據雅昌藝術網拍賣指數顯示,2011春拍中趙氏作品成交額達5680萬元,每平尺均價近11萬。而回首2006年的時候,其作品的平均市場價格卻僅在1萬元每平方尺,五年間價格漲了近十倍多,有的作品甚至近幾十倍。如2000年翰海拍賣會上,趙少昂的一幅《花鳥》以1.98萬元成交,但在八年後,此作在名家拍賣場上出現,卻以80萬起拍,藏家多次喊價競拍,最終以高出起拍價近100萬的價格落槌成交。更有甚者,2012年一幅不到一平尺的作品就賣到了50多萬元,升值潛力可謂巨大。


另外我們從拍場上趙少昂作品的成交記錄中也可以看出,其價格前十名的作品大都成交於2010-2011年間。如2010年上拍的趙氏巨幅作品《日落歸飛急》,起拍價僅70萬元,最終卻以358.4萬元的高價成交。同年,其《雪滿橫塘》和《白虎》分別拍出了285.8萬元和262萬元,後一拍品比十年前的75萬元價格,將近翻了三番。


同時,筆者查閱近年來南北拍場成交記錄,發現短短幾年間,趙少昂行情一路飛漲。從並不被看好的畫家,到如今每平方尺均價已突破10萬元,到2011 年達到市場頂峰,每平方尺均價為113.476元,精品價從每平方尺3萬元漲到40-50萬元,且成交率在90%以上,真可謂神速。比如在廣州藝拍的冬拍上,趙少昂的《日落歸飛急》,起拍價僅70萬元,最終卻以358.4萬元的高價成交,這為近年來趙氏作品的較高紀錄。至2012年秋拍,其作品《雄心百獸驚》在經過數輪激烈的競爭後以 602萬港元成交,遠遠高於200萬港元的估價。


然而在當年春季,趙少昂作品的總成交額隨著上拍量降低有所減少,但成交價卻有所上升。這意味著其精品畫作不斷析出,成交均價得以上漲。因為精品在拍賣會上被高價拍出,這樣便拉高了畫家作品的整體價格。近兩年以來,其精品價格保持較大的升幅,如前年一位廣州藏家在香港富得以110萬元買下一幅趙少昂的白老虎,目前市場價格已經翻了一番,達到220萬元左右。因此,隨著趙少昂的精品被不斷推向市場,其價格必定會不斷走高。就像其最精緻的《花鳥百開冊頁》,就以1456萬元成交,刷新其作品的最高價。 


除了國內, 趙少昂的海外藏家在這幾年也越加熱衷於收藏其花鳥畫。目前,趙氏作品的總成交額居嶺南畫派第三,每幅均價為22.9萬元,成交作品中價格超過百萬元的有六十件。


不僅價格上漲,趙氏作品的上拍次數也急劇增加。筆者通過近幾年已舉行的全國大大小小拍賣會的部分拍賣圖錄發現,無論是北京、上海、江浙還是山西的拍賣行中都出現了趙少昂的作品,連名不見經傳的外地小行也紛紛推出落款為“趙少昂”的拍品。一名廣東收藏者說:“以前嶺南一線名家的作品價格大概5萬元每平方尺,今年初也不過10萬元每平方尺,現在有些作品動輒到每平方尺20萬元,看來明年30萬元都不奇怪了。”反映出趙氏作品的市場增長態勢。


據雅昌藝術網顯示,趙少昂作品的市場均價已從2002年的15.956元每平尺,漲到2013年秋的110.740元每平尺。趙少昂作品的總體上拍數量達到1911件,但總成交率僅為76%。對於趙少昂作品的市場行情,有市場人士曾提出,趙少昂是一名多產的畫家,其作品數量太多,有可能限制其作品的流通空間。不過,更多的行家對趙少昂作品未來的增值幅度充滿信心,也有收藏者認為,關注趙少昂的機構和收藏者越來越多,多方發力將促其作品價格再上臺階。


精彩的不只是花鳥畫


趙少昂擅花鳥、人物、走獸,同時也以山水見長。他的山水畫注重師法造化,尤其重視氣韻的表現。其山水畫的氣韻,除了雄奇峭拔的景象外,還有寓於其中的氣候時序變化。總之,趙少昂的山水畫“能在輕描淡寫中將山光雲影、日色水聲描於紙上,出神入化,嘆觀止矣”。由於其畫作雅俗共賞,頗受眾多海內外藏家的喜愛。1993年,他的設色紙本《峽江風景圖》在香港佳士得以27.6萬港幣成交。


從市場行情看,趙氏的山水畫目前為12-13萬元每平方尺,其他少數題材為6-7萬元每平方尺,精品力作每平方尺價格甚至高於30萬元,且近年來一直在升值當中。如早在2004年的上海敬華拍場上,趙少昂的《鼎湖補山亭》才以8.58萬元成交。到了2011年,趙少昂創作於1948年的作品《桂林獨秀峰》與《三峽暮色》分別以 163萬元和86萬元的高價成交。


更讓人驚喜的是,在廣東僑鑫2011年首屆藝術品拍賣會上,作品尺幅僅4.1平尺的趙少昂山水畫《春山晚照》,由10萬元起拍,經過數十輪的競價,最終以130萬元響槌,折合傭金後成交價為156萬元,平均每平尺畫價高達38萬元,價格直逼一線畫家。


然普通作品也有不錯表現。如在去年,趙少昂的一幅《巫山十二峰》以50.1萬元拍出,《夜月舟泊》也以 73.96萬元落槌。可見,收藏趙少昂的山水畫作品會有較大的升值潛力。


贗品影響行情 未來前景


如何 “趙少昂作品市場充斥著眾多贗品,影響了其市場行情”,一名收藏趙氏作品多年的藏家表示。事實上,很多收藏家都喜愛趙少昂的作品,但卻不敢輕易下手,如果有辦法確定其為真品,則有無數藏家爭相競奪。贗品多,也是導致近年來趙少昂書畫成交率不高的原因。


所以鑒定真偽對於投資趙氏書畫非常重要。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鑒定趙少昂書畫呢?主要還是應該從筆墨、印章、色彩、紙張和題跋等方面入手。另外,也可借助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權威畫冊。儘管有的造假者作的贗品很像,但假如從以上幾個方面來仔細鑒別和比較的話,總是會發現破綻,尤其是對於趙氏的筆墨特點,內行人一看就可辨認出來。因此,多看他不同時期的繪畫,熟悉他的繪畫特徵,對於鑒定尤為重要。


而對於市場的前景來講,總體來看,趙少昂的作品沒有經過市場大肆炒作,表現平穩。目前趙少昂的精品畫作價格較為穩定有序,與同時期畫家畫價上下浮動空間巨大不同,未來將在良性迴圈中穩步上升。央美藝術品市場研究總監馬學東也指出,趙氏相對於京津等地畫家來講,作品的價格還是偏低,未來仍有升值潛力。實際上,隨著買家越來越成熟,擁有極高藝術價值的趙少昂書畫,價格會越來越高。尤其是趙的作品,由於接受東洋的技法,畫面看起來奔放疏淡,不像現在的水墨作品那樣鮮麗耀眼。相信隨著大眾對藝術的理解,喜歡的人肯定越來越多,未來的價格勢必也會上漲。


從目前的市場行情看,趙少昂作品價格高低之間的差別較大。這是因為他的精品與代表作絕大多數被美術館或博物館收藏,市場上較少見到,由此導致了其書畫價值相比較而言總體偏低,仍處在爬坡階段,可謂價值窪地,眼下正是收藏的時機。筆者建議藏家儘量選擇精品收藏,以花鳥草蟲題材為佳,並購買題字較多的作品,普通題材在3萬元每平方尺左右的價格仍可“趁低入市”。畢竟趙少昂在花鳥草蟲上的造詣在近代畫家中少人能及,尤其在草蟲動態方面不亞於齊白石,其作品有較高的投資性,現在投資收藏,後市升值潛力不可估量。


炒作泡沫有望破滅


高端字畫堅挺依舊


7-1-2015


隨著不少官員落馬和反腐的持續推進,作為禮品市場中排名靠前的類別,字畫、古董等藝術品受衝擊較大,特別是對那些熱衷於炒作書畫藝術家和具有較高頭銜藝術家的作品影響尤甚。


當代著名畫家、評論家梁江表示,去年底字畫市場的萎縮,對藝術品市場到底會產生多大影響,現在還很難判斷。但無論如何,這對當代中國美術創作、對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都是好事。


在梁江看來,當代一些名家作品在市場上走紅或者被捧紅,主要作為禮品畫銷售。某些畫家的作品,幾年之間從一平尺幾萬元暴漲到幾十萬元,乃至不按尺寸只論張計價,一幅畫數百萬元,這樣近乎天方夜譚的價格,已完全游離於市場規律之外,是潛規則或幕後炒作推手運作的結果,一般藝術消費者不可能承受這樣的作品。當代書畫市場如果深陷禮品泥潭,將與社會美育脫離,跟普通民眾的生活無關,這樣的藝術將別無出路。


北京皇城藝術品交易中心總經理呂立新則認為,禮品市場萎縮對高端書畫市場影響力有限,“書畫禮品市場的變化最主要波及的是中低端藝術品市場,對高端書畫市場影響不大,一線大師的作品,價位非常高,是收藏、投資的主要對象,而不是送禮的首選。價位在幾十萬元的書畫作品,尤其是一些當代畫家的作品,倒是禮品中最活躍的門類,但這部分在整個藝術品市場中所占的份額並不高,不會對整個藝術品市場產生大的震動”。

清代畫家沈銓:游兔欣喜無意梅花
2014年12月30日19:15
hhgt363190555_std.11970022_std.jpg
hhgt363190555_std.11970022_std.jpg (27.4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當然,現在確實有很多“大畫”比較粗糙。“大畫”其實對筆墨、章法的要求非常高,要做到畫面層次感強,內容豐富,只圖快是不行的。像李可染、陸儼少、傅抱石、潘天壽等畫家,他們的創作態度都很嚴謹,推敲又推敲,點染又點染,所以作品無論大小,都能臻於妙境。假如李可染畫一張大作品,我估計沒有半年時間他是斷不會停筆的,而現在的很多畫家,可能一個星期就完成了。而且,以前的畫家,不是在畫畫就是在看書,炒作非常少,應酬也不多;今天的畫家,書看得少,用在畫作上的時間又不夠,心思多在跑關係和炒作上,只關注自己的畫一平尺多少錢,比較功利、現,佳作也就出不來了。因此,從根本上講,不是今天的畫家水準不行,也不是“大畫”難出彩,而是很多畫家的創作態度遠不及前輩,才會有“假、大、空”現象存在。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 安徽池州 包光潛

清代沈銓是繼南宋梁楷、牧溪等人之後,在日本畫壇產生巨大影響的又一中國畫家。據文獻記載,日本天皇見到沈銓的《百馬圖》,甚為歡喜,愛不釋手。於是,他決定聘請沈銓前往日本授藝事畫。雍正九年(1731),沈銓偕弟子數人東渡日本,為日本皇室寫生繪畫,歷時3年,產生很大的反響,並由此形成了「南蘋派」寫生畫。沈銓旅日期間,還招收了許多日本弟子,為日本畫壇培養了不少優秀畫家。日本江戶時代的長崎畫派,就是在他的「南蘋派」畫風的影響下,漸漸形成的。儘管沈銓收入頗豐,但他依然保持樸素的生活作風,將大量的錢物贈予日本朋友,乃至普通百姓。不僅繪畫作品得到日本畫界的推崇,他的為人也深受日本民眾的尊敬。沈銓載譽歸來,乾隆大悅,即刻下旨命沈銓入宮。從此,沈銓成了一名宮廷畫家。 入冬漸冷,我習慣于閱讀季節性畫作,其中便有沈銓的《雪中游兔圖》(見圖)。在我看來,這幅色調清雅的繪畫作品,它的主題詞不外乎游兔和梅花。我看的是電子圖片,原件目前收藏在日本泉屋博古館。這並不妨礙我去閱讀欣賞它。至於此圖是不是沈銓回國四年後畫的,它又是怎麼流落到日本的,我無意考證,這對於我欣賞畫作並非重要之因素。我喜歡此畫的理由十分簡單。因為我是一兔子,一隻知天命的兔子。那只舉足投望枝上鳥雀的兔子,大約便是我了——一隻時時處處充滿好奇的兔子,跟年齡無關,跟閱歷無關。雖然積雪遍地,皚皚無涯,天寒地凍,但兔子們依然歡天喜地地來到這個充滿生機與歡樂的世界。你瞧瞧雪光映照下的梅花,是多麼潔白無瑕,多麼耀人眼目。它散發的馨香一陣陣地飄過來,濃時通竅,淡時若無。這與兩株蒼蒼老矣的梅幹,形成鮮明對比。它向人間昭示一種生命的理念,那就是像梅花一樣高潔,大雪壓不垮,寒風凍不裂。 那些伴隨老梅的翠竹,雖然被雪壓彎了腰肢,可依然青翠著,不時發出與嚴寒拼搏的聲響,不時吐露出清脆的呼喚,裹挾著寒梅的清香。那些不知名的蓓蕾,簇擁著彎曲的枝頭,隨時準備陪伴梅花一起綻放,一切來自寒冷的恐嚇都無濟於事——梅花是吾師,豈敢落人後!那些似乎屈服的岩上草,它們在雪的懷抱裡正做著春天的夢!儘管它們都不是主角,但都在盡力完成一個配角的使命。 只有游兔們忘記了寒冷所帶來的諸多不便,它們靈巧地竄走于高低起伏的雪地與岩坡。最後,它們終於找到了冬天賴以生存的食物——埋在雪下的青草,依然青翠,經過霜凍之後,更加甘甜可口。裹腹之後的它們,並未打算馬上離去,而是在物質生活之外,尋覓精神的食糧。玩耍是動物的天性。這不,山雀已經向游兔發出了友好的邀請,只等待兔子的積極回應。在兔雀相呼互應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妙,一切于爭鬥中產生的煩惱早已拋到九霄雲外。當人類鍾情于梅花、感歎于梅花時,游兔雖然欣喜,卻無意如此。 梅老綻新枝,繁花勝似雪。淡墨的天空,蒼茫的白雪,佈滿少有線條縱橫的畫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生機、充滿野趣、充滿希望的冬天!這便是沈銓的花鳥畫,處處透露出真氣和雅氣。工而精緻,雅而高古。他善於將文人畫的意趣,與民間藝術融為一體,賦予花鳥美好的意蘊。

國畫尺幅大:內涵未必深
2014年04月20日 09:11

常規而言,六尺以上(含六尺)的中國畫一般都可以稱之為“大畫”。近年來,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和藝術品市場的升溫,“大畫”越發有流行趨勢。同時,也不時有批評國畫創作“假、大、空”的聲音出現。那麼,“大畫”究竟為何深受藝術家和社會的熱捧?“假、大、空”的現象是否真的存在?且看業界專家們的評彈。

  評論家、畫家 梁江——

  當今“大畫”有悖中國畫的發展方向

  “大畫”和“小品”,其實並非一個對稱的範疇。“大畫”一般指的是尺幅的大,而“小品”一般指的是畫作的情調,主要是從其內涵、情趣來定位的,屬於文人畫的一種類別。傳統中國畫中,也沒有“大畫”這一提法,像《清明上河圖》,我們不會稱之為“大畫”,而是叫“長卷”,清代出現的很多宏大歷史作品,譬如《康熙南巡圖》,我們也稱之為“長卷”。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意識形態的需要,展示功能的演變,作品被放到專門的美術館、展覽館展出,繪畫成了主題性創作,就像京劇本來是一種廣場藝術,被放到鏡框式舞臺演出,成為了高雅藝術。

  多年來,主題性創作是當代中國美術創作的主流,有其歷史必然性和特殊功能,也推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品。但“大畫”創作發展到今天,呈現了一些不好的傾向。本來,中國傳統繪畫屬於文人雅集、雅賞,有沙龍性質,變成了宣傳性的主題創作後,跟陶冶性情的本義已經有很大區別了。現在,一些畫家為了搶眼球,更是把作品畫得越來越大,甚至比壁畫還大,跟古人比簡直南轅北轍。我經常參與策劃大型的美術展覽,有時候一些作品連中國美術館的展廳都沒法豎起來,要斜著放,還頂著天花板。重大歷史題材作品的全國巡展,我也主持過多次,每次都相當費勁,有的一件作品就得動用一個集裝箱,或者要進行拆分,到了場地後再重新組裝。這種趨勢,似乎連中國美協都難以壓制得住。每次全國大展,組委會都會下死規定,要求作品的尺寸不能超過多少,否則就失去參評資格,但每次還是有突破規格的作品出現。

  事實上,作品尺寸大,不見得內涵就豐富。今天的很多“大畫”,已經完全超出了中國畫的承受度,有悖於中國畫的發展方向。在中國美術館這些年,經驗告訴我,畫家辦展覽,如果為了圓廳專門創作一張“大畫”,往往是吃力不討好的事,無法代表他的藝術水準。反之,很多時候是那些八尺、六尺甚至更小的作品,能充分展現畫家的造詣、水準和追求。但大家為什麼還要孜孜不倦地弄幾張“大畫”呢?無非是為了吸引公眾的目光,就像現在的展覽開幕式,如果沒有很多人參與剪綵,就似乎無法顯示一位元藝術家的影響力一樣。

  所以,我們要告訴公眾,作品的藝術價值並非跟畫幅大小成正比,中國畫只有回歸到合適的尺寸,才真正適合於欣賞。在展廳或者會議廳陳列的作品,確實需要一些廟堂氣,作品可以大一些,但再大也要適可而止,不能為了大而大,變成大而空洞、大而無當。

  國畫家 莊小尖——
  小尺幅畫作更能體現藝術家的境界

  雖然好畫沒有大小之別,但總體而言,小尺幅畫作更能體現藝術家的風格、能力和境界。

  在我看來,一位畫家不用移動身體,手臂伸出後所能達到的半徑距離,最能發揮畫家的能力。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畫家以身體為軸心,眼睛能一覽無餘,整個畫面都在視野的有效控制範圍內,作品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隨時可以把控、調整。

  而“大畫”無法整體映入眼簾,創作過程不時要退一步來看;時間上也無法連續,會有各種因素影響、干擾到畫家的思想、情緒,想畫得很連貫比較難。古代的畫作都沒那麼大,如宋畫,很多只有三四十平方釐米,但這些作品畫面雖小,意境很大。即使古人的一些掛軸相對大一些,恐怕他們也想像不到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的後來人,會把國畫的尺幅放到這麼極致。

  我想,國畫的體量之所以越來越大,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現在畫畫的人特別多,畫家要參加每五年一次的全國美展,需經過多輪淘汰賽,評委在短時間內要閱畫上千張,由工作人員將畫抬出來給他們看,小畫重在細節,他們肯定看不到,因此畫家只能拼命畫大作品,不然還會顯得“不夠努力”。此外,現在的展覽條件也比較好,有專門的美術館可以展出,經常還得分門別類,如此多的作品,觀眾通常只會走馬觀花看一圈,注重的是視覺效果,如果作品小,完全會被忽略掉;

  二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這幾十年來出現了一個“怪現狀”——賣畫都以平方尺來論價,很多藏家又不太懂畫,以為尺寸大氣魄也大,這使得很多畫家拼命加大作品的體量。今天,在市場上流通的國畫作品,其總面積估計要超過以前多少個朝代畫作的面積總和。古今中外,恐怕也從來沒有哪朝哪代的藝術家像我們今天的畫家一樣,過著如此滋潤、體面的生活。

  前人作畫,多數是為了陶冶性情、抒情寫意,為了賣畫而作畫的,向來不多。而今天很多畫家為名為利,揣摩市場、揣摩買家的心意,樂此不疲,如此動機不純,很難出真正的好作品。可以說,這是畫家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國畫創作的瘋狂時代。

  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 許欽松——

  當代國畫大家的代表作多為“大畫”

  國畫大作出現,有其時代的必然性。社會的公共空間越來越大,美術館、博物館等藝術陳列場所的出現,使得人們的欣賞習慣變了,眼界也跟過去大不相同了,意識、胸襟都要博大、開放得多,這些都使得藝術作品在尺幅上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國畫與時俱進自然不可例外。

  當代“大畫”中佳構甚多,不少國畫大家的代表性作品都是大作品,像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長城內外盡朝暉》,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再如黎雄才、傅抱石等人的“大畫”,也都非常精彩。

  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創作“大畫”非常不容易。駕馭“大畫”,有如打一場大戰役,會碰到很多技術難題。首先,“大畫”需要有主題構思,框架要有力度;其次,表達上要很強悍,畫面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解決好了作品才能撐得起來;第三,畫面要呈現個人風貌和獨特意境,把藝術性和思想性高度結合起來;另外,“大畫”的創作常常要歷時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時間,如何做到氣韻貫通、畫面飽滿、情感表達統一、筆墨不受情緒變化影響,是很難的。因此,“大畫”往往考量一位畫家的整體素質和掌控能力,挑戰性很高,絕不是“小品”的簡單放大。

  當然,“小品”也有它的意義和價值,“小品”可以讓畫家更放鬆、更自由地表達個人情感。因此,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可以更講究筆墨情趣,興之所至,筆墨俱到,絲絲入扣,纖毫畢現。像嶺南畫派四老——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上世紀80年代合作的那批作品,每個人都是寥寥數筆,卻又很協調,很有品味的空間。本質上,好畫沒有大小之分,“小品”是柔情的,“大畫”是深刻的,就像小夜曲和交響樂之別,各有各的精彩。

  至於被人詬病的“假、大、空”現象,今天也確實存在——有些作品只有大的框架而沒有具體內容,在細微的表達上不夠深入,因此經不起推敲和咀嚼。其實,“大畫”在細節上應該有“小品”的某些特點,每一個局部才會耐看。就如長城,儘管那麼長、那麼壯觀,但也是由一磚一石砌成的。
  國畫家 石齊——
  “大畫”“小品”只是風格之別
  作品要畫得很大還是較小,歸根到底要看畫家本人的個性和畫風。有些畫家的胸襟、性情、學識都適合於畫大作品,一旦畫面小了,就容易顯得小氣。
  舉例說吧,像黃胄,就適合畫“大畫”,因為他的筆墨很奔放,畫大作品會很有氣魄、很灑脫。而像李可染的作品,通常是一張四整尺裁三裁,為什麼他喜歡畫“小品”?因為他的風格比較凝重,畫面一層一層地暈染,如果畫得太大,很難做得這麼講究。雖然在精細度上,黃胄的作品不及李可染,但兩人的作品並無孰高孰低之分,只是風格有別。

  就我自己而言,作品的尺寸也要適當大一些,但我用在一張作品上的時間,常常是現在一些畫家的三到五倍,因為我的畫都是三象合一,畫面要協調,有很多難點,需要反復畫,快了是出不來的。而王明明的作品,尺寸相對要小一點,因為他畫得很文氣。可以說,一張作品只要畫地道了,大小不是衡量的標準。就像做人一樣,只要做得到位,誰會在意他的高矮胖瘦?

  另外,很多時候也未必是畫家要畫大作品,而是一些地方就要“大畫”。因為公共場所越建越大、越來越好,作品要與之相稱,規格上肯定要大,這也是當代社會的一種需求吧。

齊白石作品投資屬性良好,風險溢價優於股市
榮寶齋藏齊白石精品展舉行:畫到極細微自然真趣味


2014-03-31 06:2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1_2653516_std.11970218_std.jpg
1_2653516_std.11970218_std.jpg (26.32 KiB) 已瀏覽 2677 次
“不只是真,還越看越有趣。”一位觀看者對著這幅《貝葉工蟲圖》說道。位於北京琉璃廠的榮寶齋美術館鬧中取靜,“紀念齊白石誕辰150周年——榮寶齋藏齊白石精品展”正在舉行。展覽擷取齊白石書畫作品近70件,給觀眾提供一個欣賞齊白石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題材作品的機會。


工細草蟲冊(10開·局部)榮寶齋美術館供圖

一隻蜻蜓飛起來,透明的翅膀上,紋織的網格狀脈絡無比清晰。旁邊的螳螂從樹枝上方垂首欲下,兩隻前鉗伸展有力,一筆勾勒的觸鬚飄逸,直把威武騰躍的體態畫到了家。
22653724_std.11970318_std.jpg
22653724_std.11970318_std.jpg (194.1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小生靈有身段

  齊白石畫的草蟲種類繁多,舉凡瓢蟲、蟋蟀、蜜蜂、蝌蚪、蟬、蛾、蝗蟲,甚至蜘蛛、蒼蠅、蚊子,都在他的筆下惟妙惟肖。

  暈蜂翅法是齊老先生的獨創,亦是他仔細觀察、巧妙處理的總成效。他在看到蜜蜂采蜜時,雙翼震動得暈輝一片,令人眼花,忽然靈機一動,先用清水在蜂翼部位濕上一片,然後用濃墨在身和翼的連接部位一接觸,墨在水中呈放射狀一漾,正如迷霧一片。這種蜂翼急速拍動的朦朧神品,在古的

工細草蟲冊(10開·局部)榮寶齋美術館供圖

畫中都沒有出現過。

  齊白石畫蝦亦有特殊技法。他不僅對蝦的身體結構瞭若指掌,而且把蝦的身體彈性都表現得充滿力量。其長螯勁力和觸鬚的柔順處理得相映成趣;蝦眼和蝦腦上的重筆,幹濕運用恰到好處。這些紙上的蝦,當真如同在水中游了起來。



展出的《花鳥工蟲冊》其中一幅作品中,蛛網上爬著幾隻蒼蠅和蜂蟲,一隻蜘蛛虎視眈眈。平日常為人忽視的小“爬蟲”進入“高雅”之畫作,別出心裁。若不是平日觀察,誰會關注這陰暗牆隅裡的生態萬象。

  此次展覽展出了部分齊白石工寫結合手法的作品。寫意的大花卉與精細勾畫的草蟲相處一席,國畫的意境和鄉野的情趣相得益彰。畫家如同站在自家的瓜藤下,趴在菜園子的草叢裡,一筆筆勾勒出小小的、鮮活的生靈。

  白石老人與榮寶齋

  早在1950年解放初期,作為書畫經營老字型大小的榮寶齋就和白石老人建立友誼。齊白石一生以書畫為本,榮寶齋既售賣白石老人的原作,又精選其作品用木版浮水印印刷,既增加了數量,又降低了售價,對普及齊白石畫作起到了很大作用。因而,榮寶齋收藏不少齊白石畫作,與他也保持了深厚的友誼。

  榮寶齋原總經理侯愷曾回憶,白石老人一有閒暇,常到榮寶齋消閒。他每次來,榮寶齋總是熱情接待,並為其準備茶點水果等,由此還留下了一個笑柄:凡有朋友去看望他時,他即向去探望的朋友介紹說:“你們要吃橘子,到榮寶齋去買,他們那裡的橘子好吃;他們那裡的妹子多,都特別熱情。”但榮寶齋是從不賣橘子的,專為招待他在市場買來的,榮寶齋的女職工比較多,老人一來,都抽空跑到會客廳看看他,故使他感到特別熱情。

  在榮寶齋的藏品系列中,個人作品最多的就是齊白石,這些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直接得自他本人。展品中的《發揚民族文化》就是1954年(時年94歲)齊白石老人專門為榮寶齋書寫的,這是白石老人晚年極為少見的大字書法作品,也是他一生藝術追求的寫照。

  20世紀50年代,齊白石已是中國赫赫有名的畫家了。他到歐洲展覽時,一位歐洲詩人寫道:“有了你,到處都發出中國墨汁潺潺細流的水聲,水清得看得見魚,水上長滿了蘆葦。”

  熱情描寫自然和生活的齊白石,在誕辰150周年的今天,仍給後人帶來藝術的啟發。甚至只是一句“真有趣”,白石老人就該撫著銀髯微笑了。也許,這也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此次展覽將持續到6月26日。(光明日報記者 於園媛)
2014033109_brief218231315_std.11970409_std.jpg
2014033109_brief218231315_std.11970409_std.jpg (203.42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國際拍賣巨頭瞄準亞洲市場 線上拍賣爭奪新客源
2014年07月30日 08:21
蘇富比、佳士得瞄準亞洲市場

  對於拍賣業而言,蘇富比、佳士得無疑是絕對的霸主,這兩大拍賣巨頭之間的明爭暗鬥可謂由來已久。然而在當今的藝術市場中,競爭的焦點已經不再局限於兩者之間的較量,隨著亞洲拍賣行的快速崛起,蘇富比、佳士得的全球市場份額正被不斷“蠶食”。  

與此同時,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巨大潛力也讓蘇富比、佳士得嗅到了商機,並且早已將觸角從香港伸向內地,比如蘇富比(北京)、佳士得(上海)的先後成立。近期,蘇富比、佳士得幾乎同時發佈2014上半年業績報告,更加強調亞洲市場的戰略地位。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市場格局的變化呢?

  匡時拍賣副總經理謝曉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從上拍作品的品質、數量還是規模來說,國內的拍賣公司都有非常大的發展,這與中國的經濟環境、財富群體和藝術收藏群體的增加有很大關係,而這些構成了整個藝術品市場的基礎,不管是蘇富比、佳士得還是中國的拍賣行都能從中受益。為什麼市場份額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主要在於中國拍賣公司的快速崛起”。
  誰動了他們的“乳酪”
  作為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兩大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是當之無愧的業界傳奇, 200多年的歷史洗禮和變遷中,它們穩固佔據著全球拍賣行業的霸主地位,甚至到今天依舊保持著旺盛的市場活力。

  據佳士得和蘇富比2014半年報顯示,截止到6月30日,佳士得上半年成交額增長12%至26.9億英鎊,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買家更是不斷入場,占到總人數的24%;蘇富比也不甘示弱,2014年上半年的總成交額增幅達到22%,蘇富比亞洲區拍賣成交總額達到38.2億港元,亞洲拍賣市場之十大成交拍品,蘇富比穩占其中六位,共拍出三件成交價逾1億港元的拍品,並創下超過20個世界拍賣紀錄,當中以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最為矚目。

  然而,這種霸主地位並非難以撼動。據不完全統計,蘇富比、佳士得的全球市場份額從73%降到47%,只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可以看到新的拍賣力量不斷崛起,比如2005年創立的保利拍賣,短短七八年就已躍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嘉德緊隨其後,北京匡時拍賣也位列其中。雖然在業務體量上還不能與蘇富比、佳士得分庭抗禮,但已經對其構成很大挑戰,而且這股“生力軍”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對此,謝曉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從上拍作品的品質,還是規模來說,國內的拍賣公司都有非常大的發展,這與中國的經濟環境、財富群體和藝術收藏群體的增加有很大關係,而且這些構成整個市場的基礎,無論是蘇富比、佳士得還是中國的拍賣行都能從中受益。為什麼市場份額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主要還是國內公司的快速崛起”。

  亞洲市場成爭奪焦點
  著名藝術市場訊息公司Artprice發佈的《2013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報告》中指出,2013年全球藝術品拍賣成交額增長13%,達到123.5億美元。其中,中國和美國占比達到2/3,中國以40.8億美元蟬聯藝術品拍賣成交額最高的國家,美國以40.2億美元屈居第二。

  藝術品市場從來都是資本追逐的舞臺,中國市場巨大的利益誘惑足以成為蘇富比、佳士得征戰中國市場的無盡動力。對此,謝曉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蘇富比、佳士得的舉動是符合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明確的戰略商業行為,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背景下表現還是很突出的,雖然近年增速有所下降,但是中國經濟體量會在世界經濟格局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在這種背景下,由於財富效應或者審美效應的吸引,一些對藝術市場並不瞭解的個人、企業家開始進入到這個市場,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藝術品消費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具體表現在拍賣場上,就是新買家的數量不斷增加,上拍作品保持比較高的體量,而這些因素將最終實現市場業績的增加。

  “對於蘇富比、佳士得來說,他們一直都很重視中國市場,因為中國買家的購買力在不斷提升。首先,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藝術市場的折射;其次,中國民族文化影響力的擴展勢必會表現在國內企業家和收藏家對本民族文化的消費或收藏上。可以說,這既是國內大的收藏群體格局、經濟實力增長、文化消費觀念變化的結果,也是蘇富比、佳士得努力經營的結果。”謝曉冬說道。

  近兩年,蘇富比、佳士得在中國內地藝術市場不斷擴張,是否對內地拍賣行造成一定壓力呢?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對此並不認同,他指出,從中國國民經濟的總量和淨值人群來看,中國藝術市場的開發力度遠遠不夠。蘇富比、佳士得都是很有經驗的老牌拍賣行,他們有著很強的市場開發能力。與此同時,中國藝術品市場處於草創時期,如果限制競爭會制約市場的活力,共同做大中國藝術品市場,這才是一種共贏互利的關係。  

線上競投有多重要
  藝術品市場與互聯網聯姻的時間並不長,然而短短幾年間,線上拍賣甚至已經成為百萬美元級別作品的銷售陣地。早在2006年,佳士得就已設立網上即時競投服務Christie’s LIVE,取得不俗的成績。
  2013年上半年,佳士得成交額達到870萬英鎊,較去年同期增長71%;蘇富比2013年的線上競投買家占到總數的17%,較2013年增長36%。蘇富比宣佈將與ebay再度攜手,期望拓展1.45億的線上用戶。

  那麼,這對拍賣公司而言是一種好的趨勢嗎?謝曉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拍賣公司是為藏家服務的平臺,具有維護老客戶、發展新客戶的需求,拍賣行與網路平臺合作可以吸引新的客戶群體,同時可以增加eBay的交易板塊,可以說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但未來拍賣行是否都要借助這種形式也不一定,我只能說跟大的品牌機構合作未免不是一種有益的嘗試。”謝曉冬補充道。  

對於蘇富比、佳士得而言,線上拍賣的作用和業績都令人振奮,但是否適合中國拍賣業呢?劉尚勇對此並不樂觀,他指出線上拍賣是一種好的嘗試,但只能是傳統拍賣的一種補充,不會成為主營的方向。無論是現實的傳統拍賣,還是虛擬的線上交易,都要在誠信體系下進行,拍賣業是需要高端誠信的行業,但在目前仍然缺乏保障,因為最根本的誠信體系還沒建立起來。

國際藝術品市場繼續走高:國際巨頭盯緊中國買家
2014年07月25日 10:12


日前,蘇富比拍賣行宣佈將裁減不確定數量的職位,業內透露本次將是2009年以來的一次大規模調整。與此同時,佳士得拍賣行卻發佈消息稱2014年上半年藝術品和收藏品的成交額升至27億英鎊(46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國際藝術品市場到底是冷是熱?


有市場人士認為,國際藝術品市場仍在繼續走高。


國際巨頭仍盯緊中國買家


7月19日淩晨,蘇富比拍賣行宣佈作為一項重組計畫的一部分,將裁減不確定數量的職位,業內人士透露,這是蘇富比公司自2009年之後第一次大規模的內部人員調整。


據報導,此次裁員將主要影響到其美國和英國業務,並預計將產生約1300萬美元的員工相關重組開支,這些開支將被計入第三季度業績當中,而亞洲部分應該暫時不會受到太大的波及。


與此同時,佳士得拍賣行發佈報告稱2014年上半年,佳士得藝術品成交額達45億美元左右,較前一年同比增長12%,創下歷史新高。他們在報告中也強調了對亞洲市場的重視:“今年亞洲新客戶人數持續穩步增長,占今年新客戶總量的20%。從我們的全球業績看,中國客戶貢獻的交易額同比增長46%。”報導稱,佳士得亞洲拍賣中心的成交額下降8%,但亞洲買家的貢獻上升,佔據該公司半年利潤的28%。


一邊是裁員,一邊是業績繼續上漲,國際藝術品市場到底是熱是冷?


與蘇富比、佳士得打交道多年的內地買家陳先生認為,據他觀察,蘇富比、佳士得的上半年業績都很好,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上,本季拍賣表現突出,香港地區的拍賣情況好於其他中國拍賣行。他評論稱,蘇富比做出裁員的決定,應該是企業政策調整,調整一些不賺錢的部分,跟整體經濟環境沒有太大關係:“這種是企業經營的正常調整,並不足以為奇。”


藝術品拍賣將是管道之爭


“兩大巨頭未來之爭可能在管道上。”一個北京拍賣行人士馮先生告訴記者,蘇富比在網路銷售上遠遜色於佳士得,而他們也顯然意識到這種差距,證據是7月14日蘇富比宣佈與“易趣”12年後再度合作。據瞭解,易趣將聯手蘇富比計畫在短期內推出全新設計的網上平臺。


如果從兩大巨頭的業績報告中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特徵,即網路銷售正在呈現階梯式增長。在2013年,蘇富比線上的競投買家占到了買家總數的17%。這個數字較2012年顯著增長36%。而這其中手機使用者的數量占到了網路使用者數量的25%。而佳士得網上競拍成交額達870萬英鎊,較去年同期增長71%。


另一方面,佳士得網上The Watch Shop開拓全新零售業務,是2014年至今查看次數最多的拍賣或網上銷售項目。他們還進一步投資數碼項目,推出全新佳士得應用程式,吸引來自149個國家的客戶流覽頂級拍品。


“新的競爭在國際巨頭之間爆發,這對於我們中國拍賣行業也是一種借鑒。”馮先生說,“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現實基礎上參考和引進他們的新競爭力,也有可能在下一季的大拍中爭取多一些勝算。”記者林琳


王輝:三大特點決定2014年藝術品拍賣走向


2014年06月23日 07:39


⊙記者 唐子韜


儘管從目前來看,藝術品拍賣市場是相對小眾的市場,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不斷發展,今天的小眾市場卻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每年的春、秋兩次大拍都能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在6月20日上海證券報主辦的“2014中國藝術資產高峰論壇”上,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輝發表了《2014藝術品拍賣熱點》的主題演講。王輝認為,近些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一方面是由於文化藝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另一方面,藝術品拍賣市場高速成長,新熱點、新觀念不斷湧現,帶著不同理念的新買家不斷進入市場,這些也是市場持續繁榮的有力推手。


王輝說,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中國嘉德春拍,雖然從成交額來看,較之去年的秋拍變化不大,但從整體市場情況看,出現了三個新特點:一是藝術品拍賣行情趨於精品化、多元化;二是國內收藏家群體專業化程度逐漸提高;三是新藏家趨於年輕化。


市場日趨精品化、多元化


今年春拍湧現出大量歷久彌新、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拍品。今年春拍,中國嘉德取得了成交額22.5億元的成績。其中個別精品出現高價成交,如黃賓虹《南高峰小景》以6267萬元人民幣成交,創造了新的紀錄。這幅畫曾在2001年的秋拍以估價16至18萬元人民幣上拍,並最終以56.1萬元人民幣成交。13年來,這幅作品價格增長了100多倍。儘管,在2001年時,黃賓虹作品50多萬元的價格已經相當高,但經過市場多年的成長,藏家在這幅作品上獲得了巨大的回報。可見,收藏精品、投資精品是市場的大趨勢,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給藏家帶來豐厚的回報。


此外,王輝認為,多元化市場也是近些年的主要趨勢。除去中國古代、近代書畫外,古籍、世界頂級葡萄酒等品類也人氣爆棚,創造多場“白手套”佳績。


近些年,隨著業務的發展,中國嘉德成立了工藝品部,瓷器雜項中又延伸出紫砂、玉雕等門類,原工藝品部又延伸出傢俱、文房等門類,這些分類變化都是對市場需求的反應,充分體現了市場需求的多元化趨勢。


收藏家專業化程度提高


王輝認為,近些年,國內收藏家群體的專業化程度有了明顯提升。藏家鑒賞水準不斷提高,更加明確自己的需求;收藏品位更多元、更理性,不再人云亦云、盲目跟風;藏家對收藏有了更理性、長遠的規劃,或是5年、10年的長期規劃,或是對某一類藏品有自己的想法;一些藏家也開始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將自己的藏品資源集中在某個領域,甚至計畫開辦美術館作長期陳列等等。藏家在專業化方面的不斷提升,有助於市場趨於理性。


此外,藏家參與拍賣呈現了群體化的趨勢。據王輝介紹,嘉德今年春拍有兩個大的藏家群體參加,其中一個是我國臺灣地區的藏家群體,他們經常到祖國大陸來進行交流,同時還出現了一些小的藏家團體,以群體形式參與購買、競標。


新入場年輕藏家持續增長


“老藏家”在成長,同時新面孔越來越多,新進的藏家越來越年輕也成為近期市場的一個重要特點。


王輝介紹說,今年春拍中有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買家,有些人甚至此前從未參加過拍賣。他們不僅“新”,而且年紀小。這些新入場的年輕藏家有著與前輩們不同的審美趣味和價值判斷,這將為藝術市場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熱點方向。


在主題演講的最後,王輝表示,拍賣市場經歷了二十年的發展變化,今後的藝術品市場將更加複雜、多變,未來拍賣市場也需要更加廣闊的視野,需要更加專業、細緻、個性化的服務。


齊白石作品價格有的竟低於當代畫家


2014年06月29日 08:23


今年是齊白石誕辰一百五十周年,從去年開始,美術界、收藏界就召開了大大小小的各種研討會、展覽來紀念這位藝術巨匠。與其他藝術家相比,齊白石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的影響力是無人能及的。


齊白石在“衰年變法”之後,最終完成了傳統文人畫向民間轉化的過程,題材從承載文人情思的梅蘭竹菊、高山漁隱、煮酒吟詩、雪裡孤松、深山古寺,轉向了充滿了鄉野泥土氣息的花鳥蟲草;色彩也從崇尚清空靈動,師法自然的素樸淡泊轉向了明豔亮麗的“紅花墨葉”。他的這一創新,帶領文人畫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作為近代最高產的畫家、最長壽的畫家、最全能的畫家,也是市場創出最高價格的畫家和最有社會知名度的畫家,齊白石的作品目前也被視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


鑒賞:雅俗共賞具廣泛的群眾基礎


羊城晚報:今年是齊白石誕辰一百五十周年,從去年開始,美術界、收藏界就召開了大大小小的各種研討會、展覽來紀念這位藝術巨匠。與其他藝術家相比,齊白石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的影響力是無人能及的,在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齊白石創作的蝦、花鳥、瓜果等元素就已經融入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日常生活中。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部門將齊白石的作品印製在搪瓷臉盆、暖水瓶、檯燈的燈罩等等日常生活用品上。到如今,齊白石的作品縱橫各大拍賣會,屢創高價,這都離不開他廣泛的群眾基礎。為什麼他的作品能夠得到幾代人的共同喜愛?


石金柱:齊白石是難得的“詩書畫印”全才藝術家,而且“詩書畫印”均達到了極高的水準,可以說是後人無人能及的。他最大的一個藝術特點,我認為就是典型的雅俗共賞。文人如老舍、巴金、郭沫若等人都喜愛他的作品,畫家如徐悲鴻、張大千也是推崇他、敬重他,連軍閥都一邊挑著銀子,一邊扛著槍到他家買畫。


難得的是,農民也喜歡他的畫。齊白石筆下描繪的物件,大多是現實生活中勞動者用的器具和朝夕相處的景物,如鋤頭、掃帚、牧牛、砍柴、白菜、芋頭、蝦、蟹、蝗蟲等。這些東西是傳統文人畫所不屑也不能描繪的,但一到齊白石的筆下,都閃耀出光亮來。看多了文人畫的梅蘭竹菊,就更感到齊白石的作品清新、活潑。


所以他的粉絲群體很大,有文化、沒文化的人都欣賞得了。到了當代的藝術品市場,他很多帶有美好寓意的經典題材“多子多福多壽圖”、“大壽大利圖”更得到了很多企業家、煤老闆的喜歡。


方楚雄:像壽桃、牡丹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很多畫家都畫過,但有的人畫得很庸俗,有的人畫得有貴氣,這就是大師與畫工的區別。他送畫給人賀新婚,也畫荷花和鴛鴦,這個題材很容易就給畫俗了,但在齊白石筆下,卻生動有趣。怎麼樣才能把喜慶的題材畫得不俗氣?我覺得主要在於畫畫的人的修養和氣度。要得到專家認同,群眾也喜歡,其實難度很大。


而且齊白石的畫很有童趣,他一直到晚年都保持著一顆童心。正是這顆珍貴的童心,讓他的作品充滿了童趣。就像他的《牧牛圖》,畫面簡潔,一個孩子牽著一頭牛回家,孩子紅衫白褲,腰系銅鈴,光腳,稚態可掬。他邊回頭邊吆喝,而那頭老牛仿佛極不情願地邁著緩慢的步伐。孩子舉腳邁步之際,震動了身上的銅鈴,悠揚的鈴聲隨風飄至山村。老人題道:“祖母聞鈴心始歡(璜幼時牧牛身系一鈴,祖母聞鈴聲遂不復倚門矣),也曾總角牧牛還。兒孫照樣耕春雨,老對犁鋤汗滿顏。”


市場:現在價值被低估了


羊城晚報:齊白石作為近代最高產的畫家、最長壽的畫家、最全能的畫家,也是市場創出最高價格的畫家和最有社會知名度的畫家,這是否說明畫家在市場上的活躍程度,對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極其重要?


石金柱:這是絕對的。比如歷史上唐伯虎、鄭板橋、張大千乃至畢卡索,當代范曾等人,都是行銷高手,從某種意義上講,畫家是因為作品值錢才更有名。他們都是“市場畫家”,或者叫職業畫家,都是以賣畫為生的,作品在市場上流傳性很大。有的畫家靠財團炒作力捧,畢卡索本人就是一個很會自我行銷的畫家,他懂得製造各種新聞,甚至是花邊新聞增加自己的曝光度,搶眼球。


羊城晚報:現在市場上齊白石的作品屢創高價,單以近期春拍為例,老舍舊藏的齊白石《花蟲人物冊》(十二開)拍出了4197.5萬元,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並不高,還留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舊藏的齊白石《花鳥四屏》拍出了5577.5萬元;廣州華藝國際單幅的《洗耳圖》也拍出了1380萬元。一幅作品動輒幾百萬元、過千萬元,這樣的價格是否虛高?


方楚雄:其實如果以單位價格計算,齊白石的作品價格並不是最高的。與他同輩的很多藝術家如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壽等人的作品,單位價格經常比他還高。


羊城晚報: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在2011年拍出4.255億元之後,帶動其作品價格達到了巔峰。但去年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整體回檔,齊白石作品的價格率先回落,如他的一幅《秋葉蒼鷹》,2003年嘉德春拍時曾以30.8萬元成交,去年嘉德秋拍大觀夜場上估價480萬元到680萬元,最終流拍。這次在北京保利春拍上拍得5577.5萬元的《花鳥四屏》,成績看似喜人,但很快就有人發現此畫曾於2011年在北京上拍過,當時以約8000萬元落錘。核算下來,《花鳥四屏》竟在3年間“賠了”幾千萬元,讓人大跌眼鏡。


石金柱:齊白石的作品價格回檔,這其實是跟中國整個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的,現在整個市場都缺錢,齊白石的作品也不能倖免。而且齊白石的作品還擔當著中國禮品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中央近期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措施,制約了禮品市場的繁榮,齊白石作品首當其衝。


對比前幾年的價格和現在的價格,有人說以前的價格是被投資性的資金炒高了,現在恢復到理性的價格。我反倒覺得以前的價格還正常,現在的價格是被人為打壓,被低估了。我們只要將齊白石作品價格跟當代畫家一對比就會發現,齊白石作品價格比很多當代畫家還要低。比如賈又福,他的作品現在開價60萬元/平方尺,范曾、黃永玉的作品也要50萬元/平方尺,齊白石的作品現在有的拍得很高要過百萬元一平方尺,有的也就二三十萬元一平方尺。現在市場回檔,當代畫家寧可不賣畫也不會主動降價,但齊白石的作品價格就是市場變動的真實反映。他的一些作品價格比當代畫家的還要低,這肯定是不正常的,價值發生了背離。當代繪畫市場如果不是泡沫,那就是齊白石作品的價值被低估了。


應該說,齊白石的作品就是中國書畫市場的藍籌股,任何人都取代、超越不了。如果齊白石的市場崩盤了,意味著中國整個藝術品市場崩盤了。


羊城晚報:齊白石是近代最高產的畫家,在王煒民寫的《中國人民傑出的藝術家》一文中,就提到了他“自1919年定居北京後,創作了一萬餘幅國畫和三千多方印章”,“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為我們留下了數萬幅國畫,數千方印章,以及大量書法、詩詞作品”。再加上後世真真假假的很多東西,現在藝術品市場上每年齊白石作品上拍數量都非常大,這麼大的作品存世量,對他的市場價格是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


石金柱:齊白石作品的存世量,既是他的成功之處,也是他的不足之處。成功在於這麼多的作品,坐實了他的群眾基礎和影響力,但市場上放眼那麼多的齊白石作品,也造成了互相之間的價格傾軋,互相消耗。


變革:從傳統文人畫向民間轉化


羊城晚報:就像剛才兩位所講的,齊白石並非一味摹古,他在繼承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做出了大膽的變革,尤其在“衰年變法”之後,最終完成了傳統文人畫向民間轉化的過程,題材從承載文人情思的梅蘭竹菊、高山漁隱、煮酒吟詩、雪裡孤松、深山古寺,轉向了充滿了鄉野泥土氣息的花鳥蟲草;色彩也從崇尚清空靈動,師法自然的素樸淡泊轉向了明豔亮麗的“紅花墨葉”。他的這一創新,對當代繪畫的影響有多大?


石金柱:應該說,齊白石在同代人當中,率先進入了當代繪畫的時代。以前的書畫都是文人把玩的,比如手卷的把玩方式,邊展邊卷,給人一種“咫尺之圖、臥遊天下”的感覺,這符合古代文人的文化品位和欣賞習性,孤芳自賞。


西方油畫進入中國之後,顛覆了這種繪畫展示習慣,鏡框在牆上這麼一掛,就好像幫觀眾設定了一個取景框,張揚外露,觀眾是一種被動的欣賞。如果還是畫以前文人畫那種素樸淡泊,淡淡的墨掛在牆上,肯定不如齊白石的濃墨重彩搶眼。


他獨創的“紅花墨葉”亮色花卉,再加上白色的宣紙,三種顏色形成強烈對比,這種高純度的色相和補色對比,體現出了大眾化的色彩傾向,造成了濃烈而鮮亮的視覺效果。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大眾化、民間化的色調原則也構成了當代繪畫的色彩基礎。


羊城晚報: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大師雖然早已逝去,但他留給世人的藝術和影響力卻從未消失。很多人都說自己學的是齊白石,以齊白石的學生為榮,但大師有句警示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


方楚雄:齊白石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5歲開始學畫,看的第一本畫冊就是《齊白石老公公的畫》,這是本給兒童看的繪畫普及本,當時我看了就非常喜歡他的畫。後來我得到了第二本齊白石的畫冊《可惜無聲》,這是齊白石一生中最重要的花鳥冊頁作品,是他藝術成熟期的巔峰之作。


前幾天我侄子剛幫我從老家將這本《可惜無聲》帶來廣州,我這才想起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這本《可惜無聲》竟然是羊城晚報副刊部1959年的時候送給我的,畫冊封面還毛筆字題寫有“送給方楚雄小朋友”。


齊白石的藝術風格非常突出,如果跟他畫得很像,學了他繪畫的模式和技巧,肯定是沒了自己的個人風格。現在很多人學了他的繪畫模式,卻少了他的藝術修養和經歷,所以只能畫他的“皮毛”,在他的模式裡不斷重複他的東西,不能拓寬。


“學我者生”,就是不單單學他的繪畫模式和技巧,學完還是畫自己的東西。


贗品:打假靠藝術家本人根本做不到


羊城晚報:齊白石一生作畫巨豐,各個時期面貌迴異,所以一些仿冒功力不足的贗品,就以早期作品自居,這給收藏家的信心和市場產生了極大困擾。雅昌藝術網曾經有一個統計,認為贗品最多的近現代畫家依次為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鴻、潘天壽、吳湖帆、石魯、林風眠、陸儼少等。還有報導稱市場上流通的齊白石作品九成是贗品,數量有沒有這麼多?


方楚雄:齊白石的作品階段性特徵的確很明顯。比如他最擅長的蝦,早期和晚期畫的就相差很大。早期他的蝦畫得很板、很僵硬,筆墨的運用也沒有後期那麼精妙。到60多歲的時候,他畫蝦已經很生動,但“神”稍覺欠缺。到80歲以後畫的蝦,蝦的生命力並不在形似上,而在“神”上,他筆下的蝦富有透明感,筆墨老辣、精煉、概括。


石金柱:在處理蝦作的章法上,齊白石讓人最嘆服的是,畫面雖然僅僅是單一的主體:墨蝦,但卻不會讓人感到佈局單調、空虛。他在蝦作的經營位置上,做了十分靈活而周密的安排,即使是蝦須,其排列組合也是非常講究的,這體現的是中國畫的原始功底,借鑒的是畫蘭花的“蘭葉交替法”,疏密有序。這要歸功於他在藝術上無休止的探索,一直到他90歲的時候,他還在畫桌旁邊放個小盆子,養幾條蝦,時不時用畫筆觸碰一下它們,觀察它們的靈動性,所以他畫出來的蝦須既有柔勁,又有彈力,這最讓後人歎為觀止。


中老年時,他還比較在乎形式,畫得比較理性,到了晚年,他的畫就非常感性了,這一筆怎麼畫得痛快,怎麼酣暢淋漓就怎麼畫,包括他的書法,到晚年都背離了傳統用筆或學術性的要求。如果以學術眼光來看,很多其實都是敗筆了。但偏偏就是這種敗筆,劍走偏鋒,隨心所欲,卻是他的巔峰表現。


方楚雄:但畫家的階段性繪畫特徵,不能成為市場上出現贗品的藉口。任何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市場上都會有贗品,這是市場規律。我奇怪的是,現在就連一些作品價位很低的人也都有贗品了。所以在贗品這件事情上,是藝術家沒辦法左右得了的,靠藝術家本人來打假根本做不到,還是要靠藝術家提高自己的素養和技巧,認認真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張作品,儘量讓自己的作品有一點難度,有一定高度、一定深度。
U5566P1081T2D155899F6DT20140629082344180221604_std.11970926_std.jpg
U5566P1081T2D155899F6DT20140629082344180221604_std.11970926_std.jpg (30.4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如果說齊白石的花鳥作品是其藝術成就的典型代表的話,那麼,他的人物畫則可以說是其作品“民間味”意涵的具體呈現。《布袋和尚》(下圖)為日本著名收藏家須磨彌吉郎舊藏,在中國嘉德(香港2014春拍中以966萬港元)成交。《洗耳圖》(上圖)在廣州華藝國際2014春拍中以1380萬元成交
U5566P1081T2D155899F7DT20140629082344180221709_std.11970947_std.jpg
U5566P1081T2D155899F7DT20140629082344180221709_std.11970947_std.jpg (64.27 KiB) 已瀏覽 2677 次
老舍舊藏《花蟲人物冊》(局部),北京嘉德2014年春拍,4197.5萬元成交
U5566P1081T2D155899F8DT20140629082344180221937_std.11971014_std.jpg
U5566P1081T2D155899F8DT20140629082344180221937_std.11971014_std.jpg (67.8 KiB) 已瀏覽 2677 次
齊白石 《花鳥四屏》


如何投資字畫判斷收藏價值
如何投資字畫判斷收藏價值

2014年05月10日 09:00

文/路青

“先比車,後比房,再比牆(掛著的字畫)”,一批擁有財富的人正在經歷這一轉變過程。然而,對於這批新晉的收藏愛好者來說,字畫投資的魅力究竟何在,又該如何選購投資字畫並判斷其收藏價值?這些問題讓比牆變得不那麼容易。

規避地雷放首位

在這個高通脹的時代,任何能增值保值的品種都成為了投資青睞的對象,書畫更是一馬當先,使得比牆的代價不菲。近期,在倫敦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拍賣會上,畢沙羅的《春天清晨的蒙馬特大道》以1968 .25萬英鎊(約合2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名家書畫的價格如果按面積計算,絕對超過了任何豪宅。

書畫作為投資對象的風險較小,較之其他投資方式也獲利更穩定。於是,近年來國內一些人看到書畫行情飆升,天價頻出,紛紛想在這個市場裡分一杯羹。但書畫絕不是普通的投資對象,更不是一買就能掙錢。書畫的贗品較多,渾水摸魚現象也隨之存在,即便是老玩家有時也難免失手,在選擇書畫投資時必須把規避風險放在首位,尤其是名家之作更要慎重。

在當今投資和投機成風的時代,書畫收藏者如何規避風險?首先應遵循“不怕買貴,就怕買假”的原則。真跡買貴了並不可怕,買錯了,錢就打水漂了。一件名家真跡多花幾十萬元沒有什麼,將來畫還會升值,但買張假畫,就分文不值了。坊間曾說:“吳冠中的《獅子林》1.15億元,太貴了!有這錢還不如去買幅齊白石、徐悲鴻的呢!”其實,《獅子林》雖貴,但好歹是真品,現在想買幅齊白石真跡哪有這麼容易?

其次應該棄熱求冷,收藏非熱門的畫家作品,追求中長期回報。因為越是熱門的畫家,其假畫往往就越多。“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如果你不是研究徐悲鴻的專家,還不如去選擇二三線名家的作品收藏,不少潛力的藝術家,目前價位、行情還不是很高,收藏風險小,未來升值空間較大。對於書畫收藏的新人來講,棄熱求冷,收藏非熱門畫家作品,追求中長期回報,無疑是更佳的選擇。

找准潛力股

對市場不太瞭解,但又想收藏書畫的入門者,往往會想到收藏中國書畫界大名家的作品,但在書畫市場上闖蕩多年的行家表示,關注有實力的優秀中青年畫家同樣可獲得不菲的回報,他們是投資書畫的“潛力股”,事實上,部分優秀中青年畫家作品的市場價格幾乎三四年就能翻一番,投資前景十分誘人。

投資者買一張著名老畫家的作品收藏,動輒上萬、甚至十幾萬元,許多普通投資者會望而卻步,且老畫家作品的價值經多年的升值,大部分進入增速放緩、成長空間有限的狀態。相較而言,目前已在書畫市場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優秀中青年畫家,其作品大多有入市價格低,升值速度快、空間大的優點,這也是一些具有收藏眼光的投資者看好的原因。

剛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的中青年畫家作品,初期的市場價格往往每平方尺僅為幾百元、上千元,大多數收藏投資者買得起,而一些“高成長”的優秀中青年畫家的作品,其升值之快常讓投資者大跌眼鏡。中青年畫家作品,只要有一定的潛質,市場價格三四年內至少上漲10%~20%。一位策展人回憶說,杭州中日友好飯店拍出一批20年前收藏的畫作,全部以5000元底價起拍,其中最好的作品拍到上百萬元,最低則以5000元底價成交。當年這批畫家應邀前來作畫時身價相差不多,都是來此吃飯後即興創作。20年後,其中陸抑非等人的作品目前已達到了百萬元級別,還有其他畫家的多幅作品也拍出七八十萬元/幅的高價。

哪些人可算得上優秀中青年畫家的範疇?通常,優秀中青年畫家從年齡上看,屬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且受過良好的學院教育,在畫界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作品的個人風格鮮明,其作品往往已得到市場認同。投資優秀中青年書畫家作品,一般具有投入少、潛力大、風險低、選擇多等優點,但收藏中青年畫家作品,必須要認准畫家的“成長性”,否則也會有風險,主要原因在於中青年畫家數量眾多,許多人還處於大浪淘沙階段,書畫的價值需要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沉澱篩選,作品升值空間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如何尋找優秀中青年畫家的作品來進行投資,既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也需要投資者自身的學識和眼光。

巧招巧勁來淘寶

其實,藏家還可用不少巧招來淘寶。不妨來一番逆向思維,從被保護程度非常高的作品入手。諸如,藏家可從文化部不准出境和限制出境的作品入手,如大名鼎鼎的現代五大家——潘天壽、沙孟海、謝之光、應野平、陳秋草,是我國現當代極富盛名的書畫家,為保護他們的作品不再流失,文化部曾下文規定,包括這5個人在內的一批有影響的書畫家作品,不准出境和限制出境。

此外,學習也很重要,藏家首先應知道畫家當年所處的地位及名頭,如海派繪畫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最具魅力也最引人注目,湧現出如吳湖帆、趙叔孺等海上四大家以及唐雲、江寒汀等海派四大花旦(花鳥畫名家)。藏家必須熟知他們的風格,再從其中找一兩個人入手作為突破口。同樣,近年來,中國書畫市場宏觀環境不斷優化,國內外藏家群體不斷壯大,藝術品的需求量也日益擴大且收藏層次豐富、類型細化。隨著當代書畫市場走熱,藝術市場中某些充滿泡沫的板塊時而高溫,時而跌落,有很多不確定性,但那些側重於研究性和注重學術的繼承與梳理的畫家,自進入市場就穩步上升,具有客觀的收藏價值。

對於初入書畫市場的投資者而言,購買作品最好到一些知名度高、講信譽的仲介公司、拍賣公司和畫廊(店)購買,既能防止買畫價格與市場實際脫軌,又能較好地避免買到贗品。對於有一定經驗的藏家,建議去大的拍賣公司買畫,因為真品率高,特別是大拍,比如朵雲軒、嘉德、蘇富比[微博]等。在蘇富比買一些中小名頭書畫(單件拍價往往在50萬~100萬元),通常能買到真跡。入門新手不要總是幻想撿漏專挑小拍賣公司淘寶,或聽人家講故事,以為市面上三四十萬元的作品花十來萬元就能“撿漏”得手。

收藏書畫五忌

一忌污染:如油漬、汗漬、茶漬和灰塵等,灰塵常吸附酸性物質、黴菌孢子,使紙張酸化、生黴。

二忌生黴:特別是黑、黃、紅、紫等各種產生顏色的黴菌,產生的黴斑極難清除。

三忌蟲蛀:蠹魚、煙草甲等害蟲,往往能把書畫蛀蝕得千瘡百孔,慘不忍睹。

四忌光照:一般光源都含有紫外線,紫外線使紙張發黃、發脆。

五忌潮濕:紙張易吸濕,吸水後紙易生黴長蟲、腐爛。除易因蟲蛀腐爛而損壞之外,人為損壞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火災、戰爭等的破壞,使許多珍貴的古籍、古字畫、古文獻佚失。

文物高價購買已不可避免
2014年05月07日 08:15
  北大回購典籍,引發了網路上的爭議。有網友認為,花億元從日本買回大量古典書籍,在許多網友看來是典型的“人傻錢多”。尤其是看到這是花的公共財政的錢時,許多網友還表示心疼。
  無獨有偶。4月22日《中國文化報》綜合《底特律新聞報》、《底特律自由報》諸媒體報導說,“北京保利拍賣”已參與底特律美術館館藏文物的競標,計畫出資10億美元購買底特律美術館的所有館藏藝術品。有網友當時一樣評說,“真是敗家子啊,你急什麼嗎?抄底的機會多多”。
  筆者認為,這些網友看問題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也許並不客觀。文物的高價購買,當今已經不可避免,那麼從海外高價回購中國流失文物有時也是迫不得已。近些年來,新貴收藏家的迅速崛起,國內藝術品市場已經不能滿足其收藏或投資需求,越來越多的買家開始關注海外市場,“海外淘寶”漸成收藏風尚。國家的表率、民間的參與、個人的義舉變成了今日湧動的文物回歸暖流。
  俗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2009年,芷蘭雅集首屆年度峰會主題為“中國文物市場進入億元時代”,標誌著我國文物市場正式步入“資本干預時期”,文物多少錢由資本說了算,這就說明了中國流失文物以高價回歸的必然性,因為文物價格是否看漲的關鍵在於投資方向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在越來越多的海內外華人將投資方向轉向“流失文物回歸”的時候,中國文物在海外收藏市場的價格也隨之節節攀升。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回流熱潮,將中國文物推進世界高價位,推進了國際舞臺,進入國際大藏家的視線。
  在這裡,我們要搞清楚“海外藏中國文物”與“流失海外中國文物”,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目前,業內對“我國流失文物”的定義是,“1840年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百餘年間,因不道德和非法手段流失到海外的中國文物”。這些中國流失文物的回歸主要有三種途徑,或說服海外持有者捐贈,或通過外交和司法途徑追索,或個人高價從海外購買。
  餘下來的便是“海外藏中國文物”,這些文物大多藏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博物館,相應來說是合法的。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7萬件,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在我國,政府一級的博物館、美術館的館藏文物限制較嚴,是嚴格禁止買賣交易行為的。而在西方發達國家,不同規模、門類的博物館均在不同程度上採取出售部分館藏,作為彌補博物館經費不足,以及調劑館藏文物和藝術品的結構、數量和種類的一種手段。已有國外美術館藏品到中國拍賣的先例。如2007年,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曾拿出部分館藏清早期瓷器(18件)和部分中文古籍,委託中國嘉德拍賣公司進行拍賣,這也是海外博物館首次委託中國拍賣公司拍賣藏品。
  問題是海外博物館,並不是經常出售館藏的中國文物,一旦出售我們就該志在必得,及時購進,價高當然就在所難免。其實捫心自問,有的價格並不算高,譬如這次北大以18億日元購進“大倉文庫”2.8萬冊明版書,應該是划算的。又比如前舉新聞例,“北京保利拍賣”斥資10億美元競拍底特律藝術館中的文物,應該也不算貴,因為佳士得此前評估此藝術機構藏品,其市值大約在4.52億美元至8.66億美元之間,這家藝術館是美國排名第六的博物館,館內藏品搜羅萬象,約有6萬件珍貴藏品,有畢卡索、梵古、馬蒂斯、勃魯蓋爾、倫勃朗、羅丹、沃霍爾等大師的作品領銜,又有不錯的中國文物,如北宋劉永年的《家鵝圖》軸,如元代的《釋迦出山像》,如明代沈周與王鏊合作的《石榴圖》軸,如董其昌、文徵明、吳昌碩等藝術大家的書畫作品,燦若群星,蔚為大觀,倘若都能拍到,價格一般說是是可以接受的。 ●朵芸
北大斥資億元購藏中國典籍:含四庫全書進呈本
北大斥資億元購藏中國典籍:含四庫全書進呈本2014年05月04日 08:05
  新京報訊 (記者許路陽)喜歡古籍的市民可到北京大學圖書館一飽眼福,昨日,北京大學圖書館啟動館藏“大倉文庫”善本展,展出兩萬餘冊從日本回購的中方典籍。今天下午4點展覽將結束,此後,北大圖書館只接受預約查閱報名,暫無下次大規模公開展覽的安排。
  北大回購2萬餘冊藏書
  去年,北大方面籌資一億多元,從日本回購了2萬餘冊的“大倉藏書”。中央文史館館長袁行霈對此評價稱,這是100多年來,中國首次大批量回購留存海外的中國典籍。
  昨日,北大圖書館介紹,此次回購的“大倉藏書”共有931種28143冊,其中古籍904部,包括中國古籍716部26260冊,日本古籍187部2546冊,朝鮮古籍1部2冊。
  據整理統計,這批典籍經、史、子、集四部皆備。其中還有曾存放于翰林院的《四庫全書》進呈本。據介紹,清朝乾隆皇帝為編纂《四庫全書》廣征天下書籍時,各地通過進獻、借抄等方式提供的數目,都稱為“四庫進呈本”或“四庫采進本”,存放于翰林院。但因戰亂損失,留存於世的僅有300餘種,而大倉文庫中,含有滿漢文“翰林院印”的古籍就有25種,其中一些還是已近失傳而重現的孤本。
  計畫影印出版資源分享
  經整理,“大倉藏書”整體保存在北大圖書館地下善本庫,此次在圖書館向公眾開放展覽,日後將主要供教學、科研使用,市民如要閱覽,可向北大圖書館提出申請。
  北大圖書館館長朱強介紹,學校計畫將“大倉藏書”放在網上閱覽,但目前有待籌措資金。
  此外,校方還準備同出版社合作,將其中的善本高仿影印出版,與更多的人共用這一資源。
  據瞭解,“大倉藏書”中尚有12部典籍仍由大倉文化財團保存,不過,日方已承諾,將在條件允許時,向日本文部省申請,將這些典籍出境,儘早入藏北大圖書館。
  ■揭秘
  1
  北大如何回購大倉藏書?
  日本方面要求不得打散拍賣,最終落戶北大
  北大圖書館介紹,1917年左右,在日本訪問的中國藏書家董康因急需資金,將部分典籍出售給大倉文化財團創始人大倉喜八郎。大倉文化財團以該批典籍為核心,不斷搜儲,形成“大倉藏書”。
  2005年,為籌措資金收購流散於民間的日本文物,大倉文化財團決定以18億日元的價格,出售“大倉藏書”,但要求需由中國國有收藏機構永久性整體收藏,並不得打散拍賣。
  2012年,北大圖書館在校內外37位專家學者的建議下,決定收購“大倉藏書”。北大圖書館館長朱強回憶,18億日元(約合1億多元人民幣)的價格仍是北大無法承受的。幸好在北大校領導支持下,回購事宜最終得到中央有關領導關注,由教育部會同財政部撥付一半購書款,另一半由北大自己籌集承擔,解決了購書經費問題。
  2
  大倉藏書有何價值?
  善本占比高,價值高於預估
  此次回購的“大倉藏書”中,宋刻遞修本(經兩次或兩次以上修補而重新刷印的古書版本)有4部,可作為依據範本,研究歷代遞修源流,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9部元刻本也都是書品極佳的精刻精印本。而155部明刻本中,明嘉靖、隆慶及以前刻本占絕大多數。
  15部明活字本(用膠泥等物製成方塊單字,排版印刷的圖書)中,有多達14部金屬活字本,能一次性大批量購入明金屬活字本,迄今絕無僅有。此外,還有清順治至乾隆年間刻本153部。
  據統計,“大倉文庫”中善本總數在491部以上,約占其所含中國古籍總數的69%,“如此之高的善本比率,說明‘大倉文庫’實為珍貴,價值比購入時預估的高得多。”北大圖書館方面介紹。
  3
  古籍如何保存?
  樟木書櫃存放,2016年建成古籍館
  在日本,這批典籍一直存放於恒溫恒濕的文物庫房中,得到精心維護,經北大監測,900餘部典籍中,僅有1部重度破損,9部中度破損,其餘均為斷線等輕度破損,北大圖書館工作人員對破損古籍進行了修復。
  北大圖書館館長朱強介紹,修復後的“大倉文庫”典籍全部存放於北大圖書館地下善本圖庫,以防蟲防潮性能良好的樟木書櫃為外裝具,並對庫房實施溫濕度監測。
  “外人來看的話,也是工作人員把書拿出來給他們看。”朱強說,考慮到現有地下善本圖庫保存條件不甚完美,北大圖書館已計畫新建古籍館。古籍館預計將在2016年建成,地上、地下各3層,庫房內配備恒溫恒濕、空氣淨化等控制系統,可使古籍得到更好保護。
  古籍回歸路
  1917年左右
  在日本訪問的中國藏書家董康因急需資金,將所藏部分典籍售予大倉文化財團創始人大倉喜八郎。
  2005年
  為籌措收購流散民間日本文物的資金,大倉文化財團以18億日元的價格出售這批藏書。
  2012年
  北大圖書館在校內外37位專家學者的建議下決定收購這批藏書。
  2013年12月
  “大倉藏書”運抵北大。共931種,28143冊。
  2014年5月3日
  北大展出“大倉文庫”善本。
U6749P1081T2D154377F6DT2014061115092016153120_std.11971533_std.jpg
U6749P1081T2D154377F6DT2014061115092016153120_std.11971533_std.jpg (27.54 KiB) 已瀏覽 2677 次
正是這種改造讓直接師承將文人畫予以民間化的海派藝術的齊白石,成為傳統文人畫的終結者和現代文人畫的創造者。這是齊派繪畫藝術自律演進的結果,也順應了那個時代的呼聲。1919年,“五四”運動興起,魯迅和陳獨秀等人一方面宣導發展新文化,一方面又針鋒相對地否定和批判舊文化,後者便以文人畫為代表。改革派人士認為,傳統的文人畫已然窮盡了其形式發展的語言,亦與社會和時代的進步不相符合,他們主張對文人畫進行改造,以適應時代的趣味和大眾的審美需求。在這樣的情勢下,齊白石的作品無疑為文人畫注入了一股鄉野田間的風氣,推動了文人畫領域的革新和改造,促進了中國畫從傳統走向現代。

齊白石《山水》紙本水墨 110×44cm 1921 年


齊白石與文人畫變革:從《借山圖冊》談起

2014年06月11日 15:09

本文發表在《藝術銀行》雜誌第47期


  原作者: 文_朱橙 編輯_高萌萌

  民國六年(1917年)五月,由於飽受家鄉匪亂的擾襲,53歲的齊白石第二次來到北京,正式開始自己在北地京華的鬻畫生涯。此行對於齊白石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在北京人際關係的全面展開。

  首先與齊白石建交的是文人畫價值的宣導者和確立者陳師曾,他在齊白石張掛潤格的琉璃廠偶然見到了這位畫家的印章,深受震撼,繼而專程前往畫家的居所西磚胡同法源寺拜訪,從此成為莫逆之交。齊白石的篆文精美,畫亦如此,陳師曾為齊白石題過詩:“曩于印刻知齊君,今複見畫如篆文。束紙叢蠶寫行腳,腳底山川生亂雲。齊君印工而畫拙,皆有妙處難區分。但恐世人不識畫,能似不能非所聞。正如論書喜姿媚,無怪退之譏右軍。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詩中所言的“見畫”物件便是齊白石的《借山圖冊》,陳師曾於1917年見到這套畫作之後,甚感欣慰,褒獎之詞溢於言表,他曾對國畫名家胡佩衡說,“齊白石的《借山圖冊》,思想新奇,不是一般畫家所能畫得出來的”,這番好評也給了齊白石的山水畫創作以莫大的信心。

  的確,《借山圖冊》在齊白石的藝術創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基本可以算是齊派山水自成一格的肇始之作。這套共計52幅的圖冊,來源於被齊白石自稱為“五出五歸”的幾次遠遊。從1902年到1909年這8年間,齊白石遊歷了陝西、河北、江西、廣西、廣東和江蘇六省,跋涉過長江、黃河、珠江、洞庭湖、華山、嵩山、廬山、陽朔和桂林等地,其間對各地的名山和水文都有細緻入微的觀察,並在遠遊中結識了友人樊增祥 和李筠庵,在他們的居所處直接觀摩了八大山人、石濤、金農、羅聘等大家的真跡。面對大自然的錦繡山川和畫壇名家的精品之作,齊白石不禁感慨:“到此境界,才明白前人的畫譜,造意佈局和山的皴法,都不是沒有根據的。”回到湘潭之後,齊白石將遠遊期間陸續創作的一些山水寫生重新勾畫整理,共得50餘幅,題為《借山圖冊》。這套既為寫生也似創作的畫稿,每一幅都堪稱佈局奇妙,意趣橫生。山形起伏有勢、皴法不亂,水面亦頗有特色,整體極盡簡括之能事,這與當時講究形式和筆墨趣味的“四王”傳統顯然格格不入。

  關於這套圖冊,齊白石有自己的一套說法,尤其是針對標題中的“借山”二字。何謂借山?“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見者,或耳之所聞者,吾皆欲借之,所借非一處也。”畫家欲以具體的山川物象作為藝術創造的客體來源,卻又不囿于自然。事實上,“借山”一直作為齊白石藝術生涯的志向所在。正值中年的齊白石在遷居餘霞山腳下的梅公祠時,曾說過:“山不是我所有,我不過借來娛目而已!”所以齊白石自號“借山老人”,還在自稱“百梅書屋”的梅公祠院內蓋了一座小屋,命名為“借山吟館”,後來的許多畫作也以此為標題。齊白石有關“借山”的思想受到了石濤畫論的深刻影響,後者在《畫語錄》中提出了一條重要的書畫創作的指導原則,即“搜盡奇峰打草稿”,意指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應多收集素材,懂得自然的妙理,用功專研,化為己用,妙理與苦功相結合,畫乃大成。毫無疑問,齊白石切實踐行了這條原則。

  《借山圖冊》也標誌著齊白石山水畫的轉折:重視直觀經驗,注入生活氣息,多勾少皴,敢於用色,構圖簡約,善於造境。齊白石45歲後,遊歷中國大江南北,沿途飽遊沃看,在1910年系統地把勾寫的手稿重畫了一遍,一共52幅,與傳統的山水畫作品有著天壤之別,具有極強的現代視覺意義。齊白石創作《借山圖冊》之時正值20世紀初葉,那時他的山水所學主要還是偏向八大山人冷逸的一派風格。當他將畫作帶至京城,並在琉璃廠張掛潤格鬻畫謀生的時候,這類作品卻不大為北京書畫市場所喜愛和接受。除了陳師曾以外,懂得其畫的人,簡直是絕無僅有。因此,齊白石與陳師曾是朋友,更是知己,一方為千里馬,一方為伯樂。齊白石認為此番到京能得交陳師曾為友,乃是“一生可紀念的事”。但是,在陳師曾為齊白石所寫的詩中,我們也應該看到,一方面,陳對齊的畫作予以了類似印刻篆文一般的肯定;一方面,陳師曾同時還道出了另外一層意思,即力勸齊白石自創風格,不必求媚世俗。由此也為齊白石於1919年開始的變法埋下了伏筆。

  齊白石的“衰年變法”、自創風格確實與他在北京與陳師曾等文人圈子的交往有著莫大的關係。1919年第三次來到北京之後,獲觀黃慎的真跡《桃園圖》對他觸動頗大,對比黃慎放縱的筆墨,齊白石甚感自己的畫作太過工整刻板,“猶過於形似,無超凡之趣”。他探尋古人的蹤跡,尤其是蘇東坡論畫的精髓,認為繪畫不以形似為佳。於是齊白石痛定思痛,“決定從今大變。人欲罵之,餘勿聽也;人欲譽之,餘勿喜也”,“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乃餘或可自問快心時也”。從此,齊白石走上了變法的道路,其繪畫實踐,也更加側重探索畫面的形式,以及似與不似之間的精神領悟。他也由此得出了自己的一套美學理論: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

  齊白石提出的“不似之似”的理論,可以理解為“具有神似特徵的形似”,亦可以理解為“形似之極,妙在神似”,其中的“似”更側重於精神狀態的神似。就某種程度而言,齊白石的這種美學思想與陳師曾提出的“文人畫價值”理論具有一脈相承的屬性。在《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陳師曾一方面強調繪畫,尤其是文人畫,更為看重精神,“曠觀古今文人之畫,其格局何等謹嚴,意匠何等精密,下筆何等矜慎,立論何等幽微,學養何等深醇,豈粗心浮氣輕妄之輩所能望其肩背哉!但文人畫首重精神,不貴形式”;另一方面,他又批判了純粹寫實的形似,“蓋嘗論之,東坡詩雲:‘論畫貴形似,見與兒童鄰。’乃玄妙之談耳。若夫初學,舍形似而騖高遠,空言上達,而不下學,則何山川鳥獸草木之別哉?僅拘於形似,而形式之外,別無可取,則照相之類也;人之技能又豈可與照相器具藥水並論邪?”陳師曾對齊白石說過,畫要有性靈,有思想,有活力,不能像照相那樣千篇一律,人云亦云。

  在此基礎上,陳師曾總結了文人畫的四大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兼此四者,乃能完善文人畫的物質與精神。而在某種程度上,齊白石具備了文人畫的這些素質。雖然他是民間畫匠出身,但無時無刻不在追求一種文人情結。齊白石少時學習木匠,後拜地方畫學先生研習詩畫。不久亦拜師苦讀文學,成立詩社,不斷完善自身的文化素養,詩文、書畫、印刻也逐漸具備了文人氣質。最終,對八大山人、石濤和青藤諸家名作的細心揣摩使得齊白石開始走上了大寫意山水的道路。《借山圖冊》便是這般誕生的,從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齊白石對八大山人藝術的熱衷程度。無論是在友人樊樊山處盡觀其所藏名畫,還是在主顧夏午詒處品鑒古跡,齊白石都在朝夕揣摩八大山人,後者的孤逸、簡練岑寂、高遠清拔極為合乎齊白石的脾胃,故而心追手摹頗得神韻;八大之畫直承文人畫風,意境開闊,意象清岑,這點對齊白石影響頗大。比如《松山覽勝圖》,過去的繁皴密點不復出現,迂回往復的崇山峻嶺也匿跡了,畫風開始走向清逸高古,簡括凝練。之後不久,齊白石的山水風貌已經脫胎換骨,變八大的“冷寂”為自家的“正大”,格調更為雄渾博大,盡顯文人意趣。譬如《山水》系列佳作,用筆老辣,氣足神完,造型簡練,大筆皴擦,構圖多取一江兩岸,景少而意味深長,至此,齊白石山水畫意境開闊明淨,意象雄奇多變,氣格清正磅礴的文人氣質已然脫穎而出。

  但是,齊白石並非一味摹古,他在繼承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做出了大膽的變革,尤其在“衰年變法”之後。結合自身的生活、成長經歷和創作實踐,齊白石最終完成了傳統文人畫向民間轉化的過程,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題材從承載文人情思的梅蘭竹菊、高山漁隱、煮酒吟詩、山岩水畔、雪裡孤松、深山古寺,轉向了充滿了鄉野泥土氣息的花鳥蟲草、瓜果菜蔬、民間風物;第二,色彩從崇尚清空靈動,師法自然的素樸淡泊、清俊冷逸轉向了明豔亮麗的“紅花墨葉”。這種高純度的色相和補色對比,體現出了大眾化的色彩傾向,造成了濃烈而鮮亮的視覺效果。這種特點在齊白石的山水畫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他的筆墨中經常含有“豔俗”的亮點,用以感染和激發蒼白的景色,讓枯寂的山水煥發生命。創作于20世紀初的《借山圖冊》系列圖卷便是齊白石突破傳統以墨為主的意筆山水畫、大膽利用色彩的肇始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種大眾化、民間化的色調原則也構成了當代繪畫的色彩基礎。


書法傳統與市場的隔膜

2014年06月04日 09:24
李廷華
  中國書法發展到以紙張書寫為主,以文人書寫為主的晉代,文人之間的書信交往還形成書法作品流轉的常態。從《淳化閣帖》收錄的作品觀察,鐘繇等朝廷重臣的書法作品若《宣示表》,還是作為國家重要公文出現,此類作品的流轉過程是謹重而嚴密的。而王羲之、王獻之、謝安等既有朝廷官員身份,又具文士特色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就多為家常閒話,這類作品成為以後文人書法的主要形態,其流轉亦普遍而廣泛。相沿成習,以後的“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的書法作品亦多為此類。這些優秀書法家的作品在他們身後尤受寶重,歷代皇室以國寶之重不惜厚金收藏並保護,偶爾流入民間,獲之者亦珍若拱璧。到當代,若張伯駒先生捐獻給國家的一些書法珍品可謂延續了數千年來中國書法經典的流轉脈絡。但一個顯然的事實是,在悠長的中國書法發展與傳續歷史上,並沒有形成書法市場。
  這樣的結論可能有些武斷,既然書法作品的價值並不下於繪畫作品,在歷史上若唐代李世民大肆收購“二王”遺存,北宋末年宣和畫院中設有書學博士之位,清代“揚州八怪”既賣畫亦鬻書,清末民初在上海已經有康有為、李瑞清等書法家公開發表潤例並以書為活,怎麼可以說沒有形成書法市場?難道繪畫單獨形成了市場,而書法不在其列?是的,中國繪畫因為其技法更具專業性,參與人員的職業性,社會需要的定向性,早就形成了市場。比如,遍佈全國寺廟的佛像繪製,普通人民年節之期張貼門神的需要等等,早就形成了繪畫職業,也形成了規模不等的市場。儘管這樣具有大量人員參與的職業畫家比起以名流雅士為標誌的“文人畫家”,社會地位遠遜之。書法園囿裡的職業抄經書手,與寺廟畫工、作坊刻工地位相類,但其作品的社會需要尚不能與繪畫相比,故而有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等地的木板年畫,形成市場及產業,而書法作品卻無此流轉形態。書法家越著名,社會地位越高,則越不賣字,也幾乎成為中國書法文化的傳統。最切近的例子,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書法家于右任,他曾經以自己收藏的“鴛鴦七志齋”碑刻拓片出售,作為興辦學校之資,但終其一生,幾乎不曾鬻書。這並非因為他富有,不需要金錢,實際上于右任晚年雖然身居高位,但經濟並不寬裕,甚至為醫療費而發愁(李秀潭、朱凱著《于右任傳》,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第289頁)。可以想到,于右任為人作書無數,若稍取其酬,亦不至於救病無貲。這不僅是于右任個人的高風亮節,也證明中國傳統書法家的普遍精神,這傳統中既有文人清高的一面,亦有文人書法形成過程中的精神積澱。《太平廣記》有錄:“謝安承孝武帝意,欲使王獻之為新宮書榜;知士夫賤為此,以前朝韋誕(仲將)故事說之。獻之反謂:‘仲將乃魏大臣,焉為此?’以絕謝安之口,終未書。帝亦未勉強,使劉環以八分書之,後又以文體大篆改八分”(《太平廣記》,中華書局版第1581頁)。這段記載可以說明,在王獻之的時代,士大夫所重視的是他們的手劄手卷,哪怕是為皇宮題寫匾額,也藐漠不為。如果放到現代,這是讓人難以理解的怪事。但這就是文人書法的一個傳統。以後的蘇軾,為北宋第一大書法家,他為人大量書寫作品的記錄,最顯著的有幾次,在流放黃州時為州守徐君猷的兒子寫過幾百幅,在流放惠州時為州守方南圭及其夫人書字達四百幅,從海南流放被赦還北歸路經虔州,在一寺廟中為求書之百姓書寫一日從早到晚(孔凡禮著《蘇軾年譜》,中華書局1998年第一版下冊第1385頁)。儘管現代書法家若謝無量、郭沫若、沈尹默都曾有短暫鬻書經歷,但那只是他們在生活特別困頓時期的偶然行為。
  文人書家不鬻書,特別是具有國家公職身份的書法家不鬻書,顯然成為中國書法歷史上的傳統。黃裳的《珠還記幸》,記錄了他向葉聖陶、茅盾、王統照、賀昌群、錢鍾書、沈從文等多位著名作家學者求書的故事。作者自謂在當時習慣下,書法作品是可以靠友誼求取的,與畫家的作品不同。可見一直到晚近,書法作品尚未形成市場,更遑論產業。而如今,我們要面對的則是在經歷幾十年空前發展變化之後已然形成的書法市場與書法產業。
拍賣沒付款的石濤《高呼與可》為何又被故宮收藏


拍賣沒付款的石濤《高呼與可》為何又被故宮收藏
2014年04月21日 14:22

  1994年,一位天津老太大拿著一張石濤的《高呼與可》手卷來到中國嘉德。嘉德的專家看過後覺得東西不錯,給畫估了50萬元,誰知老太大一聽嫌價格低,把畫卷起來就走了。沒想到第二年老太太又來了,這時候嘉德的工作人員想起去年的事,就估高了價錢,熱情鼓勵老太太留下了這件東西。嘉德公司的工作人員還給老太太起了個綽號,叫“天津大姑”,公司內部一說這個代號大家就知道來的是誰了。
  這位“天津大姑”是原民國大總統馮國璋的外孫女,她的公公是胡若愚,是張學良的把兄弟,從前當過北京市副市長、青島市市長,西安事變後他就賦閑在家了。他們家也算一個收藏世家了。石濤是明末清初中國畫壇“四僧”之一。他本是明靖江王後裔,明朝覆滅以後削髮為僧到處流浪,遊歷群山大川,慢慢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風格。《高呼與可》石濤畫的墨竹圖卷,是他的精品之一,畫高40.2釐米,長518釐米,屬於高頭長卷,而且品相保存完好。“與可”是北宋畫竹子最好的文人畫家文同的字,成語“胸有成竹”就是從他畫竹而來的。他喜歡竹子,在家周圍種了很多竹子,不管遇到什麼季節、什麼天氣,他都能細緻入微地觀察竹子,所以他畫的竹子最有生氣,其飄逸灑脫之意境表達了文人墨客的一種情懷和理想。石濤作畫後借用此意在卷首自題為《高呼與可》,以繪畫對話古人,通過畫竹對話與可。
  這張《高呼與可》手卷在“文革”抄家時曾經被抄到天津博物館保管,文革後落實政策才被返還“天津大姑”家。1987年,“天津大姑”家人曾拿這幅畫請著名古代書畫鑒定家徐邦達看過,據說當時的開價是三萬美金,當時這是一筆大錢了,讓人望而生畏,因此沒能賣出去。1995年,《高呼與可》終於出現在了中國嘉德的秋季拍賣會上。徐邦達聽說此事非常激動,他過:“《高呼與可》是石濤作品中既精又少的作品之一,非常難得,屬於文物中的一級品。”徐老一心想讓故宮買下,但終因各種原因未能如願,結果被一位收藏家在拍賣場以落槌價430萬元買到。後來這位藏家資金周轉不開付不了款的消息被徐邦達聽說,徐老又打起了讓故宮買的念頭。
  他始終認為“最好的字畫就應該在故宮”。恰巧那段時間,徐夫人滕芳女士正好有事要見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她想讓徐老陪同她一道去,徐老說自己沒有什麼事,就不去了,但希望滕芳跟李主席談談購買《高呼與可》的重要意義。滕芳深知徐老向來把國事看得比家事重,就故意開玩笑說:“我不談這事。第一,我不是故宮人;第二,我不是徐邦達,不懂書畫鑒定。要談,你明天同我一起去談。”徐老當時默不作聲睡覺去了。躺在床上的徐老,卻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於是半夜起身對滕芳說,“我睡不著,我想明天還是和你一起去,你幫我一起說,能給故宮做件好事,我謝謝你了。”第二天老兩口見到了李主席,徐老進門就談購買《高呼與可》的事,他說:“建國初期,國家經濟困難得多,但仍撥出鉅款將‘三希堂’珍藏的三部稀世字帖中的兩部買了回來,現在國家有些錢了,應該多買些國寶級的文物”。
  李瑞環聽了《高呼與可》的事後很痛快地就答應幫忙解決,並想了三個辦法:一是讓故宮買;如果故宮沒錢,就向國家請款,由國家出面買;再不行,他就準備動員全國政協裡有實力的委員買,買下後再捐給故宮。李主席對徐邦達說:“您放心吧,我會盡力而為!”徐邦達聞聽此話,真是別提多高興了!連李主席本來要留他們夫妻吃飯的事也不顧了,急忙告辭出門。一出門,徐老興奮地對夫人說:“走,到昆侖飯店上海茶館吃包子去。”滕芳嗔怪道:“這應該由故宮請客的吧!”沒想到李主席工作起來雷厲風行,在他們吃飯還沒到家的時候,李主席的電話就已經打了出去。
  等他們回家後,馬上接到了國家文物局的電話,說李主席已經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同意由國家撥款買下這幅畫。徐邦達為此興奮了很多天。沒有多久,北京故宮博物院就與付不起款的藏家以及嘉德公司談好了,將這幅曠世傑作從嘉德拍賣公司購回入藏故宮。
春拍剛開場數件拍品價格已過億
春拍剛開場數件拍品價格已過億2014年04月21日 16:25   在收藏界,億元是一道橫線,藏品價格在億元以上被稱為“天價”。可即便在如今這個收藏盛世裡,天價也難得一見,比如去年書畫拍場上只有黃胄的一幅畫破億。但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國內春拍剛開場,就有數件拍品價格過億,打破的紀錄不勝枚舉。正在釋放的眾多回暖信號告訴我們:藏市的春天再一次降臨了。
  “億”飛沖天
  拍賣數據如井噴
  不破紀錄都不提
  2014國內春拍才剛剛打響,消息已如雪片般飛來,截至4月10日,蘇富比、保利和嘉德三大拍賣行共斬獲49億港元,許多藏家說這是“中國藝術品的勝利”。
 “幾場拍賣會下來,對於數字的概念、甚至世界觀都有了變化。”目睹幾件重要藏品落槌,有著20餘年收藏經驗的郭東暇依然感慨萬千。4月7日晚,保利香港2014年春季拍賣會收官,近2000件拍品,總成交額逾11億港元,較上年同期總成交額有顯著上漲,並且創造多個拍賣紀錄。其中,崔如琢2006年創作的《丹楓白雪手卷》以1.84億港元成交,刷新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而好戲還在後頭,4月8日上午,香港蘇富比“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5億港元落槌,即將刷新中國瓷器最高成交價。好事成雙,同天在香港舉行的“日本著名古董商阪本五郎專拍”中亮相的克拉克舊藏定窯大盌,以1.3億港元落槌,創定窯瓷器拍賣最高價。
  前往香港參加此次春拍的藏家楊崢告訴筆者:“有兩場好戲讓我大開眼界。”酷愛現當代藝術的楊崢連續參加了4月5日香港蘇富比“現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以及4月6日香港保利2014春拍“中國及亞洲現當代藝術”專場,其中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3號》以8300萬港元落槌,加上傭金以9420萬港元成交,打破其作品價格紀錄;另外潘玉良的作品《窗邊裸女》以3000萬港元落槌,加上傭金後以3450萬港元成交,也創其個人作品價格新高。
  本次香港春拍中,估價過億、近億元的拍品達數十件,最終拍賣價格達到、超過估價的更是多不勝數。“這種現象從來都沒有過,資料如井噴一樣……每一次落槌都擲地有聲,我心裡仿佛看見了焰火騰空”,楊崢激動地說,“拍品裡面不過億元、不破紀錄的大家都不愛提”。
  “億”招制勝
  香港發揮超常
  完勝東京、紐約
  在連續舉行的香港春拍各專場上,天價拍品如走馬燈,成交額也是場場過億。一位西安藏家感慨道:“歷經兩年長夜,收藏市場終於破曉了。”這一系列集中登場的拍賣會被業界形容為短而急促卻又剛勁有力的詠春拳,它一舉擊敗了東京和紐約兩大春拍,並再一次印證了中國收藏市場蘊含著的奇妙“寸勁”。
今年3月初,2014世界春拍首戰便在日本打響,這輪拍賣被稱為日本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周”。但事實證明東京春拍火候不夠,同樣集中了眾多中國藝術品,其成績卻連香港的零頭都不到。拍賣會上,僅一件乾隆青花貫耳尊成交價過千萬人民幣,成為全場唯一的興奮點。
  一些藏家認為,東京拍品相對普通,因此反響平平;而香港拍品數量較多、品質也較高,因此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事實的確如此,上月東京拍賣的眾多藏品中,品相一般的藏品紛紛流拍,而品質較高的如清乾隆豆青釉紅彩絲帶紋小尊、清康熙青花釉裡紅螭龍騰雲長頸瓶、齊白石的《好大膽子》、吳昌碩的《丁巳年作曼倩偷來》、傅抱石的《西陵峽》以及明代周臣的《吃茶圖》等,這些拍品的成交價格都超過千萬日元,即百萬人民幣,屬於比較合理的價位。
  無獨有偶,3月紐約也上拍了大量中國藝術品,雖然整體成績不是特別理想,但其中品質較高的藏品最終價格總是出人意料。比如一件白玉茶壺開始估價很低,只有幾萬美元,但最後以250萬美元落槌,還有一件“元青花”,估價20萬美元,起拍價僅12萬美元,最終以約400萬美元成交。  相比此次香港各拍賣行不遺餘力地推介自己的藏品、估價普遍較高的狀況,東京、紐約上拍中國藝術品的估價偏低,且宣傳力度不夠,買賣雙方未達成默契,導致藏品價格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如果同樣的東西拿到香港春拍來賣,或許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億”拍即合
  買賣雙方不再故弄玄虛
  蘇富比、劉益謙成最佳搭檔
  香港蘇富比一連五天的拍賣成績達34.2億港元,遠超去年春拍21.8億港元的總成交額。隨著多項拍賣紀錄被打破,蘇富比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大贏家,而大家都想知道億元拍品,特別是雞缸杯的得主究竟是何方神聖。以往拍賣公司常不便透漏買主的身份,只是說其屬於哪個地區,而此番創下紀錄的買家也不再神秘,他正是大家熟知的藏界大佬劉益謙。
  拍賣後的新聞發佈上,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向媒體透漏:“買家為上海藏家劉益謙,(玫茵堂藏成化鬥彩雞缸杯)將作為上海龍美術館的珍藏。而2.8124億港元的成交價也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拍下玫茵堂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後,劉益謙也在第一時間向媒體證實了此事,他說:“明成化雞缸杯是在傳世各方面比較明確的拍品,瓷器收藏界裡很多人只是在傳說中或者在書本裡看見,今天有這個機會我有幸能把它買回來,那是種緣分也可能是種福分。”至於此雞缸杯能否於近期在內地展出,劉益謙還表示:“目前龍美術館今年展覽本身有安排,在適當的時候,肯定會在龍美術館展出,我也期待大家來龍美術館看。”
  除了在瓷器和現當代藝術拍場上大獲全勝外,蘇富比2014年中國書畫春季拍賣會總成交額也逼近4億港元,為拍前估價3倍,其成交率高達97%,當中五件拍品以超千萬港元拍出。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于拍賣後表示:“這足以證明蘇富比精挑細選的征件策略廣為市場接受。”  “億”味深長
  拍企相互借鑒、各取所長
  必將影響未來行業格局
  去年秋拍蘇富比曾創下41.96億港元的拍賣業績,此番春拍中億元頻現,再次印證了香港蘇富比精品策略的正確性,這使得內地拍企深受啟發、獲益良多。中國嘉德在此番春拍中也堅持了精品策略,其油畫部負責人李豔鋒說:“嘉德香港的中國現當代藝術板塊的拍品均徵集自我國港臺、東南亞,從市場拍賣結果來看,拍品不分大小,只要是精品依然受到藏家追捧。”
  據媒體分析,此輪香港中國春拍在格局上也與以往不同,內地拍企逐漸佔據更多空間,它們的可取之處也得到了國際拍賣行的肯定和借鑒。比如除了中國嘉德、保利香港的拍賣外,佳士得也首推“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Asia+”小拍。對於佳士得推出的這場小拍,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佳士得在20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的戰略性動作,其所推的藝術家、價格都呈現多元化,雖然不同於大拍,但有助於市場多元化的形成及對年輕藝術家的支持及新銳藏家的培育。這也意味著一個更為多元的、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
  此次香港春拍僅是一個開場,而打入國內市場的拍賣巨頭佳士得繼紐約春拍後尚未發力;另一方面,北京保利國際拍賣行也將觸角伸向國外,據爆其已參與底特律美術館館藏文物的競標,計畫斥資10億美元購買底特律美術館收藏的中國藝術品。由此可見,國內各大拍賣行的目光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香港、北京、上海了。未來拍場風雲際會,必將好戲連台,且拭目以待。
U5566P1081DT2014042116232411072140_std.11971906_std.jpg
U5566P1081DT2014042116232411072140_std.11971906_std.jpg (34.43 KiB) 已瀏覽 2677 次
窮玩車富玩表 真土豪玩美術館
U5826P1081T2D146889F6DT201403220912268061335_std.11972023_std.jpg
U5826P1081T2D146889F6DT201403220912268061335_std.11972023_std.jpg (20.02 KiB) 已瀏覽 2677 次
窮玩車富玩表 真土豪玩美術館
2014年03月22日 09:12

近十年來,一枝獨秀的地產業儼然中國社會的吸金器。富有的中國地產商人正驅動著一場私人美術館運動。他們花費數十億元人民幣打造美輪美奐的建築,用以陳列各個時期的精美藝術品。

  “窮玩車,富玩表,真正的土豪玩美術館。”一位久居上海的藝術家在得知一所私人美術館每年電費近千萬時這樣感歎道。

  巴黎有羅浮宮,也有蓬皮杜。在中國,官方文化體制的惰性和慣性,不足以適應今天飛速發展的文化觀念。中山大學教授馮原認為,官方美術館自有體制內的習慣,對於文化產品的選擇和支援有著自身的傳統。而在一個觀念多元化的時代,民間美術館正填補著它們留下的空間。

  高達1米的“馬踏飛燕”,到底是東周、西周,還是上周的古董?

  中國的私人美術館發展喜憂參半。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民間掀起的第一波民營美術館建設熱潮中,成都上河美術館、瀋陽東宇美術館、天津泰達當代藝術博物館均是由房地產公司直接投資建成。但這三座美術館最後都沒能堅持下來,當投資大於預期,“老闆沒了資金”是關店閉館的主要理由。

  早在20世紀初期的美國,實業家們同樣熱衷於美術館事業,如弗利克和古根海姆家族,前者於1935年在紐約建了第一家展館,後者於1959年在紐約開設了博物館。而後者,不僅成為全球的行業標杆,更成為今天越來越多中國富豪學習的榜樣。

  雖然當前中國私人美術館領域准入標準較低,可以說是只要有錢就能蓋,但美術館絕非“想辦就能辦”。除了資金問題,一些私人美術館的專業水準也令人懷疑。展覽寥寥無幾,一些私人美術館還流入了贗品。

  早前,冀州的冀寶齋博物館所藏的4萬件古董,大部分被權威人士認定為贗品,因而倒閉。在廣東從化,一座依山而建的巨大私人博物館中陳列著高達1米的“馬踏飛燕”青銅器,令參觀者不由驚歎:這到底是東周、西周,還是上周的古董?

  在馮原看來,今天的民間辦美術館能否成功,取決於兩個條件:一是財團贊助資金的雄厚程度,二是經營者眼光的高低程度,能否對整個藝術市場有所把握,是否有志於在全球藝術體系中做出推動作用。

  國務院啟動天津濱海新區開發,泰達當代藝術博物館就“起死回生”了。

  由於這些私人美術館大多由房地產開發商創辦,因此在質疑者看來,這些美術館計畫難以排除會有藝術拉動地產銷售或藝術投資以牟利的可能。然而,馮原則認為:“美術館是一個非盈利事業,理應由政府推動,而企業的性質決定,它們沒有責任創造非盈利公共產品。”

  地產商投資美術館,與國家公共政策有著莫大關係。近年來,中央政府出臺政策,旨在建立文化大國。這使得地方政府在買賣土地時,要求房地產商把文化元素注入開發專案。

  廣東時代美術館館長趙趄曾在時代地產行銷部門工作。他在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時代地產曾在珠海競標一塊地皮,這塊地的規劃是要建立美術館、藝術中心,最後因種種原因競標失敗。“就像賣地給你,要求你修一修周邊的路。如果房地產商本身有做美術館的經驗,拿地更有優勢。”趙趄說。

  作為民間美術館的先驅之一,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的泰達當代藝術博物館曾一度銷聲匿跡。2008年,國務院出臺《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啟動天津濱海新區開發。泰達當代藝術博物館“起死回生”,其新館隨即在開發區落成,並舉辦收藏回顧展。當地媒體的報導如此評述:“在此次展覽的預展期間,配合濱海新區‘達沃斯夏季峰會’舉行的相關活動,使得此次展覽有了特殊意義。”

  美術館熱潮因大環境而改變,也有人因為美術館而被改變。上河美術館的創辦者陳家剛因經營慘澹,生意破產,美術館也隨之倒閉。瞬息間,人生歸零。萬念俱灰的陳一個人拿著照相機就跑到偏遠的鄉村拍照。三年後,他的作品相繼出現在北京、香港、平遙、紐約的展覽上,以藝術家的身份重返美術館。在《人民日報》的報導中,他說:“拍攝成為我個人的救贖。”

  成都上河美術館是中國地產商人試水民間美術館的第一家,今日美術館是難得的實現收支平衡的民間藝術機構,上海昊美術館靠資助博伊斯來中國贏得美名,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在全國展開連鎖美術館計畫,廣東時代美術館對當代藝術的投入和推動甚至超過了廣東美術館,南京四方美術館則在努力打造“高大上”的民營美術館形象。
  在地產商投入藝術的熱潮中,這些私人美術館是地標性質的,也是民間力量投身藝術的教科書。

  誰在中國玩美術館?
  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
  全國連鎖介入藝術

  2013年11月,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OCAT)西安館在西安曲江華僑城開館,西安館是為OCAT在全國“連鎖”開張美術館的一環,此前,OCAT已在上海設有分館。

  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的背景是國有控股企業華僑城集團。作為珠三角最大的藝術贊助商,華僑城在深圳總部設有三家不同方向的美術館:經營當代藝術的OCAT、經營傳統藝術的何香凝美術館(國僑辦委託華僑城集團代管)、經營前衛設計的華美術館。

  2012年,華僑城的藝術計畫更走出珠三角。5月,他們宣佈在上海、北京、西安、武漢四個城市建立OCAT分館,打造全國最大的美術館群。無論在深圳總部,還是西安新館,“連鎖”美術館的建築主體均延用、改造樓盤項目出售後遺留的售樓部。

  北京今日美術館
  最懂結合商業運作

  作為第二波私人美術館熱潮中的一員,2002年成立的北京今日美術館脫穎而出,被業界稱為最好的民營美術館之一。今日美術館原是北京啤酒廠鍋爐房,由建築設計師王暉主持設計改建。美術館頂樓的永久性戶外裝置《看展覽》是藝術家汪建偉專門為美術館創作的一件作品。

  與當代藝術家的合作曾是今日美術館“摸著石頭過河”走出來的模式。在美術館掌舵8年之久的張子康就曾表示,選擇當代藝術,是因為這是公共美術館的空白點。而且,當代藝術品價格相對較低,美術館還收藏得起。當然,當代藝術也最容易結合商業運作。

  2006年7月,今日美術館轉型為非盈利機構,成為中國第一家註冊為民營非企業的公益性美術館。同時,它也是國內鮮有的能實現收支平衡的民辦美術機構。

  廣東時代美術館
  珠三角藝術實驗室

  廣東時代美術館位於廣州城郊黃邊的時代玫瑰園樓盤的19樓,最近三年表現活躍。僅2013年,就舉辦過侯瀚如策劃的“自治區”、瑞士女藝術家皮皮洛蒂個展、日本攝影家荒木經惟的展覽等。除此,美術館還創辦實驗性的藝術教育、研究專案“黃邊站”。

  廣東時代美術館原名“廣東美術館時代分館”,由時代地產於2003年出資創辦。在2005年第二屆廣州三年展的“三角洲實驗室”當中,時代地產邀請國際建築設計師庫哈斯和弗勞克斯共同設計永久性美術館。2010年,時代玫瑰園銷售完畢,美術館投入使用,更名為廣東時代美術館。同時,美術館註冊民辦非企,屬於公共藝術機構,不再屬於企業。時代地產是時代美術館唯一的贊助者,對美術館採取不干預政策,每年固定投資讓其自主運營。

  上海昊美術館
  從溫州到浦東

  在公佈自己的美術館方案之前,溫州人鄭好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商業地產老闆。

  2013年,上海外高橋自由貿易區成立。鄭好拿下其中面積9萬平方米的森蘭藝術島的開發權。在這片土地上,除了有他的昊美術館、酒店,還計畫引進國際拍賣行蘇富比的藝術學院。而在年初,他在家鄉溫州投資的五星級酒店萬和豪生大酒店裡,也設置了13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昊美術館以展示當代藝術收藏為主,包括鄭好收藏的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曾梵志、張曉剛、達明•赫斯特、草間彌生等的重要作品;而另外近3000平方米的昊景泰藍博物館,則以元明清的琺瑯製品收藏為主。

  在北京的“博伊斯在中國”展上,主辦方強調鄭好是該展覽項目重要促成者:沒有他出資接手這批來自德國收藏家倉庫裡的展品,博伊斯就無法來到中國。

  南京四方美術館

  22位元國際建築師的集體作品

  在南京市郊一塊面積約47公頃的空林地上,房地產開發商陸軍建成了他的私人美術館。該項目耗資1.64億美元,包括11座國際知名建築師設計的建築。其核心的四方美術館,展覽面積2000平方米,由紐約建築師史蒂文•霍爾設計。

  十年前,陸軍聘請了中國建築師劉家琨和日本建築師磯崎新,挑選了22位設計師,建設一座賓館、一個會議中心和多棟別墅。在設計師的名單裡,有王澍、日本SANAA建築事務所、英國建築師大衛•阿賈耶等。2013年11月,該項目正式宣佈開放。陸軍計畫每年舉辦兩次展覽,並邀請當代藝術家根據場地創作特定的作品。在首次展覽中,展出安塞爾姆•基弗、呂克•圖伊曼斯和中國藝術團體“沒頂公司”的作品。其下一期工程,將是一個距離美術館幾步之遙的豪宅開發專案。

  銀川當代美術館

  漫天稻田裡做道場

  銀川美術館項目耗資約1.5億元人民幣,是預算17.6億的“黃河藝匯”的最大、最重要的文化設施。整個“黃河藝匯”文化項目屬於寧夏民生房地產公司打造的大型地產項目“黃河金岸•華夏河圖”,這個項目總投資300億元,占地面積19.7平方公里。

  銀川當代美術館由英國WAA建築事務所設計。設計師從貫穿城市的黃河中獲得啟發,層疊的建築外觀仿似河道沖刷的痕跡。玻璃加固水泥將被用在表皮上,以創造出那種柔和的彎曲的條帶狀結構,它將遮擋三層的展廳、教室、圖書館、劇院及禮堂。

 黃河藝匯董事會主席劉文錦曾表示要將銀川當代美術館打造成“西部第一美術館”。藝術史學者呂澎是該項目最早的策劃人,也是項目董事,他將主持2014年的開幕展覽“文明的維度”。


香港春拍當代藝術分化趨明顯:天價拍品鳳毛麟角

香港春拍當代藝術分化趨明顯:天價拍品鳳毛麟角
2014年04月08日 07:48
  中新社香港4月7日電 (記者賈思玉梁今)香港春拍戰場全面交鋒。延續上一季中國當代藝術“億元神話”的余溫,日前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3號》拍出8300萬元(港幣,下同)落槌價、9420萬元總成交價。
  僅半年前,曾梵志《最後的晚餐》以1.8億元的總成交價,引領中國當代藝術邁入“億元時代”。市場餘震未消,今年春拍各大拍賣行“趁熱打鐵”,再力推中國及亞洲當代藝術板塊。
  經歷了2004年至2007年的狂熱增長,以及接下去4、5年的迷茫調整,專家認為鳳毛麟角的“天價”拍品不會為市場帶來轉折性改變,“一榮俱榮”的期待不現實。
  “血緣”是張曉剛最知名的系列作品,而“大家庭3號”是該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一幅。5日,在香港蘇富比“現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專場,這幅作品以9420萬元成交。
  “這對市場來說是好信號、振奮人心,但個案不代表行情,不要指望帶來轉折性改變。”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油畫部負責人李豔峰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保利香港、嘉德香港也於春拍推出當代藝術專場。6日晚,曾梵志“面具系列”一幅作品以落槌價1500萬、成交價1728萬拍出,而拍前估價為1500至2500萬。同場,幾位中國當代藝術指標性藝術家的作品遭遇流拍或撤拍。
  香港佳士得5日落幕的首場“ASIA+專場拍賣”上,一些焦點拍品亦以最低估價拍出,其中曾梵志的《浴室》總成交價為664萬元、張曉剛的《血緣系列——大家庭:同志》為604萬元。
  李豔峰指出,2004、2005年當代藝術大熱時,有為名頭盲目買入的投機者,但近兩、三年,即便是名家,其代表性作品和普通作品的價差越來越大,“這是藏家趨理性、市場趨成熟的表現。”
  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資深專家黃傑瑜亦指,2009年以後,如果是藝術家標誌性作品,本身藝術價值較高,才能拍得好價錢。
  什麼人捧場中國當代藝術?黃傑瑜指出,上世紀90年代,買家大多來自西方,而2000年之後,亞洲藏家隨市場興起而增多,“可以說價位是那個時候在亞洲市場提升的”。
  香港季豐軒畫廊主人季玉年關注中國當代藝術逾20年。她說,近幾年來,中國當代藝術拍價大漲,很多人視其為一門好投資,包括吸引一些基金參與。據她瞭解,年輕的藏家較欣賞當代藝術,容易理解和產生共鳴。另外,藝術家仍在世,便於考證作品真偽,讓新藏家敢於入場。
  被問及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是否有投機“泡沫”,黃傑瑜稱,中國經濟向好發展,隨著個人財富的積累,新藏家不斷湧現,如果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市場不會有太大改變。他還透露,內地不少藏家有意開設私人美術館、博物館,對高品質、高價位元藝術品確有需要。
  但中國當代藝術屢創“天價”的背後不乏隱憂。首先,存在持有期較短、換手率較高的現象。以《血緣:大家庭3號》為例,2008年4月曾拍出4700萬港元,6年後價格幾乎翻了一倍。
  此外,畫廊和拍賣行角色交叉、競爭激烈,對當代藝術長遠發展不利。李豔峰指出,畫廊在一級市場發掘、培養藝術家以及尋找客人,為拍賣行做了很多工作,曾梵志作品的市場基礎較扎實,與其身後國際化畫廊運作有很大關係。
上世紀50年代土地房產所有證
上世紀50年代土地房產所有證

河南鄭州 邢薇薇
  土地房產是農民的根本,而土地房產所有證則是農民合法擁有土地房產的依據,是有效的擁有土地房產的法律文書。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七屆三中全會。會上通過了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土地改革的決議。全會還將土地改革法草案,提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中央人民政府討論通過,並由中央人民政府頒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地區的農業人口共占全國農業人口數的90%以上。
  1950年11月25日內務部《關於填發土地房產所有證的指示》明確,土地改革完成後,不論農民新分的土地及原有土地和房屋,一律頒發《土地房產所有證》。土地證以戶為單位填發,以表明此項土地房產為該戶成員所共有。1951年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還作出了《關於土地房產所有證收費的決定》,規定凡在土地改革以後發給土地證時,應一律收取土地證費,甲類:水田及場院、宅基,每市畝收五市斤。乙類:旱地,每市畝收二市斤半。土地房產所有證的買賣、典當、贈與或交換,則按1950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佈的《契稅暫行條例》辦理領契完稅手續。
  現在保存下來的個人持有的50年代《土地房產所有證》在當時是私有土地及房屋的法律憑證,見證了新中國農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下面筆者以河南省成皋縣、中牟縣土地房產所有證為例,探討一下土地房產所有證的收藏。
  圖1所示為河南省成皋縣秦康氏土地房產所有證。該證略呈長方形,紙質,泛黃,長40.5釐米,寬36.2釐米,劃定房產、土地數量和擁有者的權利規定,在附屬物一欄有兩枚小長方形朱印。內容為:成周字第陸零玖號,河南省土地房產所有證,成皋縣第三區秦鋪頭村居民秦康氏,依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二十七條“保證農民已得土地所有權”之規定確定本戶全家(本人)所有土地共計可耕地伍段拾畝三分肆厘陸毫,非耕地壹段零畝壹分伍厘零毫,房產共計房屋陸間,地基貳段零畝肆分五厘零毫,作為私有產業有耕種居住典賣轉讓贈與出租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特發此證。縣長:車國古,代副縣長馮于禎。印有土地房產的坐落、種類、畝(間)數、四至、長寬尺度、附屬物、備考等資料,所有證左邊有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發”。
  圖2所示為中牟縣土地房產所有證,該證略呈正方形,紙質,泛黃,正文題目“土地房產所有證”,長35.8釐米,寬34.5釐米。內容為:第五區伊家鄉前霍村居民劉崇道等人,依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二十七條“保證農民已得土地所有權”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第三十條“土地改革完成後由人民政府發給土地所有證”之規定本戶全家(本人)擁有的可耕地貳段陸畝貳分捌厘肆毫,非耕地零段零畝零分伍厘伍毫,房產共計房屋零間,地基零段零畝零分零厘零毫,作為私有產業有耕種居住典賣轉讓贈與出租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特發此證。縣長呂芳濱,簽發日期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一日,並蓋有“中牟縣人民政府”印。
  這兩張土地房產所有證書簽發時間在1951年到1952年年底,同時也見證了中國土地改革運動從1950年開始到1952年底在全國範圍內基本上完成的時間段。通過改革,到1952年底,已使3億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獲得了6700萬公頃的土地。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村生產迅速恢復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小小的土地房產證書揭示了中國土地房產的發展階段。這兩件出自上世紀50年代的土地房產證書,見證了當時我國土地革命取得的巨大成效,是民主革命勝利的偉大成果,是見證歷史的實物資料,因存世少更顯珍貴,不失為日後收藏的重點。
U6749P1081T2D145379F7DT2014030722002077205010_std.11972253_std.jpg
U6749P1081T2D145379F7DT2014030722002077205010_std.11972253_std.jpg (9.8 KiB) 已瀏覽 2677 次
U6749P1081T2D145379F6DT2014030722002077204934_std.11972238_std.jpg
U6749P1081T2D145379F6DT2014030722002077204934_std.11972238_std.jpg (19.2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齊白石的書法

梅墨生:談名家——齊白石的書法

2014-11-29 17:22:11來源: 月雅書畫作者:梅墨生

摘要: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清,後改名璜,字生,號白石。湖南湘潭人。出身木工。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藝專教授、中央美院名譽教授,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 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人民傑出的演出者稱號,1955年度獲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國際和平獎,出版有《...
齊白石 書法
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清,後改名璜,字生,號白石。湖南湘潭人。出身木工。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藝專教授、中央美院名譽教授,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 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人民傑出的演出者稱號,1955年度獲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國際和平獎,出版有《齊白石畫集》、《何借無聲》、《齊白石作品集》等多種。
所謂「畫家書法」一直與所謂「書家書法」有著某種隔膜:專書名的書家往往視「畫家書」為「野狐禪」,而工于畫又兼精于書的畫家卻往往對「正統」書家的書法有一種精神上的不滿足感。問題的複雜因素不予考慮,直白地說交錯的焦點就是,「純」書家書法法度,故斤斤于此而易失風神意氣,「純」畫家書重意氣故每輕落于 「理法」。雖然意氣與理法並不是對立的產物,但畢竟彼此間的內核有所不同。如果說;「畫家書」是「寫意」的多,則「書家書」是「寫法」的多。畫家書善造型,書家書講用筆。法則是「書」的媒體,「神采」是書的本體所寄,所以古人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 」任何過於走向兩極的書者,可能都容易迷失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齊白石恰恰是一位重視「神采」與意氣的大家,可貴的是他還是「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的真正藝術驕子。
白石老人「書法得手李北海、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與《天發神讖碑》的最多。寫何體容易有肉無骨、寫李體容易有骨無肉,寫金冬心的古拙,學《天發神讖碑》的蒼勁」(齊白石與人談自書語)。通過老人的自敘可知,他的書法來源多是取法于一些極有性格和創造意識的書家之書法的。一般人眼裡的李邕、金農。
鄭燮書法是只可賞著,不可學習——取法的。然而齊白石卻專擇這樣的書法作為自我創造的「入處」,實又體現了他作為一代大師「藝高人膽大」的能人所不能的膽識與精神。齊白石一生治藝崇尚創造是舉世皆知的。 「刪去臨摹手一雙」幾乎是老人的口頭禪。在藝術實踐中,他也異常堅定地走著自我認定的藝術道路。
在他漫長的藝術生涯中,就書藝而言,他下過的功夫絕不遜色于任何一位書家。
問題不止于此,齊白石之所以成為齊白石,雖然原由眾多,但重要的一點卻是,這位把藝術看作生活與生命的老人,永遠在勤勉自勵和追求真善美的藝術探索之中,保持著演出者可貴的良心和作為一個有性情的畫師那種大愛大惡的「是非」之感。爛漫天真、體物入微、禮贊生命幾乎是他一生藝術的永恆主題。沒有「愛」,便沒有齊白石;沒有執著的個性之「愛」,也沒有齊白石。齊白石是用「愛心」自如地歌吟他的詩、書。畫、印的。因此,如果我們不能以童稚般的「天心」與「真眼」去貼近這位演出者的心靈,我們就很難理解乃至熱愛他的藝術。
李北海書法對於齊白石老人的影響的確不小。不僅在具體的「書」的形質上十分相似,而且在對「李體」的精神領會上,他的書法也深深刻印著「北海如象」的影子。如果說對何紹基、金農、鄭板橋、吳昌碩等人的師法是早年齊白石書法的摸索階段,至晚年變法以後,這幾家的書影幾乎拋擲殆盡了。
可是李北海書法的雄健清剛、點畫爽利、意態夭矯卻始終沒有離開過老人的書法形神。在行書上,爛漫奔放與稚拙自然交相輝映,氣象曠達而排奡,開古來一新生面;在篆書上,點曳自信與布白開合妙合無間,內力騰躍而雄逸,創一家范式。特別是一些畫題行書,更是天然成韻,意致可掬。
著名畫家李可染先生曾說:「筆墨......講得最好的是黃賓虹,實踐最好的是齊白石。……齊白石的字寫得很好,力能扛鼎,齊白石在幾十年來的繪畫實踐中,筆法成就最高。”
由此可見,齊白石書法不但不像有人指責的那樣——野,而是「筆法成就最高」。
李先生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嗎?當然不是,如果我們看到白石老人早年所寫的學金農楷體書,效吳位老行書,以及師法何子貞的楷行書我們便不會懷疑了。齊白石是深懂傳統的現代演出者之一。他是為了藝術美的創造,可以「甘當走狗,揮之不去」的——對於所有他崇拜的前代藝術大師。齊白石書法不屬於鐘步古人,所以說過:「苦臨碑帖至死不變者,為死于碑下。 」對一些非議老人書法不合「古法」者,老人有段話,恰作回答:「凡苦言中使筆者,實無才氣之流也」 ,其愛惡是非,直言不諱,一顆真心直可慚愧無數混跡藝界者!
可能是由於情性的緣故,齊白石50歲以後幾無純粹的楷書。老人喜愛見「防性、易表現的行草體勢,同時也喜愛開合大、有裝飾美感的篆隸體勢,事實上,為行為草為篆為隸都已「著我之色彩」,無不強烈地閃爍著齊白石的人格精神與審美理想合一的光芒。嚴格而言齊白石只擅作行、篆二體。行書的來路已如上述。篆書除直接被法《天發神讖》外,還受到《把三公山》刻石的深刻影響,無論用筆、結字都可以明顯找到這些痕跡,但是一經老人之手的融洽,便都吐納了自我的氣息:暢適縱肆而大開大合,疏密對比,反差強烈。這些綜合因素,共同構成了其篆書體勢的瞟悍、矯健,陽剛式的美齊篆是繼吳昌碩石鼓書法之後,獨一無二的一種大方美的典範。相形于齊的朴野,清末一些作篆者的萎靡、板滯、巧麗的「典雅」正成反照。齊白石從不諱自己的特立獨行,有詩句:‘「當時眾意如能合,此日大名何獨尊。 」並對美學家王朝聞說:「若無新變,不能代雄。 」借人厭煩「酸腐氣」,平生以有「蔬筍氣」自許。那白石書法在「蔬筍氣」之外,反有「雄霸氣」,是不是缺少「書卷氣”?
趙之謙、吳昌碩都是追求「書卷氣」與「金石氣」兼備的,他們的生涯正是文人演出者的一生,潘天壽是追求「書卷氣」、「金石氣’與「霸氣」的,他也是學者演出者。齊白石不同,他從一個農民、一個細木工苦學而成為大畫師,所以終生以布衣為矜,考諸實際,那是真實的,故有印日「白石屋不出公卿」。這種真實與平淡的寂寞之道並不是人皆能至。所以體現在其藝術面貌上,便是民間藝術的質樸自然與知識素養的文化氣息相混合的產物。透過表像,不難發見到那種「野氣」乃至「霸氣」是富有人情味的真切與真率的露,是骨子裡的人格自貴而不是皮相上的隨人作計 ——當然,缺少一種高雅、華美的教養感。
  「以俗為雅」的審美理想,在齊白石老人的書法作品上自然是隱約體現出來的,一定不如畫和待那樣顯見。但跳躍在行書體勢上的「放」的意韻之美,的確是令人感動的。 「行」得如意時便「奔跑」,「奔跑」不盡興便「跳躍」乃至「喝喊」,大概這就是藝術的真實——表現一個活生生的人生百態的真實。齊白石不願意在藝術中故作「儒雅」,他覺得「儒雅」便不是他自己。然而,他不是狂夫或介之士,他是極有人生境地的嚴謹的演出者。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藏品市場

北京故宮院長澄清珍貴文物都在臺灣等誤解
2014年07月01日 07:29

  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 “現在有一種誤解,認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在6月30日的“故宮博物院藏品三年普查清理計畫”發佈會上首次主動公開提及這一話題。在他看來,事實並非如此。
  他介紹說,1933年遷往上海儲藏的第一批2118箱文物大部分確系精品,為古物館藏各類瓷銅玉器,圖書館藏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文淵閣、皇極殿、乾清宮所存《古今圖書集成》以及文獻館檔案、冊寶、輿圖、圖像、樂器、服飾等。但後來因時間緊迫,箱數又多,擇精品文物裝箱,事實上未能完全做到。“或因受裝箱人的文物知識所限,留下真品,選走偽品;或因珍貴文物,藏置於次要處所,未找出裝箱運出。此外,因受包裝及運輸條件的限制,凡是大件的物品(玉器、陶瓷、書畫等俱有)都未運走。”
  單霽翔以原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那志良《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書中的一段描述作為印證,“那些職員(指秘書處),對文物、圖書、文獻,一概不懂,叫他們裝箱,就有應該裝的不裝,而那毫無價值的東西卻裝了箱,例如他們裝的有黑摺扇若干箱,那是毫無價值的東西。”而當時秘書處、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共同為文物裝箱,且秘書處所裝箱數幾乎占了總數的一半。
  在他看來,之所以會造成此種誤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觀眾在參觀故宮時似乎看不到文物藏品。而造成這種“看不到文物”的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是因為目前紫禁城的開放面積為52%,但受限於參觀條件,前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後三宮的乾清宮、交泰殿、坤甯宮所陳列的各類傢俱陳設和文物,觀眾僅能從門口處觀望,無法近距離端詳,因此給觀眾造成到故宮博物院主要是看古建築的印象。
  另一方面紫禁城對外開放區域內,雖然設有多處常設專館和專題展覽,如武英殿設書畫館、文華殿設陶瓷館、奉先殿設鐘錶館等常設展,清代官窯瓷器展、清宮鹵簿儀仗展、天府永藏展等專題展,“這些專館及專題陳列分局較為分散,距離相隔甚遠,致使給人們留下展陳文物藏品數量較少的印象。”
  單霽翔透露,2015年將開放西部區域的慈甯宮、壽康宮等宮殿,從而使開放區域從現階段的52%提升到到65%,而在故宮南部區域,則會形成陳列展覽的“金三角”區域,即以午門及東西雁翅樓、武英殿、文華殿為主題的博物館展覽群,這將大幅提升展示文物數量和展覽水準,“2015年展出文物數量將比2014年翻一番”。
  此外,他還澄清另一些誤解,例如“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基本為清朝文物”、“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全部都經歷南遷”等。
  對於前者,單霽翔認為是一種概念上的誤解,紫禁城雖然是明清兩朝的宮殿,但是其所收藏的文物藏品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載體和見證。“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的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所有門類,乃至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國的外國文物,紫禁城裡都有收藏。”
  至於後者,他指出當時故宮博物院各庫藏品數以百萬計,大部分仍保存於原處未動,甚至有的整座庫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遷。“根據民國時期北平故宮博物院的多次清點,留存北平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多達118.9萬餘件,更有數以百萬計的明清檔案,為南遷文物的20餘倍。”

全民收藏屬暴富幻想 精品意識是不敗妙方
2015年01月11日 08:49



  回顧2014年的內地藝術品市場,意料之中的結果出現了:諸多畫廊、拍賣行的成交額下降,拍品“徵集難”的問題日益凸顯。
  但是,在頹勢之中,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就是天價拍品仍聚焦在高端精品力作上。這是否釋放出這樣一個信號:當藝術品市場越來越大眾化之時,不管是歡迎、讚歎這是黃金時代來臨還是憂慮、歎息將是文化災難,精英化、精品化路線才是收藏、投資顛撲不破的硬道理呢?
  三彩畫廊總經理 海生
  幻想“撿漏”
  不如量力而行收名家力作
  我認為,在收藏市場上,首先是精英收藏,然後才是大眾收藏。
  收藏的範圍很廣泛,有藝術的收藏,有民間的收藏,但前提都是社會穩定,人們物質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變得迫切才談得上收藏。其次,收藏需要成本,要有膽略和財力。我想,去年拍賣市場的成交情況或許會對藏家有些警示作用:切莫抱著貪便宜、“撿漏”的心理玩收藏;藝術家、名家出精品不多,反而應酬作品會很多,這兩者的價值可謂天壤之別,購買時要鍛煉好自己的眼力。
  精英化的收藏,要求藏家素質、文化修養高,學術背景深厚,對藝術的判斷比普通人準確,有前瞻性。但隨著一波波行情的更替,當收藏從投資性慢慢轉變為實用性時,也就從精英化逐漸轉向了大眾化的收藏。大眾化趨勢說明,國民素質不斷提高,對精神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前屬於精英的東西也慢慢變成大眾的了,以前拿來投資的現在變成實用的。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也有前提,就是藝術和藝術品得到普及。你想,藝術不是雷同的流水線操作,不是無限量的下單產品,那些凝結了真情實感、一閃而過的靈感火花、偶然天成的作品能有多少?隨著藝術家的創作狀態變化,這種產品有可能就斷貨了,自然而然它會得到升值。
  雖然我們追求名家的收藏方向是不錯的,但名家精品是不多的,反而應酬作品會很多,特別是在當下的中國內地,很多場合都喜歡搞“揮毫”助興,書畫家的那種“揮毫”之作,與其嚴肅的作品、成熟的作品以及留在美術史裡的作品的價值,有天壤之別。
  因此我們的收藏者、消費者一定要戒貪念,多到美術館、專業畫廊去學習,提高鑒賞力,陶冶真性情,一定要避免還沒有做好功課、沒有來得及提高自己的修養和鑒賞水準就想著去拍賣場“撿漏”,因為急功近利的態度必然會讓你遭遇挫折。藝術品消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東西,量力而行,追求慢一點,那種好高騖遠甚至貸款來收藏的,有很大風險。
  北京天問拍賣總經理 季濤
  頂級藏家永久收藏難得一見的精品
  現在的收藏是一個泛收藏概念,我們的全民收藏熱也是概念混淆、面目不清,導致了收藏、投資和拍賣三者的混亂。
  首先,普通藏家與大收藏家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收藏是一個非常普及的大眾行為,和投資不一樣,也不要與拍賣緊緊聯繫在一起。富豪一擲千金地買唐卡、買雞缸杯是收藏家的行為—那些在拍賣市場買精品的人,可能一件東西就能使其成為收藏家或頂級收藏家,比如連北京故宮、臺北故宮或大英博物館等都沒有的國寶級孤品。而對普通藏家來說,做何種收藏、何時開始收藏,都無特別限制,喜歡就好;其次,要區分收藏與投資的概念。雖然收藏的過程中可能會起到投資的效果,比如以藏養藏、留好出次等,在逐漸優化藏品的構成中成功地賺一筆,讓投資成為收藏的副產品。而藝術品投資就是為了盈利、買賣,先買後賣、低買高賣,總在等候一個好價格,一個出手的時機。因此,買精品更利於投資,因為精品存世量少,保值、增值的效果非常明顯,投資風險也小。
  在古代,藏品多是用來把玩、學習的,有其精神需求、實用目的,投資是次要的。然而,現在的全民收藏熱就比較混亂,我分不清楚哪些是收藏,哪些是投資:有些人說是收藏,實際直奔投資而去,所以會買錯東西;有些人說是投資,實際上是出於收藏,買的是由衷的喜歡。在現在商業化的導向下,投資的人越來越多。也只有到了現代,資訊發達、拜金主義之下,才會出現這麼多的投資,且大多數的投資是不合理的、盲目的。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金字塔中底部的拍賣品徵集難度不大,高(檔)、精(品)、新(貨)的文物藝術品則徵集困難。究其原因,我認為一方面是現在處於市場低谷,投資者不出貨;二是許多在市場上摸爬滾打10多年的藝術品投資者都已掙到了錢,不再缺錢的狀況使他們逐漸轉向了收藏家的身份。他們開始把買到的藝術品進行整理、分類,把確真無疑、難得一見的精品留下作為永久收藏;而把那些不成系列、風格重複、真精不足的藏品出手,掙出錢來再去購進自己喜歡的精品。尤其近些年,國內的企業收藏日盛,每年都有眾多的民營、國有企業投入到藝術品市場中來。他們實力雄厚,購買挑剔、理性,尤其喜歡選擇那些真、精、新的拍賣品。而那些為了建立企業博物館或美術館的投資者和收藏者,也勢必將其買進的藝術品精品進一步沉澱下來,使得它們在一定時期內難以再現拍賣場。
  那麼,未來藝術品市場上的精品從何而來呢?隨著我國收藏群體不斷擴大,供求關係逐漸緊張,不同收藏層級的投資者,出於不同的收藏目的和各種資金需求,將自己的藏品有選擇地投向市場,這依然會支撐起拍賣市場金字塔的中底部。此外,等待文物藝術品的海外回流,尤其隨著海外早期老收藏家的越來越老齡或離世,當他們的後代對於藝術品收藏興趣不大或興趣點不同時,將父輩的收藏品整體拿出來進行拍賣,促使那些高檔、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物藝術品重新回到世人面前。
  知名文化學者、《誰在收藏中國》作者 吳樹
  “全民收藏”建立在
  追求暴利的幻想上
  縱觀中國歷史,幾個時期的收藏(文物收藏)高峰特點雖不同,但共通的一點是收藏者都保持著某種精神層面上的需求。唯獨當下的“全民收藏”自始至終都建立在追求暴利的幻想上。全民化、大眾化、商業化的收藏對於文物的保護和傳承造成了許多弊端,相較而言,我主張、強調高素質的收藏。
  本來,收藏作為愛好,成為某一個階層的壟斷顯然不公平。但目前,文物收藏市場表面繁榮,實際亂象叢生,這主要是由於收藏商業化造成了文化缺位,絕大部分的收藏都不是發自內心對文化、文物的偏愛,而是出於投資的商業目的。混亂之下,制假、賣假,走私、“三盜”(盜墓、盜撈、盜竊)都出來了。從歷次的收藏熱來講,比如宋代作為第一次成規模的收藏熱,純粹是作為愛好,文化色彩濃厚;宋代的玉器也有作假,做一些假的沁色,但這種作假純粹是在文化審美的角度滿足一些人的好古之風,是公開的,即便是帶有商業目的的介入,賣的人不是故意做舊冒充文物,買的人也心知肚明,不存在欺騙和偽裝。
  基於此,我覺得高素質的收藏,還是在“精英階層”。所謂的精英階層,取決於三點:有足夠的歷史知識、常識等知識儲備;對文物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商業運作功利性比較弱。
  我一直“攻擊”所謂的明清官窯瓷器,一個雞缸杯竟炒到了2.8億元,而那些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文物卻得不到應有的體現。何謂文物價值?我衡量的角度有三個:歷史價值—歷史悠久,特別是在沒有文字記載的部分,文物就是歷史信物;審美價值—牽涉藝術含量的高低;科學研究價值—對某個朝代、文化、自然科學有研究價值。三者兼而有之構成其文物價值,體現這些價值的就是精英收藏,否則拍出再高的天價也只能算是商人的行為。
  我一直強調,文化收藏不等於收藏文化:文化收藏是在藏家主觀意識的藝術欣賞,以及為了保護他喜歡的藝術的前提之下;而收藏文化則是各式各樣的,有的完全以商業利潤為目的。所以,現在的大收藏家和以前的收藏家也有非常大的區別,如民國時的大收藏家張伯駒,落魄時賣田賣地都不賣收藏,最後還都捐給了國家。
  總之,純商業化的全民收藏,既不利於文物傳承和保護,還會導致方方面面的損失:真假混雜的文物,體現不出本身的文物價值;大量的文物走私、違法買賣,讓文物得不到保護;近億人聚集的古玩市場上,幾乎只能見到上家與下家,找不到幾個真的收藏家。文化和道德的缺失,倘若使收藏變成了遊戲和賭博,肯定是有害的。
  藏家 顏明
  收藏就是要買能留得住的東西
  大眾化收藏和精英化收藏各玩各的:老百姓收藏自己喜聞樂見的東西;有經濟實力的藏家玩精品、掐尖,追逐名氣,二者和而不同,交相輝映。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收藏不要去跟風追熱點,還是要挖掘那些有深厚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蘊、能夠留得住的東西,不要跟風那些炒作得很熱的板塊,比如當代水墨、當代藝術。
  收藏是小眾的,拍賣場也就靠幾樣高、精、尖的大東西來聚集人氣,和老百姓沒關係,即便在古代,收藏也要講經濟實力,包括民國時期的收藏熱也是一些民族資本家和有錢有權的人搞起來的,只不過比現在的人在人文情懷和文化修養上要高一點。對於當下老百姓的大眾化收藏,不要刻意地去扶持和反對,不能過分渲染投資回報,不要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而是要量力而行,因為收藏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只要精神上得到愉悅和滿足,就是最大的收穫。一般來說,大眾化收藏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玩普通的、低價位的藏品,隨著常識、知識的提高、閱歷的增加,收藏的品味會逐步地上升,買越來越好的東西,淘汰差的東西。總之,一切順其自然、去掉貪念和一夜暴富的心態,扎扎實實地增強自己的知識面和鑒定方面的常識。
  其實,進入精品的高端收藏人群,也是小眾的,比如上市公司老總有很多,但玩收藏的很少,層次也是參差不齊。精英化收藏與大眾化收藏在平臺、理念、商業運作上肯定是有極大的差異,他們肯定就是以精品、代表作為主,因此不能以大眾觀念、思想去衡量這些追求高端的、追求精品的頂級買家的思想。他們肯定要的是掐尖的東西。

收藏藝術品要有前瞻性
2014年12月28日 09:10 ]

本期專家:資深書畫收藏家陳俊明
往後隨著社會整體收藏水準的提高,真正的大師的作品價格一定會不斷攀升。
我從高中畢業就開始收藏,至今已近30年,算是個「老收藏者」了。說起為何對收藏情有獨鍾,我想淵源應該是父親曾習美術,家中有些關於書畫藝術的好書,我讀中學時隨林威先生習書法,讀政協書法班,畢業後又隨麥漢興先生習畫,後又追隨何紹甲先生習書法,謝征先生習古詩文。
其間天天跑新華書店,一見到書畫篆刻類書籍以至掛曆等即購買,《書法》雜誌,《書法叢刊》、《藝苑掇英》、《西冷藝叢》、《上海博物館藏印》等影響猶深。後經廣東省博物館孫曼雲女士引薦得以入著名書畫鑒定家蘇庚春先生門,從而開始了收藏之路。
如今,收藏藝術品好像成為「大眾熱門娛樂活動」,很多人都自詡為「收藏家」,其實卻只是「買賣家」。真正的收藏不僅以盈利為目的,更重要的是在收藏中提高自己的修養、品鑒水準。真正的藝術品一定是美的、有生命力的,學會如何欣賞藝術品、懂得發現藝術品的美、瞭解畫家創作的緣由、找到表現生命力的手法,不停發現、研究、品味,是一個人自我修煉的過程。
收藏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瞭解作者的生平、社會背景、交往關係,才能對作品的理解更為深入。通過較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發現歷史上不少文化名人雖作為中國文化的脊樑,作品價格卻極低,而一些所謂的「大師」,作品行情卻居高不下、遠超前者。
我認為,往後隨著社會整體收藏水準的提高,真正的大師的作品價格一定會不斷攀升。
事實證明我的預測是對的。三五年前我就經常跟採訪我的媒體舉例,諸如章太炎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作品價格才兩三萬元,極不合理。如今,他的一副對聯價格至少可達二三十萬元。由此可見,收藏需要有前瞻性、超前意識,收藏者要懂得自己的藏品的真正價值。收藏有真正價值的藝術品才是真正的收藏。
在目前的收藏市場裡,藝術品已經被金融手段所左右。包裝一個演出者,最常見的方式不外乎先做展覽、出書,接著作品亮相大拍賣會,價格不斷拉升,從而吸引眾人跟風。 身在這樣的市場中,為了欣賞到真正好的東西,就要學習更多、瞭解更多,選擇能引起自己共鳴的作品。隨著鑒賞力的提高,收藏的品位、財富的積累也會相應提高,而財富的積累又將反過來提高收藏的品位。

李笠:我為什麼從藏家轉型做經紀
李笠:我為什麼從藏家轉型做經紀 

 文/李笠
 
  李笠 書畫收藏家、豐華臻傳藝術機構創始人

  企業: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企業在未來肯定是藝術品市場的主力。
  我從2006年開始買字畫,進入這個行業到今年整整8年。買了十幾億元的字畫之後,我打算專職做藝術品經紀。因為傳統的個人藏家不久就會被這個行業邊緣化。
  事實上,我開始關注藝術品市場是在2005年,跟著朋友去看拍賣會,那年的書畫市場非常火爆,但是我本身是做商業的,性格很謹慎,那一年沒有買任何作品。2006年,市場進入調整期,我開始買東西,買的第一件是當代作品。因為當時的市場近現代和古代書畫已經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
  通過購買當代作品,我與圈內眾多老藏家和行家熟識,他們很熱情也很真誠地指導我,讓我迅速對藝術品收藏找到了感覺。買了一些作品之後我很快確定了自己近現代書畫的收藏體系。2011年秋拍,我以6095萬元競得弘一法師1929年作《華嚴集聯三百》;2012年春拍中,我用9200萬元購買了傅抱石作于1944年金剛坡時期的最大作品《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這些都是創了藝術家成交紀錄的作品。如果沒有這些老藏家,我再學30年,也買不到現在這些好東西。
  之所以確定以近現代書畫為主,是因為以我的經歷,還沒有把古代書畫研究透徹,而當代書畫市場,充滿泡沫。我之前經營了多家企業,儘管買了不少好東西,投入至少十幾億元的資金,但是我畢竟不是世界500強,我的資金也是有限的,以目前市場的狀況,接著買下去早晚會有買不動的一天。說句老實話,只要愛上這一行,有多少錢都是不夠的。多少老藏家熱愛這個行業三四十年,他們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在這個市場磨煉,買到現在,不能完全說錢不夠,而是目前的價格與之前落差太大,從心理上無法繼續接受。這促使我改變以往的收藏觀念。
  我現在轉變的心態就是曾經擁有。開始做經紀後,我就不再自己買藏品了,除非自己公司經手的東西,藏家想出,我就回購。
  除了心態,我覺得市場情況也促使我這麼做。全中國有條件進入藝術品行業的人太多了,但真正進入的連千分之一都不到。現在真正在這個圈子裡面活躍的買家,我認為也就一千多人。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企業在未來肯定是藝術品市場的主力,這也是我針對的受眾。
  我自己有過入行的經歷,知道怎樣可以走一條捷徑,也通過買東西組建了自己的專家團隊,他們有資深藏家、畫家的徒弟和子女、博物館專家等。比如買陸儼少,我去請教陸享,買謝稚柳我會請教謝定昆,買程十發我會請教程多多。沒有任何一個人對所有的藝術大師都精通,術業有專攻,自稱把所有領域都研究透了的人,肯定是騙子。
  以前的生意,除了舊村改造等項目還保留,其他很多都停了。
  現在有閒錢不再用於企業投資,而是都用來買畫。事實上,我嘗過甜頭,比如2008年在保利買傅抱石的《二湘圖》,買的時候是208萬元。2011年春,此作品以1062萬元的價格賣出。儘管後來拍賣公司多次過來徵集我的其他藏品,但是我都不想再出了,打算作為自己的永久收藏。從市場價來講,這個行業是我這幾年生意中回報最高的。我相信這個行業具有無限潛力,也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為新的買家出謀劃策。
897288234627_std.11972804_std.png
897288234627_std.11972804_std.png (343.67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徐悲鸿《七喜图》 92×61cm1942年 李笠收藏

中國藝術收藏熱的原因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1日發表題為《中國藝術品的繁榮源於對收藏由來已久的熱情》的文章,作者為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新加坡亞太校區資深研究員派翠克·勒孔特。文章稱,近年來,香港已經成為一場每年兩次、每次持續幾天的大規模活動的舞臺:中國瓷器和藝術品的季節性拍賣會。除了發現或者再度發現一些非凡的藝術品外,這些拍賣活動如此引人注目還在於它們不斷打破的紀錄。

  2014年4月8日,在蘇富比拍賣行舉行的拍賣活動上,一隻“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1港元約合0.79元人民幣)的價格被上海收藏家劉益謙拍得,創下了中國瓷器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自從1999年由蘇富比在香港舉行的拍賣會上以2917萬港元的價格被賣出後,最近這只杯子的再度出售在15年的時間內帶來了864%的回報。

  作者認為,拍賣行的運作、空前的商業宣傳和學術界的評論,一直在成功地提高內地收藏家對傳統中國藝術品難以滿足的胃口。但是,一旦掌聲和興奮度減弱,中國收藏家付出的這些天價還值得嗎?

  自本世紀初以來,中國收藏家屢屢在藝術界引起轟動。在一份有關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最新報告中,歐洲藝術基金會估計,去年通過拍賣行和畫廊等出售的藝術品的市場規模達到了474億英鎊(1英鎊約合10.54元人民幣),而美國和中國在這一全球市場上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別占38%和24%的份額。

  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藝術品市場。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各個角落,人們都能夠感受到中國收藏家似乎無處不在的身影。

  文章稱,中國這種藝術收藏熱有幾個原因。首先,中國驚人的經濟增長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得以通過投資國際市場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而積累財富,其中主要是中國的藝術品。他們的動機可能不僅是經濟上的,而且是藝術上的。

  其次,中國收藏家認為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藝術品帶回國內是他們的責任,這些藝術品的流失某種程度上是因為西方國家在清朝最後風雨飄搖的幾十年中不那麼光彩的行為。

  文章稱,這種願望不僅僅是彌補中國所受的不公正待遇,而且也是深深根植於中國歷史中的一種情感。幾個世紀以來,帝國時期的收藏品的聲望與帝國的強盛息息相關。因此,中國的文藝復興必然包含著對其輝煌的文化歷史的再投入。在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藝術在界定一個國家的思想上能夠發揮作用。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就是,藝術品收藏在中國是一種與中國的歷史一樣悠久的傳統愛好。2000多年前,漢武帝就已經在上林苑中收集了數量驚人的珍寶。

  清朝時,隨著這個國家越來越富裕,藝術品收藏對於那些希望獲得社會威望的人也成為一種可取的習慣。藝術品市場蓬勃發展,無數精美的手工藝品被打造出來。

  文章分析稱,考慮到這些經濟和社會因素,當前藝術品市場的觀察家們可能發現要確定中國古董的恰當價格很困難。如果歷史可以為鑒的話,那高品質的中國藝術品一直都是大家趨之若鶩的,而且價格高昂。
ppp201214855_std.11972903_std.jpg
ppp201214855_std.11972903_std.jpg (23.66 KiB) 已瀏覽 2677 次
書畫投資:錢袋子與腦瓜子能否雙贏
記者 李貴勇 實習生 孫 鵬

房地產市場寒風勁吹,黃金市場讓中國大媽欲哭無淚,股票市場仍然處在漫長的冬季,聞錢而動的資金如困獸奔突在路上。漫漫錢途,路在何方?韻味深遠的意境、誘人的高收益,書畫品讓投資客看到了金色的曙光。業內專家指出,最近幾年,書畫投資的年收益率預計將保持在30%左右。正是因為擁有誘人的高收益,投資書畫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這類“小眾性”藝術品投資並不是給所有投資者都能帶來收益,面對飛漲的價格和熱鬧的市場,更多的人一片茫然。那麼,到底該如何投資書畫?初涉書畫市場需要注意什麼?投資者應選擇怎樣的作品來作為投資物件?
  A、書畫市場迎來黃金時代
  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形勢低迷,書畫市場卻初露春光。國際著名藝評家、香港雲峰畫苑董事長郭浩滿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十年是中國當代書畫市場發展的黃金時代。
  他認為中國經濟處於快速發展的上升通道,未來十年會是中國書畫市場發展的“黃金十年”。郭浩滿表示,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現在,中國書畫藝術品經歷了黃土價、鐵價、銅價,目前處於黃金價和銅價交替的“黃銅時代”。以畫虎聞名的馮大中的一幅畫作當年也才幾萬元,如今每平方尺就要數十萬元。
  與之相應,中國藝術品消費市場也在不斷擴大。資料顯示,目前擁有3000萬元存款的中國家庭數量大約有60萬個。按照5%的資金用於書畫藝術品投資的比例計算,大概有9000億元。
  在書畫供應方面,“在中國老中青三代的書畫家中,具有市場價值、藝術定位的也就兩三百名左右。”在金城珠寶古玩城經營書畫的李老闆說,這些書畫家滿足上述60萬個家庭的藝術欣賞需求遠遠不夠。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中國當代書畫市場,像何家英、王明明、馮大中、劉大為等畫家的作品價格正保持穩定上升的態勢。不過,這些藝術家們的作品可謂一紙難求,普通投資者可以把目光轉向一些在市場出現不多、關注度不高的書畫家。
  B、書畫市場暗流湧動
  天上不會掉餡餅,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書畫市場概莫能外。由於書畫的特殊性,其投資風險遠遠大於其他品種。眾所周知,書畫板塊目前是藝術品市場最大的熱門品種,但贗品比例也最高。近日在《百家講壇》開講《寫實徐悲鴻》的知名收藏專家呂立新在節目中談到:近年拍場上的5000徐悲鴻作品,僅有5%是真跡!換言之,只有250件是真跡,其他都是假的。在“贗品占八成”的書畫拍賣市場,即便是老玩家有時也很難保證不失手,對新手而言無異于刀口舔血了!
  中國國務院公共關係協會學術委員、北京黃河畫院院長申曉旭對記者說:“書畫是高門檻收藏,把書畫簡單地當股票來炒是膚淺和錯誤的。這兩年一些人看到書畫行情快速飆升,天價不斷,受到誘惑,覺得買幅畫既高雅體面還能升值,於是紛紛跑到這個市場裡妄想分一杯羹。但是,書畫絕不是普通的投資對象,沒有專業的鑒別眼光,買來的往往是三流的贗品。現在國內的一些藝術基金和藝術投資機構也不加分辨地狂熱追逐高價書畫拍品,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投機行為,蘊含著很大的風險,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當然,在一個投機的市場中,有時贗品也不乏賺取差價的機會,但從長久看靠博傻來投資書畫註定是輸家。”
  在炙熱的市場氛圍下,尤需提倡理性投資,把風險擺在第一位,升值、贏利放在第二位,尤其對新入場的新手而言。否則你買了10件拍品,如果眼力不濟的話,只有2件是真跡,8件假的,那2件真跡再如何升值,將來你也是賠錢的。如果碰上全是贗品,連翻身回本的機會都沒有。只有先控制了風險,保證資金的安全性,才有機會收藏到真品來升值贏利。在一個假畫占80%的市場裡,每一個買家都應該問一下自己:你有多大勝算?
  C、投資書畫要有精品意識
  在書畫收藏界,書畫投資的最大風險是買進贗品,所以,不要急於求成。真跡買貴了並不可怕,一幅名家的畫只要是真跡,多花幾十萬元沒有什麼,將來畫總會升值,只是升值多少而已。但買張假畫,就分文不值了。
  很多收藏愛好者被字畫真假問題所困擾,真假為什麼難以鑒別?在蘭州隍廟經營字畫的張先生表示,除了眼力問題,不可過於貪圖便宜。尤其是入門新手不要總是幻想撿漏專挑小拍賣公司淘寶,或聽人家講故事,以為市面上三四十萬元的作品花十來萬元就能得手。相對而言,大的拍賣公司賣畫,真品率高,特別是大拍,比如嘉德、保利、匡時等的春秋兩季拍賣會。在這些大型拍賣公司買一些中小名頭書畫(單件拍價50萬-100萬元),通常能買到真跡。其中,現當代書畫作品由於年代較近,而且有些作品的作者也仍健在,所以真偽相對容易分辨,但投資者仍應注意規避風險。
  選對書畫家是書畫投資成功與否的關鍵,對於書畫收藏瞭解不深的新人來講,棄熱求冷,收藏非熱門畫家作品,追求中長期回報,無疑是更佳的選擇。專家表示,越是熱門的,假畫往往就越多。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齊白石畫作96%是偽作,所以,如果你不是研究齊白石的專家,不如去選擇有潛力的名家作品去收藏,這類畫家也很有名氣但目前價位、行情還不是很高,收藏風險小,未來升值空間較大。
  對於如何選擇有潛力的藝術家,張先生給出建議,書畫家是否選對要最終讓市場說話。判斷時,除了考慮作者的得獎情況、畫作透露出的品位和意境,最關鍵的是要看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當然,投資者要有前瞻性的眼光,除了考評該書畫家不同時期作品的風格、價位,還應橫向和同時期相近水準的畫家作品相比較,最終做出合理判斷。
  當然,對於新手來說,相比較收藏一些年輕有潛力的作者的書畫作品,寧可收藏那些已有相當聲望且具有相當實力的中青年書畫家作品,這類書畫家更有市場辨識度,潛力更大,作品升值空間也更大,可收藏目前價格在5000元至2萬元左右的書畫家的作品。有了一段時期的收藏經驗後,應做合理調整,剔除差的,保留好的。學會以藏養藏,要常換常新,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鑒賞的眼光提高了,收藏品的層次也就提高了。
  在蘭州鑫方圓古玩城,記者碰見資深書畫藏家樊先生,他的建議是,投資精品不選應酬之作。倘若花5000元買一幅名家的應酬之作,過幾年可能只升到5200元左右。相反,花5萬元買一幅該名家的精品畫作,過幾年可能漲至8萬-10萬元。同一作者的作品回報率也是不一樣的,投資畫作須有精品意識,寧可付高代價選擇畫家認真而嚴謹的作品,也不要因價格便宜而買應酬之作,兩者的含金量與投資價值有天壤之別。
  書畫作品藝術水準的高低是衡量其收藏價值的基本因素。對同一作者的作品要善於比較,分出哪些是應付之作,哪些是上乘之作。精品之作要有畫家突出的個性和典型的風貌,相對而言,技巧性、創新性、歷史價值越高,越不容易被他人模仿的作品越有價值。像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奔馬》、林風眠的《鷺鷥》、張大千的《敦煌人物》、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等,這些都是名家的經典代表作,在市場上往往成為藏家追逐的焦點,相比起簡單應付之作,其價值更具有升值空間。
  申曉旭表示,挖掘書畫的“潛力個股”可遵循三大標準:一是選擇具有鮮明風格的書畫家;二是書畫家能掌握高難度的技法;三是具有精品意識,藝術家要真心實意為藝術而創作。
  申曉旭還建議,“藝術品投資者要瞭解藝術家及其作品、風格等。”他強調,好的書畫作品要能感動人,具有獨創性、不可替代性;投資者要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盲目聽信專家權威。此外,選擇投資對象時,最好是藝術家創作高峰期的作品,其升值空間更大。
  ☆背景新聞
  根據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7月4日提供的最新調研報告顯示,2014年藝術品市場“春拍”,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北京翰海等6家拍賣公司總成交額達116.04億元,遠超2009年同期的63.75億元,主要集中在書畫市場。這預示著大量熱錢湧入藝術品市場正成為主流。
kkk201213702_std.11973011_std.jpg
kkk201213702_std.11973011_std.jpg (44.79 KiB) 已瀏覽 2677 次
2014年4月8日,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仇國仕在拍賣結束後向記者展示成交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並回答記者提問。

南華早報:中國收藏家為何無處不在
2014年07月22日 08:24

7月22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7月21日發表題為《中國藝術品的繁榮源於對收藏由來已久的熱情》的文章,作者為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新加坡亞太校區資深研究員派翠克·勒孔特。文章稱,近年來,香港已經成為一場每年兩次、每次持續幾天的大規模活動的舞臺:中國瓷器和藝術品的季節性拍賣會。除了發現或者再度發現一些非凡的藝術品外,這些拍賣活動如此引人注目還在於它們不斷打破的紀錄。
  2014年4月8日,在蘇富比拍賣行舉行的拍賣活動上,一隻“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1港元約合0.79元人民幣)的價格被上海收藏家劉益謙拍得,創下了中國瓷器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自從1999年由蘇富比在香港舉行的拍賣會上以2917萬港元的價格被賣出後,最近這只杯子的再度出售在15年的時間內帶來了864%的回報。
  作者認為,拍賣行的運作、空前的商業宣傳和學術界的評論,一直在成功地提高內地收藏家對傳統中國藝術品難以滿足的胃口。但是,一旦掌聲和興奮度減弱,中國收藏家付出的這些天價還值得嗎?
  自本世紀初以來,中國收藏家屢屢在藝術界引起轟動。在一份有關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最新報告中,歐洲藝術基金會估計,去年通過拍賣行和畫廊等出售的藝術品的市場規模達到了474億英鎊(1英鎊約合10.54元人民幣),而美國和中國在這一全球市場上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別占38%和24%的份額。
  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藝術品市場。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各個角落,人們都能夠感受到中國收藏家似乎無處不在的身影。
  文章稱,中國這種藝術收藏熱有幾個原因。首先,中國驚人的經濟增長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得以通過投資國際市場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而積累財富,其中主要是中國的藝術品。他們的動機可能不僅是經濟上的,而且是藝術上的。
  其次,中國收藏家認為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藝術品帶回國內是他們的責任,這些藝術品的流失某種程度上是因為西方國家在清朝最後風雨飄搖的幾十年中不那麼光彩的行為。
  文章稱,這種願望不僅僅是彌補中國所受的不公正待遇,而且也是深深根植於中國歷史中的一種情感。幾個世紀以來,帝國時期的收藏品的聲望與帝國的強盛息息相關。因此,中國的文藝復興必然包含著對其輝煌的文化歷史的再投入。在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藝術在界定一個國家的思想上能夠發揮作用。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就是,藝術品收藏在中國是一種與中國的歷史一樣悠久的傳統愛好。2000多年前,漢武帝就已經在上林苑中收集了數量驚人的珍寶。
  清朝時,隨著這個國家越來越富裕,藝術品收藏對於那些希望獲得社會威望的人也成為一種可取的習慣。藝術品市場蓬勃發展,無數精美的手工藝品被打造出來。
  文章分析稱,考慮到這些經濟和社會因素,當前藝術品市場的觀察家們可能發現要確定中國古董的恰當價格很困難。如果歷史可以為鑒的話,那高品質的中國藝術品一直都是大家趨之若鶩的,而且價格高昂。


劉益謙為雞缸杯付款刷卡24次入保稅倉庫省關稅
2014年07月22日 07:45

  19日,上海藏家劉益謙把成交價超過2.8億港元的明成化雞缸杯從香港帶回上海,經海關專用通道辦完手續後,進入保稅倉庫。
  今年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中,這件繪有公雞、母雞領幼雛于花石間覓食圖、小如掌中物的雞缸杯以總成交價2.8億港幣拍出,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轟動一時。相隔3個多月後,這件拍賣品終於順利移交買家。
  付款現場刷卡24次
  劉益謙於今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春拍會上以2.8億港元拍得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7月18日下午,劉益謙現身香港蘇富比辦交接手續,他刷卡付款,共在現場刷卡24次,每筆1200萬港元。
  劉益謙隨身攜帶雞缸杯於19日返回上海,這件中國最珍貴的瓷器之一也將成為上海龍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入保稅倉庫省6000萬港元
  劉益謙將此物存放在保稅倉庫,文物在自己身邊,而且還不用交納關稅。
  根據雞缸杯的成交價格,劉益謙如果全額交納關稅大約需要6000萬港元。
  劉益謙說:“目前這個杯子放在香港跟我拿回上海保稅區是一個概念,都沒有關稅問題。現在有保稅區了,我只需要把它放在保稅區,要辦展或研究,都可以通過保稅區來借,每次最多可以借出來半年,然後再還回保稅倉庫。”
  用文物喝茶想沾仙氣
  7月18日,在香港蘇富比公司,劉益謙在辦交接手續的過程中,用這件價值連城的雞缸杯喝了一口茶,此舉在網上廣泛傳播,引發了無數網友的感歎。有的說劉益謙用雞缸杯喝茶,而且喝的是陳年普洱,有的說他用雞缸杯喝了一口小酒。到底劉益謙用雞缸杯喝的是什麼,此舉會對珍貴的文物造成什麼影響呢?
  劉益謙面對記者的疑惑,笑著解釋道:“我其實就是用這個方式來表達一下當時的興奮之情。這杯子多麼有故事,我拿到手,擦也沒擦過,就隨手往裡面倒了一點茶,把它喝光了。你想想,這杯子距今有600年了,當年皇帝、妃子都應該拿它來用過,我無非是想吸一口仙氣。”
  劉益謙對記者說,對文物當然要尊重,這只是他在交接現場看到雞缸杯後的突發奇想,事先絕對沒有設計過。
  此前,劉益謙用天價拍得過多件國寶,甚至連皇帝的龍椅都拍到過,但他都沒有使用過,唯有這一次的雞缸杯例外。
  雞缸杯上手又糯又溫和
  談到上手這件雞缸杯的第一感覺,劉益謙說:“雞缸杯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溫和,語言無法形容。這種雞缸杯的工藝現在絕對做不出來,在當時,已經達到了頂級的水準,後世的人突破不了,乾隆皇帝還專門為明成化雞缸杯寫過詩呢。”
  劉益謙表示,“這麼多年,從我個人的收藏數量看,瓷器不少。這次雞缸杯回來以後,我將和同事們策劃一下,看看是不是推出一個隆重的瓷器展,預計時間是在今年年底。”
  新聞連結
  明成化雞缸杯為何珍貴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不足一掌大小,燒制于明代成化時期,距今600多年,因其杯壁上畫有公雞、母雞,故稱雞缸杯。現存于世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只有10只被公認為是真品且保存完整,其中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餘均被博物館收藏,中國國內公立博物館目前還是空缺。
  誰曾擁有此杯
  這只雞缸杯從1949年起,共有5次轉手經歷。1949年,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以1000元港幣購得這只當時行家們都以為是假貨的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在20世紀50年代,它成為了倫敦收藏家LeopoldDreyfus夫人的藏品;1980年11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這只雞缸杯拍出了528萬港元,競得者為日本著名藏家阪本五郎;1999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了2917萬港元的天價,成為當時中國古代瓷器在國際拍賣市場上的最高成交紀錄,競得者為玫茵堂主人、瑞士銀行家Zuellig兄弟。

李笠收藏秘笈:把握經濟規律瞄準出入時機
2014年07月19日 08:10

  ⊙記者 曹原
  2006年,李笠帶著滿腹經商之道和嚴謹慎微的性格踏入藝術品市場。作為一位新進場的買家,李笠最初從只買圖錄上寫明由藝術家本人親自鑒定的當代書畫入手,很快結識了很多圈內的資深藏家,逐漸買入名家藏品。

8年的時間,李笠早就結束了當初“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在國內外拍場頻頻舉牌,眾多重要拍賣公司封面作品被其收入囊中。2011年秋拍中,他以創紀錄的6095萬元競得弘一法師1929年作《華嚴集聯三百》,此件作品為弘一法師書法之集大成,無出其右。2012年春拍中,傅抱石作於1944年的金剛坡時期的最大作品《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也被其以9200萬元攬入懷中。

如今,李笠購藏中國精品書畫數億元,逐漸成長為拍賣市場的收藏巨鱷,並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收藏家TOP 50之一。


用一年時間觀察市場

李笠16歲進入青島百貨總公司工作,25歲時成為該集團最年輕的經理。1992年,李笠下海經商,先後做過娛樂業、房地產,甚至銀行承兌等行業。

2005年,李笠第一次接觸藝術品。“當時一位青島的朋友帶我去參加當地舉辦的畫家筆會,從那時候開始對藝術品產生興趣,後來就跟他一起走出青島,參加各地的拍賣會。”那一年,李笠親眼見到大量的資金湧入藝術品市場造成的井噴現象,“因為還不夠瞭解,再加上自身謹慎的性格,無論別人怎麼勸說,我都沒有為之所動,那是光看的一年。”

觀察了一年以後,完全外行的李笠已經開始能夠分辨出哪些是“一線畫家”了。但仍然出於商人的謹慎,他只敢買圖錄上寫明由藝術家本人親自鑒證的作品,也就是當代書畫作品。2006年,“一線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在每平方尺1萬到5萬元不等,我買了幾百萬的。” 李笠說。“在我最初購買的那個年代,很多畫家的價格還是合理的,但是現在有些人已經產生了很大的泡沫,新人進來不能按這個路子走,還是要先觀察市場。”


走捷徑深入瞭解市場

現在回想起來,2006年不僅是李笠真正開始踏入藝術市場的第一年,那一年“其實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一批圈內的行家。”身邊的收藏家和拍賣行人士不斷提醒李笠,如果要以收藏為目的,不能再盲目買入,要多學習古代和近現代大師的作品。因為他們的地位已經被學術認可,作品才真正具有收藏價值。

2007年,試圖為自己的收藏著手找主題的李笠,有心結識了研究康有為和郭沫若的行家。“研究康有為的有北京的石開、青島的范國強等人,他們都買了幾十年的康有為作品。研究郭沫若,我就去找郭沫若紀念館的專家,包括他的女兒郭庶英女士。”那一年,但凡拍場有康有為和郭沫若的作品,李笠就會拿著圖錄四處打問,如果意見統一,李笠還會請他們陪同去預展現場看實物,然後大膽買進,稍有分歧他都會果斷放棄。
  “2007年市場上出現的郭沫若和康有為作品,大部分的真跡都是被我買到的,還有一些我都是舉(牌)到前一口。”李笠笑言:“我能找到相對應的專家,利用他們的經驗和眼力,所以我一直買得很放心。”
  “假如時光能倒回”
  李笠微信的個性簽名上,寫著一句讓很多朋友誤解並常拿此逗樂的話——“假如時光能倒回”。殊不知在一句如此感性的話背後,李笠感慨的,卻是2008年為什麼沒能多買一些作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經濟蕭條,藝術市場低迷,“當時的保利夜場,一半的座位都是空的,不像現在,站都站不開。”那一年很多人不知所措,也不敢下手。而作為新進場的藏家,李笠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以及前兩年積累的人脈和自身對藝術品的認知,再加上商人對市場蕭條時期的敏感,他開始大量買進近現代大師的作品,當時購買的原則是基於作品流傳有序、公認專家的肯定。

就在那一年,李笠買了很多讓他在收藏江湖中得以立身之作。“比如2008年在保利買的傅抱石的《二湘圖》,買的時候是208萬元。2011年春,這張作品在保利拍賣卻以1062萬元的價格賣出。”兩年半的時間以5倍的價格賣出,李笠解釋,當時之所以會拿出來賣,是因為這件作品沒有傅抱石先生的落款,是關山月先生幫他提的款,以李笠當時的理解能力,以為這樣就表示不夠完美,所以才出手。


弘一法師的書法《八言聯》,共計5平尺,是2008年春朵雲軒拍賣的封面作品。“當時以41萬元買的,2013年秋270萬賣出,五年的時間以6倍的價格賣出。這件作品調整的原因是買到了弘一法師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在罵聲中開啟黃賓虹收藏
  李笠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黃賓虹的《晴巒翠嶂圖》,2008年春以201.6萬元的價格從保利夜場買入,2011年春以897萬元的價格賣出,三年的時間增長4倍。不同於其他作品的是,黃賓虹的這張作品卻開啟了李笠收藏道路上的另一個階段。
  “當時我調整的原因是對黃賓虹歷史地位認知度不夠,當我還沉浸在賺錢的喜悅中時,很多資深的藏家跑過來把我罵得狗血淋頭,質問我為什麼會賣掉黃賓虹那麼重要的一張作品。”在罵聲中,李笠開始真正去瞭解黃賓虹無可替代的歷史成就和被市場低估的價格,雖然至今也遺憾將《晴巒翠嶂圖》賣了,但它帶給李笠的卻是巨大的收穫。
  李笠發現所有人都說黃賓虹市場被低估,他立刻意識到應該調整收藏體系。“在那以後的一段時期,我把所有大小拍賣中剩餘的黃賓虹的好作品全部收入囊中,《晴巒翠嶂圖》是我2011年5月賣掉的,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大量買黃賓虹作品。”到2011年秋拍時,半年的時間,李笠已經買入了三十多張黃賓虹的精品,其中很多是黃賓虹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
  也正是2011年,近現代其他大師的作品價格開始出現井噴,大部分市場購買力都集中在傅抱石、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的作品上,這些大師的作品價格讓2011年的市場變得非常火爆,這一年也是大量基金和機構熱錢湧入的時期,造成這些大師的作品價格翻了好幾倍。
  幸運的李笠恰好在那一年中,沉浸在對黃賓虹作品的過分關注中,避開了對市場熱點的追逐。而事實表明,從2012年到今年春拍,不管市場如何調整,黃賓虹作品的價格仍在穩步上升。
  回顧起來,李笠總結道:“進入藝術市場,合適的切入點很重要,一定要充分結合大的經濟環境,才能考慮什麼時候買、買哪位元藝術家的作品,這很關鍵,對於那些以投資為目的的人更是至關重要。像之前的2005年、2011年就是最適合賣出的時候,如果那個時候買進大量作品,短期內想要回報是很難的,一般高潮過後都是合理的調整期,這個時候市場也會有一些大師的精品出來。”
  好東西難尋 但怕有心人
  在經歷了2008年的市場蕭條期後,這些年李笠一直在後悔當年為什麼不多買一些好作品。2012年,李笠看到市場又出現了大的調整,仿佛時光真的回到了過去,於是2012年的他大顯身手。
  “在2011年傅抱石、李可染、張大千、齊白石等人的作品大熱後,2012年開始出現了回檔,所以2012年我在少量購買黃賓虹精品的同時,開始大量購買以上幾位元大師的作品。”在李笠的收藏名單中,張大千、徐悲鴻、弘一法師、傅抱石等人的重要作品,都是購於2012年,這些作品現在已經成為李笠收藏體系中重要的組成作品。
  經過八年的成長,李笠已經成為拍場上的貴賓,除了他謹慎、謙虛的性格外,李笠也笑稱:“永遠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好的東西難找,但就怕有心人。”

書畫收藏投資如何找准潛力股2014年07月16日 08:09 由於有著誘人的高收益,中國書畫在藝術品市場上往往成為藏家關注的焦點。
  眼下書畫投資市場日益紅火,穩定的收益率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有業內專家指出,最近幾年,書畫投資的收益率預計將保持在30%左右。雖說擁有誘人的高收益,但是,這類“小眾性”藝術品投資並不是對所有投資者都能夠“錦上添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面對飛漲的價格和熱鬧的市場,更多的人是“霧裡看花”,不知從何入手。那麼,到底該如何投資書畫?初涉書畫市場需要注意什麼?投資者應選擇怎樣的作品來作為投資物件?
  不怕買貴 就怕買假
  在書畫收藏界,書畫投資的最大風險是買進贗品,所以,不要急於求成。真跡買貴了並不可怕,買錯了錢就打水漂了。一幅名家的畫只要是真跡,多花幾十萬元沒有什麼,將來畫總會升值,只是升值多少而已。但買張假畫,就分文不值了。
  很多收藏愛好者被字畫真假問題所困擾,真假為什麼難以鑒別?業內人士表示,除了眼力問題,不可過於貪圖便宜。尤其是入門新手不要總是幻想撿漏專挑小拍賣公司淘寶,或聽人家講故事,以為市面上三四十萬元的作品花十來萬元就能得手。
  相對而言,大的拍賣公司賣畫,真品率高,特別是大拍,比如嘉德、保利、匡時等的春秋兩季拍賣會。在這些大型拍賣公司買一些中小名頭書畫(單件拍價50萬-100萬元),通常能買到真跡。其中,現當代書畫作品由於年代較近,而且有些作品的作者也仍健在,所以真偽相對容易分辨,但投資者仍應注意規避風險。
  棄熱求冷 挖掘“潛力股”
  選對書畫家是書畫投資成功與否的關鍵,對於書畫收藏瞭解不深的新人來講,棄熱求冷,收藏非熱門畫家作品,追求中長期回報,無疑是更佳的選擇。專家表示,越是熱門的,假畫往往就越多。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齊白石畫作96%是偽作,所以,如果你不是研究齊白石的專家,不如去選擇有潛力的名家作品去收藏,這類畫家也很有名氣但目前價位、行情還不是很高,收藏風險小,未來升值空間較大。
  對於如何選擇有潛力的藝術家,業內人士給出建議,書畫家是否選對要最終以市場說話。判斷時,除了考慮作者的得獎情況、畫作透露出的品位和意境,最關鍵的是要看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當然,投資者要有前瞻性的眼光,除了考評該書畫家不同時期作品的風格、價位,還應橫向和同時期相近水準的畫家作品相比較,最終做出合理判斷。
  對投資者來說,選對了書畫家,就選對了好“種子”,“豐收”只是早晚的事。如果收藏20位元有潛力的畫家的作品,只要有一兩個人成名,畫價隨之上漲,那這份投資就是值得的。反之,若所選的畫家最終沒有成名,但只要收藏的畫作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若干年後,其畫作雖不能升值,但也不會虧到哪裡去。
  當然,資深藏家建議,對於新手來說,相比較收藏一些年輕有潛力的作者的書畫作品,寧可收藏那些已有相當聲望且具有相當實力的中青年書畫家作品,這類書畫家更有市場辨識度,潛力更大,作品升值空間也更大,可收藏目前價格在5000至2萬元左右的書畫家的作品。有了一段時期的收藏經驗後,應做合理調整,剔除差的,保留好的。學會以藏養藏,要常換常新,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鑒賞的眼光提高了,收藏品的層次也就提高了。
  投資精品 不選應酬之作
  倘若花5000元買一幅名家的應酬之作,過幾年可能只升到5200元左右。相反,花5萬元買一幅該名家的精品畫作,過幾年可能漲至8萬-10萬元。可見,同一作者的作品回報率也是不一樣的,投資畫作須有精品意識,寧可付高代價選擇畫家認真而嚴謹的作品,也不要因價格便宜而買應酬之作,兩者的含金量與投資價值有天壤之別。
  書畫作品藝術水準的高低是衡量其收藏價值的基本因素。對同一作者的作品要善於比較,分出哪些是應付之作,哪些是上乘之作。精品之作要有畫家突出的個性和典型的風貌,相對而言,技巧性、創新性、歷史價值越高,越不容易被他人模仿的作品越有價值。像齊白石《蝦》、徐悲鴻《奔馬》、林風眠《鷺鷥》、張大千《敦煌人物》、方增先《粒粒皆辛苦》等,這些都是名家的經典代表作,在市場上往往成為藏家追逐的焦點,相比起簡單應付之作,其價值更具有升值空間。
  此外,關注藝術家創作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書畫作品已經形成作者的風格,而且能反映其應有的藝術功底和藝術水準,有較高的投資價值。一般而言,寫實、工筆畫家的青年時期為鼎盛期,寫意畫家中年和晚年為鼎盛期。專家建議剛入門的藏家,用一般的價錢買10幅普通畫作,不如買一幅高精尖的好畫,因為將來升值的也就是這樣的藏品。
  書畫投資具有“小眾化”特性。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書畫投資不僅對資金有較高的要求,對投資者的鑒賞力也有相對苛刻的要求。除了以上提出的幾點基本性建議,還需警惕人為炒作,書畫家名頭雖然很重要,但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對待。有的所謂“名家”、“大師”不過是自欺欺人,這些畫家不乏通過媒體自吹自擂,以畫廊高額標價、拍賣公司作假成交等手段來哄炒價格,把藝術水準較低的畫家快速炒紅,或將一般的三流畫家炒為“大家”,畫價飆升。這種現象在當今內地藝術品市場不在少數。


北京記者 陳麗君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慈禧的書畫

1894年作 寿桃
1134650248_std.11973704_std.jpg
1134650248_std.11973704_std.jpg (32.5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福寿延年
2234651036_std.11973731_std.jpg
2234651036_std.11973731_std.jpg (30.44 KiB) 已瀏覽 2677 次
临汤叔雅梅花双鹊图
3334651246_std.11973802_std.jpg
3334651246_std.11973802_std.jpg (35.98 KiB) 已瀏覽 2677 次
4434651543_std.11973826_std.jpg
4434651543_std.11973826_std.jpg (39.56 KiB) 已瀏覽 2677 次
至于慈禧亲笔绘画,可见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慈禧“蓼花螳螂”画稿,画上有老师所作的批语,其中不乏“板墨甚有佳处”、“好”、“有笔意”等阿谀之词。然而细审其画,同样属于初学者的水平;蓼花几如断枝枯叶,枝与枝之间杂陈不接,叶与花零乱,其用笔畏缩迟疑,全无功力;一只螳螂也画得离骨岔气不合章法。由此可见,慈禧的绘画能力还远没有达到独立成画的水平。
  由此可见,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又养尊处优,不肯勤学苦练,所以她的书法也好,绘画也罢,始终处于一种初级水平,笔力孱弱稚嫩,毫无生气。
  作为“圣母皇太后”的慈禧,显然是要面子的人,鱼与熊掌皆要所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代笔者。
  慈禧的书画代笔人
  慈禧到底有多少位代笔人?直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缪嘉蕙是慈禧晚年最重要的代笔者。
  缪嘉蕙(1841年—1918),字素筠,云南昆明人。自幼聪颖端淑,生性勤奋好学,通书史,能弹琴,善篆隶,工书画。她的《翎毛》与《花卉》两幅作品,曾被两江总督张之洞作为“贡品”晋献给皇宫,享有“女红艺杰”之美誉。
  四川督抚知缪嘉蕙画名,“驿送之京师”,经内务府多次笔试和“探查”,最后由“皇太后”亲自面审。她当场试作《皮袋和尚》条幅,并未获慈禧“如愿之许”。三思之下,索性以颐和园内景观就地取材,绘就《秋韵深远》一画,“以烂漫花红为深,茅亭相接为远。石近水中,水远石去。其秋韵十足,底蕴博厚。”慈禧“大喜”,封为“御廷女官”,“置诸左右,朝夕不离”。
  慈禧对缪嘉蕙厚礼有加,赏三品服色,每年支俸白银两千八百两,且免其跪拜。后又升为三品“女官”,追加白银一万两,并赐“红翎”一顶。常令缪嘉蕙侍其左右,随时教她画画,或为她代笔作画,并将其代画的花鸟虫鱼、山水条幅、人物扇面,赏赐给宠臣亲宦,代书的“福”、“寿”、“禄”、“龙”等斗方大字,挂于宫殿之内。相传缪嘉蕙代笔作画十分勤奋,自她代笔作画之后,诸大臣家皆有慈禧所赏花卉扇轴等物。
  另一位为慈禧代笔的画师叫屈兆麟 (1866-1937),字仁甫,北京人,“供奉内廷,清季如意馆长。细笔花鸟,悉能生动自然。山水、人物、花鸟,靡不精妙,尤善松鹤。画蝙蝠虽有名,不过应酬之作。”是位全才画家,能画山水、人物、花鸟,尤善画蝙蝠、松鹤;他虽与缪素筠同为慈禧代笔,风格还是有区别的:缪素筠之画以没骨花卉为主;屈兆麟的作品钩线稍多,画科也较为全面。1884年19岁时,进清宫造办处如意馆听差,擅长工笔花鸟,后升至如意馆司匠长”(亦即现在的馆长)。在清末宫廷为慈禧代笔画松、鹤、灵芝等。
  这两位最后的宫廷画家,正好在民国初期的北京相继去世,存在了一千年的宫廷绘画从此退出中国美术的历史舞台。



榜书“寿” 立轴
5534651758_std.11973950_std.jpg
5534651758_std.11973950_std.jpg (34.8 KiB) 已瀏覽 2677 次
慈禧(1835~1908),民间百姓俗称“西太后”,是位妇孺皆知的人物。慈禧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生活中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笼络人心。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其书画多由人代笔,钤上慈禧专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所以,严格地说,将慈禧的书画称为慈禧款的书画更准确一些。
  慈禧的书画水平
  慈禧的书法与绘画水平到底怎么样?这是书画收藏与鉴赏的关键——因为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慈禧书画的特点,寻找到“标准器”,才能甄别慈禧书画的真与伪。
6634651908_std.11974032_std.jpg
6634651908_std.11974032_std.jpg (29.57 KiB) 已瀏覽 2677 次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香港私人美術館之興起

2015年08月31日07:28

  特約記者 伍常 香港報導
  結集了齊白石、張大千、林風眠、吳冠中等13位中國繪畫大師的40幅藏品的展覽“一新百年:一濤居藏二十世紀中國繪畫”正在香港觀塘展出。與這 場展覽同期開幕的,還有由孫少文基金會創辦、屬非牟利機構的民間美術館“一新美術館”。這座位于香港觀塘區海旁SML大廈四樓,籌備始於2013年年初的 美術館也是香港的第二間私人美術館。
  就在國內的私人美術館正在興起之際,作為全球第三大藝術中心的香港近年也陸續出現了不論在展覽規模和素質方面均令人眼前一亮的私營美術館。去年 初,由香港企業家馮耀輝創辦的“兩依藏博物館”—— 一間藏有世界上最頂級明清傢俱的私人博物館,在香港著名的古董街荷李活道開幕了;時隔一年,旨在提倡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一新美術館”也拉開了帷幕。
  香港缺藝術嗎?這裡有全球首屈一指的藝術博覽會(巴塞爾藝術展)、全球最大的拍賣行(蘇富比[微博]和 佳士得等),甚至是全球最有名的畫廊(高古軒和白立方等)。作為一個藝術市場,香港可說是得天獨厚,應有盡有。回顧香港的藝術圈,好看的、好賣的藝術品和 在博覽會期間比比皆是的藝術家明星——這裡也不缺。但在2014年之前,這個亞洲頂級的藝術品市場還沒有一所如內地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般不受資金所限 (至少是短期內),可以為本地藝術生態作一些長期的藝術資源投放和推廣的私人美術館。
  如今,作為藝術生態鏈中重要的一環——專業嚴肅的私人美術館也在香港出現了。為什麼香港需要美術館?這裡是亞洲的金融中心,商品文化頗為發達的 地區,但在國際畫廊的入駐潮之前,它卻沒有多少專業的藝術館和能與這個城市經濟能力相匹配的文化事件。已故美國博物館學家Stephen E。 Weil曾在其經典著作《博物館重要的事(Making Museum Matter)》中這樣定義美術館的社會功能:“博物館具有改變觀眾認知、態度和價值觀的巨大潛能。它能夠借由文物激發觀眾情感,喚起記憶,觸動想像,鼓 勵他們進一步自行探索,繼而豐富人民的生活,促進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敏感和有自覺力的公民社會。”對他而言,所有博物館的活動只是建立其“社會相關性” 的手段,而不再是一個單純具有懷舊色彩的機構,而應該參與社會的變遷,作為“社會變遷的催化劑”。
  以此標準在評價開業只有一年多的兩依藏博物館,或許還是有點言之尚早,但回顧這家博物館過去數次展覽,展品的人文藝術內涵和質素之高也許是在香 港私人美術館史上前所未見的。在兩依藏博物館收藏庫內,有超過800件藝術珍品,包括全球最大規模之一的中國明清古董傢俱,以及歐洲的古董珠寶化妝盒。除 了私人收藏,兩依藏博物館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藝術機構合作舉辦聯展,例如剛閉幕的史上首個對比研究十七至十八世紀中法兩國傢俱珍品的《異曲同工—— 十八世紀中法古代傢俱藝術展》,以及即將在下月開展的《苦行與奢華的交織——中國雅仕與西方名媛珍品展》,展示中國明清兩代的古董木制文玩和在歐洲衣香鬢 影的輝煌年代各界名緩淑女所擁有的晚裝手袋、珠寶化妝袋及粉盒等。
  “目前香港的藝術市場還是以現代及當代藝術為主,我們希望透過兩依藏的恒常展覽和每月論壇,為藝術愛好者帶來一些與眾同的、與現實生活相關連的 藝術體驗,讓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更懂得欣賞中國或西方傳統藝術品中的精妙技藝和設計。”作為兩依藏博物館的館長,馮依淩認為文化遺產、手工技藝和設計正 是博物館展品的三大特色。
  “在兩依藏博物館開業時,我們估計大部分觀眾應該會是四十五歲或以上的,有趣的是,我們發現在過去一年多不少來看我們展覽的都是三十歲左右比較年輕的觀眾,這與我們決定開設私人美術館時的願景之一——‘希望與年輕一代分享藝術與文化’的初衷是一致的。”
  新開業的一新美術館,由本地政府註冊認可的慈善機構孫少文基金會創辦主席孫燕華和美術館總監楊春棠主持。作為一間“非牟利”的美術館,這裡舉辦的所有展 覽均免費開放。“美術館的成立宗旨是以新角度去詮釋中國文化,故此,每逢展覽期間,美術館都會因應展覽題材,舉行一系列有關中國文化與繪畫的免費講座。” 美術館負責人孫燕華表示,“美術館開幕以來,已吸引超過一千名觀眾,這個人數對於位處香港市中心以外的美術館來說已是‘超額’紀錄。”
  全世界沒有一間新開業美術館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一新美術館也不例外。美術館每年營運開支約800萬至1000萬,儘管美術館的預算和策展方向已有了“五年計劃”,孫燕華也不諱言:“希望以後能通過企業贊助、公眾募捐等方式,讓美術館能夠在更穩健的營運模式中維持下去。”
  香港私人美術館的發展未來,就這樣因緣際會地落在了兩位年輕的“藏二代”肩上。“私人博物館一般相比公共博物館或商業畫廊有更大的彈性和多元 化,觀眾也許可以從中看到比較新鮮的藝術作品,這對於整個香港藝術生態的發展絕對是有利的。”亞洲藝術雜誌《Orientations》出版人李宜芳最後 說。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八大珍品亮相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2015年08月10日10:13 
Bs4u-fxftkpx3722564220213123_std.11974358_std.jpg
Bs4u-fxftkpx3722564220213123_std.11974358_std.jpg (126.41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八大山人畫作

  聞信
  近日,美國史密森尼弗利爾美術館舉辦了一場名為“解謎:八大山人的藝術(1626-1705)”的展覽,展出了其館藏的43幅八大山人珍貴書畫,為10多年來首次公開展出,這也是2016年弗利爾美術館閉館整修前最後一次展出館藏的中國名作。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6年1月3日。
  在此次大展中,最受矚目的作品莫過於八大山人作於1684年的《黃庭內經》冊頁,據介紹,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署名“八大山人”的畫作。此外,作於1665年的《荷花圖》也是非常罕見的早期冊頁,當時八大山人還是一名僧人,但這幅畫別致的佈局預示了他之後作品風格與題材的轉變。八大山人在1760年代出家為僧期間的畫作,17世紀末巔峰時期作品以及18世紀初人生最後階段稱為修道隱士後的後期作品在此次展覽中亮相。
  弗利爾美術館中國書畫部負責人史蒂芬·阿利表示:“弗利爾美術館擁有最豐富的、最多元的,可以說是中國本土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八大山人藝術收藏,八大山人作品的神秘特質將觀者一次又一次地帶回他的作品,人們試圖參透繪畫和書法中一些模糊的面貌,相信定有解開謎題的鑰匙,以為或許在不經意間就能得到謎底。當然,沒有人真正找得到答案——八大山人是如此特立獨行的藝術家——然而探索總是有價值的,因為每一次仔細地審視總會帶來新的樂趣和發現。”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字型大小,堪稱中國畫一代宗師,是明代皇室的後裔,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八大山人擅長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傳奇的一生留下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他的書畫作品以其大膽的風格特質、獨特的經營佈局與深刻內涵而聞名。
  弗利爾美術館位於美國華盛頓,收藏的中國古代文物多達3萬餘件,其中中國古代書畫收藏超過1200幅,數量為全美國博物館之最。該館藏品因為創辦人遺囑規定不能外借而無緣和中國觀眾見面。弗利爾美術館的創始人查理斯·朗·弗利爾在19世紀美國工業大發展時期成就了自己的財富,1900年,弗利爾在46歲之年退休,把人生餘下的20年歲月都用來進行藝術收藏。他多次到亞洲旅行,購買了很多藝術品,並立志創立一個頂級的中國和亞洲的藝術品收藏體系。尤其醉心於中國和日本的古代藝術品。1919年,弗利爾在紐約病故,1923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國第一個專業的亞洲藝術博物館終於竣工,弗利爾身後留下的一筆不菲的基金成為之後幾十年豐富館藏的基礎。
  相關連結
  美國藏有古中國繪畫最多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有中國古代繪畫眾多,包括:《五百羅漢圖》這套鴻篇巨制畫作中的12件——周季常(南宋)所作《受胡輸贐》、《雲中示現》、《施財貧者》等作品以及林庭珪所作的《施飯餓鬼》等作品,還有傳(北宋)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還有《北齊校書圖》、《古帝王圖》、《文姬歸漢圖》、(傳北宋)範寬《雪山樓閣圖》、(南宋)陳容《九龍圖》等。
  弗利爾美術館購入的名作有郭熙《溪山秋霽圖》和(南宋)無款《洛神賦圖》卷等,館裡收藏有不少名畫,如南宋閻次於《山店圖(松磴精廬圖)》方頁、龔開《中山出遊圖》卷、元人鄒複雷《春消息圖》卷等。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中國古畫藏品有很多都來自同一名收藏家——王季遷(1907—2003)。他轉讓給大都會博物館的作品陣營驚人,包括傳董源《溪岸圖》軸、李公麟《孝經圖》卷、陸廣《丹台春曉圖》軸、羅稚川《古木寒鴉圖》軸、趙原《晴川送客圖》軸等。大都會還有白人收藏家顧洛阜的大批舊藏。
  美國藏有中國古書畫精品比較著名的還有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以及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國畫大師徐悲鴻誕辰120周年 市值4億真跡展渝
2015年01月18日08:33
bb16213758_std.11974506_std.JPG
bb16213758_std.11974506_std.JPG (47.79 KiB) 已瀏覽 2677 次
重慶1月17日電 (邢洋)17日下午,「中國夢·藝術魂——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暨徐派書畫真跡作品展」在重慶開展,估價4億元的8幅徐悲鴻真跡在現場展出。徐悲鴻之子、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書畫家聯誼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徐慶平現身活動現場。
徐悲鴻是中國當代國畫大師中,公認藝術造詣最高的一位書畫巨匠,尤以畫奔馬享名于世,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其筆下之馬「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此次展出的畫作中有3幅奔馬真跡,分別為《奔馬圖》、《立馬圖》和《天馬行空》。此外展覽還展出了徐悲鴻的5幅真跡《三鵝圖》、《雙喜圖》、《課子圖》、《牛浴》和《懶貓》,每件市場價值約為5000萬元。


今年是徐悲鴻誕辰120周年。為弘揚中國書畫藝術,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徐悲鴻藝術委員會、徐悲鴻紀念館和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經過3年醞釀,首次集合包括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在內的10位國內頂尖級徐派大師聯合創作10幅作品組成《悲鴻墨韻永相承》冊頁。該畫冊也在現場展出,全面展示了徐悲鴻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展現了當代中國水墨藝術的最高成就。





香港舉辦迄今最大規模俄羅斯宮廷文物展

2014年10月29日 08:05

  香港10月28日電 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俄羅斯展——“皇村瑰寶:俄羅斯宮廷文物展”,10月29日起至2015年3月16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包括畫像、服飾、瓷器、武器、手工藝品等兩百多件國立俄羅斯皇村博物館的珍貴文物亮相展覽,向觀眾重現羅曼諾夫王朝風貌。
  本次展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國立俄羅斯皇村博物館聯合主辦,亮點展品為一輛在1856年於莫斯科舉行亞歷山大二世加冕典禮時使用的華麗馬車,以及安裝在拉動馬車的6匹馬上的精緻馬具,其自1913年羅曼諾夫王朝成立300周年慶祝典禮後,整套馬車和馬具便未再一起使用或展示過。
  香港歷史博物館這次特別從俄羅斯借來加冕典禮馬車整套文物,旨在讓香港觀眾深入認識俄羅斯帝王加冕典禮的經過,以及當時宮廷用品高超的製作工藝。展出的其他文物包括俄羅斯皇家工廠製作的不同類型皇村飾物和用品,以及他國皇室贈予俄羅斯的外交禮物,包括彼得大帝肖像畫、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禁衛軍軍服裙、戰勝拿破崙的亞歷山大一世塑像、中國末代皇帝溥儀贈予俄羅斯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廣東漆雕花瓶等。
  俄羅斯“皇村瑰寶”中的中國元素宮廷文物也一道展示,除清末廣東漆雕花瓶外,還包括亞歷山大一世中國客廳、中國19世紀連蓋花瓶、雍正年間連蓋竹管形容器、康熙年間葫蘆花瓶、18世紀紅漆小盒與木雕壽星像、康熙年間“舞者”圓形瓷碟和“麒麟送子”塑像等展品,以及俄羅斯本土皇家作坊製作、融合中西特色的不同擺設。
  除實物展品外,此次展覽亦設計有包括將皇村的葉卡捷琳娜宮變為一個360度的虛擬實境等多項多媒體和視聽節目。同時,出版展覽圖錄和立體兒童圖書《皇村的故事:俄羅斯歷史探秘》,並將於展覽期間舉行3場周日俄羅斯音樂表演。
  主辦方28日晚為“皇村瑰寶:俄羅斯宮廷文物展”舉行開幕禮,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致辭說,這次俄羅斯文物展覽的規模為香港歷年來同類型展覽之冠,不但呈現了俄羅斯豐富的文化歷史面貌,更見證了俄羅斯及中國兩地長久以來的文化交流。
  皇村即沙皇的村莊,位於聖彼德堡東南約25公里,曾居住過多位羅曼諾夫王朝的皇帝及女皇,它見證了18世紀以來俄羅斯帝國的興起以及1917年帝制時代的終結。1937年,為紀念俄羅斯偉大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皇村所在地改稱普希金市。

齊白石創作會構思底稿
2014年07月14日 12:51

 ■心泉·光榮(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6月初,借赴澳門舉辦慶祝澳門回歸15周年穗澳兩地市花書畫展覽之機,得以觀賞在澳門藝博館展出的《白石造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作品展》,齊老許多未展出過的佳作令我眼界大開。
  感受較深的是兩幅作品,一幅是設計草稿,一幅是最終的藝術成品。在設計稿裡,齊老認真地標出了留白之處。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齊老創作是信筆揮灑,胸有成竹,一氣呵成。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齊老是精益求精之人,每每創作前都要構思一底稿,大致的落墨顏色佈局都已擬定,在創作時只是小調整,不會有大動作。經營位置早就反復斟酌設計好,完成稿自然便經久耐看了。可貴的是觀眾在齊老畫面上卻沒有看到一絲刻意經營的感覺,經意之極若不經意,拿捏得如此爐火純青的絕頂高手,二十世紀畫人中則非齊老莫屬了!這一點,當代畫家都需好好向他學習。其實無論工筆還是寫意,都要認真考究這種舉重若輕的創作謀略。
  再有印象深刻之處,是體會到齊白石老人藝術創作的一生,其實是帶著一片童心來觀照世界和表現世界的。他把自然界的花卉動物植物都視成兒時的玩伴,賦予它們鮮活的生命力,展現它們的可愛、稚趣、嬉鬧、智慧與喜怒哀樂。在他的筆下,無論是蝦蟹鳥蟲,還是花果荷葉,都是與世無爭、自滿自足的陽光狀態。這種大朴無華之狀態自然而然,帶給齊老無限靈感,哪像現在的畫人盡是刻意展露自己的過人才華卻受世俗之影響過甚呀!齊老一方印章“我是狐”,給了說他是“野狐禪”之類人的最好回應,我自有我與眾不同的創作追求,不怕別人的攻擊與謾駡,只要方向正確,又何須理會蒙在鼓裡的短視小人之攻訐呢?這對當下有追求的個性畫人,無疑有著極大的警示與激勵作用。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衡量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再去畫中營造自己心目中的桃源聖境,當為有理想畫人的不二選擇!
  齊老敢於誇張也令人印象強烈。他筆下的人物,嘻笑怒駡,完全是他對現實社會認真觀察後個人情緒的表露。為了突出主體,他淡化了對人體結構的細究,突出了人物情緒的最大化特徵。人物造型既合理又不盡合理,為展現其雄強筆墨而捨棄對結構細節的雕琢,足以啟發我們這些從事人物畫創作卻又對結構造型不敢過於造次的畫者。
  最後,不得不說說齊老的一方印章:“一息尚存書要讀”。齊老是活到老學到老讀到老的典範人物,他從一個涉事不深的鄉下小木匠成長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靠的就是擺正位置,苦學到老,永遠把自己當成不明世事的學生,永遠要海納百川,學人所長,去人所短,這才造就了他這樣一位獨一無二讓眾人仰望的一代宗師形象。這也充分說明,知識的累積有多少,成就的高度就有多少!吾輩畫人焉可等閒視之。



齊白石畫作真跡亮相廣東丹霞山
2014年06月14日 09:07
  韶關6月13日電齊白石的兩幅國畫真跡《白菜鵪鶉》及《紅梅》,13日下午在世界自然遺產地廣東丹霞山博物館展出。齊白石曾孫齊昆山現場畫蝦一幅,贈予收藏“齊白石紀念郵票純金版”的觀眾。
  當日下午,在數名安保的保護下,兩幅真跡運送到丹霞山博物館,讓位於偏遠山區的韶關人有幸親眼目睹大師的真跡,近距離感受國畫藝術的魅力。
  據主辦方介紹,《白菜鵪鶉》和《紅梅》是白石老人的兩幅佳作,其中《白菜鵪鶉》在2013年保利香港秋季拍賣會拍賣成交價接近1280萬元人民幣(下同),《紅梅》2013年在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成交價近1500萬元。
  主辦方稱,這是韶關市有史以來規格最高的國畫珍品展,現場不但展出了國畫大師齊白石的真跡,還有徐湛、晁谷、周傑士、張石奇、劉啟鯤、劉曉華等7位元當代國畫名家作品。
  齊白石大師曾孫、著名齊派畫家齊昆山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丹霞山風景優美是世界名山,而曾祖父的畫是世界名畫,“名山展名畫,相得益彰!”
  “聽父親說,當時曾祖父的畫被造反派搜走,有的被燒毀,有的流落在農民手上,被用來糊窗戶。”提起曾祖父的畫作,齊昆山遺憾地說,由於文革期間被抄家,自己手上反而並無一幅曾祖父的畫作真跡。
  活動期間,現場還展出了中國郵政總公司為紀念齊白石誕辰150周年發行的齊白石紀念郵票純金版、純銀版和純銀小型張,收藏者不但獲贈齊昆山的《紫藤》畫作,齊昆山還現場揮毫作畫一幅,贈予幸運的收藏者


齊白石《春柳圖》亮相九歌春拍
2014年06月04日 15:49

預展時間:2014年6月10日—12日
  拍賣時間:2014年6月13日—14日
  展拍地點: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酒店


齊白石春柳圖紙本設色立軸 143cmx43cm
U6749P1081T2D153692F6DT2014060415492315445759_std.11974701_std.jpg
U6749P1081T2D153692F6DT2014060415492315445759_std.11974701_std.jpg (30.89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北京九歌2014春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即將於6月10—14日在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酒店舉槌。此次拍賣涵蓋了中國書畫、瓷器雜項、油畫三大部分共九個精品專場,其中書畫部分包括:翰墨新象—中國書畫一,丹青雅致—中國書畫二,藝苑墨影—中國書畫三,澄懷古今—中國書畫四,薈珍軒藏畫,藝術千秋論—三十五位卓越藝術家百篇暢談中國畫共六大精品主題。瓷雜部分推出雅玩—瓷器雜項專場以及凝翠—尚品翡翠專場。眾多主題專場及千餘件精彩拍品將一同亮相,拉開2014年北京九歌春季文物藝術品拍賣精彩序幕,為廣大藏家奉上一場精彩的收藏盛宴!
  齊白石衰年變法,多取法老缶吳昌碩;但這取法又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筆墨精神,這從他的書法中也可以看出。他曾說:“我是學習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學的是筆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 ”他別具手眼,功力深厚。畫中遠山大小高低各具姿態,而且山勢稍稍向右傾斜,近處的柳樹則勢傾向于左,遙相呼應,兩株垂柳也富於變化,濃淡相間,給人以即矛盾又統一的美感。此幅山水雖然筆墨不多,但境界很高。筆墨靈動自然,揮灑自如,通過書法可以深層次地瞭解畫家借畫所傳達的對人生的認識,進一步欣賞齊白石繪畫藝術所特有的魅力。整體看來筆墨深厚樸拙,構圖簡潔凝練,賦色明快大方,意境清遠開闊,多求畫外之意,是齊氏諸多畫種中的佼佼者。另外,齊白石兼眾家之所長,把八大的簡筆,石濤的恣縱、金農的拙趣以及米氏父子的風格熔於一爐,形成筆法凝重,意境奇特,構圖拙簡,賦色豔而不俗的獨特的山水畫風格。齊白石就像一座中高峰,就像一把尺規,他的繪畫是中國畫筆墨情趣的絕對體現,更是中國文人繪畫近現代的高峰。畫中構圖豐富多變,幾無留白空間,層次井然有序,雖繁而不淪堆砌、擁塞,直得天然之工。畫面組合有異於其筆下慣見之山水,正是層層有景,重點各異,故秩序自生,鋪排自然合理。柳樹橫列成為全畫中結構緊密者,佈置不與類同;又以湖面較空疏的手法,上下夾處之,即起疏密相間之效,顯其匠心獨運矣。他的筆墨精簡隨意,惟取貌攝神,一派鄉居生活之舒徐愜意,觀者自可領會!

齊白石精品《墨蟹圖》亮相九歌春拍2014年06月03日 15:42
  北京九歌2014春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即將於6月10—14日在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酒店舉槌。此次拍賣涵蓋了中國書畫、瓷器雜項、油畫三大部分共九個精品專場,其中書畫部分包括:翰墨新象—中國書畫一,丹青雅致—中國書畫二,藝苑墨影—中國書畫三,澄懷古今—中國書畫四,薈珍軒藏畫,藝術千秋論—三十五位卓越藝術家百篇暢談中國畫共六大精品主題。瓷雜部分推出雅玩—瓷器雜項專場以及凝翠—尚品翡翠專場。眾多主題專場及千餘件精彩拍品將一同亮相,拉開2014年北京九歌春季文物藝術品拍賣精彩序幕,為廣大藏家奉上一場精彩的收藏盛宴!


齊白石墨蟹紙本水墨立軸 100cmx35cm 蕭平題范曾題
U5566P1081DT20140603154106153194605_std_1.11974800_std.jpg
U5566P1081DT20140603154106153194605_std_1.11974800_std.jpg (19.8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齊白石,此作《墨蟹圖》筆墨凝練,奔放奇縱,雄健渾厚,揮寫自如,富有變化,造型簡練質樸,畫面生機蓬勃。齊白石經過數十年的藝術探索,深知畫家必須能夠把握物件活的形貌、品質感、運動方式、環境關係及個性特徵,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畫螃蟹就是通過畢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它們的形神特徵。本幅是白石87歲作品。在簡括的筆墨中表現了遊弋水中的螃蟹,體現出晚年齊白石畫藝的成熟。 此圖表現螃蟹的形態,活潑、靈敏、有生命力,表現出一種動感。墨色的深淺濃淡,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筆的變化,使螃蟹的腿部呈現各種異態,看似容易,實則極難:畫得活,則螃蟹之生命自出;畫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小有序。
chanhe
系統管理員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8日, 2015年 10:26 pm
聯繫:

Re: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文章 chanhe »

搵親生女做裸模 油畫大師被批違道德
11415930_std.11974954_std.jpg
11415930_std.11974954_std.jpg (109.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四川畫家李壯平、李勤父女近日推出的油畫作品《東方神女山鬼系列》引起議論,因為李壯平的裸女畫模特兒正是女兒李勤,倫理專家袁祖杜表示,李壯平的行為是不當的,引起的社會倫理效應是相當負面。也有網友說:「一想到女兒在父親面前脫光,心裏就覺得不舒服。」
美術批評家林木則認為,李家父女的行為,為藝術方式提供新的方向跟思考,是非常可敬的,而李勤亦回應謂:「不管別人戴甚麼顏色的眼鏡看我們,我們很坦蕩。」
李勤強調:「父親一直是個正直的人,讓我有安全感,加上我也是從事油畫創作的,為藝術,尤其是為父親的藝術獻身是一件很純潔的事。」
李壯平則指:「女兒李勤美麗、善良、純潔。每一個認識李勤的人,都不會有邪念,只想着呵護她」。這次作品是徵得妻子和女兒的同意,才進行的。沒有在倫理上考慮。創作時,兩人也沒覺得尷尬,「一切就像小時候他給女兒洗澡一樣」。
61420500_std.11975120_std.jpg
61420500_std.11975120_std.jpg (126.85 KiB) 已瀏覽 2677 次
51420435_std.11975049_std.jpg
51420435_std.11975049_std.jpg (98.4 KiB) 已瀏覽 2677 次
41420404_std.11975035_std.jpg
41420404_std.11975035_std.jpg (147.11 KiB) 已瀏覽 2677 次
31420337_std.11975024_std.jpg
31420337_std.11975024_std.jpg (135.57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張馨予自曬執筆劃國畫:網友贊有才力內外兼修
2015年02月27日10:58

從年頭忙到年尾,明星們過年有的休息有的依舊開工。而張馨予過年也沒閑著,在大年初四送上了自己的畫作,時隔五年重執畫筆,依舊能感受畫中的靈動。張馨予自己也稱享受這過程。而對女神初次顯現的才藝網友們也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贊其是落筆生花,人面桃花相映紅。
更有可愛網友表示:「李師伯 幹的不錯 國畫 想來我也有三年沒畫了 收徒嗎? 」、「哇!果真是才貌雙全啊! 」。
11256204740_std.11975237_std.jpg
11256204740_std.11975237_std.jpg (51.26 KiB) 已瀏覽 2677 次
11356204803_std.11975228_std.jpg
11356204803_std.11975228_std.jpg (42.23 KiB) 已瀏覽 2677 次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